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998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docx

04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

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可能的内容

 

新时期学校生命教育应该遵循全民健康、做新三好学生、做中国人、师生共同成长的基本理念。

在这些核心理念下,学校生命教育到底要教什么?

生命教育当然可以以其他学科为载体进行融入式教育,也可以开展专门的生命健康教育,或者主题班会式的教育。

不过,不管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就内容而言,生命教育应该以生命的学问为支撑点。

关于生命的学问,大体可以从生命的知识、生命的智慧、生命的涵养几个维度或者层面去展开。

一、关于生命知识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然首先是对生命作为生命存在的了解和理解,这就需要最基本的关于生命的知识。

关于生命的知识,可以有不同学科维度的。

比如,生理卫生的,生理的构造特征,性与性别,生物分类,生物的进化,还有动物的权力,动物的保护,生命的功用,等等。

很显然,就生命知识而言,生命教育所要关注的,绝对不只是通常所说的自然生命的安全保护问题。

安全教育只是保全自然生命。

在自然生命保全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对生命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不仅仅了解我自己的自然生命,也要了解其他生命形式。

只有对生命的多元的知识了解,才可能促进我们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理解、尊重和保护。

我们可以看看云南的三生教育课程的编排,其中对于生命的知识性了解,在不同阶段设计了多元的内容和课题。

阶段

主题

章节标题

核心观念和能力

幼儿园

生命

1、我们的朋友——小狗

爱护动物生命

2、我们的朋友——大树

爱护植物生命

3、我的体温

爱惜自己的身体

小学三年级

生命

1、生命只有一次

了解生命的一次性,珍惜生命

2、小猫流浪记

了解生命的平等性,尊重生命

3、一片叶子落下来

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给人快乐、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小学五年级

生命

1、我们的成长

了解青春期变化

2、尊重你我他

尊重他人从尊重他人生命开始

3、我们在一起

珍惜生命从珍惜自然界中的生命开始

初级中学

生命

1、爱与生命

爱孕育生命、延续生命——感恩父母

2、花季雨季

认识和面对青春期变化

3、珍爱生命

正确面对死亡、尊重生命

普通高级中学

1、生命之旅,与爱同行

生命三性:

奇迹性、唯一性、非个人性

2、直面生死,理解人生

认识死亡,向死而生

3、把握现在,追求卓越

态度决定一切

4、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艾滋病及其预防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

1、和谐生命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命之责

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法律的“生命权”

3、成长的青春

青春期的变化及自我保护

高等学校

1、生命存在

生命三性(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

生命三态度:

(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善待非人生命)。

2、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至上性、平等性);

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实践教育)。

3、生命伦理

生命伦理学基本原则(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

生命伦理热点问题;

生命的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及其履行。

4、生命权利

人权:

生存权、发展权;信仰与人权。

5、生命感悟

生命意志;生命之美;生命教育。

从教材专题设计和核心观念与能力期待来看,在“生命”部分,关于生命知识的了解仍然是基础的。

这种生命知识的了解,从横向看,主要包括对自己生命的了解,对他人生命的了解,对非人生命的了解;从纵向看,主要包括对生命的孕育产生、生命的存在特性、生命的存在方式、生命的死亡趋向等的了解;从学科看,既有一般常识性的了解,也有基于现代科学的知识介绍,还有基于哲学、伦理学的相关生命知识。

世界是复杂的,生命作为一种存在现象,也是极其复杂的。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通过设计相应专题,专门了解有关生命的不同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我们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个体生命的孕育、发育与生育、成长的过程;了解不同的生命的存在样式和存在状态。

通过对生命的多元的知识了解,我们可以对不同生命及其构成的整个世界系统和生命系统,有更加客观的认知、更加谦虚的心胸、更加尊重的态度。

分享一封“虚拟”的来自2070年的信件。

这是一个涉及到环保的生命教育课件。

2070年也离我们不远了,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还会活到那个时候,至少我们的儿孙能够。

在这封信中,主人公说到:

