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960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docx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区桑蚕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

一、201X年工作回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区上下坚定年初发展目标不动摇,蚕茧产量创历史新高、桑园面积进一步夯实、科技兴蚕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蚕农收入持续增长,蚕桑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圈可点。

一是蚕茧产量和蚕农收入实现双增目标。

全区21个乡镇产茧首次突破两万担大关,达到20067担、较上年增长30.1%,占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0

5.6%;蚕农养蚕收入3612万元、较上年增长3

3.8%,户均收入12849元、较上年增长7

6.3%,蚕茧张平单产3

3.3公斤、较上年提高

8.28公斤,产茧产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

全区有13个乡镇完成目标任务,据统计,201X年产茧10担以上的有459户、较上年增18户,户均产茧2

4.4担;459户共产茧

1.11万担,占全区总产量的5

5.5%,占据了半壁河山。

其中50担以上的有43户、较上年增7户。

二是桑园基础进一步夯实,桑园有效利用率不断提高。

201X年全区计划栽桑8000亩,调运良桑苗59

6.4万株(其中:

强桑21

5.4万株),验收合格栽植面积744

4.6亩,占计划面积的93%,其中只有石家镇和白土乡验收合格面积8

7%和8

3%。

在桑园管理上,通过统一组织春管肥料、桑园统防统治和业主大户承包桑园等形式的带动,全区桑园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桑园逐渐增多,桑园的效益逐渐得以体现,为管好桑、养好蚕和保增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据统计,全区共计组织桑园春管用肥1200余吨,其中21个区级帮扶部门向联系的帮扶村无偿提供蚕桑专用复合肥、尿素等共计378吨;区蚕业公司组织桑园统防统治用药12吨,全区近1万亩闲置桑园得以通过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养蚕。

三是养蚕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验收,全年新建小蚕共育室7个、室外养蚕大棚1225个,配套推广纸板方格蔟49万套;新建设施具有蚕农积极性高、建设质量好和投入使用率高的特点,为完成今年养蚕产茧目标和今后蚕桑生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特别是阿蓬江镇在养蚕设施建设上下足了功夫、舍得投入,成效显着。

四是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

率先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栽植优质桑树品种“强桑一号”近3000亩,仅今年就栽植2550亩;率先在全市首次引进试养抗病毒病蚕品种“华康2号”,成功率达100%,深受专家好评和蚕农欢迎;围绕“六化五配套”技术路线,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基本做到养蚕农户有一名懂技术的养蚕员。

五是部门帮扶有力。

今年区茧丝绸产业发展指挥部从区级部门中重新调整了21个部门联系蚕桑重点村,形成了齐抓共管抓蚕桑产业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21个部门在春夏两季共为21个乡镇帮扶桑园提供管理用肥378吨,每个帮扶部门均在10吨以上,多的有15吨到70吨不等,做得比较好的有区林业局、区交委、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和区蚕业公司。

六是丝绸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通过几年的建设,在双河丝绸稳定发展的同时,“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相继建成投产,使我区的茧丝绸工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共有5家企业投产,全年生产白厂丝700吨、织绸1万米、蚕丝被8000床,丝绸地毯0.4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3亿元,销售收入

8亿元,利税27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常年解决400人就近务工就业。

一个集种养加、桑蚕丝绸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在全区基本形成。

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广大蚕农的辛苦劳作、勤劳耕耘;凝聚着基层一线同志们的靠前指挥、有力指导;凝聚着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区林业局、区蚕业公司的牵头抓总,主动作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在工作的推进中,也还存在不少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客观看待,认真研究。

一是产茧实绩与我区的发展目标有差距。

201X年,我区基于当时桑园面积和茧丝绸行情,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了建设XX市最大、全国优质茧丝绸基地的发展目标。

可以说,这几年,一路走下来,不论是领导力度、扶持政策、奖励措施都是空前的,发展的环境是良好的。

区上成立了区茧丝绸产业发展指挥部,由正华主任亲任指挥长,21个区级部门分别联系蚕桑重点村;每年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仅每年新栽桑苗子、蚕茧价外补贴、新建桑园3年扶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投入,累计算账都不是一笔小数。

