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1878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上莲花山答案.docx

西上莲花山答案

西上莲花山答案

【篇一:

14-第十四讲:

综合练习三】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9分)

风筝趣话

索鸿英

自由翱翔,实在羡慕,又看见风吹落叶飞舞,便萌生了风筝的创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巧匠

鲁班就“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还有“墨之作木鸢,三年而飞”。

到了汉朝,人们用竹制作框架,

糊上纸或丝绸,以绳牵之,放飞空中,名曰“纸鸢”。

五代时期,李邺别出心裁,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吹竹笛,

发出嗡嗡如“铮”声,因而取名“风筝”。

我国人民喜爱放风筝,春、秋两季,尤其是早春时节踏青放风筝已成

为民间传统习俗。

②说起放风筝,人的心态也是各异。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

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同是在放风筝,心情就大不相同。

薛宝钗放大雁风筝是心情舒畅,春风得意,怡然

自乐。

林黛玉放风筝是要“放晦气”,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将黛玉的风筝咯登一声齐根铰断,笑道:

“这一去

把病根儿可都带去了”。

贾宝玉却是借景抒情,故意把自己的风筝线剪断,让自己的风筝去与林黛玉的风筝

“两个作伴儿罢”。

曹雪芹在这里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真是妙笔生花,其实他本人就是风筝高手。

③在科学家那儿,风筝又别有一番风采了。

我国明代王逵在《蠡海集》中,记载了用纸鸢测风的试验。

最著名的要数“万户飞天”试验了。

我国明代有一位向往飞上天空的科学家万户,他制造了两个大风筝,并排

安放,然后将一把椅子固定在风筝之间的构架上,并在椅子背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

一切就绪,他坐在椅

子上,命人用火将火箭一齐点燃。

他想利用火箭推力和风筝升力,升入天空。

结果一声轰鸣,万户在火焰

和烟雾中消失了。

试验未能成功,十分悲壮。

但是,万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风筝和火箭升空的人。

航空航天博物馆醒目地标明:

“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火箭写上了万户的名

字:

wanhoo。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天先驱者,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行山”。

④关于“雷电是什么”的问题,也困扰了人类数千年。

这一问题的最后解密者,就是风筝。

1752年7月,

匙。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里,富兰克林做出了“天空乌云中是否存在电荷”的猜想。

如果有,他要利用风筝

把乌云中的电荷引下来,装入莱顿瓶,进行研究。

于是,他与儿子威廉冒着生命危险,把风筝放上天空。

当雨水打湿了风筝和绳子,他发现大量电荷从铜钥匙进入到莱顿瓶,使莱顿瓶充电,用充得的电荷做电学

实验,与地面普通物体带电情况完全一样。

由此可见,雷电既不是“上帝之火”,也不是“毒气爆炸”,而是自

然界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风筝功不可没!

⑤如今世界在能源危机阴影中徘徊,有人又想起了风筝。

科学家发现,放风筝利用高空强劲而稳定的风

力发电的成本,比传统的风力涡轮机发电成本要低75%,前景诱人。

意大利一家公司巧妙制成风筝发电系

统,因此获得了“2006年世界再生能源奖”。

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是当前世界课题。

德国工程师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用风筝拉动的货

轮“白鲸天帆”。

利用那里强劲而稳定的风力,拉动1货轮前进。

据说风力可以节省10—50%的燃料,显著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7年12月15日,“白鲸天帆”货轮从德国汉堡市起航,经大西洋驶往美国休斯敦

市,成为航海一大奇观。

⑦我国改革开放,风筝作出的贡献也令人瞩目。

我国潍坊市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世界各国朋友竞

相展示风筝技艺,增进友谊,促进了投资和贸易,可谓“风筝搭台,经济唱戏”。

发明风筝是创新,而巧妙利

用风筝也是创新,并且是硕果累累,古今绵延不绝。

1.文首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第②段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2分)

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风筝的创意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巧匠鲁班。

b.民间喜爱放飞风筝是因有早春踏青的习俗。

c.“万户飞天”是足以让后人纪念的标志性的试验。

d.文中运用引用、反问等方法来阐述“风筝趣话”。

4.依照文意,标题中的“趣”字与人类生活中哪些方面相关?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

(16分)

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

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

眼里是银粉色的。

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

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

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

烛白色不

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

烛白色,它高贵而又深沉。

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

的色彩。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

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

啊。

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

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

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

比起白鹭和云朵,

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

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

我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

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沭浴。

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

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

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

不大不小的渡

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

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

船娘。

而我

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

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

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

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看来电的

筋骨,实在强啊。

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

那么的鲜润明媚。

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

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

了。

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

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

淙的流水声。

⑤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

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

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

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

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

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

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

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

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

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

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

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

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

离去了。

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桨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⑥我留下来游览西栅。

游过西栅,天色已昏。

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

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九点一刻,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⑦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

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

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

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

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

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

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

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

刚停下脚步,就见柳树丛中闪出一只猫来,雪白雪白的,它好像赶赴什么

约会,飞也似地越过石桥,去另一岸了。

猫离去了,一个清扫员出现了。

她一手拎着撮子,一手提着扫帚,

打扫石巷。

我看了看撮子,里面最多的是落叶。

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

我跨上桥,刚好看见

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

“岸上是什么树呀?

