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04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设计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中文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

英文名称

Chineseclassiclitrature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开课单位

文学院

总学时

270(理论:

270实验实习:

学分

15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六门主干课之一,作为一门基础的、传统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状况,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文学层面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2、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容及基本艺术特征。

3、使学生掌握一般研究方法,具有借助文献独立地分析、评论作家及其作品,认识与把握文学史现象,能够写出具有一定观点的、符合基本学术规的、文字流畅的学术论文。

4、使学生能将古代文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

讲授中国古代三千年文学发展史的基本过程,包括各主要阶段的主流文学思潮与创作倾向、主要文体演变史、各时期重要代表作家与作品,以及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

要求讲授清晰、准确、生动,达到宏观概括与微观深入相结合,以及历史同情与当下理解相结合。

能力和技能方:

能够将以上容与具体作家、作品的认识与阅读相结合,进行独立的分析与鉴赏,具有一定的判断与研究能力;具备本学科普遍认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标准,能够出色完成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较好适应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课程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三年六个学期完成,每学年90学时,上学期安排54学时,下学期安排36学时

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编制,简要列出规定的教学围及相关建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关容、进度与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处理,由主讲教师自定。

第一学年先两汉南北朝文学

年课时:

90

学分:

5

第一编先文学

概说

先文学三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特征及文学成就

先文学发端于原始歌谣和神话,主体是诗歌和散文。

第一章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

第一节原始歌谣

要点:

艺术起源劳动,产生以二拍节奏为主的原始诗歌。

形态诗、乐、舞三位一体;容多与巫术活动有关。

以卜辞及《周易》卦爻辞为主要形式。

第二节古代神话

要点:

神话的概念;神话流传的口头形态;我国神话的保存与流传;我国古代神话“不发达”的问题,演变的三个方向;我国现存神话的主要容与所表现的先民精神世界;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素材、精神、创作原则)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结集与流传

要点:

释名;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收集与编订(采诗、献诗、删诗说);构成与分类(诗之“六义”);作品产生的年代与地域;作者;研究与流传(毛诗与毛诗大序、小序;“四家诗”、“今文”与“古文”诗)

第二节思想容

要点:

《诗经》与先民的生活

划分类型:

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阐明容特点与在《诗经》中的主要分布特点。

第三节艺术成就和影响

要点: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章法、句法、字法、用韵、使用,《诗经》与音乐

第四节地位

要点: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反映现实、干预政治);表现手法对后代文体形成的影响;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关睢》*、《芣苡》、《氓》、《蒹葭》*、《伯兮》、《邶风·谷风》、《氓》《黍离》、《君子于役》、《静女》、《蓼莪》*、《无衣》、《七月》、《东山》、《采薇》*、《何草不黄》、《緜》、《生民》、《伐檀》、《硕鼠》、

第三章历史散文

第一节概况

要点:

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史官设置,历史记载的出现,私人著述的发展);基本发展过程;

早期历史散文《尚书》、编年史书《春秋》、记言历史散文集《国语》的体例、容、语言风格及其地位等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无逸》、《召公谏弭谤》

第二节《左传》

要点:

书名、作者及成书年代;体例、记事起迄及主要容;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三传”;突出的民本思想倾向;叙事艺术成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师》、《晋殽之战》、

第三节《战国策》

要点:

性质、书名及主要容;编定、体例和卷数;纵横家的思想倾向;艺术成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谖客孟尝君》、《威后问齐使》

第四节历史影响

要点:

奠定了史传文学传统(微言大义,寓褒贬于记事,秉笔直书,形象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开创了不同的史书体例);古小说的源头之一;语言技巧与艺术风格的典

第四章诸子散文

第一节概况

要点:

繁荣的背景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文化下移与士的崛起,诸侯相争与养士用士,处士横议与百家争鸣);

主要流派与发展过程:

早期语录体的《论语》和《老子》,战国中期的《墨子》、《庄子》,后期的《荀子》、《非子》,末期的《吕氏春秋》和斯;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老子》:

老子生平、成书时间,此书主要观点、文风,散文史影响

《墨子》:

墨子生平,此书主要观点、文风,散文史影响

《吕氏春秋》和斯:

此书主要思想特征、文风,斯的文学成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公输》、《察今》、《谏逐客书》

第二节《论语》与《孟子》

要点:

孔子生平与思想,《论语》的作者、编定、体例、篇数、容与流传,艺术特点

孟子生平与思想,《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容,文章形式,艺术成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子路从而后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

第三节《庄子》

要点:

庄子生平与思想,《庄子》的作者、篇数和外篇区分;艺术成就与文学史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逍遥游》、《养生主》

第四节《荀子》《非子》

要点:

荀子生平和思想,《荀子》的书名、作者、编定和篇数,艺术特点,《赋篇》和《成相》的文学史地位

非子生平和思想,《荀子》的作者和篇数,艺术特点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荀子·劝学篇》、《非子·说难》

第五节诸子散文的影响

要点:

儒、道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儒、道的文艺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基石。

诸子散文的体式、容与后代文体,创作经验、艺术风格对中国散文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屈原与楚辞

要点:

屈原生平、经历与行踪,屈原的作品及其真伪,屈原作品产生的年代

楚辞与《楚辞》,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北方文化与楚辞

第二节屈原作品的思想容

要点:

《离骚》、《九歌》与《九章》解题及基本容,创作背景与年代等

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政治倾向,峻洁的人格精神,大胆的怀疑态度

第三节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要点:

纯洁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的非现实主义精神,浓郁的悲剧色彩与抒情性,独特的比兴手法,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创造性的诗体与精美的语言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离骚》*、《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九章·涉江》

第四节宋玉与《九辩》

要点:

屈原以外其它先楚辞作家的基本情况,宋玉的生平与作品,《九辩》的思想容与艺术成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九辩》(节选)、《风赋》、《对楚王问》

第五节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要点:

屈原的精神与作品影响到历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影响到汉赋形成,以及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性(浪漫传统,香草美人的比拟方法等)

 

第二编汉代文学

概说

概述汉代的政治、思想文化与文学概况

第一章汉代论说文

第一节概说

要点:

汉代论说都是应用文,哲理文与政论文

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论说文

要点:

贾谊生平、思想及主要著作,《过论》与《治安策》的创作背景、思想容与艺术特征

晁错生平、思想及主要著作,《论贵粟疏》的创作背景、思想容与艺术特征,贾、晁比较

朔生平、思想及主要著作,《答客难》的创作背景、思想容、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向生平、思想及主要著作,《谏营昌陵疏》的主要容与语言特征,对后代奏议文的影响

扬雄生平、思想及主要著作,散文门类与影响,创作的模拟性及其故作艰深,《解嘲》

其他有特点的西汉散文: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恽《报会宗书》、歆《移书让太常博士》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过论》、《论贵粟疏》

第三节王充与东汉论说文

要点:

王充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生平、思想,《论衡》的写作目的、主要容与写作特色特征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与固《遗黄琼书》

王符与《潜夫论》,仲长统与《昌言》

东汉后期论说文的一般特征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论死》、《遗黄琼书》

第二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概说

要点:

“辞”与“赋”的文体分合,辞赋的文体功能,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作家

第二节枚乘、司马相如与散体大赋

要点:

枚乘生平、思想,《七发》的主要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七”体

司马相如生平与思想,《子虚》与《上林》的主要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曲终奏雅”与“劝百讽一”,田猎赋;司马相如的其他赋体散文《难蜀父老文》、《喻巴蜀檄》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七发》、《上林赋》

第三节扬雄、班固、衡与散体大赋

要点:

扬雄生平、思想,主要赋作《甘泉》、《羽猎》、《长》等的主要容,创作的模拟性,晚年对辞赋的认识,赋史地位

班固生平、思想,《两都赋》的容与思想倾向,班固与司马相如、扬雄的“讽喻”观的区别

衡生平、思想,《二京赋》的容与思想倾向,对都市生活的表现

第四节抒情小赋

要点:

衡《归田赋》的思想容与时代风气及文人思想的变化,赋史地位

壹与《刺世疾邪赋》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甘泉赋》、《两都赋》、《二京赋》的片断介绍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

要点:

家世与家学,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学术氛围与司马迁思想人格的形成,司马迁的经历(劳动、游历、遗嘱、为太史令、宫刑、发愤著书),《史记》的体例与规模,《报任少卿书》

第二节《史记》的思想成就

要点:

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含义,《史记》的主要思想,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史才”、“史学”、“史识”与“史德”

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

要点:

汉代最杰出的史学与文学著作,写人艺术、抒情性与语言成就

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要点:

《史记》对后代散文、传记文学、小说、戏剧的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报任少卿书》、《项羽本纪》、《其武安侯列传》

第四章《汉书》与东汉其他叙事文

第一节班固的生平

要点:

时代、家世与生平,班彪的奠基工作,班固创作《汉书》的指导思想“纬六经,缀道纲”,《汉书》的规模、体例,班昭、马续对《汉书》的续补

第二节《汉书》的思想容

要点:

资料与体例的丰富与精密,进步与局限的思想表现

第三节《汉书》的艺术成就

要点:

叙事炼与语言简炼规,艺术性较《史记》为弱,史学地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武传》

第四节东汉其他叙事文

要点: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规模、体例及其主要容;《吴越春秋》的小说特征;蔡邕的生平、学术及碑铭创作;马第伯的《封禅仪记》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封禅仪记》

第五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汉乐府民歌

要点:

乐府概念的双重涵,汉乐府的思想容与艺术成就,汉乐府对建安诗歌及其以后诗歌的影响,《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及艺术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十五从军征》、《有所思》、《上邪》、《孤儿行》

第二节汉代的楚歌与文人五言诗

要点:

汉代楚歌、四言诗的作者与作品;文人五言诗的开端,在东汉形成气候,有班固、衡、嘉等作者

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容、艺术与诗史地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垓下歌》、《大风歌》、《四愁诗》、《上山采靡芜》、《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庭中有奇树》*、《孟冬寒气至》*

 

第三编晋南北朝文学

概说

要点:

大动乱的时代,思想解放与学术气氛极为活跃的时期,古代文学极富创造性的时期;文学意识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自由,

诗歌领域:

在五言诗方面,有建安文学(三七子)、正始文学(阮、嵇)、太康文学(二陆、左思等)、晋宋田园诗(渊明)、山水诗(大小);鲍照对七言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齐新体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格律诗的形成奠定基础;梁宫体诗风靡一时;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兴盛

散文领域:

散文的多样化,骈体文与散体文共生;抒情小赋的形成,向骈化与律化两面发展

小说领域初具规模,有志怪与轶事两类

文论与批评:

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以及声律论等,进入文学理论发展与文学批评繁荣的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一章建安文学

第一节建安时代与建安风骨

要点:

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文人思想的解放,复杂多样的人生体验;氏父子对文学的倡导和组织,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

三七子;建安风骨

第二节操丕

要点:

操生平和思想,汉末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诗歌体式特征,主要容,艺术特征;散文的艺术特征与影响

丕生平与思想,诗歌题材、风格特征,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其一)*、《步出夏门行》(其二)、《燕歌行》、《杂诗》(其二)

第三节植

要点:

植生平与思想,人生及创作分期,诗歌的思想容与艺术特色,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建安之杰”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七哀》*、《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洛神赋》、《美女篇》、《吁嗟篇》

第四节建安七子及其他作家

要点:

“建安七子”——孔融生平与创作,主要成就在文,辞锐气盛,文风豪壮

王粲生平与创作,诗文兼擅,“七子之冠冕”

、阮以书檄著称;桢诗名甚高,徐幹以赋见称,应氏特色不明显

蔡琰的诗歌

诸亮的散文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孔融《论盛孝章书》、王粲《七哀》、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诸亮《出师表》、桢《赠从弟》

第二章正始诗歌和西晋文学

第一节阮、嵇与正始文学

要点:

正始时期与司马氏集团激烈斗争的背景,社会黑暗,政治恐怖,玄学兴起

“竹林七贤”

阮籍生平与思想,《咏怀》八十二首的容、艺术特色与风格;阮文风格

嵇康生平与思想,诗文兼擅,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都);《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思旧赋》

第二节左思与太康文学

要点:

文学的形式化、士族化

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岳、陆机

岳生平,工诗善文,诗多组诗,善为哀诔

陆机生平,诗名甚高,重模拟;骈体文的奠基人

左思生平与思想,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咏史》组诗,“左思风力”;辞赋亦有盛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岳《悼亡》、陆机《赴洛道中作》、《咏史》(郁郁涧底松)(吾希段干木)、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三章渊明

第一节渊明的生平与创作

要点:

家世背景,人生的三个时期,融合儒、释、道的思想特征

第二节诗的思想成就

要点:

诗体长于五言,以咏怀与田园诗为主

咏怀主要表现诗人不同时期的人生理想,田园诗主要表现田园风光之美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等

诗的消极思想:

饮酒行乐、随顺自然、躲避矛盾

第三节诗的艺术风格

要点:

平淡自然,亲切淳真;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语言精工而本色

诗风格有多样性:

平淡自然,慷慨豪放

第四节渊明的辞赋与散文

要点:

容、艺术一反流俗,语言省净,文风淡泊

第五节影响

要点:

思想情操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人品峻洁,精神高尚

诗歌创作方面——汉六朝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派的祖师,对田园诗的题材开掘、美学旨趣与风格都有奠基的作用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其二*、《杂诗》其二、《归去来兮辞》*

第四章南朝诗文

第一节概说

要点:

南朝历代君主重视文学艺术,南朝文人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主要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与思想感情,诗歌创作注重形式美,风格多样,极为繁荣,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灵运与山水诗

要点:

山水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宋初“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灵运河生平与思想,开山水诗派,山水诗创作特色,及对扭转玄言诗风、振起新体诗及后世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颜延之的创作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第三节鲍照与七言诗

要点:

鲍照生平与诗歌创作的主要容,诗歌艺术特色与诗史地位,为七言诗的发展与繁荣有重大贡献,其边塞诗对唐代五绝形成的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寫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第四节脁和新体诗

要点:

新体诗的概念,新体诗是从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代表作家是脁、约

脁生平,多写山水诗,表现亦官亦隐情怀,齐梁“首杰”,艺术特色与诗风

约的诗歌理论与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出新林浦向板桥》

第五节萧氏父子与宫体诗

要点:

宫体诗概念,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陵、江总,萧纲的文学主及其宫体创作

徐庾体,《玉台新咏》

江总的艳诗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咏美人昼眠》、《关山月》、《闺怨篇》

第六节梁其他诗人

要点:

江淹生平,诗善模拟,风格幽丽精工

吴均诗长于写景,善托物寄情

何逊以山水诗成就最高,有小风致;阴铿诗风诗于何逊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徵君田园》、《咏宝剑》、《咏柳》等

第七节南朝的骈文和散文

要点:

总趋势:

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藻、对仗工事、用典日繁

骈体文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鲍照、颜延之、惠连、孔稚珪、丘迟、弘景、吴均、徐陵的骈体文

萧统与《昭明文选》

萧纲、萧绎的抒情小赋

南朝的散文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芜城赋》、《月赋》、《北山移文》、《别赋》、《答中书书》、《与伯之书》、《与宋元思书》

第八节南朝乐府民歌

要点:

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分类:

吴声歌曲、神弦歌、西曲

思想容、艺术特色与风格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子夜歌》(其一)*、《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春林花多媚)、《那呵滩》(闻欢下)、《西洲曲》

第五章北朝诗文

第一节概说

要点: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孝文帝的改革与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斗争与融合

北朝崇儒尊经的学术思想

北朝文坛略前重后,诗文成就最高,兼有质朴绮丽的风格,代表作家:

由南入北的王褒、庾信,实现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

北朝散文朴实流畅,对南朝骈文亦有借鉴

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第二节温子升邢邵收

要点:

“北地三才”

温子升为北文人之首,诗词富音协,文清新婉丽,风格均近南朝

邢邵诗仿齐梁,不失北音;文尚骈俪

收诗近宫体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春日临池》、《七夕》、《喜雨》

第三节庾信王褒

要点:

庾信生平与思想,前期在南朝,出入宫禁,为重要的宫体诗人;后期滞留北方,高官厚禄,怀有故国之思与羁旅之情

前后期诗的容与风格迥展异,又是骈文、辞赋大家,称“四六宗匠”,文学史地位:

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王褒生平,前后期诗风变化,边塞诗对唐文学的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拟咏怀》(榆关断音信)、《重别周尚书二首》、《哀江南赋序》、《小园赋》;《渡》、《关山月》、《出塞》

第四节颜之推郦道元衒之

要点: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文章以散体为主,骈散相间

郦道元生平,《水经》与《水经注》,以散句为主,骈散相间,对后世游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衒之生平,《伽蓝记》的容与性质,寺塔记;文章以散句为主,骈俪之风较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水经注·江水》、《伽蓝记·永宁寺》

第五节北朝乐府民歌

要点:

北方各民族的民间歌曲,多产生于西晋末至北时期;题材、艺术与风格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木兰诗》*、《敕勒歌》

第六章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古代小说溯源

要点:

古小说概念;神话、史传文学与小说起源;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与轶事

第二节《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要点:

志怪与神鬼信仰

干宝生平,《搜神记》主旨“发明神道之不诬”,容与创作水平

王嘉《拾遗记》、华《博物志》、洪《神仙传》、吴均《续齐谐记》

文学影响:

后世小说发展的艺术借鉴,小说、戏曲题材,对鬼狐一派小说有直接影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凭夫妇》、《宋定伯捉鬼》

第三节《世说新语》与轶事小说

要点:

轶事小说发展与史传文学、清谈及品评人物的风气

义庆生平,《世说新语》的编撰与体例、容及其语言风格

《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的先驱,为小说、戏曲提供了素材

洪《西京杂记》、郭澄之《郭子》、淳《笑林》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伶病酒》、《王子猷居山阴》、《王蓝田性急》

 

第二学年唐宋文学

年课时:

90

学分:

5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概说

要点:

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经济、政治、思想、艺术状况

唐代文学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各自容、形式特征,诗歌、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一章隋及初唐文学

第一节隋代文学

要点:

隋文学是六朝文风向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隋文帝反对六朝华艳文风,谔对六朝文风的批判,代表作家卢思道、素、薛道衡等

炀帝时的宫体诗风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人日思归》、《送别》

第二节唐初宫廷诗人

要点:

唐太宗对文学的提倡与对文人的重用。

提倡文风朴实,反对浮华,绮丽与通脱朴实之风并存,在初唐很有影响

上官仪与“上官体”,“文章四友”与杜审言

武则天朝的宫廷诗人、宋,对律诗定型的贡献,后期诗歌成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在狱咏蝉》、《度大庾岭》、《独不见》

第三节初唐四杰

要点:

“四杰”的组成与共同倾向,题材、诗体与风格上的异同,对律诗定型的贡献,诗史地位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从军行》、《长安古意》、《于易水送人》

第四节子昂

要点:

生平与思想,文学主:

反齐梁文风,倡建安文风

诗歌容与风格,代表为《感遇》三十八首;边塞诗尤为出色,《登幽州台歌》;古文创作较多

子昂是唐代诗文革新的先驱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登幽川台歌》*、《感遇》(兰若生春夏)

第五节初唐其他作家

要点:

隋唐之际的王绩,长于田园诗,风格清新朴素,是盛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徵的讽谏文与抒情诗

若虚、希夷的七言歌行

贺知章与“吴中四士”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野望》、《述怀》、《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咏柳》

第二章盛水田园诗

第一节概说

要点:

繁荣原因,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祖咏、储光羲、常建等

山水田园文学发展概况,先、晋、渊明、二

盛水田园诗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孟浩然及其他诗人

要点:

孟浩然生平,主体诗风简淡幽雅、清空闲远,对盛唐浑融诗风形成的贡献

祖咏的简洁、含蓄,储光羲的清新、自然,常建的清幽孤僻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临洞庭赠丞相》、《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第三节王维

要点:

生平思想,维摩诘的含义,善画,解音律;曾出使塞垣,四十岁九龄罢相后的吏隐;安史乱中经历,晚年笃信佛教

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多样,以富于禅意的写景诗最为独到;还有其他多样题材的优秀诗作

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