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592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docx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八年级政治教案模板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_八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准则的特点,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了解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的表现,并初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有规矩与无规矩、遵守法律与破坏法律的结果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辨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工作,帮助学生能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编、导、演的尝试,促使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宣扬美好、鞭挞丑恶的同时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接受道德、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更要学法、守法。

要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1、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本框的重点之一。

之所以把这部分视为重点,是因为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有主见,却往往流于片面;有自立的要求,却又缺乏自立的能力;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这正是对其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时期。

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法制教育的起点。

对这个问题的讲解,教师应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必须按规矩办事。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法律的协调和规范是本框的第二个重点。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国共产党同活动,彼此之间比如会建立起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曾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法律维护社会生活的准则,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人际关系也涉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这种关系也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协调。

所以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在现实公共生活中搞好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法律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和协调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的稳定状况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是十分重要的。

难点分析: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法律的协调和规范是本框的难点。

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初二学生从小接受的法制教育很少,容易产生模糊不清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即:

“法律只对犯罪分子有用,对不犯罪的人没用”。

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法律的本质、特点及其作用无疑有一定难度。

另一方面,对于享受了太多家庭、社会赋予的权利的青少年来说,理解这个问题并不是易事。

再者,由于初二学生自身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看问题简单,就更增加了学习和掌握这一问题的难度,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建议:

  针对本框来说,应主要采用列举实例法实施教学。

事例可以由老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关键是内容要易于被学生接受,又能充分说明一定的道理。

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会道理。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两名同学上台。

一名用圆规和角尺画方和圆,另一名不用任何工具。

台下的学生比较所画的结果,得出结论: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板书)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板书)

  老师问:

在现实生活中,规矩是什么?

方圆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通过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1、公共汽车上,一个年轻人没有给身边的老人让座,并对其他乘客的不满不屑一顾。

  2、教室里,废纸篓内空无一物,地面上、抽屉里却垃圾成堆。

旁边的墙上则挂有教室管理规定:

“请保持室内清洁。

” 

  3、2001年2月,青海省西宁市发生一起罕见的特大交通事故,一家四代八口人在公共车站候车时被一辆严重超载和违章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并碾压,造成6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的惨剧。

今天,西宁市检察院以涉嫌交通肇事罪依法批准逮捕该肇事司机吴建华。

据查,2001年2月20日11时许,西宁市城东区受雇佣的个体司机吴建华,从青海民族学院工地驾驶一辆装载18.4吨土方的解放牌8吨自卸货车沿该市八一路由西向东去团结桥附近卸土方。

行驶途中吴建华发现南侧一巷道口驶出一辆汽车后,不仅没有刹车,反而向左打方向盘驶上逆行道。

为了让开在此车道内正常行驶的车辆,吴建华仍继续向左打方向,致使车辆冲向北侧隔离花栏后,将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的该省牧草良种繁殖场退休职工李尕林一家四代八口人全部撞倒在卡车下。

李尕林夫妻二人及其大儿媳、三儿媳、女儿和重孙女(4岁)当场死亡;其三子李占龙(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职工)和孙子李文辉(李占龙儿子,9岁)受重伤送医院抢救至今尚未脱险。

  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经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认定:

吴建华驾驶严重超载(超载10.4吨)的大型机动车辆,且未按规定在道路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后又错误采取措施,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西宁市检察院认为,吴建华的行为已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自己选择案例,只要是从道德、纪律和法律三个角度列举即可。

  (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种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甚至是悲剧性的结果,老师归纳)

  没有道德的约束,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按规定做事,就没有整洁的环境。

违反法律,害人又害己。

所以,道德、纪律、规章制度、法律就是保障整个社会良好运转的规矩;方圆,则是按照这些规矩办事所达成的美好结果。

因此,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这一点,谈谈自己的见闻。

  (学生谈生活中的见闻,说明守规则与不守规则的不同后果。

进一步证明:

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前面我们讲的三个案例中,同样都是不守准则,其要承担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比较上述三例中对行为人的不同处理结果,总结出:

与道德、纪律、规章制度相比较,法律对人的约束力最强。

  学生回忆法律的特点: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

因此,法律可以起到规范人们言行的作用。

那么这种规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分析:

  未满12岁骑车上路承担事故责任 

  夏军、曾强、梅霖三人系同学关系。

1996年10月21日下午12时许,3人一起回家。

梅霖骑一辆自行车,夏军与曾强交替乘坐梅的自行车。

当行至河南省新县城关将军路坡顶时,夏军要求梅霖骑车带他先走,曾强也要求坐上梅霖的车走。

争执中,夏军坐上梅的车。

曾强见状,便用手去拉夏军,致使夏军从自行车上摔下,将左眉弓部摔伤,当即被送往新县人民医院治疗,并住院10天,花医疗费273元。

后夏军仍觉头痛、头晕,1996年10月30日,新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外伤后神经症及颅内血肿,又住院治33天,花医疗费2646.60元。

夏军伤情经新县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为:

头部软组织损伤系外伤直接形成;神经症系外伤诱发形成。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三人在事故发生时,均系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他们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乘坐自行车而发生事故,其监护人应承担疏于监护未成年人的民事责任;被告曾强将原告夏军从自行车上拉下摔伤,应承担主要责任;被告梅霖未满12周岁在公路上骑车、原告夏军乘坐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所骑的自行车,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据此,法院依法判决二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共计3057.96元,原告监护人承担539.64元的赔偿责任。

  点评:

现实生活中,对”骑车不准带人”这一规定,众人皆知。

但对未满12周岁的末成年人不准在道路上骑车为一限定性规定,知道的人却不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29条明确规定:

”……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了行动方便,越来越多的父母对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骑车在公路上行驶持放任态度,严重损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对此,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杜绝不应有的损害发生。

  (学生分析后,由老师归纳)

  法律的指引作用:

让人们遵守交通规则;骑车不准带人;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法律的评价作用:

以法来判断三人的行为是否正当、合法。

  法律的预测作用:

未成年人应该受到监护人的保护,违反规定会伤人伤己并违法。

  法律的教育作用:

通过对曾强、梅霖及夏军监护人的判决达到教育人们的目的。

  法律的强制作用:

强制曾、梅赔偿夏的损失,夏的监护人也承担部分损失。

  

(二)、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板书)

  人类社会是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生活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都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表演几种场景,可以由教师指定表演内容,也可以由学生任意发挥,但也有统一要求,即:

事情均发生在公共场所,内容均为不遵守规则。

  比如,把学生分为六个组,分别表演:

  1、在路上不守规则;2、乘车时不守规则;3、在商场不守规则;

  4、在公园不守规则;5、在影剧院不守规则;6、在学校不守规则。

(学生表演后,自己归纳总结出下表。

活动场所

角色

行为规则

出门上路

行人

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等。

乘车

乘客

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商场购物

顾客

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公园

游客

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影剧院

观众

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要礼貌鼓掌。

在学校

[1] [2] 下一页

第一部分: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在教学结构中,教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本节课内容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义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纳税意识,增强义务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科书,我做了这样的处理:

有以前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结合具体班级的特点,把教材顺序打乱、重组(如:

先学习税收的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后分析税收的特征等),从教科书提供的问题线索入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但又不局限与其中,力求问题的设置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实施者。

同时,由于当前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接触社会时间少,缺乏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意识与责任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能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极易产生偏激的想法,作出过激的行为,因此,我把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学探究,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了解我国税收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的分组探究中,使学生体验普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义务观念,同时学会运用辨证法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人文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树立依法纳税观念,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教学重点: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5、教学难点:

学生依法纳税意识的真正形成。

第二部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走进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在是知识的先知先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在探究设计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和求知的热情,为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

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只有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的背景内容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因此,结合初中生性格活泼,情感丰富,意气风发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充满时代感的歌曲《越来越好》(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歌声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

近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用的资金从哪里来?

这与我们每个公民有什么密切关系?

这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在探究中,学生逐渐发现了知识的个人意义,倍受激励,教师借机导课。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有关“税收”的话题,亲切而自然。

二、自主发现,探究新知。

1、谈话题目:

《美丽的港城——我的家》。

2、直观分析《国家财政构成图》。

3.走进《智慧广场》。

从学生的年龄和成长规律上看,他们的表现欲都很强,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喜欢用创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骄傲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舞台,设计了谈话题目:

《美丽的港城——我的家》,学生欣喜地畅谈自己家乡发生的深刻变化,如:

“沿江高速公路”、“保税区的建设”等,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感性问题入手,上升到理性思维,以实现关注孩子思维的成长,教师进而多媒体展示“国家财政收入构成图”,使学生从图示上感受: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教师再一次设疑:

税收是不是可交可不交?

是不是有借有还?

是不是可多可少?

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发生跳跃,在内心被自信充满,热情被快乐点燃的愉悦中走进《智慧广场》。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逐渐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我做了如下设计:

1、法制追踪:

《刘晓庆涉税案》

2、小小争论台:

税===费吗?

第四部分:

实践巩固,创新升华。

1、壮志在我心:

〈〈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

2、明察秋毫:

〈〈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上一环节的延伸,是整节课的升华,中学生拥有最真挚的情感,是可塑造的,因此,在树立学生的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使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这也是2003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体现了知识上的“与时俱进”。

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探究话题:

1、壮志在我心:

〈〈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

2、明察秋毫:

〈〈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

以此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清楚公民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享有“监督政府科学使用税款,税务工作者要依法行政”的权利,体会到自己就是创造“和谐,民主、法制”社会的小主人。

至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形成“民主、和谐、愉快”的探究氛围,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达到最优的学习状态,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达成共识,共享成功。

第五部分:

归纳总结,互致心语,布置研究性作业。

1、一句话演说:

《税收与我》。

2、教师寄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并布置研究性作业:

社会调研: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本区税务局、税务所,走进社区,进行实地采访,一周后,写出调研报告,在全班交流。

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与锻炼。

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学习目标

记住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作为适龄青年应当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明确作为青少年应当怎样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正确理解在当前加强国防的必要性。

增强忧患意识,为祖国这崛起而读书。

想一想

1、当兵去干什么?

