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合 作 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96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 合 作 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光 合 作 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光 合 作 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光 合 作 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光 合 作 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 合 作 用.docx

《光 合 作 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 合 作 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 合 作 用.docx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一、定义及总反应式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

(离体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有叶绿体不一定正在进行光合作用。

无叶绿体不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等。

(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

总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二、叶绿体及其色素

1.色素的种类、作用及层析后的位置

色素种类

色素颜色

元素组成

吸收光谱

滤纸条上的位置

叶绿素

(3/4)

叶绿素a

蓝绿色

C、H、O、N、Mg

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1/4)

胡萝卜素

橙黄色

C、H、O

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黄色

△含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2.分布: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

3.功能: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吸收、传递:

4种色素均可

吸收、转化:

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4.特性:

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液泡中的色素:

水溶性。

(eg:

花青素)

5.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

(1)光照: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绝大多数都有酶的参与。

一般来说,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是2~4℃,最适温度是30℃左右,最高温度是40℃。

秋天叶片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的变黄现象,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3)矿质元素:

植物缺N、Mg、Fe、Mn、Cu或Zn等元素时,就不能形成叶绿素,呈缺绿病。

N、Mg都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不可缺少。

Fe、Mn、Cu、Zn等可能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

6.植物的质体

质体是绿色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分成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类。

(1)叶绿体

叶绿体是含有叶绿素的质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薄壁组织细胞中,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而是重要的质体。

(2)有色体

有色体是含有色素的质体。

叶绿体也是有色质体,但习惯上将叶绿体以外的有色质体叫做有色体或杂色体。

有色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红色或橙黄色。

它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在番茄和辣椒(红色)果肉细胞中可以看到。

有色体主要功能是积累淀粉和脂类。

(3)白色体

白色体不含可见色素,也叫无色体。

在贮藏组织细胞内的白色体上,常积累淀粉或蛋白质,形成比它原来体积大很多倍的淀粉和糊粉粒,成了细胞里的贮藏物质。

有些细胞的白色体含有无色的原叶绿素,见光后可转变成叶绿素,白色体变绿,所以有人认为白色体也能变成叶绿体。

三、光合作用过程

(一)C3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反应

(1)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

(2)条件:

光、色素、酶。

(3)物质变化:

H2O2[H]+O2(希尔反应)

ADP+Pi+能量ATP

(4)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①光能→电能

能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有哪些?

)叫做天线色素(右图中的B)。

在光的照射下,天线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一个能够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反应中心”区域,区域中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右图中的A)是一种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它能够吸收光能,并被激发而失去电子。

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一种带正电荷的有机物——NADP+(辅酶Ⅱ)。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使水分子氧化生成O2和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原状。

这样,在光的照射下,反应中心的叶绿素a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从而形成电子流,使光能转换为电能。

(图中的C和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

②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随着光能转换成电能,NADP+得到2个电子和1个H+,就形成了NADPH(还原型辅酶Ⅱ),即:

NADP++2e+H+NADPH

这样,一部分电能就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NADPH中。

与此同时,叶绿体利用光能转换成的另一部分电能,将ADP和Pi转化成ATP,这一部分电能则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这一步骤形成的NADPH和ATP,由于富含活跃的化学能,很容易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暗反应阶段中合成有机物利用。

NADPH还是很强的还原剂,可以将CO2最终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自身则氧化成NADP+,继续接受脱离开叶绿素a的电子。

2.暗反应

(1)场所:

叶绿体基质

(2)条件:

CO2、酶、ATP、NADPH。

(3)物质变化(卡尔文循环):

CO2的固定:

CO2+C52C3

C3的还原和C5的再生:

2C3(CH2O)+C5

(4)能量变化: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二)C4植物的光合作用

1.C4植物的发现

对于小麦、水稻等大多数绿色植物来说,在暗反应阶段中,一个CO2被一个C5固定后,形成的是两个C3,但是,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在热带地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发现,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1s内,竟有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原子的有机酸(C4)中。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中的14C逐渐增多。

这说明在这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科学家将这类植物叫做C4植物,将仅含有C3的植物叫做C3植物。

2.C4植物的叶片结构

绿色植物的叶片中有由导管和筛管等构成的维管束,围绕着维管束的一圈薄壁细胞叫做维管束鞘细胞。

C3植物叶片:

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含有叶绿体。

C4植物叶片:

围绕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

内圈——维管束鞘细胞:

含无基粒的叶绿体

外圈——部分叶肉细胞:

含正常叶绿体

C3植物叶片结构C4植物叶片结构

3.C4途径

C3植物:

C3途径(叶肉细胞)

C4植物:

C3途径(维管束鞘细胞)和C4途径(叶肉细胞)。

在C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一个CO2被一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所固定,形成一个C4:

CO2+PEPC4

C4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释放出一个CO2,并且形成一个丙酮酸。

释放的CO2即可被C5固定,进入卡尔文循环:

C4CO2+丙酮酸

4.C4途径的意义

PEP羧化酶对CO2有很强的亲和力,比C3途径中相关的酶约高60倍,可以促使PEP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使C4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供维管束鞘细胞内叶绿体中的C3途径利用。

此过程称为“CO2泵”。

同C3植物相比,C4植物大大提高了固定CO2的能力。

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气孔关闭。

这时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

这就是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

5.C3植物与C4植物的比较

①在进化地位上来看,C4植物比C3植物高等。

②C3植物适于生长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而C4植物适于生长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③鉴别方法:

叶片横切面中是否有“花环型”的两圈细胞围绕着维管束。

比较项目

C3植物

C4植物

常见植物

水稻、大麦、小麦、大豆、马铃薯、菜豆、菠菜、棉花等

甘蔗、玉米、高粱、苋菜等

叶片结构

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维管束外有两圈“花环型”细胞,内层是维管束鞘细胞,外层是部分叶肉细胞

叶绿体类型

一种类型:

位于叶肉细胞中

两种类型:

①有基粒的叶绿体位于叶肉细胞

②无基粒的叶绿体位于维管束鞘细胞

CO2固定途径

C3途径

C3途径和C4途径

CO2最初受体

C5

PEP(C3)

CO2固定的最初产物

C3

C4

暗反应场所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

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

(三)景天酸代谢植物(CAM植物)的光合作用

1.过程:

C4植物将C3途径和C4途径在空间上分离,而景天酸代谢植物是将C3途径和C4途径在时间上分离:

晚上:

气孔开放,CO2进入叶片,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被PEP所固定,形成C4,C4储存于细胞的液泡中。

白天:

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C4分解并释放CO2,CO2进入叶绿体被C5所固定,进入卡尔文循环。

2.意义:

减少白天的水分流失,更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单因子影响

1.光照强度(光→光反应→光合作用)

A——代表呼吸速率:

此时光合速率=0

B——光补偿点: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C——光饱和点:

再增大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从全天来看,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高于光补偿点,才能使植物正常生长。

△与阳生植物相比较,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低,如右图虚线所示。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在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光强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②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适当补充光照、一年多季种植等)。

③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④温室大棚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⑤如要降低光合作用则提供单质光照射(如红光)。

2.CO2浓度(CO2→暗反应→光合作用)

A——代表呼吸速率:

此时光合速率=0

B——CO2补偿点: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C——CO2饱和点:

再提高CO2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与C3植物相比较,C4植物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都低,如右图虚线所示。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CO2气肥:

温室——施放干冰;大田——有机肥。

3.温度(温度→酶→主要影响暗反应→光合作用)

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时,叶绿体和细胞质的结构会遭到破坏,叶绿体内的酶发生钝化,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低温会影响到光合酶的活性,使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较高温度使呼吸作用的增长更为明显,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如右图)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适时播种。

②温室大棚中: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细胞呼吸消耗,保证有机物的积累(适当增大昼夜温差)。

4.矿质元素(N、P、K、Mg等)

△矿质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①N是各种酶、蛋白质以及NADP+和ATP、核酸、叶绿素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②P是NADP+和ATP、核酸、生物膜等的重要组成成分。

③K对光合作用产物的制造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④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矿质元素供应越多,光合速率就越快(OA段);超过一定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强(AB段),甚至由于渗透失水反而使光合速率下降(BC段)。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适时适量施肥,注意施肥不宜过量,否则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而萎蔫(烧苗)。

