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71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

2017-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到河里,则(  )

A.它受到的重力变小,浮力不变B.它受到的重力变大,浮力不变

C.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小D.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

2.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装入A液体后密闭.把它放在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如图所示.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一定大于ρ乙,ρ甲一定小于ρA

B.ρ甲一定小于ρ乙,ρ甲一定大于ρA

C.ρ甲一定大于ρ乙,ρ乙一定小于ρA

D.ρ甲一定小于ρ乙,ρ乙一定大于ρA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三个小球静止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

A.F甲>F乙>F丙B.F丙<F甲<F乙C.F丙>F甲=F乙D.F丙<F甲=F乙

4.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9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9NB.11NC.20ND.22N

5.

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木块漂浮,铁块沉底,关于它们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和铁块所受浮力一样大B.木块所受浮力大

C.铁块所受浮力大D.无法判断

6.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如图所示,图中的图象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7.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

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分别是(  )

A.下沉,1.1×103 kg/m3B.漂浮,0.85×103 kg/m3

C.悬浮,1.0×103 kg/m3D.漂浮,0.90×103 kg/m3

8.如图所示,压在杯底的乒乓球,上浮时会弹离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

B.乒乓球弹离水面后上升,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始终不变

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先不变,后减小

9.池塘里漂浮着大量的冰块(ρ冰=0.9×103kg/m3),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当冰块熔化后,池塘内水位将(  )

A.升高B.不变C.降低D.无法判断

10.将一铁块轻轻放入装有100ml的酒精的量筒里,液面升高到150ml处,此时小铁块受到的浮力为(  )(ρ酒精=0.8×103kg/m3.)

A.40NB.4NC.0.4ND.40g

二、多选题

1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8N

C.物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D.物体刚浸沉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12N

12.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图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

B.石料的重力是1400 N

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 N

D.石料完全浸没水中后钢绳的拉力为900 N

13.

如图甲所示,重为G、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的厚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重为G1的液体;将体积为V、重为G2的长方体物块A用细线系好,使A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此时细线对物块A的拉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为

B.乙图中,液体对物块A作用的合力大小为F-ρgV

C.乙图中,物块A所受的重力与拉力的合力大小是ρgV

D.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G+G1+G2-F

14.

如图所示,如果把一个质量为60g体积为100cm3的木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N

B.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C.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

D.溢出来的水的质量是60g

15.

2014年11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油轮“凯桂”号在广州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交付.“凯桂”号全船长333米,宽60米,载重量32万吨,设计吃水深度20.5米,堪称真正的“海上巨无霸”.船舷上标注有几条水平横线分别表示该船在不同装载量时的“吃水深度”.图是“凯桂”号空载时静止在水面上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满载货物与空载时相比,轮船开排水的质量增加

B.满载货物与空载时相比,轮船所受浮力大小不变

C.满载货物的“凯桂”号由江水驶入海水中,浮力不变,“吃水”会变深一些

D.满载货物的“凯桂”号由江水驶入海水中,浮力不变,“吃水”会变浅一些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雨同学仔细研究教材上“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的实验,教材上的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小雨发现实验过程和表述存在一些问题:

(1)在如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步骤中,按不重复操作的前提下,请你排出最科学合理的顺序是______.

(2)图丙和丁实验操作中,是为了测量______,图甲中,使物块在水面下匀速下沉但未触底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结论______.

(4)上面利用液体探究出来的浮力规律较阿基米德原理,该原理______(选填“适用”或“不适用”)于气体中.

(5)聪明的小雨认为该实验还可以求得该物体的密度,请你计算物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四、计算题

17.如图1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重为3.2N的实心圆柱体,将它竖直逐渐浸入水中,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对应的浮力F浮,并画出F浮-h的图象(如图2所示),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质量;

(2)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圆柱体的密度.

18.

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19.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的底面积为2S,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B重为G,底面积为S,静止在容器底部,质量体积忽略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木块底面中央,且细线的长度L0(且短于木块B边长),已知水的密度为ρ0.

(1)图甲中,木块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多大?

(2)向容器A中缓慢加水,当细线受到拉力为F时,停止加水,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B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将图乙中与B相连的细线剪断,当木块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2.D3.D4.C5.C6.C7.D

8.D9.B10.C11.BC12.ABD13.ACD14.BD

15.AD

16.丙乙甲丁;排出水的重力;不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适用;5×103  

17.解:

(1)圆柱体的质量m=

=

=0.32kg,

(2)由图2可知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时的浮力F浮=0.6N,

则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G-F浮=3.2N-0.6N=2.6N;

(3)由图2可知,圆柱体全浸入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1.2N,

由F浮=ρ水gV排=ρ水gV,可得

圆柱体的体积:

V=

=

=1.2×10-4m3,

ρ物=

=

≈2.67×103kg/m3.

答:

(1)圆柱体的质量为0.32kg;

(2)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

(3)圆柱体的密度为2.67×103kg/m3.  

18.解:

(1)木块体积V=200cm3=2×10-4m3,

所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V排=V=2×10-4m3,

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2)木块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所以G木+F=F浮,

则G木=F浮-F=2N-0.8N=1.2N.