现在,我刚过了50岁,但看起来像85岁。

我没有摄取足够的水分,所以我有严重的肾脏病。

我恐怕没有多久可活了。

我是这个社会中最老的人之一。

我记得,在我五岁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是非常不一样的。

那时的公园里有许多水,房子周边有漂亮的花园,我还可以享受半小时的淋浴。

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用毛巾蘸矿物油来清洁身体。

以前,女人都有头漂亮的头发。

现在,她们都理光头,因为没有水可以洗头发。

在那时,我的父亲还用水管喷水来洗车。

现在,我的儿子根本不相信还有那种洗车的方法。

我记得,那时的海报、广播、电视中,都警告大家要节约用水。

但是,完全没有人加以注意。

大家想,我们永远都会有水的。

但是,现在所有的河流湖泊,水库或地下水厂,都干涸了、污染了。

街头常有因为一些水而大打出手的现象。

80%的食物都是人工制造的。

以前都认为,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喝八大杯水。

现在,我每天都只喝半杯水。

我们现在都要穿容易清洗的衣服,但这又增加了垃圾量。

我们只能使用化粪池,因为下水道系统都因为缺水而无法运作。

所有的人看起来都有点可怕,因为缺水而产生了许多皱纹。

臭氧层已经完全不见了,皮肤癌,空气污染,传染病和尿道疾病,已经变成主要死亡原因了。

因为皮肤太干了,20岁的年轻人看起来像40岁。

科学家对这些束手无策。

水不能制造。

缺少树木和植物造成了氧气不足,听力和理解能力也严重的损坏。

许多男人身上的精子和生物形态发生改变了,因而造成新生儿有变种的缺陷,有些是先天的身体畸形。

现在的平均寿命是35岁。

水变成了大家梦寐以求的东西。

任何河流经过的绿色区域,都有武装士兵护卫着。

我住的地方因为很少下雨,所以没有树,即使下雨也是酸雨。

我们以前常被警告要保护环境,但根本没人在意。

我告诉我儿子,关于一些绿色的田地,美丽的花朵,和宇宙四级,我们可以在小河和水库里游泳,钓鱼,爱喝多少水就喝多少水,以前的人是多么的健康啊,他问爸爸,为什么现在没有水呢?

我是多么的罪过啊,我的那个世代毁了这个环境,我们没有注意一些警讯,现在我们的孩子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我想,很快的,当到了一个无法挽救的阶段时,我们就不可能生活在地球上了。

我好想回到从前,让人们了解我们还有时间,去了解去拯救我们的地球。

……

这样一封“虚拟”的信件,实际上是一种生态伦理、环境哲学意义上的生命知识。

2070年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孙像这样生活吗?

35岁便满脸皱纹,没水喝,每天只能喝半杯水,洗澡的水也没有了。

很显然,出于最基本的人性,我们都不愿意。

由此,在生命教育的生命知识学习这个层面,生态学、生理学、生命学、进化学,等等,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部分内容。

二、关于生命智慧的教育

生命教育只有关于生命的知识的教育,是不够的。

因为停留在生命知识的层面,一方面容易走向纯粹科学主义的立场,以现代科学主义的生命观为唯一正确的生命知识;另一方面又容易走向纯粹知识主义的教育模式,忽视生命本身的情意成分和行动力。

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的了解,必须走向对生命的理解、领会,这边是关于生命智慧的教育。

知识不会自己变为智慧,知识需要转化,需要提升,需要思考,内化为智慧。

这种转化、提升,更重要的是需要哲学、伦理学、美学甚至宗教的学习和教育。

哲学、伦理学、美学,帮助我们从对生命的知识性了解走向对生命的真善美的追问与反思;而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则帮助我们确立关于生命的最内在的信念信仰。

大陆的生命教育,由于整个社会的基本信仰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生命教育也不太去触碰宗教问题,因而也就没有宗教的生命教育这样一个维度。

而台湾的生命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及宗教信仰的,或者说是由宗教去实现的。

不过,不管是哲学还是宗教视野,都需要我们去追问一些关于生命的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去探寻生命知识背后的存在性根基。

比如,人生的存在问题,我为什么会存在?

