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作业参考答案.docx
《艺术概论作业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作业参考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艺术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所谓“客观精神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之“本质论美字”理论。
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
而这个“美本身”拍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或者是客观“宇宙精神”。
艺术只是这种美的理念,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而已。
这是柏拉图基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对艺术本质的一种界定,即艺术作为对“理式世界”基本的现实世界的摹仿,是第三位的。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源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并非是某种概念——“美的理念”。
艺术是审美的表现,而审美的根据是主观的。
所以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持这种艺术“主观精神说”的代表人物如德国古典美字的开山祖康德更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
这种“自由的艺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
有着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特征。
3、“摹仿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古希腊美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真实的“摹仿”。
此说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摹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还进一步认为,艺术的这种“摹仿”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摹仿”的现实世界更真实。
4、形象性——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相对于哲字、社会科学的总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另一种样式。
即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
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作品的社会生活和体现于其中的作家、艺术家之思想情感。
任何文艺作品,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艺术形象。
这就是艺术的形象性。
(二)简答题
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答:
所谓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的“艺术生产”的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们满足审美的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即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答:
所谓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们意义首先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
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的形式,例如一首乐曲的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
或者一幅油画的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等。
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论述题
1、艺术的审美性。
答:
艺术的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人类艺术精神本质的具体现的艺术创作及其作品,即所谓的人类艺术生产产品,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换言之必须符合或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此即是艺术的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两个条件:
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若分而论之则其一,艺术的审美性总是要表现为人类审美意识所指向之艺术品美,艺术表演美,从而给欣赏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获得审美享受。
其二,艺术的审美性又总是色含着人类对“善”的向往和对“真”的追求,也就是说尽管艺术的欣赏是一种直感的感受,而关注由艺术作品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所引起的“美感”。
但也离不开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评价在艺术形象中的体现。
其三,艺术的审美性要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尽管作为人类精神产品之一的艺术或艺术作品,相对于其它精神产品,艺术美更注要形式,甚而形式美可以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独立的方面。
但艺术家们在其创作中仍然在寻找,选择最能表现作品内容的美的形式,以加强艺术表现力。
2、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
1、一般而言:
“自身的艺术实践”对大多数没有受过艺术专业训练或不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
可以用作“艺术实践经验”的经验,应该是指欣赏艺术作品或欣赏艺术表演的经验,这个说法是依据于“欣赏艺术作品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
这句名言。
2、参加一次大型(小型也可)文艺晚会和艺术特征的诸如形象性;歌手在演唱歌曲时,以自己优美的声音与演唱技术结合打动了你的什么样心情从而引发了什么联想,从而你理介了艺术的形象性。
3、诸如主体性,即个性,譬如流行歌坛新秀辈出与老的田震,那英等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她们和年青的刘若英等有什么不同。
4、审美性:
一幅画它好看在哪里?
一幅风景照片它为什么吸引你的视线。
找出其审美价值——给你带来了哪些赏心悦目的东西。
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狭义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
广义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广义“艺术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看电视,欣赏舞蹈等等,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
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
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
如前所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第三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首先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学名着——《美育书简》中提出。
在该书中,美育的概念已不局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特定方式之义。
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情与理性等基本人生哲学命题出发,从而成为人的重新认识自我并获得自由、和谐之发展。
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的更为寓义广阔的审美教育。
由此美育便被提升到了一个全面培养、发展人的即社会普遍教化的意义高度。
以席勒为代表的这一西方近代美育理论,对20世纪初叶的中国影响很大,如清末学者王国维,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蔡元培等都一致认为美育是使人达到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经。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若从和美育的关系而言,可视为美育的核心,同时又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并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狭义的“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培养各类专业艺术人才或艺术家所进行的理论和技法的教育和训练;广义的艺术教育则是强调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知识原理的普及和提高,且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展示,评论让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得以提高,培育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从而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基本大类之一,是立体的,即以三维空间形式出现的空间艺术、视觉艺术样式。
就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制作并具有真实空间存在形态的艺术品——实体艺术品。
由于造型手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故称雕塑。
雕塑也有许多分类,从体裁分;有纪念性雕塑,如名人塑像;建筑性雕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宗教雕塑、如着名的敦煌石窟里的佛像。
从款式来分,又有头像、胸像、全身像等;从表现手法的形式来分,一般又可分为园雕(或称之为“浑雕”),浮雕(又称“凸雕”),透雕三大种。
4、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依照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摄影技巧,将人或景物等拍摄下来,再经过一般暗房工艺处理或特殊暗房技术处理,以此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
从而表达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一般来说,摄影艺术不可能去表现已经发生过的和尚未发生的事物,更不能去表现客观生活中没有的东西。
杰出的摄影作品是艺术性和真实性的完美统一。
(二)简答题
1、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所自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功能。
艺术以其所特有的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对社会、人生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评判、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的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的真实,又因它的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的对更为美好的未来的憧景和热爱。
展现了人的思想、灵魂的纯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诚真的情感的响往和追求。
有鉴于此,艺术的认知作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审美所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与人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不同的一种认知功能作用。
2、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以满足,并由此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快。
如通过阅读作品和观看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作为一特殊的精神产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快感,是其审美娱乐的功能的体观。
3、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答: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一说,首先是指相对于实施美育教育之不同途径而言的。
其次是指由于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而艺术美又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以及艺术教育又总是以艺术美为基础,从而艺术教育便被赋于了更为不广泛的内涵而言的。
尽管“艺术教育”的一种狭义理解是培养各种艺术家以及艺术专业的艺术专门教育,但艺术教育的更为广泛的自然的意义总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为一般特点,以此培养、造就人的审美理想、鉴赏能力,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熔铸完美人格等。
从而使艺术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了与美育同质之意义。
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艺术教育的这种广义的功能,可视为美育的核心。
(答案可参阅教材63、64、65页。
由韩修乾老师重新组织、整理、册改、补充)。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答:
由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认识的提高。
所以我们无论是阅读一部精美的文艺小说,还是观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我们都会为之振奋为之感动,并从而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甚至能改变你的生活态度,改变你的世界观。
学员答题可顺着如下思路,自己举例展开论述。
(1)、例举一部小说(请记住、不能举诸如《卡耐基的成功这路》这一类的生活指导,青年修养用书,这是议论文不是小说)对你的触动。
(2)、你由此发生了哪些改变?