用简单的投产与产出算,按照财政的绩效评价指标,总的绩效是偏低的。

既有退耕还林因素的溢后效应,也有老百姓栽桑不管桑、栽桑不养蚕的实际,还有养蚕水平低下,比较效益低等问题。

二是产茧实绩与我区的在地桑园面积有差距。

据统计,201X年以前,我区通过第一轮退耕还林栽桑

4.9万亩,即使这部分不养蚕,但从201X年政策调整后到201X年,6年间累计新栽桑8万亩,这一部分的优质桑园面积有

3.9万亩,按亩产一担茧算,应该达到3万担以上才实至名归,可今年才刚刚突破2万担。

三是产茧实绩与我区的养蚕户数量、户际产茧量、张平单产有差距。

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回头看,我区最多一年的养蚕户是在201X年,全区最大季养蚕户达到

1.612万户。

今年四季养蚕中,最大一季养蚕户9741户、最少一季养蚕户只有5147户,按产茧实绩2万担计,最大与最小之间的户际产茧量全年在2-4担之间,亩平单产在0.51担(

3.9万亩2万担);蚕种张平单产3

3.3公斤,张平单产最低与最高的相差1

1.9公斤。

四是产茧实绩与我区乡镇、村、养蚕户三者的平衡有差距。

从21个乡镇看,乡镇之间悬殊极大,最少的全年产茧只有11

7.4担,最多的有3129.7担;有9个乡镇产茧在1000担以上,共计产茧15887担、贡献率79%;从排在前22位产茧200担以上的村看,共计产茧10037担、贡献率50%;从养蚕户年产茧10担以上的看,共有459户,产茧11136担、贡献率5

5.5%。

全区产茧状元户--濯水镇蒲花居委6组谢凤霞,今年养蚕260张、产茧18

7.3担,养蚕收入34万元,比产茧最少的镇多69.9担。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养蚕户年产茧实绩户平均达到5担以上,以现有最少一季养蚕户5147户算,可以达到

5万担以上。

五是产茧实绩与乡镇领导重视程度、工作措施的力度呈正相关,差距由此产生。

先从好的乡镇讲,排在前五位的濯水镇、石会镇、阿蓬江镇、黎水镇、太极乡,可以说无一不是从乡镇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重视的结果,比如:

如濯水镇,按理说各方面工作开展的难度是很大的,但该镇在区上确定的“三大”农业骨干产业中,蚕茧产量居全区第一,烤烟仅次水市乡和阿蓬江镇之后,在今天表彰的前25个村中占3个,蒲花居委今年210户养蚕产茧1754担,就以乡镇排位都在第6位。

又如黎水镇,前几年还是位居中等偏下之列,但通过近几年沉心静气的抓,蚕茧产量跃居第四位。

这就是重视的结果、是苦干的结果、是真心实意谋发展的结果。

而排位靠后的乡镇,几年下来,面貌未改、山河依旧。

大家扪心自问,你们是如何抓产业的,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了多少、研究了多少、过问了多少?

在此,我想说一下,今年表彰的10个乡镇中,有4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均是委员,黄溪镇还是一名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在抓产业,他们对抓蚕桑发展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勤勤恳恳在干事业,请大家以此为“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抓好蚕桑“三冬”工作

(一)切实加强桑园冬管。

冬管做好4件事:

打封园药、修枝定杆、刷白和松土除草,特别是后三件事,一定要在冬至后启动(12月22日后),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不能打折扣。

对乡镇出现定杆用刀砍和借冬管之机等挖桑毁桑的坚决予以制止。

近年来,我区是年年持续栽桑,年年栽桑也在毁桑,说到底,桑苗的挖损率、弃桑毁桑现象严重。

其实,要逗硬的措施也有,从区上层面讲,可以与你的产茧量及支付政策挂钩;从乡镇层面讲,可以与线上干部、驻村干部和村(居)干部薪酬绩效挂钩;从农户层面讲,可以与各项惠农政策挂钩。

总之,办法是有的,关键是敢不敢逗硬的问题,敢不敢“开刀”的问题。

刷白的事,要求100%,说实话,不现实,但起码公路沿线、大户要能够看得见几片几岭吧!

