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03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docx

项目部施工临时设施建设标准

项目临时设施建设标准

前言

为实现中原公司在建项目临建工程(以下简称临建)建设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目标,提高临建工程建设的可操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公司在建的工程类别,围绕工程临建施工特点编制,综合考虑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进度、安全控制、质量控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要求,以临建的经济性为出发点,实现精细化管理,重点对临建的标准作出具体规定,突出临建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一般规定、项目部驻地、四通一平、搅拌站、试验室、材料库、钢筋加工场地、大中型拼装场地、预制梁(件)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各项目按照本标准要求,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临建工程的前期规划,并报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如有确需补充和修改之处,需征得公司相关业务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

 

1总则

1.1工程临时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临建)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辅助工程,临建的布置、建设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进度、成本控制、环境保护等,是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指导各项目部做好临建的规划,确保临建规划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等要求,同时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现场布置,确保安全生产,促进文明施工,特制定本标准。

1.2临建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临建工程建设标准及规模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基础上,应坚持“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及方便管理”的原则。

2一般规定

2.1本标准适用于中原公司所有在建工程项目。

2.2本标准中标志制作和安装等形象标识应符合集团公司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文中相关规定,建设单位要求及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与本标准冲突部分,按照较高标准执行。

2.3项目部临建应按照“设计—多方案比选—审批—施工—验收—评估”程序组织建设。

3项目部驻地

3.1选址原则

3.1.1靠近现场,管理方便,施工不受干扰;交通便利,尽量靠近等级公路,缩短引入线;通信畅通,邮路便捷,满足办公现代(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

3.1.2项目部驻地宜优先设在工程重要工点或交通近便的城市(城镇),项目驻地自建的,一般应建造在离线路300m以内的场地平整区,并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河道等危险源,距离集中爆破区一般要求控制在500m以外。

项目驻地采用租赁建设的、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依托项目建设的,项目驻地选址距离线路宜控制在1000m以内。

3.2设置原则

3.2.1项目部驻地应根据工点分布情况、地形情况和项目自身特点进行布置,原则上生活、办公用房应与地方隔离自建,应采用质量优良,符合国家防火等相关要求的活动板房。

特殊条件下,也可租用当地的集中的空置房屋,但不得租用有产权纠纷房屋或危房。

租赁办公生活区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原有建筑物进行重新设计,从实际使用出发,满足办公生活的需要,租赁房屋数量不足的,应当在租赁区域范围内选择适当区域(便于集中管理),以活动板房进行补充。

对租赁场所,经房屋业主同意,应当对其周边进行适当修缮,保持周边安全设施齐全,保留一个出入口,设置门岗,确保项目部及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2.2办公区与生活区应明确划分,生活现场布置合理,设施齐全,公共食堂、澡堂、厕所干净卫生,宿舍整齐划一,会议室和娱乐体育活动场所等布置有序。

3.2.3项目部内部房屋形状应保持一致,以整洁、美观、大方的原则布局。

场地、主要道路、停车区等应硬化处理,并适当绿化。

3.3建设标准

3.3.1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驻地占地面积一般在5000㎡以内,项目部驻地占地面积一般在3000㎡以内,建设规模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尽可能降低用地为宜。

项目部驻地平面示意图(样式一)

项目部驻地平面示意图(样式二)

项目驻地实例:

3.3.2项目部驻地设置围墙和大门,围墙采用砖砌或铁栅栏,高度要求2m以上,实行封闭管理。

1)大门样式一

无门楼式大门(用于生产区)

(1)门柱采用MU10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截面尺寸0.8x0.8/1米x1米,高度为2.2米,其中0.2米为柱帽高度,柱帽为梯形,顶面积为0.6x0.6米。

围墙内外抹20mm厚1:

3水泥砂浆,刷中国通号logo蓝色涂料;

(2)砌筑门柱时砌筑基础大放脚底脚,基础底脚埋地深度≥500mm:

或浇筑砼基础。

2)大门样式一

无门楼式大门(用于办公区和生活区)

(1)门柱采用MU10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截面尺寸0.8x0.8/1米x1米,高度为2.2米,其中0.2米为柱帽高度,柱帽为梯形,顶面积为0.6x0.6米。

围墙内外抹20mm厚1:

3水泥砂浆,刷中国通号logo蓝色涂料;

(2)砌筑门柱时砌筑基础大放脚底脚,基础底脚埋地深度≥500mm:

或浇筑砼基础。

(3)门牌采用0.8*0.8米红褐色玻化砖镶贴。

3)砖砌围墙构造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现场四周除留必要的人员、车辆进出口通道外,工程开工前应设置好连续封闭的围墙、围板或围栏,其高度从内外地面最高处计,高度≥2m;

(2)围墙采用MU10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180砌体墙,并每隔6m加设一道370x370砖柱。

砌筑围墙时必须砌筑基础底脚,基础底脚埋地深度≥500mm:

4)砖砌围墙构造样式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现场四周除留必要的人员、车辆进出口通道外,工程开工前应设置好连续封闭的围墙、围板或围栏,其高度从内外地面最高处计、高度≥2m:

(2)围墙采用MU10灰砂砖M5水泥砂浆砌筑180砌体墙,并每隔6m加设一道370x370砖柱。

砌筑围墙时必须砌筑基础底脚,基础底脚埋地深度≥500mm:

(3)围墙采用通号深蓝粉刷或喷涂,围墙顶涂20cm高红色涂料(Y10O;M10O)装饰色,顶围与围墙之间涂以5cm宽白色分割色。

5)金属组合围墙样式

6)铭牌

材质:

不锈钢

工艺:

表面喷漆

3.3.3自建项目部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统一的夹心彩钢板结构活动房,实行办公、生活分离,做到集中办公,人均办公面积应达到5㎡以上。

3.3.4消防及排水

1)项目驻地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且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驻地进驻人员较多时,可配备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2)办公区、生活区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具体可参照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消防责任牌、“安全用电、注意防火”、“严禁乱倒乱扔垃圾,保护自然生

态环境”等警示牌挂于醒目位置。

消防器材

3)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应至少配备两具灭火级别不低于3A的灭火器,现场临建设施,应备有专供消防用的太平桶、消防铲、消防斧、蓄水池、砂池等消防器材。

4)每组灭火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每组灭火器不应少于2个。

5)项目驻地周围应设排水沟,排水畅通,不积水。

3.3.5项目部驻地应根据项目所在地地域、季节等特点,配备取暖或降温设施,并进行抗风雪、防雷电等设计及测试。

1)项目部驻地应安装空调等必备的取暖或降温设施,要求设施安全可靠。

2)项目部驻地建设应考虑当地大风、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抗风抗雪等措施。

3)项目部驻地应设置防雷电设施,具体可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相关规定。

3.4生活办公设施

一般包括办公室(项目经理、书记、总工程师、副经理、工程技术部(试验室)、经管部、安全环保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应有独立办公室)、会议室、档案资料室、培训教育室(可兼做阅览、活动室)、职工宿舍、食堂、盥洗室、晾衣间、厕所以及停车场、篮球场等场所。

3.4.1办公室

各办公室门口应设铭牌。

房间净空高度不低于2.6m,房顶应选用阻燃材料、地面硬化、门窗齐全,砖墙墙面抹灰刷白。

室内应具备办公设备齐全,设施良好,岗位职责、有关制度图表上墙,文件资料归档整齐。

3.4.2会议室

会议室面积一般不小于40㎡,吊顶高度2.5m,满足30人会议规模要求,室内布设椭圆型或长方形会议桌、投影仪等,地面粘贴地板砖。

会议室正面应按照要求设置项目部形象墙,形象墙对面设置企业精神图版,其它墙上悬挂项目工程概况牌、组织机构图、平面布置图、施工形象进度图、安全、质量与环保保证体系图、项目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等。

会议室做到宽敞、明亮,安装空调等必备的取暖或降温设施。

会议室布置图:

会议室布置实例:

3.4.3培训教育室

培训教育室(兼做阅览、活动室)面积一般不小于40㎡,可同时容纳30人以上进行集中培训,配备必要的(学习活动)设施,并有各项学习(活动)管理制度。

3.4.4宿舍

1)职工宿舍应做到实用、安全、防盗、美观,人均面积一般为5㎡,并考虑双职工和探亲需要。

建筑在2层(含)以下,房间净空高度一般不低于2.6m,过道宽度不应低于1.0m,每间宿舍居住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保证每人单床,一般情况以单层为主,不宜采用上下铺架子床。

门窗(带纱窗)齐全,保证室内通风良好,照明线路及开关符合安全用电和节能环保要求。

2)职工宿舍实行统一管理,必须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两层的宜设置两个疏散楼梯,并配备消防器材。

