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习题沙莲香.docx
《社会心理学习题沙莲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习题沙莲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习题沙莲香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课后练习册
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学号:
姓名:
第一章导论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和美国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导论》,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2、在1924年出版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因此其本人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奥尔波特是的开先河者。
4、社会心理学是介于与之间形成的边缘学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分)
1、早期群体心理研究的第一人是()。
A.麦独孤B.罗斯C.西费尔D.冯特
2、()1879年首创心理学实验室而开启了心理学的可操作研究历史。
A.罗斯B.冯特C.孙本文D.陆志韦
3、在中国,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1924年的《社会心理学新论》。
A.罗斯B.冯特C.孙本文D.陆志韦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
3、公众文明
4、个体心理
5、群体心理
6、大众心理
四、简答题(共73分)
1、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20分)
2、比较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异同?
(18分)
3、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请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来谈)(20分)
4、谈你对社会心理学在中国本土化趋势研究的认识。
(15分)
第二章研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体现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A、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B、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C、期待效应D、测量工具误差不容易控制
2、()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A、访谈法B、问卷调查C、实验法D、观察法
3、()是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或者说是测验分数的可靠性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4、()是测量结果对测量对象做解释的有效性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5、口头调查又称为()
A、纸笔法B、量表法C、访谈法D、档案法
6、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是()
A、结构化访谈B、无结构化访谈C、问卷调查D、口头调查
7、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叫()
A、非结构式谈话法B、问卷法C、访谈法D、开放式问卷法
8、每一问题都给出若干可能的答案,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有时是多个)答案,这样一种方法叫()
A、有结构式谈话法B、结构问卷C、访谈法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研究分为()。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量研究D、定性研究
2、根据研究方法的差异,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研究分为()。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量研究D、定性研究
3、访谈调查的类型可以分为()。
A、结构化访谈B、无结构化访谈C、问卷调查D、口头访谈
4、问卷设计应遵循()原则。
A、理解性原则B、准确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选型排他性原则
5、随机抽样的方法包括()。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随机抽样C、阶段抽样D、典型个案抽样
6、非随机抽样方法包括()。
A、最大差异抽样B、典型个案抽样C、同质抽样D、阶段抽样
7、下列对随机抽样描述正确的是()。
A、总体的每一个单位抽中的概率相等
B、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均值的差异就是抽样误差
C、随机抽样可以保证样本代表总体
D、抽样误差是衡量样本代表性的一个指标,误差越大,样本的代表性越小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霍桑效应
2、期待效应
3、参与观察法
四、简答题(69分)
1、简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2、如何选题及选题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3、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
4、简述访谈调查法的特点?
5、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6、定性研究的基本过程如何?
第二章社会化(补充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分)
1、语言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表现为()。
A、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
B、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为别人所理解的工具。
C、语言是人类劳动和社会化过程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着人类社会化进程。
D、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语言。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社会化:
2、直接强化:
3、个性化:
4、替代强化:
5、自我强化:
6、亚社会:
7、再社会化:
8、文化反哺:
四、简答题(每题13分,共52分)
1、对人能被社会化的核心原因进行分析。
2、简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3、简述社会化的心理机制——角色引导机制。
4、简述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社会比较机制。
五、论述题(22分)
论述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第三章人际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分)
1、克拉克(M.Clark)与米尔斯(J.Mills)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其中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等”的是()
A、交换关系B、共享关系C、权威排序D、市场定价
2、克拉克(M.Clark)与米尔斯(J.Mills)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其中强调“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究需求法则,而且不期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的是()
A、交换关系B、共享关系C、权威排序D、市场定价
3、“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体现了人际吸引的()规律。
A、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B、相似规则C、互补规则D、晕轮效应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体现了人际吸引的()规律。
A、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B、相似规则C、互补规则D、晕轮效应
5、“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为谋”体现了人际吸引的()规律。
A、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B、相似规则C、互补规则D、晕轮效应
6、“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体现了()是导致侵犯的原因。
A、对侵犯的反击B、工具性侵犯C、本能性侵犯D、挫折导致侵犯
7、“我是某某的学生”,“我爸是李刚”,“我是某某的朋友”……体现了中国人人际交往的()特征。
A、关系形式化或角色化B、关系互依性或回报性
C、关系的和谐性D、关系的宿命论
8、中国人强调“以和为贵”,“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体现了中国人人际交往的()特征。
A、关系形式化或角色话B、关系互依性或回报性
C、关系的和谐性D、关系的宿命论
9、中国人相信一切关系都是命中注定的,用“缘”来强调现实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性,体现了中国人人际交往的()特征。
A、关系形式化或角色话B、关系互依性或回报性
C、关系的和谐性D、关系的宿命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人际关系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是()
A、情感上的“亲疏”B、地位上的“尊卑”
C、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D、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
2、()根据在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A、孙本文B、费孝通C、杨联升D、黄光国
3、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综合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发现,社会关系主要有以下模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合这几种基本模式,建构出复杂的人际关系。
A、共享模式B、权威排序C、对等互惠D、市场定价
4、下列属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的是()。
A、匿名性B、单面性和浅层性C、自主性D、广泛性和随意性
5、对于影响人际吸引的“互补原则”和“相似规则”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两者是矛盾的
B、相似是更加基本的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
C、导致吸引的互补是以基本面上的相似为基础的
D、相似性在发展的早期很重要,互补在发展的后期比较重要
6、杨国枢认为,中国人的社会取向表现在为()几个方面
A、家族取向B、关系取向C、权威取向D、他人取向
7、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了爱情的三因素理论,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
A、亲密B、激情C、承诺D、相爱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7分)
1、人际关系:
2、人际吸引:
3、曝光效应:
4、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5、助人行为:
6、亲社会行为:
7、利他行为:
8、旁观者效应:
9、侵犯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谈谈你个人对中国是“人情社会”的认识
2、拉塔内和达里通过研究认为,旁观者是否相救,包括五个步骤的认知决策过程:
3、谈谈你对网络人际关系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成功=85%沟通与人际关系+15%专业知识和技术——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中国格言”。
问题:
谈谈你个人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实际,思考提升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措施。
2、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问题:
近年来诸如此类见死不救的事件频发,试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思考提倡人们之间的“助人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具有什么特征的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吸引力,结合自身实际,要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
2、近年来,性侵未成年少女的事件屡屡发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并思考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机制?