5.水

水分缺乏时一般并不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因为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只是植物所吸收水分的极小一部分(1%以下)。

因此,水分缺乏主要是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具体来说,缺水使气孔关闭,影响CO2进入叶片内。

此外,缺水使叶片淀粉水解加强,糖类堆积,光合产物输出缓慢。

因此,植物体水分减少会使光合效率下降。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合理灌溉。

6.光合面积

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

A点以后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后来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

 

7.叶龄

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

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中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

BE段为老叶,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

8.光质

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其它的光也能吸收,所以同强度的光中,对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白光,在同强度的单色光中,最有效的光是红光;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正因为如此,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才呈现绿色,整个叶片也呈绿色,同时说明对光合作用效率最低的光是绿光。

(二)多因子影响

1.一天中的变化

C点(光合午休):

夏季晴朗天气中午,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植物失水过多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AB段:

光合作用速率升高,原因是温度升高和光照增强。

DE段:

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温度下降和光照减弱。

△缓解“光合午休”的的方法:

在早晚增加水分供应。

(不能在中午浇水)

2.其它多因子的影响

P点之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此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子,此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坐标图中三条曲线所表示出的其它因素,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素的方法。

条件

C3

C5

ATP

NADPH

NADP+

ADP

CO2浓度不变

突然减弱光照

突然增强光照

光照不变

突然降低CO2浓度

突然升高CO2浓度

植物缺水萎蔫(eg:

光合午休)

 

五、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绿色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当在光下测定植物光合速率时,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同时进行,因而测得的数值应为实际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

①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②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③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实测CO2消耗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④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积累量)=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⑤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白天的净光合作用-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

=白天的总光合作用-一昼夜的呼吸作用消耗

△通常情况下,以下几种说法应分别代表不同的光合量:

(1)表示净光合量(表观光合量)

①植物(叶片)“吸收”CO2量或实验容器内CO2的减少量

②植物(叶片)“释放”O2量或实验容器内O2的增加量

③植物(叶片)“积累”葡萄糖量或植物重量(有机物)增加量

(2)表示总光合量(实际光合量)

①叶绿体“吸收”CO2量

②叶绿体“释放”O2量

③植物或叶绿体“产生”葡萄糖量

 

(3)相关图形分析:

甲图:

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此时植物在外观上表现为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既不释放O2也不吸收O2,该图应对应于戊图中曲线的B点。

乙图:

该图表示叶绿体中吸收的CO2除来自线粒体外还来自外界,此时应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在外观上将表现为吸收CO2,同时向外界释放O2,该图应对应于戊图中的B点之后。

丙图:

该图显示叶绿体不吸收CO2,即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有细胞呼吸(处于暗处),此时,植物释放的CO2=线粒体释放的CO2,植物外观上表现为从外界吸收O2向外界释放CO2,该图应对应于戊图中的A点。

丁图:

该图表示植物的细胞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即线粒体所释放的CO2,除一部分被叶绿体捕获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一些CO2将释放到外界,此时植物的外观表现为从外界吸收O2向外界释放CO2,该图应对应于戊图的AB段。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相关溶液的作用

如图,图中X溶液可为以下三种情况:

(1)蒸馏水(清水):

不需考虑气体的溶解。

①若没有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液滴不移动;

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液滴向右移动。

②若有光照,此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如果不进行无氧呼吸,则液滴不移动;

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液滴向右移动。

(2)NaOH溶液:

完全吸收CO2,体系中没有CO2,所以无论是否有光照,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考虑呼吸作用:

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液滴向左移动;

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液滴不移动。

(3)NaHCO3溶液(CO2缓冲液):

可维持CO2浓度平衡不变,也只需考虑O2量的变化。

①若没有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液滴向左移动;

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液滴不移动。

②若有光照,此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如果光合作用产生O2>呼吸作用消耗O2,则液滴向右移动;

如果光合作用产生O2=呼吸作用消耗O2,则液滴不移动;

如果光合作用产生O2<呼吸作用消耗O2,则液滴向左移动;

若要测定呼吸作用速率,常用条件为:

无光照,NaOH溶液;

若要测定净光合作用速率,条件为:

有光照,NaHCO3溶液(CO2缓冲液);

若要测定总光合作用速率,则先分别测定以上两个,再相加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