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122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docx

河南某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项目实施方案doc

XX镇大红村—火神庙村示范工程砼路

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办农〔2007〕291文件)。

(2)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09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豫发改代赈〔2009〕1158号文件)。

(3)《河南省以工代赈工作手册》相关要求。

(4)现行国家及交通部有关设计标准规范。

第二章 公路建设地点及现状

2.1公路建设地点

栾川县XX镇大红村至火神庙村砼路工程,位于XX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起始于XX镇大红村与方皮路交叉路口,终点为XX镇火神庙村,全长6公里,路基宽8米,车行道宽6米,路肩宽0.5米。

该项目为XX镇一条重要的乡村公路,是当地农业经济、矿业开发的重要运输线。

2.2公路现状

本项目原老路均为乡间水泥路面,现已龟裂、错台、晴颠雨滑,通行能力受制约,无配套设施,严重束缚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本项目,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道路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项目所在地区道路网的规划,预测远景交通量及其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并结合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材料来源等因素,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现就下述几个方面加以详细论证。

3.1 设计标准

根据XX镇人民政府要求,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采用四级公路山岭重丘标准。

3.2 技术标准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采用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按山岭重丘四级公路设计,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行车速度

Km/h

30

路基宽度

M

8

1

行车道宽度

M

6

2

路间宽度

M

2×0.5

停车视距

M

30

最小平曲线半径

M

30

最大纵坡

%

5.7%

竖曲线最小半径

M

1000/2000

最短坡长

M

130

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

路面横坡

%

1.5

3.3 技术标准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根据XX镇人民政府要求,结合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施工图设计:

工程建设规模如下: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公路等级

四级

路线总长

Km

6

涵洞

5

M3

第四章 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

4.1预算的基本说明

4.1.1委托专业勘察设计机构进行路线的实地勘察设计工作。

4.1.2按照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

4.1.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4.1.4设计标准

按现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本项目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单车道,路基宽度为8m,路面宽度为6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

4.2预算总金额

本项目路线总长6公里,总投资24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0万元。

4.3资金筹措

XX镇大红村至火神庙村砼路总长6000米,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180万元(劳务费18万元),市、县配套60万元,以确保该项目尽早实现。

同时,积极调动沿线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工程进度,减少工程造价。

第五章 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5.1建设方案

5.1.1路线工程

本工程全长6000米。

技术等级为山岭重丘四级,设计行车时速30公里/小时,路基宽8米,路面6米,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

本着满足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发展需要,节约投资。

5.1.2路基路面

对原小路路基扩宽改造成型,铺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

排水工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原路基基础上,开挖梯形土边沟(排水沟上口50cm,底30cm。

益林地段绿化: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栽植柏树(每5米一棵)。

标志标线设置:

按山岭重丘四级设置指路标志及警示标志。

5.1.3实施方案

公路项目严格按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和质量管理体系操作。

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来承担任务,被选定的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以总工程师负责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过程。

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工程进度计划,精心安排,组织劳力、机械设备、材料、资金等施工资源,使施工能在“连续、均衡、快速、经济”下进行,确保项目按时通车。

建设单位应成立项目管理部,全面加强施工管理与协调工作,必须有一批熟悉公路工程技术、具备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本项目工作,及时处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5.2质量管理

5.2.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92%以上。

本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负有终身连带责任。

5.2.2明确本标段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达到合格工程,以此目标向广大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增加员工的质量意识,调动全员创优积极性。

5.2.3建立健全质保体系

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保体系,明确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总工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整个路段的技术工作,对质量问题负技术责任;项目的执行部门,负责对路段各单位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协调处理工作,质检负责人,负责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内部审核,对项目质量评比具有一票否决权,确保质量目标的落实。

为确保施工质量,准确、速度的采集数据,项目拟备充足的实验、测量、质检、仪器。

5.2.4按照质量体系有关要求,做到“五不准,把好六关”,五不准即:

无施工方案不施工、不合格材料不施工、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对检测计量数据有怀凝不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质量标准不达标不施工。

六关即:

