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293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docx

三年级奥数入门十八讲

第一讲:

等差数列求和

1.知识要点:

数列: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等差数列: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首项与末项: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项数:

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

公差:

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例如:

等差数列:

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2.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通项公式:

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

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平均数公式:

平均数=(首项+末项)÷2

1.例题:

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1)1+2+3+4+…+49+50

 

(2)2+4+6+8+…+100

 

2.例题: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1)已知数列2、5、8、11、14……,47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2)3+6+9+12+…+33+36

 

3.例题:

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1)已知数列2、5、8、11、14……,第21项是多少?

 

(2)剧院有31排座位,第一排有35个座位,以后每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最后一排有几个座位?

 

4.例题:

平均数=(首项+末项)÷2

(1)有五个连续的偶数:

4、6、8、10、12,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

 

(2)已知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5,求这五个数分别是几?

 

5.模仿训练

(1)1+2+3+…+99+100

 

(2)1+3+5+7+…+99

 

(3)已知数列1、4、7、10、13……,298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4)6+10+14+…+398+402

 

(5)21+23+23+…+197+199

 

(6)已知数列3、6、9、12、15……第51项是多少?

 

(7)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1个,那么第11天学会了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8)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00,那么这10个数分别是多少?

 

(9)有一列数:

13、16、19、22、……307,这些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

(一)

知识要点: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一周我们学习加、减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

在巧算方法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问题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减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

1.例题1:

计算9+99+999+9999

 

2.例题2:

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8

 

3.例题3:

计算下面各题。

(1)632-156-232

 

(2)128+186+72-86

 

4.例题4:

248+(152-127)

 

324-(124-97)

 

283+(358-183)

5.例题5:

(1)286+879-679

 

(2)812-593+193

 

6.模仿训练

(1)计算99999+9999+999+99+9

 

(2)计算9+98+996+9997

 

(3)计算1999+2998+396+497

 

(4)50+52+53+54+51

(5)262+266+270+268+264

 

(6)89+94+92+95+93+94+88+96+87

 

(7)1208-569-208

 

(8)283+69-183

 

(9)348+(252-166)

 

(10)629+(320-129)

(11)368+1859-859

 

(12)582+393-293

第三讲:

速算与巧算

(二)

知识要点: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1.例题1:

计算325÷25

 

2.例题2:

计算25×125×4×8

 

3.例题3:

计算下面各题。

(1)(360+108)÷36

 

(2)(450-75)÷15

 

4.例题4:

158×61÷79×3

 

5.例题5:

(1)123×96÷16

 

(2)200÷(25÷4)

6.模仿训练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125×15×8×4

 

(6)25×24

 

(7)25×5×64×125

 

(8)125×25×32

 

(9)(720+96)÷24

(10)(4500-90)÷45

 

(11)6342÷21

 

(12)8811÷89

 

(13)238×36÷119×5

 

(14)624×48÷312÷8

 

(15)138×27÷69×50

 

(16)406×312÷104÷203

 

(17)612×366÷183

 

(18)1000÷(125÷4)

 

第四讲:

有余数除法

知识要点:

把一些书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得的本数最多,这些书分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一种是全部分完,还有一种是有剩余,并且剩余的本数必须比小朋友的人数少,否则还可以继续分下去。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特别要注意的。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数,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求出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记住:

(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例题1:

□÷6=8……□,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

最小是几?

 

2.例题2:

□÷□=8……15,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为几?

 

3.例题3:

算式28÷()=()……4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4.例题4:

算式()÷7=()……()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5.例题5:

算式()÷()=()……4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6.模仿训练

(1)下面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几,最小可填几?

□÷8=3……□

 

(2)你能写出最大的被除数和最小的被除数吗?

□÷4=7……□

 

(3)下题中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为几?

□÷□=12……4

 

(4)下面算式中,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是几?

□÷□=12……10

 

(5)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几?

□÷□=10……7

 

(6)你能写出下面的除数和商吗?

41÷□=□……1

 

(7)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几?

22÷()=()……4

65÷()=()……2

37÷()=()……7

48÷()=()……6

(8)149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5,请写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9)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是哪些数?

()÷6=()……()

()÷5=()……()

()÷4=()……()

()÷3=()……()

(10)一个三位数除以15,商和余数相等,请你写出五个这样的除法算式。

 

(11)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6

()÷()=()……8

()÷()=()……3

(12)有一个除法算式,它的余数是9,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第五讲:

数图形

(一)

知识要点:

小朋友,你想学会数图形的方法吗?

要想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那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数,从中发现规律,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

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

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1.例题1:

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2.例题2:

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3.例题3:

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4.例题4:

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5.例题5:

有10个小朋友,每2个人照一张合影,一共要照多少张照片?