3)项目部宜统一床单被罩,生活用品应放置整齐,每人设有(排号)生活专用组合柜。

4)宿舍进行统一编号,每间宿舍门口挂置宿舍责任牌,注明治安、卫生、消防责任人及之日安排。

5)宿舍内挂设治安、卫生、防火管理制度,夏季设有消暑、防蚊虫等措施,夏季、冬季分别有降温、供暖措施,宿舍内严禁私搭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一律使用USB充电装置。

6)宿舍内外环境应安全、卫生、清洁,室外设有标识的垃圾箱,有值日表或专人清扫。

 

统一管理室外220V电源

宿舍烟感及36V低压LED照明USB收集充电

3.4.5食堂

1)食堂面积必须满足最低生活需求标准,一般由加工间、储存间、职工餐厅、小餐厅等组成,与室外的厕所、垃圾池等区域距离应大于30m。

2)食堂加工间内应设置橱柜,灶台及其周边应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小于1.5m,地面应做硬化和防滑处理。

储存间应配备必要的冷藏设施。

餐厅应配备消毒设施。

3)食堂应配备排油烟、通风和排水设施;食堂门、储存间门、下水道口、排气窗口应设挡鼠网(板)。

4)食堂必须设置隔油池和密闭式泔水桶。

5)食堂应设门锁,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食堂应挂设食堂卫生管理责任制度。

6)工地食堂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体检合格证并统一穿白色工作服;

7)食堂生熟食应分别存放,应有相应的防鼠、防蝇、污水排放等措施;

8)项目部综合办应完善食品采购、食物留样等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卫生条件的检查和监督管理。

食堂布置图例:

食堂布置实例:

3.4.6厕所

1)厕所面积应能满足项目人员使用需要,一般按照每5人一个蹲位设置,每蹲便器面积不低于1.5㎡,间距不应小于0.9m,按男女分厕建设,男女厕所标识明显。

2)厕所应设置水冲式装置;蹲位采用隔板分隔,且高出地面设置;大小便池内镶贴瓷砖,墙裙瓷砖高度不低于1.2m,地面用水泥砂浆抹面或贴防滑瓷砖,设纱窗纱门,厕所通风照明良好,保持整洁、干净、卫生。

3)化粪池应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中条文4.8.4~4.8.7的规定进行建设。

厕所设置实例:

3.4.7盥洗室

1)盥洗设施应独立于厕所设置,设置面积应能满足项目人员使用需要,并采用节水龙头。

2)盥洗区应设置并保障热水(饮用水)供应,配备开水炉或饮用水保温桶等。

3)生活区应设置固定的男、女淋浴室,地面铺设防滑砖,淋浴区四周设排水沟,确保无积水。

4)浴室内必须设置冷热水管和淋浴喷头,原则上每20人设一个喷头,喷头间距不小于1.0m,并采用节水龙头,每处喷淋位置设置香皂架,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储衣柜或挂衣钩。

5)浴室设置热水喷淋系统,采用电、太阳能或锅炉,保证24小时供应热水。

6)浴室应该有良好的通风设施,配备专门的卫生保洁员,随时保持清洁,无异味,并挂设相应管理制度及保洁图牌。

盥洗室实例:

淋浴室实例:

3.4.8生活区内应为员工提供晾晒衣物的场地。

房屋外道路平整,排水畅通,晚间应有照明设施。

生活区的边角可设垃圾池,建筑面积一般为6㎡左右,采用12cm墙砖砌,墙高1.2m。

3.5项目驻地宣传工作

3.5.1标示标牌设置原则

项目部标示标牌的设置应符合建设单位和上级管理单位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要求,若建设单位无具体要求,则应按照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要求设置。

3.5.2企业铭牌

在项目(指挥)部驻地设置项目(指挥)部大门,应在显著位置悬挂项目经理部铭牌;从交通主干道进入施工标段应设置工程现场彩门,施工现场的道路旁设置方向指示牌。

3.5.3院内旗杆、挂列图牌、企务公开栏、读报栏、宣传栏等设施应按照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要求设置。

1)旗台、旗杆

旗杆为不锈钢。

国旗旗杆长10.8米,司旗旗杆长10米,(高度从旗台顶算起,旗杆间距为1米)旗杆做法为三级焊接接长,上直径76mm,中直径96mm,下直径为138mm;