(3)剪断绳子,因为F浮>G木,

所以木块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F浮′=G木,

即:

ρ水V排′g=G木 

所以排开水的体积V排′=

=

=1.2×10-4m3.

答:

(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为2N.

(2)木块的重力为1.2N.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10-4m3.  

19.解:

(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图甲中,木块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

(2)图乙中,木块B在竖直向下重力G、绳子拉力F以及竖直向上浮力F浮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此时木块B受到的浮力:

F浮=G+F;

(3)由F浮=ρgV排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

=

由V=Sh可得,木块B浸入水中的深度:

h浸=

=

=

所加水的体积:

V水=SA(L0+h浸)-V排=2S×(L0+

)-

=2SL0+

由ρ=

和G=mg可得,所加水的重力:

G水=m水g=ρ水V水g=ρ0(2SL0+

)g=2ρ0gSL0+G+F,

将图乙中与B相连的细线剪断,当木块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由图可知该容器形状规则,

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F压′=G水+G木=(2ρ0gSL0+G+F)+G=2ρ0gSL0+2G+F.

答:

(1)图甲中,木块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向容器A中缓慢加水,当细线受到拉力为F时,停止加水,如图乙所示,此时木块B受到的浮力是G+F;

(3)将图乙中与B相连的细线剪断,当木块静止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2ρ0gSL0+2G+F.  

【解析】

1.解:

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

∵轮船漂浮,

∴轮船受浮力F浮=G船,

∵轮船自重不变,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不变.

故选D

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都是漂浮,受浮力都等于船重,而轮船重不变,可知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漂浮条件,与之类似的题目:

密度计放在不同的液体中的浮力分析

2.解:

瓶子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悬浮,则由浮沉条件可知,瓶子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由图中可得,甲中排开水的体积大,由F=ρgv得:

ρ甲小于ρ乙.

乙液体中瓶子所受浮力与A物体的重力相等,即:

ρ乙gv乙=ρAgvA,由图知v乙<vA,则ρ乙>ρA.

故选D

本题可通过浮沉条件比较两杯液体的密度,由乙中浸入水中的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瓶内体积关系可判出甲与乙的密度关系.

本题应结合物体浮沉的条件及液体重量公式进行求解.

3.解:

已知三个小球的质量相等,所以三个小球的重力相等;

由图可知:

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沉入水底;

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

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F甲=F乙=G;

丙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丙<G,

所以F丙<F甲=F乙.

故选D.

根据图可知,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沉入水底;由于三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则三个小球的重力相等,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先判断甲、乙、丙三球受到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最后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了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从图中判断甲、乙、丙三球的状态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4.解:

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0N,则物体重力G=20N;

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

V排=

V,

根据称重法可知浮力:

F浮=G-F=20N-9N=1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浮=ρ水gV排=ρ水g

V=

ρ水gV;

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V排′=V,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2F浮=2×11N=22N>20N;

即F浮′>G,故物体上浮,直至漂浮,

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F浮′′=G=20N.

故选C.

根据称重法计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大小,再根据漂浮条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最后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浮力的计算方法(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涉及到用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知识点多,要能熟练解答.

5.解:

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木块漂浮(V排<V),铁块沉底(V排′=V),则铁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由于二者都是浸在水中(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由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可铁块受到的浮力较大,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既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又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无关,它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6.解:

当鸡蛋在浓盐水中漂浮时,此时鸡蛋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

当给浓盐水中缓慢加入水时,混合液的密度开始减小,当此时混合液的密度仍大于鸡蛋的密度,虽然鸡蛋开始缓慢下沉,不过鸡蛋仍处于漂浮状态,只是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在增大,而露出的体积在减小,所以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仍等于鸡蛋的重力;

当混合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到等于鸡蛋的密度时,此时鸡蛋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鸡蛋受到的浮力仍等于鸡蛋的重力;

当浓盐水中的水越来越多而引起混合液的密度比鸡蛋密度小的时候,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就会小于重力,鸡蛋出现下沉直至沉到杯子的底部.

由此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是先不变,然后减小,所以选项C符合.

故选C.

当ρ液>ρ物时,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浮力等于重力;

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浮力小于重力.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鸡蛋所受浮力的变化.

本题关键:

一是浮沉条件的使用,二是鸡蛋自重和体积不变(隐含条件),三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时要同时考虑影响浮力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7.解:

由题意知,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于在煤油中的浮力,则在水中无论漂浮、悬浮或下沉,在煤油中一定下沉;

由ρ=

得:

V=V排=

=

=200cm3;

由ρ=

得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质量:

m=ρ水V=1g/cm3×200cm3=200g;

由题意知,实际排开水的质量小于物体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质量,所以物体在水中并未完全浸没,在水中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G=G排,则物体的质量m=m排=180g;

所以物体的密度:

ρ=

=

=0.9g/cm3=0.9×103kg/m3,ABC错误,D正确。

故选:

D。

根据物体在煤油和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判断出物体在煤油中的状态,根据浮力公式得出物体的体积,从而可根据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与物体所受浮力的关系得出浮沉情况,确定重力,由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判断出物体在两种液体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解:

A、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先是全浸入水中的上升过程,此过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水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然后是露出水面到脱离水面,此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F浮=ρ水V排g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A错;

B、乒乓球弹离水面后不再受浮力作用,乒乓球因为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而上升,故B错;

C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先是全浸入水中的上升过程,此过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然后是露出水面到脱离水面,此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深度变小,由p=ρ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小;所以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先不变、后变小,故C错、D正确.