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关、工序交底关、材料进场关、检测计量关、质量验收关。

5.2.5施工全过程质量检查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以及其它施工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制,把各种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路基高度、填方路基密实度、边坡坡度、翻浆路段处理、路面各结构层的实际厚度、级配组成、压实度、土壤的颗粒状况及塑性指数、路面的拱度和平整度、预制构件的长度、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砼强度、浆砌片石砂浆饱满度、强度、灰缝密实度、表面平整度及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项目要加强检查力度、重点检查。

5.2.5.1加强现场跟踪检查制度

明确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质量职责,质检人员做到每道工序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指出和下发“质量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每周召开一次质量专题会,总结一周施工质量情况,指出不足,发现质量问题,研究改进对策、提高质量方法。

5.2.5.2落实质量改进

通过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检查中的信息反馈,建立质量改进补充,成立QC小组,推行PDCA循环,采用因果图,对策表,相关图等,对有质量隐患项目采取预防及纠正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及遵守施工程序,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5.2.5.3完善质量检查程序

为保证质量目标顺利完成,必须落实工序质量检查程序的正常运行,制定工序质量检查程序,加强过程控制力度。

5.2.5.4落实施工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分别由项目总工、技术部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并报项目监理部审核批准后,项目各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认真执行,保证各分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检验标准,确保工程整体创优。

第六章 群众投劳方式方法及劳务报酬发放

6.1劳务费发放办法

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的农民群众能够获得劳务报酬,并要做到及时发放,不得拖欠:

1、明确劳务费的发放比例。

按照省代赈办的要求,明确劳务费的发放金额为以工代赈资金的10%;2、将劳务费列入工程预算;3、在工程报帐时,报帐清单中必须附有“以工代赈项目劳务费发放明细表”,明细表必须有领款人姓名、领款金额、领款日期、领款人本人签字、领款人印章(按手印)等内容,由县代赈办作为一项报帐凭据审核无误后方可报帐;4、实行劳务费当地公示制。

劳务费足额发放前必须在投劳群众所在村分别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

领款人姓名、务工量、领款日期、领款金额等。

让劳务费的发放公开化,加强群众监督,增加透明度。

本工程共需发放劳务费18万元,工程完工在项目区进行公示无疑后全部拨付到位。

第七章施工计划

7.1项目法人

XX镇人民政府

7.2建设周期

该项目计划于2009年8月动工修建,于2009年11月竣工,总工期4个月。

第八章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采取以下办法:

(一)按照县级报帐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依据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计划及施工进度,提出支付申请并附报帐单据,提交县代赈办审查无误后,按规定的报帐程序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资金。

(二)项目单位必须按规定设立以工代赈资金专户,对以工代赈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封闭运行,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三)资金拨付实行转帐结算,确需支付现金的,要严格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审批手续执行。

(四)资金报帐支付程序及报帐凭证。

项目实施中需要大额采购货物的工程,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物资领用和保管制度。

报帐支付以项目实施单位为基本报帐单位,并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填写统一格式的报帐资料,汇总后由县以工代赈办公室和财政局根据实际审核的工程进度及报帐材料情况,分别签署拨付资金意见。

第九章工程效益

9.1评价依据

XX镇目前乡情,按实际受益人口,及受益区域当地资源等状况给予评价。

9.2经济效益评价

该工程完成以后,可使当地丰富的土特产品顺利外运,丰富的中药材及铁矿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9.3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不仅是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而且项目的开通必将会给栾川县的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建立了栾川西部旅游圈,为加快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

9.4生态环境现状影响评价

本项目是XX镇的重要交通道路,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状况,更丰富了XX镇南北方向交通环境及周边各旅游景区的交通网络,很好的缓解交通紧张,故在整个道路网中起着极为重要使用。

建设本项目,可促进XX镇的资源开发,促进区域间经济的横向联系,改善XX镇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

9.5环境现状评价及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由于挖土、填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动土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

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施工期来自灰土拌和、粉煤灰施工及现场施工车辆运行引起的扬尘,此外沥青和与筑路材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另外,沥青拌和站还有沥青烟的污染,都对当地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