第四章社会认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提出“镜中我”的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像别人感知我们一样,镜中的我或别人眼中的我就是我们感知的对象。
A、库利B、贝姆C、费斯廷格D、米德
2、“以貌取人、人靠衣装马靠鞍”,体现了()对印象形成的重要性。
A、外表B、非言语线索C、言语线索D、行为
3、在总印象形成上,人们将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
是印象形成的()模式。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理论
4、在总印象形成上,人们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是印象形成的()模式。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理论
5、“新官上任三把火”,“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体现了()在印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晕轮效应
6、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在所有特质平均前对那些人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特质赋予较大的权重。
是印象形成的()模式。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理论
7、“压轴戏”的做法,体现了()在印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晕轮效应
8、爱情,是一次心跳的错误归因(一见钟情往往发生在英雄救美之后)。
体现的是什么归因错误()?
A、基本归因错误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C、自我服务归因偏差D、归因的个体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社会知觉包括()方面的内容
A、对人知觉B、人际知觉C、角色知觉D、因果关系知觉
2、自我知觉包括两个基本成分:
()
A、自我概念B、自尊C、自我体验D、自我认知
3、自我概念的形成是把()等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整合成统一的、稳定的自我概念。
A、他人的反馈B、别人的反射性评价C、对自己行为的推断D、社会比较
4、一个人自尊的高低主要受()信息的影响。
A、生活中的成败经验B、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C、自己的内部标准D、心理测量的结果
5、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
A、个人的亲身经验B、社会学习C、社会分类D、比较
6、以下对刻板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刻板印象都是不好的
B、刻板印象可以提高社会知觉的速度和效率
C、刻板印象有的时候会出错
D、刻板印象夸大了群体之间的差距性,夸大了群体内部的相似性
7、海德将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
A、内部因素B、外部因素C、可控性因素D、不可控性因素
8、维纳等人于1972年提出了成就归因模型,此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
()
A、内因—外因B、稳定—不稳定
C、可控制(努力)—不可控(任务难度、机遇)D、积极归因—消极归因
9、维纳等人于1972年提出了成就归因模型,比模型认为()是个体工作成败的主要原因。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机遇
10、归因的三维理论(cubetheory)是凯利于1967年提出的,此理论认为:
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
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及行动产生的环境。
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
A、一致性(consistency)信息B、一贯性(consensus)信息
C、特异性(distinctiveness)信息D、可控性(controllability)信息
11、反常条件关注模型认为:
人们在归因的时候会借助()来推断。
A、逆向标准B、对照标准C、已有经验D、与别人相比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社会知觉:
2、自我知觉:
3、印象形成:
4、首因效应:
5、近因效应:
6、晕轮效应:
7、刻板印象:
8、社会认同:
9、归因:
10、基本归因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8分)
1、性别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下面是描述吉姆的两段话:
吉姆去买文具。
与两个朋友一起走一边晒太阳。
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
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和熟人聊天。
买好文具向外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熟人,便停下来和他打招呼聊天。
然后,吉姆告别了朋友走向学校,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
放学后,吉姆独自一个人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开始了长距离的步行回家。
街道上的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到了街道阴凉的一边。
迎面而来的街道逐渐消失在他的背后,他看到了一位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子。
吉姆穿过一家糖果店,店里挤满了学生。
他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
吉姆静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的注意后才买到了饮料。
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后就回家了。
问题:
读完第一段话你对吉姆的印象是:
读完第二段话你对吉姆的印象是:
为什么描述的是同一个人,我们对他人的印象的知觉却有差异性?
为了让他人对我们形成良好印象,我们需要怎么做
2、《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
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
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
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
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
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
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
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现在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问题:
案例中反应的是什么效应对印象形成的作用?