6.模仿训练:

数出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3)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4)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5)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6)数出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7)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8)数出下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9)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10)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六讲:

错中求解

1.知识要点:

(1)和的变化规律:

如果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和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2)差的变化规律:

如果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反而减少(或增加)同一个数。

(3)多加要减,少加再加;多减要加,少减再减。

1.例题:

【多加要减,少加再加】

(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的2看作了4,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5,正确的和为多少?

 

(2)小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第1个加数百位上的7错写成1,把第2个加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这样算得的和是443,正确的和应是多少?

 

2.例题:

【多减要加,少减再减】

(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2)在减法算式中,错把减数百位上的5看成3,十位上的1看成7,结果得到的差是254,正确的差是多少?

 

3.例题:

(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百位上的6看成4,结果得到的差是212,正确的差是多少?

 

(2)小马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写成8,个位上的2写成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

 

4.例题:

(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4看成6,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5,结果得到的差是52,正确的差是多少?

 

(2)小聪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5023错写成5032,把减数千位上的3错写成2,十位上的5错写成8,这样得到的差是2352。

正确的差应是多少?

 

5.模仿训练

(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的5看作了8,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看作6,结果计算的和为25,正确的和为多少?

 

(2)小华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第1个加数百位上的5错写成2,把第2个加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这样算得的和是444,正确的和应是多少?

(3)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4)在减法算式中,错把减数百位上的6看成4,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564,正确的差是多少?

(5)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百位上的8看成3,结果得到的差是212,正确的差是多少?

(6)小马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5写成8,个位上的4写成了7,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

(7)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看成8,把减数十位上的4看作7,结果得到的差是252,正确的差是多少?

(8)小聪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3046错写成3064,把减数千位上的2错写成1,十位上的4错写成7,这样得到的差是3360。

正确的差应是多少?

第七讲:

平均数问题

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就是求平均数。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1.例题1:

(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例题2:

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

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

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3.例3:

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脚。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4.例4:

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

李华投掷得了多少他?

 

5.例5:

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

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

6.模仿训练

(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

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

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五

(1)班有7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有两个同学得了99分,还有三个同学得了96分,另外两个同学分别得了97、89分。

这7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4)气象小组每天早上8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

13℃、13℃、13℃、14℃、15℃、14℃、16℃。

求一周的平均气温。

 

(5)小强家离学校有1200米,早上上学,他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从学校到家用了10分钟。

求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

(6)李大伯上山采药,上山时他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下山时,他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5米。

求李大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7)小军参加了3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4分。

已知前两次平均分是82分,他第三次得了多少分?

(8)小丽在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公布前她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

小丽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9)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

 

(10)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8岁,且没有大于30岁的。

那么最小的人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第八讲:

还原问题

知识要点:

一个数量经过若干次变化成了另一个结果,我们从结果出发,根据每一次变化情况,一步一步地倒着想,把结果还原成开始状态,这类问题叫做还原问题,又叫逆运算问题。

对于简单的每一次变化不太复杂的还原问题,可以直接列式一步步倒着推算,对于变化复杂的,可借助列表和画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1.例题1:

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之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

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

 

2.例题2:

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

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

 

3.例3:

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

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个人有的故事书的本数正好相等。

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

 

4.例4:

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恰好都是36千克。

问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5.例5:

两只猴子拿26个桃,甲猴眼急手快,抢先得到,乙看甲猴拿得太多,就抢去一半;甲猴不服,又从乙猴那儿抢走一半;乙猴不服,甲猴就还给乙猴5个,这时乙猴比甲猴多5个。

问甲猴最初准备拿几个?

6.模仿训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8+16=26

(2)小红问王老师今年多大年纪,王老师说:

“把我的年纪加上9,除以4,减去2,再乘上3,恰好是30岁。

”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3)粮库内有一批大米,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多5吨,还剩下4吨。

粮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4)爸爸买了一些橘子,全家人第一天吃了这些橘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掉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还剩下1个。

爸爸买了多少个橘子?

 

(5)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贺年卡90张。

如果甲给乙3张后,乙又送给丙5张,那么三个人的贺年卡张数刚好相同。

问三人原来各有贺年卡多少张?

 

(6)小红、小丽、小敏三个人各有年历片若干张。

如果小红给小丽13张,小丽给小敏23张,小敏给小红3张,那么他们每人各有40张。

原来三个人各有年历片多少张?

(7)王亮和李强各有画片若干张,如果王亮拿出和李强同样多的画片送给李强,李强再拿出和王亮同样多的画片给王亮,这时两个人都有24张。

问王亮和李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8)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甲按乙现有的玻璃球个数给乙,再按丙现有的个数给丙之后,乙也按甲、丙现有的个数分别给甲、丙。

最后,丙也按同样的方法给甲、乙,这时,他们三个人都有32个玻璃球。

原来每人各有多少个?

