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875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docx

《马原》各章重点梳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重点梳理

(2018年修订版,佐学佑考整理)

堵论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组成、本质特征。

(1)含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理论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本质特征:

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三个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个重大发现是: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诞生的标志、时代背景。

(1)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2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十九世纪西欧三大现金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4面对时代提出的“资本主义向何去处、人类向何去处”的课题,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无能为力。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实践性。

7.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0.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値。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各有几种形态?

毎种形态特点是什么?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用某一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

2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后公三:

医专伏

1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一原子。

2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却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2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3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2)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当做第一性的东西,以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即夸大人的意识。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什么是物质和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物质: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3)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4.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什么?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10.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是: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1.社会的本质是:

实践。

12.什么是联系?

联系的特点是什么?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

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

系、交互作用之中。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1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4.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15.怎样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联系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

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是:

对立统一规律。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8.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丿IJM|Q

中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

19.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20.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其中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矛盾的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3)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1.什么是事物"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性?

"度"的要求是怎样的?

(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

(3)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过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22.量变与质变有什么区别?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3.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4.否定之否定规律掲示了什么?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

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阶段;每一个都是开放的,前一个周期的终点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上升的。

25.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

26.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

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9.辩证法是如何辩证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

辩证法认为,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即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因此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

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

30.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

(1)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方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2)现代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于世界的整体关系。

31.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包括什么?

(1)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