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836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1.谈话引入:

前些天我们一起放了风筝,还记得我们班的放风筝高手吗?

老师这节课想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高手,同学们想成为数学高手吗?

2.课件出示复习题

比一比,算一算:

4+9=5+7=9+8=

20+13=30+14=24+5=

教师: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

(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

(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

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

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

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

24+9=

4.提出问题:

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同点:

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

(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

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

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

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

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

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

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

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教师:

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

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

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

1捆表示什么几根?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

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

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

 四、巩固练习,深化算理

  1、(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设计意图:

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实物操作到符号抽象理解,明确计算步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征能力。

即时练习给学生对新知理解基础上再次回忆,形成计算策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2、解决问题。

  教材66页第4题。

  【设计意图:

设计几个层次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愉悦情感,通过比较算法,错误辨析,沟通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对加法计算有什么新的收获?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那就是学生学新课之前已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也就是说学生能类推出本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但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

所以,赋予课堂生动的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成了教师的难点。

而且还会有几位学生还需要教师不时进行引导和提示,通过多次的实践慢慢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效果分析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

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

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练习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新教材中,像24+9=?

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

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24和9,如:

小棒、小木块,然后动手摆一摆。

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

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

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

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

如在探究进位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而没有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落实,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例2的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

实际问题引入——列式探索算法——整理并呈现算法——交流并理解算法,由具体到抽象地使学生掌握算法,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例2在编排中呈现了两种算法。

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凑十法”印象非常深刻,会很自然地迁移到这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很有帮助。

第二种算法是先把单根的小棒相加,再和两捆的合在一起,类似于竖式计算,既突出了“进位”的道理,又为后续教学做好了铺垫。

每种算法的呈现仍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算式图相对照呈现,突出了算理,并且以“先算……”突出了这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了每种算法的重点。

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

“做一做”中的第1题,提供了直观图让学生依据计算方法圈一圈,并在算式下面以“先算……再算……”的形式,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明确计算的步骤,掌握计算方法。

第2题让学生直接算出得数,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口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评测练习

一、先圈一圈,再计算。

二、填一填,算一算。

三、

四、小火车,我会填。

五、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

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

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

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

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

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另外我在练习的设计上进行了改变,这节课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趣味练习和应用体验。

这些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本课的重点,分层次练习,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引导了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我认为这种开放式分层次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值得继续发扬。

遗憾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

今后教学中要多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或者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理解题的方法和算理会记忆更加深刻。

名人说过“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坚信我能在这不断的遗憾和改进中成长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根据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数的运算:

2.

(2)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3.能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第一条要求的维度目标为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口算,学习水平为理解,学习内容是百以内的加减法。

能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达到运算结果正确且流畅地进行口算的程度,其他重要信息必须是百以内。

第二条要求的维度目标为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计算,学习水平为理解,学习内容是两位数的加减法。

能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并且通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