”船娘答:

“香樟树。

”之后再无人语,有

的只是水声。

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地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

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

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

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

但这

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

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

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

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5.第①段运用比喻和比较的写法,突出了西栅2分)

6.第②段描写“白鹭”、“云朵”、“晨雾”颇有特色,请任选一例加以赏析。

(2分)

7.文章从第③段起按顺序写来西栅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

此外,第⑤段“茅盾

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与下文“”句前后照应。

(2分)

8.第⑦段画线句与课文《“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

渴睡人的眼”一句,在表达作用上有何异同?

(4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船娘”性情温婉,最适合在乌镇西栅这宁静的江南水乡摆渡。

b.第⑤段用“逃跑的新娘”比喻太阳和月亮,是因为“我”讨厌西栅雨雾。

c.第⑥段承上启下,由对西栅白日风光的描绘过渡到对文章主旨的阐发。

d.第⑦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白猫、舟中问答和梆声来表现夜下西栅的静。

e.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栅景色,是为了强调要珍惜自然,保护古镇文化。

f.文章巧用修辞,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语言清新自然,细腻生动。

10.有人说第⑦段“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中“乌镇再怎么江南”不通,你的看法如何?

(2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

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1.

(1)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

(2)桂棹兮兰浆,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

(4)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

(5)五月渔郎相忆否?

______________,梦入芙蓉浦。

(6)驿寄梅花,鱼传尺素,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2——14题。

(8分)

西上莲花山①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③。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①古风:

古体诗。

此篇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十二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洛阳之后。

②明星:

传说

华山仙女名。

③卫叔卿:

汉武帝时人,传说服食云母成仙,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仅以

臣下之礼待之,叔卿遂失望而去。

12.请写出高中课本上与本诗作者和体裁一致的一首诗《》。

(1分)

1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几句写遥看仙女身着霓裳,手持莲花,凌空飘舞,令人神往。

b.诗人用卫叔卿之典,有暗含自身经历,欲与之驾鸿飞离尘世之意。

c.结尾四句写诗人俯视洛阳大地,豺狼当道生灵涂炭,心绪急剧变化。

d.全诗表现了诗人鄙视权贵,隐逸求仙,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14.就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80字左右)(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11分)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

窃观,则能诵习其词。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

“韩、范、富、欧阳①,此四人者,人

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

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

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②待轼,曰:

“恨子

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③。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

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

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

非畴昔之愿也哉④!

(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韩、范、富、欧阳:

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②国士:

国中优秀人才。

③尧夫:

范仲淹有四子,长子纯祐(字天成)、次子纯仁(字尧夫)、三子纯礼(字彝叟)、四子纯粹(字

德孺)。

④畴昔:

往昔;从前。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分)

(1)则已私识之矣()

(2)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3)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4)乃克为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

b.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c.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d.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1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4分)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

18.根据文意,分析作者“见属为叙”而“不敢辞”的原因。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11分)

吾壮年好骂人,所骂者都属推廓不开之假斯文。

异乎当世恃才傲物者之骂人:

动谓人不如我,见乡墨①则骂举人不通;见会墨②则骂进士不通;未入学者,见秀才考卷,则骂秀才不通。

既然目空一世,自己之为文,必能远胜于人,讵知实际非特不能胜人,反不如所骂之秀才、举人、进士远甚。

所为不反求诸己,徒见他人之不通。

自己傲气既长,不肯用功深造,而眼高手,握管作文,自嫌弗及不通秀才,免得献丑,索性搁笔不为文,于是潦倒终身,永无寸进。

余壮年傲气亦盛,而对于胜我者,却肯低首降服。

见佳文爱之不肯释手,虽百读不厌,故能侥幸成名。

然亦四下乡场始得脱颖而出,亦为傲气所阻也。

至今思之,犹如芒刺在背。

尔资质钝,赖李师辛苦栽培之力,得以冠年入场,初试原为观场计,李师与我,皆不望尔一试成名,不过有此一度经验,下届入场便老练而不起恐慌。

一试不售,奚可即出怨言?

