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122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docx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有效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验研究》

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一、提出背景:

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与完成新的课程改革的难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收效不大。

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深入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之一。

因此,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减轻中学生过重负担,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中学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对于减负问题,近十几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下发了大量的专门文件,做出具体规定。

我国教育界专家也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但由于教育体制所限,特别是高考和中考制度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原因,造成我国的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这个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据最新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初中生为55.22%;农村初中男生为35.5%,女生为44.6%。

对中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

初中学生在视力、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性等指标上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过重的心理压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我们确立的研究主要内容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作为突破口,探索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措施。

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校乃至我市初中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提高质量的办法。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特别指出: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省教育厅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也制定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以上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减负增效聚焦课堂的原则

中小学在认真落实教育部门有关减负的各项规定的同时,应重点做到,“减负增效”,把减负重点聚焦在学校课堂上,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是对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则。

3.创新性原则

减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此课题研究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创造性地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依据国家有关文件

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

(二)中小学课程改革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理论,是我们研究减负问题的最好的理论依据。

另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少,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态,必须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也实现了减负的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现代的基础教育,应遵循全面发展的学说,就是让中小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德、智、体、美等都得到发展。

中小学生减负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减负”的主要任务:

一是减轻初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减轻初中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从而减轻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力求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方面,实现教学的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

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省中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从而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及课业负担。

以人为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改革。

2.通过课题的研究,找到一个让初中学生学业负担不过重,保证身心健康学习的途径,让中小学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丰富课堂教学理论,发展基础教育科学。

五、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减负途径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减负途径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一)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死记硬背,大量的作业练习,满堂灌、注入式教学,要求受教育者按照书本和教育者的意图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强调思维的求同性。

学生是接受机与考试机器。

这种教学结构与方法特点必然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已总结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洋思之路”成功的“洋思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我们应推广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成功经验,他们应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后,学生没有课后作业,学习轻松快乐,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学生考试成绩年年平均90分以上,在中考时,70%学生考上高中。

科学施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农村中学成了全国的名校。

洋思中学成功的经验,为初中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洋思经验给我们以思考,也带动了我们的行动。

(二)科学布置作业,采取“三化”(多样化、量化、典型化)策略

中学生之所以负担过重,是因为部分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导致“满堂灌”、“题海大战”、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造成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譬如,一个生字写多少遍效果最佳?

很少有老师研究。

辽阳市教育科研所实验研究75%的学生一个字写8遍效果最佳,东港市某学校实验研究结果,一个字写4遍最佳。

而很多教师一个字常常让学生写一页或两页,而沈阳市铁西某小学一名教师,一个字让学生写3千遍,不仅造成学生厌学,还造成一名学生自杀的状况。

让学生掌握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做多少道题最佳?

它应有一个最佳量。

教师掌握了这个量,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保证了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提高。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深入地探索。

科学布置作业,采取“三化”(多样化、量化、典型化)策略。

1、作业多样化:

科学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

对学习后进生要布置一些基础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综合题;对优秀的学生布置一些创造型题。

2、作业典型化:

布置练习题要精选典型题。

使之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作业科学量化:

量化习题数量,针对学生实际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使之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

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有利于减负。

由于我们布置作业采取“三化”策略,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这样充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

(三)重视音、体、美课,让学生健心健身

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对于身心不健康的学生,一天学习5个小时,就感到负担过重,而身心健康的学生,一天学习10个小时,他们也感到,课业负担不重。

所以,初中教育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较有效的办法就是重视音、体、美课程与活动,通过开展音、体、美活动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快乐。

这也是减负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减负

开展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减负好的办法之一。

因为,心理减压技术与考试焦虑调节方法都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与压力的好办法。

(五)强化管理,加强检查监督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检查监督。

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

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除学校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外,还要加强社会监控。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课题研究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主要有教育行动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一)、行动研究法

以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研究方案、及时反思等方式展开,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二)、文献研究法

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信息资料的比较研究。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减轻学生负担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和避免走弯路。

(三)、经验总结法

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四)、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根据课题设计相应的问卷,对全市十所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学科及学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城关中学全体师生。

研究学科:

语、数、外等学科。

  八、本课题研究过程

(一)掌握减负内涵,统一认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之所以越来越重,既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也有教育部门自身的直接原因。

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大背景,教育部门名目繁多的竞赛活动和各种考试、课程教材的内容过深过难以及大量的机械重复性练习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学生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生理上和精神上的负担越来越重。

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减负”的真正内涵。

“减负”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若认为“减负”就是缩短学生学习时间,减少作业量或不让学生做作业,禁止举办补习班、辅导班,取消各种考试或大书包换小书包等,这些所谓的“减负”,显然过于简单、肤浅、片面。

实际上“减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场具有持久性的教育革命。

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精神实质,认真研究本地本校的实际,研究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改革落后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减负”。

如果过重的负担不减,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思考,并查找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后达成共识。

学生学习负担与压力是一把双刃箭,学生没有压力,就没有奋斗精神,就不能努力学习。

有压力,才能有智慧的清泉之水喷射而出。

如果压力过大,就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学生的学习负担,既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大。

为了确保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课题组为此专门召开了课题的开题报告会,2007年11月26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学校阶梯教室召开了开题会,真正将课题研究落在实处,课题组成员针对方案中提出的“减负提质的策略、方法、措施”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同时在开题会上,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对每一研究阶段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对研究阶段进行了科学划分,使参与人员明确了每一研究阶段要达成的目标及研究的主功方向。