我从哪儿来?

我倒哪儿去?

这并不是一个自明的问题。

当然,从“科学”角度讲,比如从现代遗传学角度说,我们很容易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一个答案:

我们是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通过孕育而出生的。

可是,这样的答案,就像父母回答孩子“天上是什么”“天上的上面又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仅仅给出一个似乎可以经验观察的答案,并不能解决全部的疑问。

人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父母的生育从哪儿来的?

如此可以成为一个无穷的逼问。

所以,生命教育面临的最大的生命问题,便是“自我”的存在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启迪、反思、体悟等等方式,让每一个自我自己去充分展开对“自我”的觉察、理解,实现自我生命教育。

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我”,是怎么成为我的?

我怎么和“我”以外的非我相处?

作为“我”,我自己的出生、成长、衰老、疾病、死亡这个过程是如何让呈现的?

可以如何呈现?

应该如何呈现?

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着”或“活”。

由此,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我”的生命历程:

生、长、老、病、死、活。

把这六个字每一个作为一个主题词写成一章,那便是“我”之为我的真实存在。

这是对我们的生命的理解的过程性呈现,展现我们生命在“长度”上的一维。

进而,我们还必须理解和领会,“我”可以怎么活?

应该怎么活?

其实,“活”不外乎就是“打交道”,与各种非“我”的存在或存在者打交道。

“非我”有不同的层面,我们可以用代词来指示我与各种非我的关系。

第一个关系,就是“我和你”的关系。

在这种打交道的关系中,我与非我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因此是一种“我与你”当下发生的关系。

比如,我们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我们和恋人的关系,我们和兄弟姐妹的关系,我们和朋友的关系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关系,都是“我和你”的关系。

第二个关系,是“我和他”的关系。

在这里,这个与我发生关系的“他者”并不是与我有直接而熟悉的面对面关系的,但是可能发生面对面的交往,我却并不认识他,这是一种我和不认识的人的关系,和陌生人的关系。

比如,我们再菜市场、在超市购物与人的交往,在路途散步与陌生人的招呼,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随时都在发生的生命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中,更是如此。

第三个关系,就是“我和她”的关系。

之所以强调用女字旁的她,并不是指称独特的恋爱婚姻关系,不是异性而是我们出生成长的那个环境,比如社区、国家、民族等等。

我们经常用“她”这个词来代表这些对我们的生命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的抽象存在,比如我们将“祖国”称为“妈妈”。

第四个关系,是“我和它”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与我打交道的存在者是物而非人,包括植物、动物甚至无机物,比如空气、阳光、水,等等。

这些作为我们“无机的身体”的存在物,也是我们的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必须与之打交道的存在者。

第五个关系,是“我与牠”的关系。

这里的“牠”,是宗教信仰意义上的神圣存在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天地神明。

对于有信仰的人,这是生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即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孔子也告诉我们“敬鬼神而远之”,我们与这些“超越性存在”都多少有一些关系比如中国人最重要的清明祭祀的习惯,就是一个活着的“我们”与曾经活着而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祖宗建立生命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

人无外乎活在这些关系中,或者说,我们“活”着,就是每天发生这些关系,每天不停地展开这些生命交道。

活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投入到这些真实的关系当中。

所以,生命教育在生命智慧层面,很重要的内容,便是帮助个体生命理清这些生命关系,并且理解这些生命关系之于自己生命的独特意义,然后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些关系中展开。

除了理解真实的生命必须存在于现实的生命关系中外,生命教育还需要帮助人确立恰当的处理各种生命关系的态度。

这就关系到生和死、爱与恨。

爱与恨这个话题,是生命教育必须切入和关注的生命内容,尤其是对于学校生命教育而言。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爱与恨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极端案例。

现在的孩子,身心灵的发展越来越不同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生理生命的成熟越来越早;而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成长模式导致心智的成熟原来越晚。

不少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便开始进入“恋爱”甚至性的接触,由此而带来很多生命困顿。