松土除草的事,至少在施肥的时候,在桑树边多挖几锄,“磨刀不误砍柴工”!

试想,土壤板结既不透气、也不吸收水肥,树怎么能够长得好?

(二)扎实做好冬季栽桑。

今冬明春目标任务栽桑6000亩。

在冬季栽桑工作中要严把“三关”,一是种苗质量关。

今年调运的良桑苗品种全部是“强桑1号”,桑苗调运到乡镇后,区蚕业公司和乡镇必须配合区林业局做好桑苗质量的检验、检疫工作。

乡镇在接收桑苗时一定要坚持质量标准,坚决拒收实生苗、多年生苗和病小弱苗等劣质苗;二是严把栽植质量关。

各乡镇要认真搞好栽桑前的各项准备,必须按照区上下达的任务去落实,尽可能用好田沃土,在现有桑园基础上扩大,原则上不发展新区域。

今年,指挥部已经研究,调苗应栽面积与验收合格面积达不到90%以上的,乡镇承担种苗款的70%,大家仔细掂量掂量,一亩强桑种苗款1575元,70%是多少?

今年的新栽桑,区上将对各乡镇规划落实的新栽桑地块进行逐块检查,达到栽桑条件后方可调苗,这点区蚕业公司必须与指挥部办公室、乡镇保持一致,宁可进度慢点,也不要图一步到位。

栽桑户的规模控制在10以上;三是严把栽桑时间关。

今年的冬栽桑工作从12月下旬开始,到201X年元月30日前结束。

(三)做好养蚕设施建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提早抓好养蚕设施的建设规划工作。

桑园建好了,关键是要真养蚕才能见到效益。

为什么有的乡镇蚕茧产量是一年一个新台阶,关键就是设施建设较好,有条件能够多养蚕。

有的农户栽桑几十亩,由于没有足够的养蚕设施,大量的桑叶浪费了,效益就能充分体现。

明年,我们对配套养蚕设施设备补助政策已经出台,但前提是,以你全年产茧实绩增加量来测算你的设施量,增产解决设施,减产不予兑现。

其实这么多年累计所建的室外养蚕大棚和共育室数量已经非常惊人。

总之,要抓好蚕桑“三冬”工作就应严把“四关”:

一是严把“宣传”关。

要通过对先进典型、比较效益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宣传,引导群众大力栽桑养蚕,营造持续发展蚕桑生产的浓厚氛围。

二是严把“技术”关。

实行技术员驻村包片制,把“三冬”工作技术指导到位。

三是严把“督查”关。

区林业局牵头,不定期对全区“三冬”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三冬”工作各项任务、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严把“考核”关。

乡镇要依据区上下达的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三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强化认识,依靠科技,切实做好201X年蚕桑生产工作

区委、区政府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全区三大骨干产业来抓,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要素资源完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好三个功能区域划分要义,不管是生态旅游发展区还是生态农业保护区,都是要以发展为先、发展为要,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深刻认识抓好蚕桑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统一认识明任务,明确职责抓落实。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

只有主要领导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了,才会有相应的组织措施、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才会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就是纸上谈兵。

关于201X年的蚕桑工作:

乡镇一是要书记、乡镇长认识统一,明确自己来年的目标任务是多少,围绕目标去谋划、去布局、去思考,由谁分管、出台什么扶持政策、责任制定、过程考核、绩效挂钩等等。

二是要深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薄弱环节,如加强桑园管理就要下决心从抓好栽桑开始,施肥、除草、防病工作都必须一一到位;该建养蚕大棚的就要动员农户按技术标准建设。

归根到底,就是要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和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推动发展。

(二)摸清家底重管理,规模适度增效益。

一是乡镇要对现有的桑园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