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177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docx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

这是我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角度比较特别,但仅代表个人意见,希望能给想写有关《红楼梦》论文的同学一个参考!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2)

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

(2)

二、冷酷的“鱼眼睛”…………………………………………………(3)

三、“鱼眼睛”的悲剧…………………………………………………(4)

(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5)

(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6)

(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7)

四、结语………………………………………………………………(9)

注释…………………………………………………………………(9)

参考文献……………………………………………………………(10)

 

《红楼梦》中的另一种女性悲剧

 

摘要:

对于《红楼梦》中的年轻女性,曹雪芹是抱着崇拜和赞颂的心情来写的,而对于已婚且年老的女性,则借用宝玉之口说她们是毫无光彩的“鱼眼睛”。

我们常常把老年妇女与男人都视为《红楼梦》女性悲剧的刽子手,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那些老年妇女们同少女一样也是女性悲剧的主角。

女儿毁灭是一种悲剧,女儿最终变为“鱼眼睛”,则是另一种悲剧,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悲剧。

妇女们的转变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方面的压力以及整个男权社会的残酷制度下形成的。

这些女性悲剧,充分写出了女性人格遭受践踏的复杂过程,深化了以往对女性悲剧的认识,系统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各种的女性悲剧,使我们看到了那个压制女子人性复归的整个社会和制度的罪恶。

关键词:

《红楼梦》女性悲剧老年女性

 

一部《红楼梦》是女性的悲歌,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无数年轻貌美的女性,不是年少夭亡,就是永伴青灯古佛旁,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说是女性的毁灭,正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我们哭黛玉,是因为她“泪尽夭亡”,没有和宝玉成为眷属;我们哭迎春,是因为她没有嫁个好夫婿,以致被夫家折磨,“一载赴黄粱’;我们哭晴雯,是因为她遭人嫉妒,怨恨而亡;我们哭惜春,是因为她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说到底,我们的恸哭和悲愤也只是因为她们没有在尘世中活下去,是因为她们没有获得美满的婚姻而已。

倘若她们有幸摆脱这种种不幸,活了下去,嫁了男人,有了一个好归宿,她们的命运又会怎样?

让我们通过《红楼梦》中那些老年妇女的命运来窥视她们的影子。

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

正如贾宝玉所说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的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颗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小说开篇交待了创作的目的“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所以要“使闺阁昭传”,“万不可使其泯灭也”。

曹雪芹借贾宝玉的口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

“山川日月之精秀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末而已。

”甚至必得“香茶漱口后才能说女儿二字。

”〔1〕可见,对于《红楼梦》中的“女儿”们,也就是年轻的女性,曹雪芹是抱着崇拜和赞颂的心情来写的,要“使闺阁昭传”,因此无论是女性悲歌还是女性颂歌,作者都始终带着一种褒扬的态度。

而对于已经出嫁,尤其是已婚且年老的女性,则借用宝玉之口说她们是毫无光彩的“鱼眼睛”。

女儿毁灭是一种悲剧,女儿最终变为“鱼眼睛”,则是另一种悲剧,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悲剧。

因为女儿们无论是夭亡,还是出家,起码可以远离这个污浊的世界,不再沾染任何尘埃,继续保持她们的纯洁,她们还是“无价的宝珠”。

但是继续留在这个尘世中的少女们,最后只会被污染,落得个变为“鱼眼睛”的下场。

难怪当宝玉得知迎春要出嫁,而且要陪嫁四个丫鬟时,痛心疾首的说:

“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

当他听说邢岫烟要出嫁,虽是嫁给正派的薛蝌,但他也叹息的说:

“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

宝玉之所以坚决否定出嫁后的女儿,是因为他从小身在贾府,看了太多妇人的所作所为,她们有的市侩,有的庸俗,有的冷酷,有的无情,有的喜欢挑拨离间,有的常常无事生非,这些行为与她们做女儿时大相径庭,或者说与宝玉身边环绕的少女们的行为相悖。

对此,宝玉一直迷惑不解,曾感叹的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气,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

“这样说,但凡女儿个个都是好的了,女人个个都是不好的了?

”宝玉发狠道:

“不错,不错!