在浙江嘉兴,发生了两位外来务工的家长打架的事情,警察调解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有一对来自贵州在嘉兴务工的夫妇,与从贵州追来的另一对夫妇,因为孩子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冲突。

两家的孩子都只有十三岁,在一所学校读书。

这样两个十三岁的小孩,“谈恋爱”了,而且同居了,而且女孩怀孕了。

因为无知,因为害怕,男孩子就把女孩子带到在嘉兴打工的父母这儿来了。

在男孩子父母的照顾下,十三岁的小女孩生下了一个男孩子,成为了现实存在的“妈妈”。

与从同时,女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失踪非常着急。

在得知讯息后,女孩的父母追到了浙江嘉兴。

女孩的家长坚持,女孩还是未成年人,必须回到学校读书。

但是男孩子家长不同意,因为孩子都生下来了,孩子需要“妈妈”的照顾,并且保证他们会将小女孩当自己的儿媳妇看待。

双方家长各持己见,导致冲突。

在警察的调解下,主张尊重女孩子的意见。

最后女孩子说:

“我还是跟爸妈回去”。

随后协调处理,男孩子的妈妈回老家去照顾抚养这个小孩子,女方家长则补贴部分生活费,女孩子跟着自己父母回家。

这是一件让人心酸心痛的事情,是一件让多个当事人都陷入生命困顿的生命事件。

这是不成熟的“爱”导致的酸涩生命之果。

“敢爱”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有真实的承担“爱”的后果的能力。

因此,这样的“敢爱”并不是真正的勇敢,而只是鲁莽。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所谓的“敢爱敢恨”的生命关系处理模式。

一些年轻人在恋爱中,有绝大的“敢爱”的勇气;但是,在分手时,这种“敢爱”便瞬间转变为“敢恨”的固执。

以前有多爱你,现在就可以有多恨你。

“敢爱”“敢恨”不只是说在口上,而且落实在行动上。

于是,一个美好的生命事件便向生命困顿、生命悲剧方向发展变化了。

或者通过各种现实的、虚拟的途径,坏人名声、说人坏话;或者直接伤害对方身体甚至生命;或者不伤害对方,却转而恨自己、伤害自己,比如自杀。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敢爱敢恨”这样一种态度,实际上是很可怕的一种生命态度,也是没有生命智慧的一种生命态度。

生命教育在将个体生命纳入现实的生命关系中的时候,还必须引导以宽容甚至宽恕的生命态度。

因此,我们主张,要教学生一个很重要的作为信念的生命态度,那就是:

“敢爱敢不恨”!

爱,当然要勇敢的表达、敢爱。

但是,生命中存在的并不只是美好的事件,一定会有受到伤害的时候。

当次之时,特别是在并非“敌我矛盾”的现实生命关系中,我们就必须将生命情感中可能自发涌现出的“恨”往上提升,使之变成“不恨”,如此,才不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伤害生命本身。

在“敢爱敢不恨”这样一种生命态度和生命信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逻辑:

通常情况下,你伤害了我,我有权利恨你;但是,基于我自己对生命和生命关系的敬畏,我不恨你。

“不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宽恕。

宽恕他人,实质上是在成长自己。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世界和生命状态中,宽恕精神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甚至成年人所缺乏的。

宽恕不只是宽容。

宽容,是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宽恕,则是你受到伤害也不去报复。

在《感恩一切》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是:

“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变得坚强”。

为什么要感恩伤害过我的人呢?

因为“伤害”从经验上讲是一件让自己生命的某个方面受到损害的事件,但是,这个让你受到某方面损害的事件,却可以增长你的生命智慧,提升你的生命意志。

我曾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次课堂作业:

请回忆你到学校以来的生活,有没有帮助过你的人你没有感恩的?

有没有伤害过你的人你没有宽恕或原谅的?

有没有你伤害到的人你没有道歉的?