2、为什么要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3、怎样才能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纵向历史对比、横向国际比较

1、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据路透社报道,美《华盛顿邮报》又公开发表了一批新的照片,照片上的那些人明显是被关押在伊拉克美军监狱中的伊拉克战俘。

《华盛顿邮报》称,这些照片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以及《纽约人》杂志公布的照片相似,都是一些表现伊战俘是如何被虐待的照片。

当今的形势与历史回顾

央视国际(2004年04月29日13:

07)邱义仁赴美可能有新交易:

警惕美台军事勾结

1、陈水扁的所谓“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及陈水扁的亲信、“国安会副秘书长”柯承亨日前衔命抵美,据悉除向美国解释台湾“公投制宪”外,也涉及台美军事进一步合作议题。

2、从去年底以来,美国方面一面不止一次表示不支持持台湾搞旨在改变现状的“公投”,另一面又加紧对台促销军火,其中包括高新军事设备。

这不能不令人怀疑,美国在不支持台湾“公投”的幌子下,加紧对台售武及进一步加强对台的军事勾结。

美国不支持台湾“公投”的强硬谈话,被认为是加快促销军火的讯号,是进一步提升美台军事勾结的烟幕。

 3、1950年,美曾派第七舰队驻扎台湾海峡,阴止中国解放台湾。

履行服兵役义务的形式

服现役

服预备役

参加军事训练

拥军优属

  你知道吗?

1、服现役是几年吗?

2、你应怎样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3、有人说,我没满18岁,所以履行服兵役的义务与我无关?

适龄青年要自觉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1、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

2、人民军队来自人民。

3、我国宪法规定: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认识我国的志愿兵和预备役

当前部队的现代化装备不断增加,技术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在部队服役,以掌握现代化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

这就是志愿兵。

思考与练习

       陈水扁决定2006年“公投制宪”,是“台独”的具体化,因此,急须进一步寻求美国的军事保护。

邱义仁此行到美活动,极不寻常,不排除双方将有新的秘密交易!

自从四年前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立场,一意孤行推行“台独”路线,不断制造两岸同胞对立、破坏两岸关系、危及台海和平。

陈水扁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拋出“一边一国”等分裂主张,大搞“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等各种“渐进式台独”,致使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一直无法清除。

去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加快“台独”步伐,甚至提出走向“台独”的时间表。

第三课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依法规范经济行为

1、知识目标:

⑴、识记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法律规定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

⑵、懂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举例说明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能力目标:

⑴、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具备初步的正确判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⑵、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分子的实例,能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发表自己的看法。

3、觉悟目标:

提高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难点]

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

[复习提问]

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宪法为什么要做出这些规定?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表明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基本性质,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公民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基本依据。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立法的进程,制订颁布了一百五十多部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能够有法可依。

[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将具体看看经济活动的规则是怎样的,经济活动中参与者应怎样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师示例(经济领域的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它对国家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将第五课,一、经济建设与法律的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书边列出本框的知识结构,并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作简单评价。

引语:

1、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板书)

师示例强调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师:

我国的经济建设包括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近十年里为什么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板书)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板书)

今年来,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多少部有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的法律、法规?

对经济建设起了什么作用/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行为属哪种犯罪?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板书)

1.法律规定我国经济活动中的的各规则(板书)

以前我们讲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经济活动也要有规矩、规则,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保证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

⑴法律规定各项规则的必要性。

(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法律规定了各种规则。

提问:

法律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法律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保护合法的经济活动,制裁违法的经济行为。

提问:

①你在照片中看到什么?

②你觉得照片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照片中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公平。

⑵经济活动规则依据和体现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板书)

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

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可从立法的时间上说明我国加快了经济立法的速度)

经济活动规则依据和体现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平等:

是法律规范的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的地位平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地位平等,不得歧视个体,私营企业。

公平:

也是法律规范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不仅表现在商品交换中要买卖公平,而且表现在竞争过程中要公平竞争。

[案例]通过海尔砸冰箱和怒砸“奔驰”的比较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诚实信用的原则。

海尔砸冰箱

  事件经过:

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

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

  点评:

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海尔砸冰箱事件不仅改变了海尔员工的质量观念,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且引发了中国企业质量竞争的局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对中国企业及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怒砸“奔驰”

事件经过:

2000年12月,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董事长王笙购买了一辆SLK230奔驰原装跑车。

没多长时间,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了故障,电脑系统紊乱,随后又发现漏机油,5次维修后问题仍未解决,车主要求退车。

而奔驰公司认为问题为用户使用有杂质的汽油引起的,拒绝退车。

12月26日,盛怒之下的车主当众将价值70多万元的奔驰轿车砸毁。

点评:

尽管最后双方就该事件协商达成了谅解,但这一过激行为无疑对奔驰汽车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打破了国际名牌汽车在中国的神话。

此事件一方面说明我国消费者质量维权观念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说明消费者投诉渠道不畅,在维权的道路上步履艰难。

同时引导学生悟出了一条真理:

在市场竞争中欲求常胜不衰,关键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