这种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为了让他人对我们自己形成良好印象,充分利用这个效应,你可以怎么做?
3、在一个茶馆中,一位公安局长正在和一个老头儿下象棋,突然,一个小孩跑了进来对公安局长说:
“快回家吧,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老头问公安局长:
“这孩子是你什么人?
”局长说:
“这是我的儿子。
”那么,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局长是什么关系?
结果:
那这个问题问了100个人,结果只有两个人答对了
问题:
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分析此现象。
4、用归因理论分析下面两个案例
一则:
市民陈女士1岁半的宝宝明仔刚刚学会走路不久,每天都会在奶奶的陪伴下到小区花园里“晒太阳”。
在小区花园里,明仔总喜欢挣脱奶奶的手,然后自己在花园里四处走走,如去摸摸迎面来的小朋友之脸蛋,或自己去看看路边的花草。
可因为平衡能力较差的缘故,在没有奶奶牵手的状况下,明仔经常会出现被小石头或路基绊倒的情况。
每次一听到明仔的哭声、看到明仔趴在地面上,奶奶总会快跑过来并一把抱起明仔,并安慰明仔说道:
宝宝不哭,不哭……是地板不好,地板害我们家宝宝给摔倒了,奶奶帮你打地板……随即,奶奶便做出了打地板的动作。
有时候奶奶甚至会操起自己的拖鞋在地面上敲打。
二则:
儿两岁。
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
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
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
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
“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如何减少或消除刻板印象?
第五章社会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分)
1、()对心理学的最大影响是提出了关键期这个概念。
A、麦独孤B、洛伦兹C、弗洛伊德D、马斯洛
2、以生理内驱力为基础的动机是()。
A、生物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把动机分为()
A、生物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2、根据动机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
A、生物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在动机D、外在动机
3、洛伦茨认为:
()一起构成动物的本能。
A、攻击B、食C、性D、逃跑
4、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
A、性本能B、自我保存本能C、攻击本能D、死本能
5、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是美国管理学家,他基于对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双因素理论(thedualstructuretheory),这两个因素是()。
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内在因素D、外在因素
6、奥德费认为,人们的核心需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
()。
A、生存需要B、关系需要C、成长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7、生理性动机又被称为()
A、原始性动机B、生物性动机C、衍生性动机D、习得性动机
8、社会性动机又被称为()
A、原始性动机B、心理性动机C、衍生性动机D、习得性动机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7分)
1、动机:
2、社会动机:
3、内在动机:
4、外在动机:
5、过度理由效应:
6、印刻:
7、成就动机:
8、习得性无助:
9、亲和动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2、对影响个体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进行分析。
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
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问题:
根据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来分析此现象,保护人们的内在动机可以怎么做?
2、通过这首民谣来分析中国人的权利动机。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得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小。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做皇帝。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对影响个体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进行分析。
(成就动机的界定,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提高个体成就动机的对策)
第六章社会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分)
1、()是伴随集群行为出现的一种群体情绪。
如群体事件中的群体情绪,突发性社会事件中的群体情绪。
A、集体欢乐B、集体敌视C、集群情绪D、集体恐惧
2、()是指群体对某一对象在思想上或原则上的对抗、反抗或抵制。
A、集体欢乐B、集体敌视C、集群情绪D、集体恐惧
3、()是指集体面对突发痛苦和巨大不幸的预料和经验而产生的范围广泛的情绪。
A、集体欢乐B、集体敌视C、集群情绪D、集体恐惧
4、()是指人群由于福利、成功、好运气,或者得到某人所希望之物所唤起的情绪。
A、集体欢乐B、集体敌视C、集群情绪D、集体恐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社会感情由()构成,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社会情感D、社会情绪
2、与个体感情相比较,社会感情具有的特点是()。
A、群体性B、共同性C、社会影响力较大D、个别差异性
3、社会感情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有()。
A、社会感情对社会行为起发动作用,使行动活性化
B、社会感情对社会行为起定向作用,稳定行为方向
C、社会感情对人际关系起纽带作用
D、社会感情对个体影响不大
4、幸福感具有()特点
A、主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社会感情:
2、社会情绪:
3、社会情感: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8分)
1、简述网络情绪型舆论的管理需注意什么?
五、填表:
(每题10分,共10分)
社会情绪与社会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社会情绪
社会情感
需要的角度
发生的角度
稳定性程度
例子
两者的联系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何控制和疏导消极的社会情绪?
社会工作者可以做什么?
2、谈谈你个人对中国人的“脸面观”的认识
第七章社会态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分)
1、洛克的“白板说”认为,态度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态度。
体现了态度的()特点。
A、习得性B、指向性C、简单性D、复杂性
2、态度总是与一定的具体对象相关联的,如对待考试的态度。
体现了态度的()特点。
A、习得性B、指向性C、简单性D、复杂性
3、“动物保护组织,素食主义者”通过彰显态度,表明自我价值。
体现了态度的()功能。
A、调试功能B、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