鲁迅先生说: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

”〔2〕宝玉虽然比其他人更清醒的看到了女儿变为“鱼眼睛”的悲剧,看到了妇女与女儿的差别,却因为身份的局限不能理解这其中的真正原因。

他所谓的“沾染了男人气”,其实是相对于大观园中单纯的环境而言的“尘俗气”,是整个封建社会到处弥漫的风气。

大观园是一个独立于尘俗的“情的世界”,较少受外界的影响,身在其中的少女们可以保持自然的个性。

她们是美丽纯洁的,本真天然的,但她们不是独立的,她们依然受限于男权社会,她们一旦离开大观园,被男权社会收编,就意味着被浊物污染,那原来的纯美自然就变得污秽。

〔3〕女儿嫁了人,离开了这个单纯的环境,身陷世俗的泥潭中,就难免要面对险恶的现实,当那份单纯天然之气无法应对现实需要时,自然会沾染上“尘俗气”。

“无价的宝珠”的光芒就会被声色、物利所掩盖,逐渐变为黯淡无光的“鱼眼睛”。

二、冷酷的“鱼眼睛”

按照宝玉的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分为未婚、已婚和老年三类。

已婚少妇虽然失去了珠光宝色,却依然是颗宝珠,比如李纨、平儿、香菱,在她们身上依然有少女般的善良和热情。

所以她们仍旧属于“金陵十二钗”,她们的悲剧与未婚少女一样,是令人悲慨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而我们今天所要说的“鱼眼睛”就是单指第三类,那些已婚的且进入老年的妇女们,按层级从上至下包括尊贵的贾母,身为主子的邢王二位夫人,和半主子的赵姨娘、周姨娘,以及身为下人的各级老妈妈、老婆子们等人。

她们不仅自己深受世俗的浸染而失去少女的纯真,而且还在百般摧残着清纯的少女们。

贾母是贾府的核心人物,慈祥,仁厚,她十分钟爱林黛玉这个唯一的外孙女,但当得知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时却说“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玩,好些是有的。

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

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

我可是白疼了他了。

邢夫人是荣国府的大夫人,但她却缺少一个当家夫人的杀伐决断,凤姐儿曾评价她是“秉性愚弱,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以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

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由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

”她惧怕大老爷贾赦的淫威,一味承顺,想方设法要使鸳鸯成为丈夫的妾室,使她变为第二个赵姨娘。

王夫人出身名门、身份高贵,我们不难想象,她在出嫁前应该与宝钗、黛玉,贾府三春等人相似的清纯少女,也曾善良单纯。

但是在成为贾府的夫人,宝玉的母亲之后,她开始极力摧残少女们。

她看不惯少女的美貌聪慧,辱骂天生丽质但并无错处的晴雯是“好个美人!

真像个病西施了。

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

”就连稍有姿色的四儿和芳官也被她说成是“好个没廉耻的货”。

她虽说吃斋念佛,表现的慈悲仁厚,但只一涉及到女儿身上,就全无同情之心。

将“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晴雯从炕上拉起来赶出去,还吩咐“只许他把贴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只因金钏儿与宝玉的一句玩话,就责打辱骂金钏儿,致使金钏儿投井自尽。

赵姨娘的自私和猥琐是所有读者的共识。

她不仅频频与年轻的大小丫鬟们为敌,而且千方百计欺辱自己的亲生女儿。

至于其他的老妈子们更是不断挑弄是非,一有机会就欺压那些少女。

她们的冷酷无情和行为的猥琐庸俗,不仅引起宝玉极端的憎恨,也令读者厌恶。

所以我们的情感天平自然的倾向了少女们,因为这种情感的偏向,我们就常常把老年妇女们与男人们都视为《红楼梦》女性悲剧的刽子手,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那些老年妇女们同少女一样也是女性悲剧的主角。

她们的转变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男权社会以及整个封建制度的压力下造成的,是另一种女性悲剧。

三、“鱼眼睛”的悲剧

贾宝玉喜欢清纯的女儿,憎恶年老的女人。

在他看来,女人变为“鱼眼睛”之后是可恼可恨的,她们在生活中市侩庸俗,对待女儿们冷酷残忍,毫无人情。

但是她们也是可悲的,在她们残害女儿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

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

老婆子们之所以变得庸俗市侩,无事生非,首先一点就是因为理想的缺失。

她们曾经都是心高志大、争强好胜、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少女。

比如现在的探春,她“才智精明”,一直期望自己是个男儿,能成就一番事业;王熙凤非凡的管理才能超出了任何男子,一心想有一番作为;邢夫人说鸳鸯“是个要强的人”,“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晴雯更是“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的丫鬟们的典型。

通过与现在少女们的比照,我们可以推想,老婆子们在少女时代一定也像鸳鸯、晴雯,甚至探春、王熙凤一样有争强好胜之心,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也曾想过要有一番作为。

但无情的现实击碎了她们的美梦,连探春这样“才智精明”的主子都只能叹恨命运的不公,无法摆脱远嫁的命运。

更何况那些丫鬟们!

