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194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练兵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5、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6、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7、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三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9、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的表述是:

(A)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而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

(1)

(2)(3)(4)B、(3)(4)C、

(2)(3)(4)D、

(1)(3)(4)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1)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2)1~2年级要多认少写(3)引导学2

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4)初步感受汉字的体型美

A、

(1)

(2)(3)(4)B、(3)(4)C、

(2)(3)(4)D、

(1)(3)(4)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1)朗读

(2)分角色读(3)表演读(4)默读

A、

(1)

(2)(3)(4)B、

(1)(4)C、

(2)(3)D(、3)(4)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1)合作精神

(2)创新意识(3)参与程度(4)探究精神

A、

(1)

(2)(3)B、(3)(4)C、

(2)(4)D、

(1)

(2)(3)(4)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1)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

(2)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

(3)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4)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A、

(1)B、

(1)(3)C、

(1)(3)(4)D、

(1)

(2)(3)(4)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个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3、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

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5、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左右的常用汉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6、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      )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1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1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16、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1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18、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2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4、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5、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6、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26、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29、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0、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3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34、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35、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6、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37、《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字左右。

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篇。

38、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9、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40、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41、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4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47、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8、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9、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0、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1、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52、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5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54、教学时,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55、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7、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58、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59、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0、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62、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64、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65、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66、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7、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68、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6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7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段:

7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7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7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74、能用简短的(书面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7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