故选D.

(1)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分两个过程:

一是全浸入水中的上升过程,二是露出水面到脱离水面;分析两个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得出受到的浮力变化;

(2)乒乓球脱离水面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分两个过程:

一是全浸入水中的上升过程,二是露出水面到脱离水面;分析两个过程水的深度变化,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出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以及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分析题图得出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和水的深度变化是关键.

9.解:

冰漂浮于水面上,

所以F浮=ρ水gV排=G冰;-----①

又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

所以G冰=G水=ρ水gV水,-------②;

联立①②可得:

ρ水gV排=ρ水gV水,

所以V排=V水,即:

冰块排开水的体积跟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相等,水面不变.

故选B.

冰漂浮于水面上,要想判断冰熔化之后,水面是否变化,需要比较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跟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大小.若二者体积相等,水面不变;若增大,水面上升;若减小,水面下降.

本题关键:

一是利用冰化水质量不变,二是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联合使用F浮=ρ水gv排=G冰.

10.解:

铁块排开酒精的体积:

V排=150ml-100ml=50ml=50cm3=5×10-5m3,

此时小铁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酒精gV排=0.8×103kg/m3×10N/kg×5×10-5m3=0.4N.

故选C.

根据量筒内酒精体积的变化可求铁块排开酒精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此时小铁块受到的浮力.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1.解:

A和B、由图象知,G=12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4N,

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12N-4N=8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故浮力最大为8N,B正确;

由F浮=ρ液gV排得物体的体积:

V=V排=

=

=8×10-4m3=800cm3,故A错误;

C、物体的质量:

m=

=

=1.2kg;

则物体的密度:

ρ=

=

=1.5×103kg/m3,故C正确;

D、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0,则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8N,故D错误.

故选BC.

(1)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G,完全浸没时的拉力F,从而可根据F浮=G-F求出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即最大浮力;

(2)由浮力公式计算出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

(3)由物体的重力求出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12.解:

A、由图乙可知,在20s~30s,钢绳的拉力逐渐减小,说明石料逐渐浸入水中,所以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故A正确;

B、在0~20s,钢绳的拉力不变,此时石料在水面以上,则石料的重力G=F=1400N,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在20s~30s,石料逐渐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石料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在30s~120s,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钢丝绳的拉力为900N,故D正确;

故选:

ABD.

图象可以分成三个过程分析:

①在0~20s,钢绳的拉力不变,等于石料的重力,此时石料在水面以上;

②在20s~30s,钢绳的拉力逐渐减小,石料从与水面接触到完全浸没;

③在30s~120s,钢绳的拉力不变,此时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

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可作出判断.

将物理规律或数据以表格或函数图象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也考查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关键是通过图乙确定石料的重力及钢丝绳受到的拉力、会用称重法计算出石料受到的浮力.

13.解:

A、由图可知,甲容器为直壁容器,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压=G1,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为p=

=

.故A正确;

B、分析可知,乙图中,液体对物块A作用的合力就是物块A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合成可得F合=F浮=G2-F,故B错误;

C、乙图中,物块A所受的重力与拉力的合力大小为

=G2-F,而根据F浮=G2-F可得F=G2-F浮,F浮=ρgV排=ρgV,所以

=ρgV.故C正确;

D、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与物块A所受浮力之和,即

=G+G1+F浮,而F浮=G2-F,所以

=G+G1+G2-F,故D正确.

故选ACD.

(1)甲图中,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利用p=

计算压强;

(2)乙图中,液体对物块A作用的合力为物块A受到的浮力,利用力的合成分析解答;

(3)利用力的合成,结合F=G2-F浮,F浮=ρgV排=ρgV分析解答;

(4)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与物块A所受浮力之和.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力的合成与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关键是公式的选择与灵活运用.

14.解:

A、质量为60g体积为l00cm3的木块密度:

ρ=

=

=0.6g/cm3=0.6×103kg/m3,

由于ρ木<ρ水,因此木块一定漂浮在水面上;

木块漂浮,则F浮=G=mg=0.06kg×10N/kg=0.6N.故A错误;

B、木块的体积V=l00cm3=1×10-4m3,

木块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G排=G木,即ρ水gV排=ρ木gV,

解得V排=

=

=6×10-5m3,

V露=V-V排=1×10-4m3-6×10-5m3=4×10-5m3,

=

=

,即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故B正确;

C、已知盛满水的杯子中,放入木块后水的深度不变,由p=ρgh可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

D、由F浮=G排=G木可得,排开水的质量等于木块的质量,因此溢出来的水的质量是60g,故D正确.

故选BD.

(1)知道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

可以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比较木块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出木块的浮沉情况;然后根据p=ρgh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化

(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