请现在给你需要道歉或者感恩或者宽恕的人写一封信,或者道歉信或者感恩信或者宽恕信;要求内容真实,有理有据,真情实感。

与此同时,我买来邮票和信封,并附上一封从老师角度说明此次活动内容的简短书信,请学生将自己撰写的书信寄出去,写给谁的就寄给谁。

我的简短说明信件内容如下: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封信活动的说明

尊敬的收信人:

您好!

您收到的这封信,是我们课程融入生命教育的一次课堂作业的成果。

题目是这样的:

请回忆自己大学以来的生活:

(1)是否有谁伤害过你?

你宽恕他(她)了吗?

(2)是否有谁帮助过你?

你感恩他(她)了吗?

(3)你是否伤害过某人?

你道歉了吗?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种真实的情况,请给那位你需要宽恕或者感恩或者道歉的人,写一封真诚的宽恕或者感恩或者道歉信。

要求,有事实叙述,有理念呈现,有情感渗透,有理论分析,不少于800字。

信的作者在第一时间想到了您,说明您是他(她)生命中的贵人,是对他(她)的生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

作为老师,我主张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感动生命,每个人都是活在特定的生命关系中的。

因此,我在阅读完全部信件后,希望信的作者将这封信寄给收信人,以促进您和这封信的作者的生命连接。

爱是需要表达的,感谢也是需要表达的,宽恕亦然。

爱与感恩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动力,而宽恕则是生命提升最好的润滑剂。

恭祝身体健康、生命安康!

何仁富顿首

(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教授)

(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讲教师)

可以想象,如果你被某人伤害了,这件事过了很久了,今天突然收到他的一封道歉信,那个心理是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

或者,你某次不经意地帮助了某个人,今天居然收到一封感恩信,你的内心一下子就会暖洋洋的。

如此,彼此的生命就连接起来了。

在这次活动中,不少同学的信是写给寝室同学的。

大学里的寝室人际关系是最基本最通常又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室友说了一句重话,或者某一天某人该打开水而没有打开水,或者其他彼此多少有那么一点隔阂的地方,通过这次信件的分享,整个寝室关系就完全变样了。

生命是需要这种连接的。

除了通过生命关系的连接培养相应的生命态度,生命教育还需要帮助个体生命理解生命存在的多元性,甚至接纳生命存在自身的不完满性。

有一个绘本,也被改编成漫画或者课件,讲“失落的一角”。

大致内容如下:

一个像小圆球一样的东西,缺了一角。

为此,他很不快乐,因为自己不完美了。

于是他动身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

他向前滚动,唱着这样一首歌:

哦,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哈哈上路了,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有时候它要忍受日晒,有时候又是一场冰凉的大雨,有时候冰雪把他冻坏了,接着太阳又出来替他暖身。

他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的很快,所以偶尔会停下来跟路边的小虫虫说说话,也会闻闻花香。

有时候他会赶超甲虫的车,有时候甲虫也超过他走到他前面去。

最愉快的,则是这样的时刻:

有小鸟小虫虫坐在他的肩上,然后共同往前走。

他继续前进,度过海洋,并唱着自己得意的歌:

哦,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走遍天涯或海角,千里寻不怕路迢迢,我要去找我失落的一角。

穿过沼泽或丛林,上山又下山。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前面一样东西,以为找到了自己失落的一角。

于是,他唱了起来:

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千里寻不怕路迢迢。

他以为是他失落的一角。

可是,对方却说:

且慢,先别唱什么千里寻不怕路迢迢,我不是你失落的一角,我不是谁的一角,我是自己的一角,就算我是谁失落的一角,相信也不会是你的。

他只得伤心地说:

打扰你了,真对不起!

然后继续上路。

他似乎找到了自己失去的另外一角。

看着像,可是这个太小,也不是他的。

又发现一角,好像又太大,还是不是他的失落的一角。

又发现一角,又太尖了,还是不是他的。

又发现一角,可是又太方正了,也不是他的一。

有一天,他好像找到了合适的一角,但是却没有抓牢,掉了。

人生有时候很多机会就是这样跑掉了。

另外一次,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可是又因为抓的太紧,结果把它弄碎了。

他不得不又往前面走。

他继续上路。

遇到了危险,有东西砸在他身上了;他掉进了坑洞;他撞上了石墙。

后来有一天,他又遇上了另外的一角,看起来很合适。

他小心翼翼地招呼:

嗨。

那一角也跟他打招呼:

嗨。

然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谁失落的一角吗?