对你起到了什么审美教育作用。
2、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题要点:
1、如引用前苏联当代美字家卡岗之说“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艺术起到了‘文化自然意识'的作用”。
则可知艺术和文化的关系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归属和被归属的关系。
就是说艺术是一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
一民族的文化又总是为它的艺术所反映出来。
举例中国文化里的阴阳学说反映在中国绘画——国画作品里阴面——暗面、阳面——亮面的程式化的墨分五色,石分三面的画法里。
中国民间文化里的吉祥,如意,喜庆等意念表现在中国的剪纸艺术的图案花纹里。
如喜鹊与梅花枝的组合图案,“表示”“喜上眉(梅谐音)稍”的喜庆意。
2、首先,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表现在艺术参与和推动,并体现和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举例;今天在全球化消费文化的冲击下,大量的商品广告的具有艺术品位档次的精美制作便是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着当代人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的明证。
同时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只是整个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并受到制约和影响(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造型设计全是用的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制作的)。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建筑艺术一一是一种创造空间的艺术,应当是“建筑”与“艺术”二者的和谐统一.由于建筑是一种艺术立体作品,所以它又是空间造型艺术.其艺术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造型美.即以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造型艺术元素为语言,构成建筑物整体完美的艺术形象。
2.园林艺术一一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但更注重观赏性.通过在一定地域
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一一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从而将自然美的精华融入自然美与建筑美的
组合之中.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园林风光和游憩景点.
3.工艺美术一一工艺美术,一般又称为实用工艺美术,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类含有美术意趣和实用性物品的设计制造技艺.具体来讲主要有三大类别:
其一是带有艺术处理,美术性较强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绣花床套,枕套等,其二是民间工艺美术品,如竹编器物,蜡染织物等,其三是特种工艺品如玉雕、景泰蓝器皿等。
4.现代设计一一从狭义上讲也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行业中发展而来的。
它是工业革命后,从包豪斯到当代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现代工业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交叉重合的设计学科。
大致包括:
一,产品外形设计;二,环境设计:
诸如室内装潢设计,庭院设计,城市设计等。
三是视觉设计,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答:
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所谓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型艺术在客观现实生活的动和静的交叉点上将其发展变化的一瞬间形象抓住,以物质材料艺术语言固定下来。
于是如何选取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一直是画家雕塑家等造型艺术家们至关重要十分关注的课题。
至于艺术的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形象一旦创作出来就同时受一定的物质材料所固定,可以供人们长期反复欣赏甚至千百年地流传下去。
相比之于舞蹈戏剧曲艺等舞台表演艺术综合艺术无法将艺术形象物化固
定而只能通过一次次重演来供人欣赏而言,造型艺术的永固性更得以彰显。
2.艺术的造型性与直观性
答:
造型性与直观性是指蕴含于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中的审美意义所在。
同时二者又都是造型艺术基本的重要的特征。
就造型性而言,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供观众欣赏的艺术形象,并以此形象的造型性为中介,传播艺术家赋予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直观性也称视觉性,是造型性的派生。
即无论是造型艺术的绘画作品还是雕塑摄影书法作品无一例外地都必须先诉诸于人眼的直接观赏和感受。
这一直观性特征也成为造型空间艺术与也具有塑造艺术形象功能的文学,音乐乃至部分表情艺术区分开来的界限。
3.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答:
首先再现性和表现性都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的审美特征,且基于造型艺术的再现空间这一本质特征。
另外,造型艺术更要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倾注艺术家特有的情感,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特质之一而成为其审美特征。
只是再现性与表现性两者相比,对于造型艺术而言,前者更有所侧重而已。
如造型艺术之摄影艺术,其作品中的影像与被摄对象之外表形貌几乎完全一致。
又如绘画的运用透视、色彩、光影、比例等手段,达到在二维平面上塑造非常逼真的三维空间立体效果。
无疑的,这是造型艺术第一要实现的目的。
三论述题
1.几个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答: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说:
一.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为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国画颜料,墨,宣纸或绢帛。
国画又因墨色的单独使用作画或和颜色结合一起作画的不同,又有水墨画和彩墨画的不同的两个名称。
又由于讲究毛笔作画时的诸多笔法技巧和墨的“墨分五色”。
使得“笔墨”二字几乎成为中国画技法和欣赏性的总称和主要术语。