鸳鸯的拒婚招致了贾赦的迫害,最终自尽夭亡;晴雯因“心比天高”的志向,而遭到别人的嫉妒,年少早夭。

余下的丫鬟们的结局也只不过是拉出去配个小子完事。

在进入老年,为人妻母之后,面对既成的事实,她们无力反抗,只能接受,因此,少女时代的理想和憧憬自然烟消云散。

一方面,失掉了理想和未来的妇女们,只能从生活现实出发,去奉承主子,揣测主子的心意,欺软怕硬,去逢迎主子面前得宠的人,践踏比自己更不入流的人,为了生存斤斤计较,勾心斗角。

平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们的心理,“罢了,好奶奶们。

‘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两,有了事就赖她。

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厉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

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

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她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

”就连凤姐这样的厉害人物,都疲于应付“这起奶奶们”,可见她们的厉害。

另一方面,年老的妇女被扼杀了理想,庸俗的生活和不平的心理促使她们同样去扼杀单纯的少女们。

王善保家的因嫉妒晴雯的伶牙俐齿,心高气傲,就在王夫人面前恶意中伤晴雯,使得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孤独凄惨的死去。

芳官的干娘“深妒袭人晴雯一干人,早知大凡房中大些的丫鬟都比她们有些体统权势,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司棋被赶出大观园时,周瑞家的等一干负责押送的仆妇,因“素日深恨他们大样”,而个个称愿。

芳官被赵姨娘打了,也是那些婆子们在一旁挑唆。

他们这种以少女的痛苦为乐的畸形心理,不仅是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更为明显地包含着要求维护人性尊严的强烈要求。

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

人的尊严是最脆弱的,是最经不起践踏的。

《红楼梦》中的女性按阶层可以分为主子和奴才,主子中有掌权的得贾母欢心的,如王夫人和王熙凤,还有无权的不是很入贾母眼的,如邢夫人。

下人中,也很讲究“有体面”和“没体面”的,有体面的得势的妇人,如周瑞家的、赖大家的一干人,主子尊重,丫鬟听命;没体面的不得势的,如夏婆子,解事的老妈子等人,则是人人看不起,不仅主子弃嫌,就连丫鬟们也鄙视。

贾宝玉的乳母李嬷嬷喜欢倚老卖老,摆老资格,而且有一种老年人变态的自尊。

〔4〕第19回,宝玉不在家,李嬷嬷过来要吃一碗酥酪,小丫头们因那是给袭人留的而阻止她,李嬷嬷不平的说:

“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场子。

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

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

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

我的血变了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

我偏吃了,看怎么着!

你们看袭人不知怎么样,那是我手里头调教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嬷嬷是听了小丫鬟的话赌气要吃酥酪的,俗语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李嬷嬷原是贾宝玉的乳母,贾母能够将最疼爱的小孙子交给她照料,可见她一定深受贾母信任。

在告老出去之前,她在贾府的奴仆中一定是很有体面地位的。

但是如今她不再管事了,就连小丫鬟们都看不起她,而且一个自己辛苦奶大的少爷,竟然看待一个自己调教出来的毛丫头比自己还重,这样的不公就极大的伤害了老妈妈的尊严。

这些处在贾府最底层的妇女们的尊严被所有人忽视,而在这其中赵姨娘可谓是所有被厌弃的老年妇女的典型。

赵姨娘在整部《红楼梦》中可谓是人人喊打,没有人待见她。

不仅王夫人、王熙凤视她如草芥,丫鬟仆妇们不把她当主子,芳官等人敢和她吵打。

就连亲生女儿贾探春也看不起她,根本不认她为母亲。

的确,她自身有很多让人厌恶的因素:

她不安分守己,喜欢挑拨离间,无事生非,侮辱亲女,又没有好心,甚至狠毒到买通马道婆,装神弄鬼,要置宝玉和王熙凤于死地。

凡此种种,实在难以叫人同情。

但是难道她生来就如此吗?

