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37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docx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

 

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工程YGT-8标段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及预控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四分部二〇一〇年九月五日

环境因素应急预案及预控措施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十九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四分部环境因素预控及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三、指导方针与原则方针:

以人为本、预控风险、高效救援、确保安全。

原则:

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蔓延优先,减少损失救援优先,持续改进高效优先。

四、重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水土流失、噪声、扬尘等环境污染,发生的地点为分部、各单位驻地及施工现场。

2、可能影响范围:

施工现场;可能影响的人员:

现场施工人员。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数人伤亡,构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鉴于上述情况,建立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以高效的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企业经济损失。

五、应急预案

(一)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1、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

郑文权、汪永斌

副组长:

张程、祖凤宇、张成雷

组员:

崔勇、张旭、孙玉伟、高云龙、李凯、梁超、曾坚、董永臣、刘文博。

(二)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责

1、现场负责人:

发生险情或安全事故后,施工现场负责人立即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段,电话通知应急小组办公室,特殊情况下直接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2、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分部经理郑文权):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负责,为应急救援总指挥。

接到险情后,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立即投入运作;在现场设立指挥场所,相关人员到位,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将人员和机械迅速撤出危险区。

3、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副组长(张程、崔勇)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保证应急所需资源满足现场应急需求。

组织本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检查日常工作和应急响应准备状态

4、技术处理组由总工程师李刚担任组长,工程技术科人员参加,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施

工应急响应方案,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技术储备、图纸。

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文件。

5、伤员营救组

由综合办公室主任曾坚担任组长,综合办公室人员参加,根据伤员情况,

制定伤员营救方案、进行事故现场伤员的营救、转运等工作,联系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妥善的营救治疗工作。

6、事态监测组事态监测组由测量队队长梁超担任组长,测量队人员参加,负责对事态的

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并做好过程记录。

7、后勤供应组后勤供应组由财务科科长高云龙、物资设备科科长孙玉伟担任组长,制订

物资计划,检查、监督、落实物资的储备情况。

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响应资金及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

8、治安警戒组由派出所所长李凯任组长,派出所人员参加,负责现场警戒及维持应急救

援工作的秩序,及时发出公众警报,为应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

9、人员疏散组由实验室主任董永臣任组长,实验室人员参加,负责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疏

散。

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

10、信息发布组由总经济师兼计划合同科科长张旭任组长,计划合同科人员参加,负责将

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及时向媒体和公众进行统一发布。

11、善后工作组由书记任组长,综合办公室人员参加,对现场员工进行思想教育,稳定队

伍;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抚恤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

够稳定;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

盾;与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慰问伤员及家属;对阻工居民进行安抚、劝慰,控制现场稳定秩序。

12、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安全总监祖凤宇任组长,安质科人员参加,主要保护事故现

场、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13、现场抢险救援组由各施工队队长任组长,组织本队抢险人员直接参与或配合地方专业抢险

队伍参与抢险救援。

(三)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当突发环境因素紧急事故/事件时,由分部经理下令启动并运行本应急救援

预案,全力确保国家、社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四)应急救援资源配备情况

1、资金的配备

分部财务科必须保证10万元的应急救援备用金,以备紧急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的配备(见下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位置

负责人

1

物资运输车

2辆

分部经理部

综合办公室主任

3

口罩

100个

各队

队长

4

耳塞

200个

各队

队长

5

耳罩

200个

各队

队长

6

安全帽

100顶

各队

队长

7

防声棉

200个

各队

队长

8

防滑鞋

50双

各队

队长

9

扩音喇叭

2支

各队

队长

10

预警车

1辆

各队

队长

11

铁锹

25把

各队

队长

12

沙袋

500个

各队

队长

13

雨衣

100个

各队

队长

14

应急联络电话

数部

3、社会资源:

在发生突发性紧急事故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实际需

要与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机构或部门请求支援,如请求119、120、110支援等。

(五)应急响应

1、事故报告:

由现场负责人立即通知队长,队长电话报告分部应急小组领导。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详细地点、事故性质、事故原因初步判断、简要经过介绍、人员伤亡及被困情况、现场事态控制及发展情况等。

2、接警与通知

(1)接警:

接警部门为综合办公室。

接警人接到报警后,根据报告内容做好记录。

接警电话:

综合办公室主任手机:

(2)通知:

接警人接到报警后,由安质科科长向分部详细报告,分部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及是否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应急

救援申请。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应由综合办公室通知应急组织机构中各部

门负责人。

3、应急通讯联络系统分部应急救援联络工作由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

应急救援联络途径如下:

(1)设分部应急联络电话:

综合办公室主任曾坚:

(2)对外应急求救公安警力求救电话:

110;医疗急救求救电话:

120;宜良县人民医院电话

;宜良县消防大队电话。

(3)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手机号码分部经理郑文权();分部书记汪永斌();分部安全总监祖凤宇();分部总工程师兼施工科科长();分部副经理兼隧道二队队长张程();分部总经济师兼计划合同科科长张旭();工程调度兼路基作业队队长崔勇();物设科科长孙玉伟();财务科科长高云龙();派出所所长李凯();办公室主任曾坚();测量队队长梁超();实验室主任董永臣();

6#拌合站站长刘文博()。

4、现场保护

当环境因素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后,安全质量科应立即派人赶赴事故/事件现场,负责事故/事件现场保护,立即开展收集证据工作。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事件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志、标记,并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材料,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警报和紧急公告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

启动警报系统,向周边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防护响应。

分部经理决定是否启动警报,警报和紧急公告由派出所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

警报方式采用扩音喇叭向周边区发出警报。

6、事态监测发生环境因素安全紧急事故/事件并启动应急预案后,由测量队人员组成事

态监测小组,负责对事态的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并做好过程记录。

监测的内容包括:

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及环境的污染,爆炸危险性、受损建筑物跨塌危险性等。

7、警戒与治安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边建立警戒区域,实

施交通管制,维护好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在安全事故救援过程中现场警戒与治安由派出所负责实施。

现场警戒措施包括:

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人员佩带臂章,用扩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员负责阻止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8、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措施,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

应根据事故的性质、控制程度等决定是否对人员进行疏散,人员疏散由分部经理下达疏散命令,由实验室人员参与实施。

应对被疏散的人群、数量,疏散区域、距离、路线、运输工具等进行事先考虑和准备,应考虑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问题。

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生活条件。

9、医疗与卫生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在环境因素安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

伤情严重的人员立刻转送至工程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转送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途中护理,急救车为转送伤员专用车辆或120急救车。

在紧急转送伤员时,救护车鸣灯。

10、公共关系环境因素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

情况等及时向媒体和公众进行统一发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控制谣言,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发布事故相关信息由分部经理批准,由计划合同科发布,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及时消除传言。

11、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对参与应急救援人员(指挥人员)的安全进行周密的

考虑和监视。

必要时,应有专业抢险人员参与指挥或作业。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由安全质量环保科指派专人负责对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过程监视,及时发现受伤人员并组织撤换抢救。

(六)应急终止与现场恢复

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得以消除时,由分部经理下达终止应急命令。

终止应急令由安全质量科专人用扩音喇叭传达至应急救援现场,终止应急救援。

当终止应急救援后,事故现场仍然存在可能的不明隐患时(如可能存在不

明火种、建筑物及救援临时设施有可能倾覆等),现场警戒不予解除,直至经技术部门技术鉴定确认无不明隐患后,告知派出所所长,由派出所所长下令解除现场警戒。

警戒解除后,由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恢复现场。

主要清理临时设施、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恢复现场办公生活基本功能等。

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被疏散人员的回撤和安置。

(七)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应急预案的培训由安全质量科组织实施。

培训时间为项目开工后第3个月,

每两次培训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个月。

培训对象应包括参与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救援队伍人员、辅助等相关人员。

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培训地点为分部会议室。

对培训结果应组织考核,并应保存培训考核的记录。

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采用桌面演练,即由分部经理、组织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应急救援辅助及相关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的口头演练活动。

主要是锻炼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本部分桌面演练由安全质量科组织,时间为项目开工后第3个月,每两次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个月,地点为分部会议室。

另外,在组织桌面演练的同时,针对应急联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功能演练(在允许条件下,可对外部求援资源如110、119、120的通讯系统功能一并进行演练),确认通讯系统的准确性、畅通性、及时性是否满足应急的要求,即通讯系

统的响应能力的检测。

本部分功能演练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在综合办公室实施。

对组织的所有演练均要形成并保持记录。

(八)预案的评审与改进根据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过程记录,应对应急预案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

审,对在培训或演练过程中反映功能不足或效果不佳的局部或阶段,应进行分析总结,确定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时间的充分性。

根据分析总结的结果对预案功能予以改进。

预案的评审与改进由应急领导小组授权安全质量科组织,由应急组织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和其他辅助等相关部门或人员参加。

评审与改进的时间为预案培训与演练结束后进行,地点在分部会议室。

六、预控措施

各队、班组严格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现场的扬尘、噪声,消除固体废物、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做到环保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员重视自觉做好环保工作。

(一)水土保持预控措施第一条、路基工程水土保持

1、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边坡开挖之前,先行修筑排水沟,以防止水流对边坡的冲刷。