旗台表面用褐色石材贴砌,LOGO做法为2公分厚不锈钢(做法同铭牌)喷漆制作。

旗台外围用120厚砖砌体砌筑,里面可填充砼,上述尺寸为贴好石材后的完成面尺寸,在砌筑砌体时要预留贴石材的尺寸出来,旗杆位置用直径160毫米给水管预埋。

 

 

3.5.4晴雨表

制作标准:

制作用A4纸打印,蓝色标题,宋体字,贴于规格相符的白色万通板上。

3.5.8其它未尽事宜参照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相关规定执行。

如建设单位及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与本标准冲突部分,按照较高标准执行。

3.6项目驻地投资控制

项目部驻地应根据项目自身特点进行规划建设,原则上与地方隔离,办公区与生活区应明确划分,按整洁、美观、大方的原则布局,生活现场布置合理,设施齐全。

同时项目驻地建设也要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转移使用性,应做到功能完备,规模适度预留。

一般情况下,投资在2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驻地建设费用宜控制在项目投资的1%以内;投资在5000万元-2亿元项目,驻地建设费用宜控制在项目投资的0.8%以内;投资在2亿元-5亿元项目,驻地建设费用宜控制在项目投资的0.6%以内;投资在5亿元以上项目,驻地建设费用宜控制在项目投资的0.5%以内;投资在2000万元以下项目,驻地建设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4四通一平

4.1设置原则

“四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保证的路通、水通、电通、网通和场地平整。

4.1.1路通设置原则

1)施工主干道尽可能靠近各主要工点,引入线以直达用料地点为原则,避免材料再次倒运。

2)施工现场的道路应保持畅通,并与现场的存放场、仓库、施工设备等位置相协调,应符合现行铁路大型临时工程设计有关标准的规定,建设标准满足施工车辆的行车速度、密度、载重量等要求。

3)施工便道分为主(干)线和次(引)入线,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改扩建或结合施工图永久工程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尽可能做到永临结合。

4)便道便桥宜尽可能利用永久性等级道路和桥梁,利用既有桥梁的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桥梁进行安全性评估,不能满足时进行加固处理。

桥梁段施工便道宜尽可能利用永久用地,如需自建便桥,需按照“设计—审批—制作—安装—鉴定—投入使用”流程进行;路基施工便道不宜占用路基施工断面,以减少施工与运输相互干扰,特殊地段必要时可考虑短期占用路基,但应采取临时过渡性措施,尽量避免干扰。

4.2建设标准

4.2.1路通

1)大型项目施工主干道宜采用双车道,引入线采用单车道,双车道路面宽度一般为6.0m,单车道一般为3.5m。

单车道为方便错车,直线段每300m设一处会车道,宽6.5m;曲线段或视线不良地段视情况适当加密。

一般最小曲线半径宜控制在20m,极困难条件下为15m。

最大坡度:

一般情况下为8%,极困难条件下为10%。

2)施工便道应压实,底部淤泥应进行挖除换填,施工便道路面一般采用泥结碎石路面,便道路基采用砖渣、山皮石或当地其他透水骨料填筑。

搅拌站、梁场及重载车辆通行且文明施工要求需硬化的临时路面宜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加固处理。

3)施工便道直线段宜做成2%人字横坡,曲线段根据曲线半径设外侧超高,道路的两侧设置排水沟(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地形设单侧排水沟),一般沟深和底宽不小于40cm。

便道截面示意图

4)便道路面应高出自然地面0.2m以上,雨量较大的地区,应高出0.5m以上。

道路两侧坡脚处要挂线整理直顺,必要时采用浆砌水沟、坡面防护。

5)地表水较丰富的地段修筑便道,应在便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可在便道底部填筑一层20cm厚掺灰量不大于6%的灰土进行封层隔水。

6)便道如经过原有水沟或地表水汇水面较大处应根据实际最大水流量埋设管涵,管涵应一次埋设牢固,可适当增加管涵底座,底座厚度不大于30cm,并保证50cm以上的管涵顶填土厚度。

7)根据施工便道与建筑物、城市道路等的关系,在转角、视线不良、靠近居民区地段应设置警示装置,改善瞭望条件,陡峭地段应设防撞墩。

8)施工便道应设置必要的标志牌。

便道路口应设置限速标志,标志的制作和安装符合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中禁止标志的铁禁15的要求。

施工便道与建筑物、城市道路等转角、视线不良地段的标志制作和安装符合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中附录B7要求。

跨越(临近)道路施工应设置警告标志,标志制作和安装符合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警示标志中铁警17要求。