二.其次表现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西洋画原理的制约,多采用散点透视,从而表现中国画的视野开阔构图灵活画面景物可以随意安置的特点。
其中主要的又有全景式,分段式和分层式三种空间形式。
全景式如《清明上河图》,分段式如《韩熙载夜宴图》,分层式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
3.其次,中国画的还有一个特点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其它姐妹艺术结合在统一画面上,相互补充交相辉映。
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文本和审美语境,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民族审美意趣。
4.后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内在特质是源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精神。
相对于重视客观对象逼真再现的西方绘画,中国画更加重视对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主观情怀。
非常强调作品的“立意”和“传神”,就是面对无生命山水云石和无意识的花鸟鱼虫画家也可以赋予他们人格化的精神品质和灵动的气韵情致。
正所谓:
“一草一木岂无情乎”。
2.指出标志中外雕塑艺术辉煌成就的几个高峰期答:
中国雕塑在秦汉时期是雕塑艺术达到第一高峰时代。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空前,气势磅礴,陶俑陶马总计有6000余件,组成了威武雄壮的军阵。
汉代大型石雕除着名的霍去病墓前石刻外,还有鲁王墓前的石人,陕西城固张骞墓前的石兽等,这些大型石雕多在陵前起纪念和仪卫作用。
陵墓雕塑在秦汉时期堪称盛况空前。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宗教雕塑发展迅速,堪称我国雕塑的第二高峰期。
从魏晋开始,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相继繁荣起来。
石窟造像艺术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仅现存的龙门石窟就有10万余座佛像,敦煌莫高窟490多个洞窟里,遗存至今的彩塑作品就有3000多件,云岗石窟现存大小雕像5万多个,麦积山石窟也有造像7000余尊。
虽然这些地方的雕塑并非一朝一代的作品,但从整体风格和艺术水平来看,当推魏晋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刻艺术成就最为显着。
元明清时期,大规模的石窟雕刻艺术走向衰落。
然而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又一大类型小型玩赏性雕塑却日趋繁荣,可视为第三高峰期。
这个时期各种案头陈列雕塑,工艺装饰雕刻和民间雕刻工艺迅速发展,广东石湾的陶塑,福建德化窟的瓷塑,无锡,天津的泥塑,嘉定竹刻,潮州木雕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雕塑艺术更有长足发展。
我国雕塑艺术正朝向新的高峰期迈进。
作业四
名词解释:
1、音乐艺术。
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旋律”,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2、舞蹈艺术:
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3、戏剧艺术: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
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4、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简答题:
1、艺术的抒情性和表现性。
答:
所谓艺术的抒情性与表现性,当是音乐、舞蹈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
其中抒情性又可视为音乐、舞蹈艺术的基本属性。
诸如“歌以叙志、舞以宣情以及“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等说法都说明着这一点。
尽管,作为表情艺术的音乐、舞蹈艺术,难以摸拟和再现客观对象,但却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故而它们可以直接表现人类的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思心绪,甚而还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意识深处,激发、升华人们的崇高精神。
表现出人类的理想追求。
贝多芬的一曲《欢乐女神》,当它以庄严慈爱的合唱唱响时无论是歌者还是闻者,都会激荡于、感化于、忘情于乐曲之中。
2、艺术的表演性与形象性。
答:
表演性,形象性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且二者又都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之中。
就表演性而言,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先须有作曲、作词、配器和编舞的所谓一度创作。
然后又须有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
舞蹈家的指挥、演奏、演唱和舞蹈表演的二度创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首乐
曲,一场舞蹈只有通过这些表演,才能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才能显示其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至于形象性除了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的又一特征以外,又各有其不同,如舞蹈形象的塑造,完全依靠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即肢体语言来完成。
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和表情性等特点。
而音乐艺术的形象塑造除了和舞蹈艺术一样也必须由演唱演奏来表演外,它的音乐的非表演的艺术形象是非直观的。
是看不见的,它需要欣赏者用全部身心去体验、去感悟。
在人的内心产生丰富的意象联想,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创造。
3、艺术的节奏性与韵律美。
答:
节奏性与韵律美。
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对于音乐和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来讲,节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节奏看作是表情艺术的生命。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音乐节奏具体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
舞蹈节奏一般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