2、路基边坡开挖后立即进行防护处理,或分段开挖分段防护,以减少边坡的裸露时间。

没有支挡的边坡要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种植草籽或草皮。

3、在施工中,注意保护树木、花草。

施工时争取少砍树或不砍树,不随意超出设计规划界限。

4、路堤成型后及时施作防护工程或植被。

在路堤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排水

沟未能形成贯通时,先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施工期间雨水排放畅通。

5、土石方施工配置洒水车洒水,尽量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工程竣工后,必须拆除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对拆除后的场地和垃圾要进行平整和焚烧,防止污染环境和造成水土流失。

第二条、桥梁工程水土保持

1、桥梁基础弃方按设计要求弃置,决不能堵塞河道或倾入河床。

2、钻孔桩施工,对钻孔桩排除的泥浆进行沉淀,通过沉淀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河沟或二次利用,在施工作业完成后将沉淀池进行覆盖整平。

第三条、隧道工程水土保持

1、隧道弃碴弃于指定弃碴场地,弃碴场按设计要求在坡脚设置挡土墙、以防止弃碴流失污染环境。

2、隧道洞口尽量减少边、仰坡的刷方高度,少破坏或不破坏地表植被。

施工完工后,隧道洞口边、仰坡及植被遭到破坏的地方给予恢复。

3、隧道施工采取清污分流,对施工中产生的污水,经沉淀、隔油、汽浮处理后排放。

4、隧道注浆材料选用注浆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防止对隧道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条、临时工程水土保持

1、大临工程中的施工便道设计和施工,力求做到少占良田耕地,绕避不良地质地段。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考虑与地方道路或乡村的机耕道相结合,并做好土石方调配,减少弃土、取土。

对填挖不平衡地段产生的弃土,有必要的支挡防护措施,修筑好便道两侧的排水系统,保证地面径流的畅通,减少和避免边坡的冲刷,保证施工运输正常运营,保持水土。

2、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道路的养护和水土流失的控制,防止人为因素

加剧其水土流失的程度。

在少雨季节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杜绝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空气。

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的修建,料具、石料堆放和材料加工场等一切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做到分布合理,整洁有序,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

避免因临时工程修建的随意性而多占土地,破坏其水土保持功能。

4、施工场地范围内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通道,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

5、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必须在工程交验后规定时间内予以拆除,尽可能进行造地复耕,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6、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二)噪声预控措施第一条、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第二条、噪声的显着特点是:

无污染物存在、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有限、传播不远、振动源停止振动噪声消失、不能集中治理。

噪声来源于交通工具、机器设备、隧道施工。

第三条、环境噪声污染由声源、传声途径和受主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噪声污染控制须从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治理。

1、降低声源的噪声辐射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

通过对声源发声机理和机

器设备运行功能的控制,选用新型的低噪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均能显着降低

环境噪声。

(1)设备选型时优先考虑低噪音产品。

(2)设备底座设置防震基础,减少噪声的干扰。

(3)严格按规程操作,减少正常启、停;及时维护、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降低或减少噪声污染。

(4)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

2、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是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方法,常用的降噪声手段:

在噪声传递的路径上设置障碍以阻止声波的传播,铺置吸声材料增加声能损耗,或者通过反射、折射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

(1)在噪声控制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有效技术有吸声、隔声、隔振等。

对一些机械动力设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装消音隔声装置或修建隔音室等措施进行消音隔声处理。

常采用的方式有:

吸声墙面(吊顶)、声屏障、隔声门(窗)、隔振地板等。

(2)科学安排作业程序,尽量降低夜间机车出入频率,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夜间运转。

(3)各种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4)对混凝土拌合、钢筋加工、构件制作等场地,尽量选择远离生活居住区。

(5)通过适当地控制机械布置密度,尽量拉开了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而形成的噪音叠加。

3、受主控制通常采用护耳器、控制室等个人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施工现场无法隔声的噪声源,如爆破、钻孔等岗位,在噪声接收点进行防护,

采用的防噪用具有耳塞、耳罩、防声棉等,以保护职工的听力。

(三)扬尘预控措施第一条、市区或人口密集区砂石料、土石方、建筑垃圾铲、运、装卸以及

建筑物拆除等一般应采用淋水降尘。

倾倒的生活垃圾或易飞扬垃圾应及时覆盖,施工现场砂石料的堆放一般采取覆盖或表面适当淋水降尘。

第二条、施工现场定期压实和洒水,避免扬尘,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洞内外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

在施工高峰期、不同路况的道路、以及气候干燥季节,视路面扬尘情况,增加洒水次数,避免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

第三条、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装载砂石料或土石方等,最高点不得超过槽帮上缘50cm,两侧低于槽帮上缘10~20cm。