只须自知文字不佳,下帷攻苦,既有名师指导,进步较易,苟火到功深,取青紫③易如拾芥矣。

细思吾言而方行之,予有厚望焉。

【注释】①乡墨:

准备到省会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②会墨:

准备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③青紫:

借指高官显爵。

19.选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2分)

a.本文以自身经历告诫后学者,学不可有“傲气”,只有“下帷功苦”,才能获得成功。

b.文中包含为学者应有的“三戒”:

一戒恃才傲物;二戒眼高手低;三戒怨天尤人。

c.本文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教训示后辈,绝无板着臉说教之意味、显得自然而有说服

力。

d.从“尔资质钝”、“细思吾言而力行之,予有厚望焉”等语句中,可以看出,选文是

作者写给朋友的信。

人、进士远甚”,反映出“我”的“”(都用原文作答)。

(4分)

22.在作者自述的经历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影子“。

读完选文,谈谈你的感悟。

(3分)

【篇二: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201404带答案】

s=txt>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53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a、《小雅》c、《秦风》2、《左传》是一部a、国别体史书c、编年体史书3、鲁仲连是a、齐国高士c、赵国高士

b、鲁国高士d、魏国高士b、纪传体史书d、通鉴体史书b、《卫风》d、《王风》

4、《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惠子这个人物属于a、儒家c、法家

5、“鬻盾与矛”的寓言出自a、《庄子》c、《孟子》

6、《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帝子”是指a、湘夫人c、尧帝

b、湘君d、舜帝b、《韩非子》d、《荀子》b、道家d、名家

7、下列司马迁《项羽本纪》语句中,描写钜鹿之战的是a、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b、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d、籍所击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8、班固《汉书》在体例上与《史记》不同的是没有..a、本纪c、世家

b、表d、志

9、同时出现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和班固《苏武传》中的一个历史人物是a、虞常c、常惠

b、卫律d、李陵

10、保留了大量汉乐府民歌的《乐府诗集》编成于a、汉代c、唐代

11、《行行重行行》出自a、古诗十九首c、南朝民歌

b、汉乐府民歌d、魏晋文人诗b、魏晋南北朝d、宋代

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悲剧故事中,属于性格方面的因素是a、焦母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b、刘兄用威逼手段胁迫妹妹c、刘兰芝外柔内刚,焦仲卿懦弱无能d、寄托追求恋爱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13、《观沧海》的作者是a、曹植c、曹操

b、陶渊明d、谢灵运

14、王粲《七哀诗》“豺虎方遘患”,“豺虎”指作乱的军队,他们属于a、袁绍c、曹操

15、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是a、曹植c、王粲

b、曹丕d、左思b、董卓d、吕布

16、李密《陈情表》中称“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的是a、东吴c、蜀汉

17、《画工弃市》选自a、《西京杂记》c、《神仙传》

b、《抱朴子》d、《世说新语》b、东晋d、西晋

18、下列作品与古代著名歌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有关的是a、王粲《登楼赋》c、陶渊明《咏荆轲》

19、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a、江淹c、谢灵运

20、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出自a、《别赋》c、《归去来兮辞》

b、《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d、《与陈伯之书》b、陶渊明d、谢脁

b、鲍照《拟行路难》d、孔稚珪《北山移文》

21、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是a、王维c、王昌龄

b、王建d、王勃

2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首句“前不见古人”,“古人”是指a、秦穆公c、楚昭王

b、燕昭王d、晋文公

23、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徒有羡鱼情”典故出自a、《左传》c、《淮南子》

b、《老子》d、《庄子》

24、李白《古风》(西上莲花山)从题材而言属于a、怀古c、游仙

25、杜甫《登高》中,运用句中对的一联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6、下列诗句中,出自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是a、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c、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d、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b、咏史d、闺情

27、《段太尉逸事状》“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这里“副元帅”是指a、郭晞c、焦令谌

28、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作于a、漳州c、永州

b、汀州d、柳州b、郭子仪d、朱泚

29、“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出自a、杜甫《又呈吴郎》c、王建《水夫谣》30、《越妇言》的作者是a、李华c、罗隐

b、陆龟蒙d、李朝威b、张籍《江南曲》d、白居易《轻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比喻出自《齐桓晋文之事》的有a、揠苗助长c、邹人与楚人战e、缘木求鱼

32、《苏武传》中,与苏武形象构成对比的人物有a、卫律c、张胜e、常惠

33、下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句中,属于对偶句的有a、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c、清晖能娱人,游子澹望归e、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34、下列作品中,属于骈文的有a、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c、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e、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35、下列诗作中,属于七言律诗的有a、杜甫《又呈吴郎》c、杜牧《早雁》e、温庭筠《苏武庙》

b、韩愈《山石》

d、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b、李华《吊古战场文》d、韩愈《送孟东野序》b、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d、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b、单于d、李陵

b、挟太山以超北海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

37、简析《谏逐客书》中的对比手法。

38、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提到了哪些史实?

39、李白《蜀道难》是怎样以超现实的形象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

40、《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作者通过哪几个细节来描写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项羽本纪》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2、分析杜甫《登高》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疆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1)这段文字出自何书?

编者是谁?

(2)周处这个人物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而处尤剧..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蛟或浮或没.

【篇三:

苏教版九上3、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一部分:

1、炼炼你的火眼金睛,修改词语中的错别字。

千峰竟秀浮想联篇忘而生畏

如愿以尝不记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