最后,课题主持人针对会上大家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确定了本课题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以布置习题“三化”为抓手等五种途径,宣告本课题研究正式开始。

同时,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根据开题会上的布置

(二)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负担现状

2008年3月中旬,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的思考,精心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全校范围内对仅2000名师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通过严格把关,去掉无效问卷后,对余下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每天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量,每天的睡眠时间量,能参加的课外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量等;②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减负意见”规定学校执行情况,如周课时总量、学校加课、学校为学生代购习题练习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集体补课等;③与学生课业负担有关的若干问题,如初中入学是否考试、测试或面试,是否参加有偿家教等。

1、学生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量及睡眠时间量等情况

统计显示,本学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回家作业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

(1)关于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所需时间的情况

统计显示,学生全体调查对象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50%左右在一小时之内,30%左右在一个半小时之内,20%左右在二个小时及更多时间。

初三年级超过12%的学生作业时间,在三个小时左右。

(2)关于学生平时睡眠时间的情况

学生每天睡眠时间长短,在当前是衡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指标。

统计显示,近10%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到7个小时;约70%的学生睡眠时间在8-9小时;20%的学生,每天能有10个小时的睡眠。

近30%家长说,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到8个小时;21.66%家长说有8小时左右;13.88%的家长说有10个小时。

(3)关于学生课后自由活动场所、时间与音体美课的情况

学生课后能有比较充分的自由活动场所和时间,是中学生“减负”的重要手段,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统计显示,学生认为课后自由活动场所“很多”和“比较多”的,有48%;认为课后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小时以内是38%,一个半小时以内的是23.89%。

2、学校执行“减负意见”有关规定情况

(1)关于占用学生休息时间补课的情况

“减负意见”规定,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

我校没有组织集体补课。

(2)关于随意增加课时的情况

“减负意见”规定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

统计显示,我校没有此种情况。

(3)关于学校为学生订购习题集、练习册的情况

“减负意见”规定,学校不得组织、推荐学生购买习题集、练习册等应试材料。

我校也没有此类情况。

(4)中小学的课业负担是递增的

数千份问卷统计结果发现:

初中一年级有37%学生感到学习累,压力大;初三有54%的学生感到压力太大,有厌学的倾向。

(5)课堂教学结构与布置作业方法陈旧落后

虽然中小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但是多数中学教师依然使用着陈旧的课堂教学结构,布置作业没有因人而异,针对性不强,没有因材施教,造成学习负担过重与厌学。

“减负”问卷调查前后对比

1、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每天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量及睡眠时间量,参加课外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量。

研究前测

对象   内容   完成作业

时间睡眠时间课外活动

时间

七年级90分钟8小时1小时

八年级150分钟7-8小时30分钟

九年级220分钟7小时没时间

研究后测

对象    内容完成作业

时间睡眠时间课外活动

时间

七年级90分钟  9小时  1小时

八年级120分钟 8-9小时 1小时

九年级150—200分钟8小时1小时

经过统计对比显示,七年级前后变化不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在睡眠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上有所增加,有效的休息和娱乐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2、关于艺术学科的开课情况及学生的反应

社会需要和谐,校园也需要和谐。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

营造“和谐课堂”的艺术学科教研氛围是“减负”课题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此我们课题组对参与研究的年级、班级研究前的统一要求,并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为:

对象  内容 是否开体音美课喜欢

音乐  喜欢

美术  喜欢

体育课后感觉  情绪饱满

初中开足开齐90% 80% 90%

通过开足开齐艺术学科,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心智,提高了审美素养。

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对学校的热爱,对其他学科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变苦学为乐学,真正起到了减负的功效。

3、关于“减负意见”的落实情况

问卷显示,学生无校内补课现象,也无加课时现象。

(三)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

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负”的重要途径。

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整个的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

其实,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每一节课,这样方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中我们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施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借鉴“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减负的目的。

1、首先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弊端的反思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以下4大问题:

(1)教师讲得太多,不利于学生发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

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听、认、知”的怪圈。

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针对性差、造成学困生多。

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大量的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4)学生课外作业太多,负担极重。

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被动接受,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教师认为“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

可事实上,恰好相反,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

由于“深挖洞”造成“广积粮”,积压大量的作业。

由此可见,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解析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每堂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思考,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进行自主学习。

然后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

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

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数学课由学生自学例题,自己做练习题;理化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也不需要教师讲解和演示。

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课堂上教师始终以问题为牵引,精彩的引导学生走上自学的轨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

洋思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全校每个学科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先学”

A.讲“先学”的要求。

“先学”之前教师三言两语揭示学习目标,明确地提出自学指导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问题引路,走上了自学的快车道。

B.鼓励多快好省地学。

限定时间,高效率地指导学生自学,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

C.检测性地练习。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D.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在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大声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和暴露的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必要时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

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

是普遍性还是个别性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生生互学,师生互教。

(2)“后教”

“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A.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只教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会的问题一概不教。

B.明确教的方式。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C.明确教的要求。

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3)“当堂训练”

在“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

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人教学致胜的法宝。

3.洋思中学的经验给我们研究减负课题的启示

洋思中学的经验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1)洋思中学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是解决中小学减负问题的钥匙。

(2)洋思中学经验既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满足了应试的需要。

(3)让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后负担,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本课题为着力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方法,我们大力开展了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大胆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方法,鼓励教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