“我不是。

“那么你是你自己的一角吗?

“我可以当别人的一角,同时又是自己的一角。

“你大概不会想当我的一角吧?

“也不一定是这样的。

“也许我们并不很合适。

“别这么说。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角。

感觉真好,大小合适,角度也合适,正好!

合适极了,总算找到了。

如此,他不再存在失落的一角,而是变的圆满完美了。

因为找到了“自己”失落的一角,他不再缺少什么了。

他开始重新上路。

由于没有了“欠缺”,所以越滚越快,从来没有滚的这么快过,快得都停不下来了。

由此,他不能和小虫虫说话了,也不能闻闻花香了,甚至快的连蝴蝶也不能落在他的身上了。

可是,这些恰恰是他生命中曾经有的快乐时光啊!

就算没有了这些“生命关系”中的快乐,他想,自己总还可以唱他的快乐歌嘛,而且,总算可以这样唱了:

我找到了失落的一角。

可是,当他这样唱的时候,歌也唱不出来了。

嘴巴给填满了!

他现在什么也不缺,却再也唱不了歌了。

于是,他停下来,轻轻地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他一边走一边轻轻地唱:

哦,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我要去找失落的一角。

啊哈哈,上路了,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

于是,蝴蝶再次与他为伍,花香也可以再次闻到。

由此以观,人的生命是没有绝对的圆满的。

或者说,人生,只能是行走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

如果你真正圆满了,什么都不缺了,却也就失去了人生之为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这就犹如叔本华所说的,如果跟着欲望走,人生便全部都是痛苦,因为你有不断的欲望追求。

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可是,满足了一个欲望,马上又生出一个新的欲望,又会有新的痛苦。

只要人的欲望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就始终有痛苦。

假定所有的欲望都满足了,再没有欲望产生了,人生就会变得像找寻到失去的一角后的那个圆球,因为圆满,便极端无聊了。

如此,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来回摆动的钟摆。

由此可见,对于个体生命的人生来说,对不完美、不圆满、缺陷的接受,甚至与之为舞、与之为伴,是十分重要的。

要做到这一点,便是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

三、关于生命涵养的教育

生命不仅需要知识性了解、智慧性理解,还需要德行性涵养。

生命教育在帮助人了解、理解生命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个体生命涵养成长自己的生命,开发自己生命的性情、亮度。

学校有很多我们以为是“边缘”学科的课程,实际上可以作为很好的生命教育载体,比如艺术欣赏、体育锻炼、音乐、美术等等。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可以直接生硬地将生命教育的概念框架直接嫁接到这些课程中去,而是要善于在这些课程中发现可以潜移默化地涵养个体生命的内容,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比如,我看到学校外面的条幅标语:

“我锻炼,我健康”。

这是一个很明显倡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标语。

但是,仅仅如此强调身体锻炼之于健康的意义,往往会让年轻学生无感。

其实,从全人生命教育维度来说,仅仅倡导“我锻炼我健康”还是不够的。

因为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身体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们何以需要健康的身体?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去思考的,但却是必须面对。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个人会不会觉得整天背负一百多斤的肉体是一个负担?

我们要自己的肉体生命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是一个很形而上的问题。

用形而上的方式回答,自然肉体生命是用来成就非自然肉体生命的。

自然生命是用来成就人文生命的。

比如,我们要孝敬父母,需要我们的肉体去实现;我们要谈恋爱,要生儿育女,也需要我们的肉体去完成;我们要去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同样需要我们的肉体生命去成就。

由此以观,我们之所以要好好锻炼,健康我们的体魄,并不是为了我们的肉体生命本身,而是要好好使用我们这个健康的肉体生命,去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