道路危险段设置的“危险地段、注意安全”警告标牌,可参照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

号)中附录B5要求。

4.2.2水通:

生活用水首选自来水,如无自来水则采用钻井取水,水井日出水量以满足生活用水的1.5倍为宜;生产用水一般就近采用满足施工用水的水源。

生活和生产用水必须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电通:

生活用电尽量从就近的变压器接入专线,以满足生产及项目部生活用电为宜,必要时应配备发电机。

4.2.4网通:

项目部选址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周边网络条件接入电话线或网线,若有线网络不具备,可采用网卡无线网络。

5搅拌站

拌和站应满足集中拌和与运输的相关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5.1总体要求

5.1.1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5.1.2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5.1.3拌和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最大需求为原则。

5.1.4砂石料等材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5.2一般规定

5.2.1各项目原则上可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地形、施工便道及混凝土运输距离设一个或多个拌和站,必须保证在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到达并完成浇筑,且符合混凝土浇筑的相关规定。

5.2.2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和方式。

拌和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和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5.2.3拌和站设置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拌和料的运输距离,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尽量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地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学校的下风向。

5.2.4拌和设备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应。

同时,配备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等机械设备。

5.2.5拌合站必须采用具有自动计量功能的拌和设备集中拌和。

严禁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混凝土。

5.2.6拌和站由项目部或公司直接管理,不得分包、转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5.2.7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查、项目建设单位批准,并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商品混凝土的具体管理、监理措施和相关责任人。

5.2.8拌和站所有的安装设备应设置不低于C30水泥混凝土的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必要时,采取桩基础或扩大基础基座,以及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

5.3拌和站的选址

拌和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1)根据各单位混凝土供应数量,拌和站尽量选在接近最佳经济合理运距的位置。

2)拌和站选址应便于材料进场,靠近公路或码头。

3)水、电接入方便,通信畅通。

4)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5)确保安全

(1)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

(2)避开居民集中的地区。

(3)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与通讯线路、光缆保持一定的距离。

(4)避开集中爆破区(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

(5)施工干扰小,利于环保及污染处理。

5.4拌和站的临时设施

5.4.1拌和站临时设施一般包含原材料存放区,砂、石筛分和清洗区(视要求),混凝土搅拌区,设备停放区,办公生活区,以及供电系统(变压器、发电机房,配电室),供水系统(蓄水池,水井、泵房或输水管线),场内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场内道路等。

如有冬季施工要求,还包含锅炉房,原材料保温和加热系统等。

如果环境多雨,或业主有明确要求,集料存放应设置必要的防雨设施。

5.4.2拌和站场地应进行合理的硬化和绿化,道路及场地硬化要有设计,并进行经济比较,确定其结构形式、面积。

5.5场地建设

5.5.1拌和站场地规划

混凝土拌和站在施工前必须认真编制《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方案》,并经公司审批后方可实施。

为满足拌和站生产需要,拌和站内部需要设置三个区:

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主要包括储料区、拌和站作业区、排水系统、地磅、车辆停放区和辅助设施;办公区主要包括办公室、工地试验室、值班室和治安巡逻保卫室;生活区主要包括职工食堂、宿舍、浴室等。

具体按以下要求划分和配置:

1)生产区

拌和站所有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场地硬化必须满足排水要求,不留积水(可选择中间高,四周低)的要求,面层排水坡度不小于1.5%,场地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水泥砂浆抹面。

(1)储料区:

料场划分根据混凝土用量可设置多个碎石堆放区及中粗砂堆放区,每个堆放区可堆放450m³以上的材料。

另外,可根据需要设置1个筛砂区和洗石区。

(2)混凝土拌和区:

为确保施工质量,加强过程控制,进一步规范拌和站的建设,防止拌制过程中误操作影响配合比数据,实现已存数据不可更改,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实现混凝土质量的可追溯性,依据对搅拌机硬件及软件系统和两界面及两级加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拌和机,拌和站设计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施工现场生产能力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实施性施组”的要求,每个站至少配备1台拌和机,4个100t储料罐(其中包括2个水泥罐,1个粉煤灰罐,1个矿粉罐)。

(3)场内排水系统

场地硬化应按照分区设置排水横坡,场地做成四周低,中间高,混凝土主干道路面两侧设置排水边沟,场地内合理设置矩形铸铁盖板排水沟(30cm×40cm),沟底用砂浆抹面,并设不小于1.5%的排水纵坡,场外排水沿围墙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