为控制车轮产生扬尘,现场车辆出入口处,应设置车辆冲洗设备,。

车辆行驶避免猛拐、急刹车,防止抛洒,自卸车卸料后注意关好车门。

第四条、工地拌和站区域应进行地面硬化,有条件的要采用集中拌和站,由计算机控制进料、搅拌、输送全过程,在进料仓上方安装除尘器。

采用普通拌和站,将其封闭,尽量不使粉尘外泄,并在搅拌机拌筒进出料口上方和地上料斗侧面安装喷淋设施,利用水雾除尘。

水泥及添加剂采用人工投料时,应尽量轻缓,防止出现扬尘。

第五条、裸露地表在可能时应尽量硬化或临时绿化,也可淋水降尘。

第六条、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润湿和遮盖等措施,对于地面散

落的水泥采取定期回收的方法,尤其水泥等进场后堆码时均垫高,离地面不小于20cm。

有效地防止沿途散漏和扬尘。

第七条、隧道内必须设通风机,不间断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第八条、洞内爆破后,凡石质围岩必须经喷水压尘后,方可进行排运作业。

第九条、凡从事钻爆、喷锚、水泥搬运、搅拌站、电工等洞内其它作业人

员,施工队必须配发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用品。

第十条、凡接触尘毒的作业人员应定期组织检查,尤其是对在隧道内的作

业人员,要把他们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严防职业病发生。

第十一条、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应及时处理,并对其进行封闭处理,清理垃

圾须使用垃圾袋装运到垃圾站。

隧道弃碴在装、卸等环节中,应尽量减少扬尘。

(四)施工生产生活污水、废水预控措施第一条、有害废液进入排水系统或地面、地下水体,将对水生物及人体健

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故我分部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资源保护:

第二条、施工废水、生活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江河。

对于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将按设计方案建沉淀池进行废水沉淀处理。

污水处理

设施,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污水排水

必要时加药剂

隔栅池沉淀隔油中和池蓄水池

 

 

污泥干化场所

 

1、施工污水

废油收集

(1)采取清污分流。

避免与施工的污水混合外排;

(2)施工中时刻维护工地内的排水系统,防止废水、废油、淤泥和其它任

何悬浮性或可溶性物料流到临近的江河;

(3)未经处理的施工废水均先进行净化处理之后才排入河流。

(4)燃料、油、染料及其它有机化物品保存在合适的安全容器中,存放在指定地点,进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坚决杜绝上述物品对环境造成污染。

(5)控制施工设备用油对环境的污染,定期对所有的用油设备的供油系统进行检查,杜绝设备用油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如个别设备发生上述现象,则马上进行回收清理,使可能造成的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同时责令违规设备停产检修。

(6)砂石料冲洗、砖石砌体及砼圬工养护、拌和站及砼运输设施冲洗、水磨石、电石、冷却、基础及基坑积水、地基降水、钻爆喷淋等产生的污水,须经沉淀池沉淀后,将沉淀水用于洒水降尘或进一步处理后回收利用,或者排放。

(7)钻孔护壁泥浆,按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场所、方式弃置,或在工地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处理。

(8)及时清理、清扫施工现场,尤其是洒落的扬尘。

保持场地清洁,避免不洁物质与大气降水接触,污染水体。

2、生活污水

(1)工区所属各部门、各施工队应提倡节约用水,减少生活废水的产生。

(2)使用无磷环保型洗涤剂。

(3)食堂应设隔油池,并严禁将食物加工废料、食物残渣及剩饭等倒入下水道,清理周期最长不超过半月。

(4)浴室污水出口处设沉淀池,派专人每周清理一次,沉淀物多时应增加清理次数。

(5)工地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全部集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或深

埋,避免了由于倒入江河流等水域内,而出现污染水。

(6)工地临时厕所,设化粪池并采取防漏措施。

中心程式施工现场的临时厕所采取水冲式,蹲坑上加盖,并有防蝇、灭蛆措施。

(五)烟尘预控措施

1、工地应尽量采用消烟除尘型茶炉、锅炉和消烟节能回风灶。

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皮等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的物质。

3、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要安装净化消声器,确保不冒黑烟。

(六)废弃物预控措施第一条、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

对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制定以下措施:

1、过期或失效的火工品交由当地公安部门处理,不得擅自处置。

2、废油料一方面待其沉淀、过滤后用作擦拭用油;另一方面,废油及滤油残渣用作锅炉等燃油,并不得作弃置处理。

3、施工垃圾在完工后及时清扫,按指定地点弃置或掩埋。

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4、报废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

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确保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5、工地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有效地防止了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