虽然书中没有点明她在为妾之前的生活,但从旁人的言语中可以知道,过去的赵姨娘正如现在宝玉身边的袭人一般,是个丫鬟类的人。

她之所以变成这样,也并非个人无事生非,而是环境所致。

她做了贾政的妾,也曾有过恩爱受宠的日子,从她生育了贾探春和贾环这一双儿女就可以看出,过去的赵姨娘绝对不会像今天一样讨人嫌。

但是一个身份卑微,没有任何背景却又深得宠爱的妾室,是很容易被正妻妒恨的。

第25回中,当宝玉的脸被贾环推倒的油灯烫伤以后,王夫人在凤姐的挑唆下叫来赵姨娘当众骂道:

“养出这样不知道理的下流种来,也不管管,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几番几次”足以说明王夫人对赵姨娘母子早就心存芥蒂;在第120回中,赵姨娘得了暴病,王夫人出面阻挠主动要求留下来照顾赵姨娘的李纨,最后赵姨娘只在周姨娘的陪伴下凄惨的死去,对此周姨娘曾同病相怜地哀叹道:

“做偏房侧室头的下场不过如此。

”〔5〕

王夫人对赵姨娘的妒恨,使得处处见风使舵的凤姐和其他的妈妈奶奶们开始一起排挤赵姨娘,一次次的践踏她的尊严。

在这样的境况中,赵姨娘变得异常敏感,她每每生事也是在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她与芳官吵打,是因为芳官用茉莉粉充蔷薇硝给了贾环,她认为这是连芳官这样的戏子也轻视贾环;她“辱亲女”,是认为探春的亲舅舅死了,而探春给的发放银子还不如给袭人的多,因此气问:

“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

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

你如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

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银子。

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

如今没有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上去了。

”而探春的回答着实让人心凉:

“谁是我舅舅?

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我倒素夕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虽然探春按章办事,以正压邪,但合“理”的东西未必合情,她完全用冷冰冰的主奴关系取代男女之情,虽合乎奴婢制度,妾媵制度,却违背了母女之间起码应有的一点人伦之情。

〔6〕探春极力拉开与亲母的距离,坚决否认她与赵姨娘的母女关系,排斥与赵姨娘有关的任何人事。

亲女的鄙视,更加速了赵姨娘心理的畸变,她气愤自己的地位比袭人还不如,更气愤自己的亲生女儿不仅不认自己,而且瞧不起自己。

对这场冲突回目定性为“辱亲女”,“争闲气”,这是站在探春的立场说话,虽不无一定道理,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不是更有理由说是探春六亲不认“辱亲母”吗?

〔7〕

老妇人们也是人,她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当她们的尊严被践踏时,她们内心的怨恨会加倍增长。

当美貌和青春不再,地位和权势下降,她们心中残存的对尊严的渴望就与日俱增。

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林黛玉的切身感受,也是贾府的真实情况。

身处这样一个庞大的封建家族,人多口杂,人人谨小慎微,生怕稍有纰漏可能就会带累自己。

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体会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压抑。

林黛玉“不肯多行一步,多说一句,恐被人耻笑了去”;薛宝钗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袭人深知“那些奶奶们不好惹”……这些人,无论主子丫鬟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压抑,可是在其中压抑最深的却是那些下层妇女们,她们要承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在上要受主子们的管束和呵斥,在下要受到那些毛头丫鬟们的排挤和鄙视,作为女性,在根本上还要受到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压迫。

作为仆佣,受主子的管束和训斥尚且有理,因为毕竟身份地位有差别。

但要是再受到同为下人而且年轻的丫鬟的排挤和鄙视,这就怨不得他们愤愤不平了。

且看第59回,莺儿和藕官在园内摘柳枝编花篮,管理园子的春燕的姑妈“见采了许多嫩柳,又见藕官等都采了许多鲜花,心内便不受用”,她不敢数落莺儿,就拿春燕出气,而莺儿见此情景“便赌气将花柳皆掷于河中,自回房去。

这里把个婆子心疼的只念佛,又骂:

‘促狭小蹄子!

糟蹋了花儿,雷也是要打的。

’”

婆子们既然受命管理园子,那么不管是为图利,还是为责任,她们都有权禁止任何破坏园子的行为。

莺儿和藕官糟蹋花草的行为既然破坏了园子,那么婆子们管理她们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但她们却又不服管,存心糟蹋花草,将管事婆子的面子一扫而光。

再看第61回,司棋命小丫鬟莲花儿去向厨房要一碗鸡蛋,厨房的管事者柳家的抱怨了几句,结果司棋带人来厨房闹事。

“司棋便命小丫头子动手:

‘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

’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搅。

众人一面拉劝,一面央告司棋:

‘姑娘不要误听了那小孩子的话。

柳嫂子有八个头,也不敢得罪姑娘。

说鸡蛋难买是真。

我们才也说她不知好歹,凭是什么东西,也少不得变法儿去。

她已经悟过来了,连忙蒸上了。

姑娘不信瞧那火上。

’”

一个丫鬟竟张扬跋扈到如此,不仅像主子般颐指气使,而且公然在厨房闹事。

这些丫鬟虽然是清纯的女儿,但她们的轻狂和高傲却无法让人认同。

正如厨房管事的柳妈所说“我倒不要伺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了。

”可见这些大丫环在贾府的地位是仅次于主子的二层主子。

她们常常仗着自己主子的地位和自己的体面去压迫底层的妇女们,她们为了给自己争气,而全然不顾别人的尊严,所以妇女们对她们的报复和嫉妒也不是全无道理的。

由于身份的限制,妇女们敢怒不敢言,但是心中却无不酝酿着恨意,当某一个少女遭驱逐或打骂时,她们会以一种幸灾乐祸的畸形心理来看待。

这种畸形心理是在封建等级制度的残酷压抑下产生的。

封建社会把女人不当人,把女人看作“贱人”,第二等的人,对女人特别残酷,所以说,压迫妇女的根源是制度,残酷的男权制度。

在那样的制度下,恐怕没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诩高出妇女一等,把妇女视为花鸟、玩物和工具的。

在中国历史上,两军作战时,被困城中一方,什么都吃光了,主帅会带头杀了爱妾,分给军士吃,然后把城里的女人全捉来吃。

这样的事例史书上多的很,而且不是野史,都是煌煌的正史。

那些杀爱妾以饷士卒的将军们,当然是同杀一条爱犬差不多,那些吃女人的男人们没有谁会想到,女人也是人,有人起码的尊严和需求。

《红楼梦》是女性的世界,主要的统治者从贾母到王熙凤都是女性,但男性也并非没有地位,他们的欲望并没有遭到压抑。

第44回凤姐生日,无意撞见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贾母劝慰她时说“什么要紧的事!

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

从小儿都是打这么过的。

”在贾母(也就是封建统治者)看来,男子沾花惹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女子一旦对男子有情,即使仅仅如黛玉对宝玉的爱慕之情,那就“不是女孩儿家的本分”了。

《红楼梦》中的悲剧女性,其实都是被封建社会制度这条猛兽所吃掉的,无论如何她们是摆脱不了这种厄运的。

四、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红楼梦》中,女儿们不论是年少的夭亡,还是嫁人生子以后变为“鱼眼睛”,都是悲剧。

无论如何,她们再也无法保持少女时的清纯和美丽。

这不是某一个女性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女性的普遍悲剧,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

曹雪芹耗尽心血所著的红楼巨著,充分表达了对黑暗的社会、腐朽的制度、僵硬的伦理的强烈不满和无比憎恨,表达了作者追求的“有情之天下”与现实的不可能性。

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里,即使女人们心存善念,心怀抱负,也注定无法施展,她们的悲剧是注定了的,要么在与现实的抗争中悲惨的毁灭,要么顺应现实变为黯淡的“鱼眼睛”。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8〕封建制度下对女性的摧残,对理想的压抑,使得纯美的女子不复存在。

这两种女性的悲剧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女子应该获得这种最起码的人格。

然而不管是少女也罢,老年妇女也罢,是抗争也罢,任从宰割也罢,在那黑暗如漆的岁月,她们是无法获得起码的人性自尊的。

《红楼梦》中所表现的女性悲剧,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站在时代所允许的高度,涉及到了更广泛的历史内容,深化了以往对女性悲剧的认识,系统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各种的女性悲剧,并充分写出了其人格遭受践踏的复杂过程,展示了个人愿望及其在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从而在客观上使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在女人和男人之间所进行的人性与兽性斗争的缩影及其苦难历程,使我们看到了那个不允许女子人性复归的整个社会和制度的罪恶。

恩格斯指出:

“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地表现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

”〔9〕用这一论断来关照《红楼梦》中有关女性悲剧的描写,正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理解这部伟大名著的历史价值。

〔10〕

注释:

〔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第6期。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165页。

〔3〕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4〕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5页

〔5〕成海霞《<红楼梦>女性之“妒“妇心里浅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6卷第3期。

〔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94页

〔7〕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95页

〔8〕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297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杨隽《呼唤女子人性美的复归—谈<红楼梦>的女性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

11、曾扬华《红楼梦引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