(9)学校运来36棵树苗,小强和小萍两人争着去栽。

小强先拿了树苗若干棵,小萍看到小强拿太多了就抢了10棵,小强不肯,又从小萍那里抢了6棵,这时小强拿的棵数是小萍的2倍。

问最初小强准备拿多少棵?

(10)李辉和张新各搬60本图书,李辉抢先拿了若干本,张新看李辉拿了太多,就抢了一半;李辉不肯,张新就给了他10本。

这时李辉比张新多4本。

问最初李辉拿了多少本?

第九讲:

和差问题

知识要点: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问题我们称为和差问题。

掌握了和差问题的特征和规律,我们解答起来就很方便了。

解答和差问题通常用假设法,同时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可以假设小数增加到与大数同样多,先求大数,再求小数;也可以假设大数减少到与小数同样多,先求小数,再求大数。

用数量关系表示: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例题1:

期中考试王平和李杨语文成绩的总和是188分,李杨比王平少4分。

两人各考了多少分?

 

2.例题2:

某机床厂第一、二两个车间共有车床96部,如果第一车间拨给第二车间8部,那么两个车间车床数相等。

两个车间各有车床多少部?

 

3.例3:

哥弟俩共有邮票70张,如果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这时哥哥还比弟弟多2张。

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邮票多少张?

 

4.例4:

把一条100米长的绳子剪成三段,要求第二段比第一段多16米,第三段比第一段少18米。

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5.例5:

四个人年龄之和是88岁,最小的3岁,他与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年龄之和大8岁。

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岁?

6.模仿训练

(1)两筐水果共重124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

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

 

(2)小宁与小慧的身高总和是264厘米,又已知小宁比小慧矮8厘米。

两人分别高多少厘米?

 

(3)红星小学一年级新108人,分成甲、乙两个班。

如果从甲班转3个学生到乙班去,两班学生就一样多。

甲、乙两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4)甲、乙两筐共有水果80千克,若从甲箱取出6千克放到乙箱中,这时两箱水果同样多。

两箱原来各有水果多少千克?

 

(5)一只两层书架共放书72本,若从上层中拿出9本给下层,上层比下层多4本。

上、下层各放书多少本?

(6)姐姐和妹妹共有糖果39块,如果姐姐给妹妹7块,就比妹妹少3块。

那么姐姐和妹妹原来各有糖果多少块?

 

(7)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共有工人280人,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多10人,第二车间比第三车间多15人。

三个车间各有工人多少人?

 

(8)某工厂将857元奖金分给有创造发明的三名优秀工人,第一名比第二名多得250元,第二名比第三名多得125元。

三名优秀工人各得多少元?

 

(9)小军一家四口年龄之和是129岁,小军7岁,妈妈30岁,小军与爷爷年龄这和比他父母年龄之和大5岁。

爷爷和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0)某校四个年龄共有438名学生,其中一年级119人,四年级101人,一、二年级的总人数比三、四年级的总人数多52人。

二、三年级各有多少人?

 

第十讲:

和倍问题

知识要点: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答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1.例题1:

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

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2.例题2:

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倍。

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3.例3:

有三个书橱共放了330本书,第二个书橱里的书是第一个的2倍,第三个书橱里的书是第二个的4倍。

每个书橱里各放了多少本书?

 

4.例4:

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5.例5:

三个筑路队共筑路1360米,甲队筑的米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多240米。

三个队各筑多少米?

6.模仿训练

(1)用锡和铝制成的合金是720千克,其中铝的重量是锡的5倍。

铝和锡各用了多少千克?

 

(2)甲、乙两数的和是1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6,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3)李大伯养鸡、鸭、鹅共960只,养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养鸭的只数是鹅的4倍。

鸡、鸭、鹅各养了多少只?

 

(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360,已知甲是乙的3倍,丙是乙的2倍。

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5)甲、乙、丙三个数之和是400,已知甲是乙的3倍,丙是甲的4倍。

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6)三块钢板共重621千克,第一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3倍,第二块的重量是第三块的2倍。

三块钢板各重多少千克?

 

(7)粮站有大米和面粉共6300千克,大米的重量比面粉的4倍还多300千克,大米和面粉各有多少千克?

 

(8)小华和小明两人参加数学竞赛,两人共得168分,小华的得分比小明的2倍少42分。

两人各得多少分?

 

(9)三个植树队共植树1900棵,甲队植树的棵数是乙队的2倍,乙队比丙队少植300棵。

三个队各植树多少棵?

 

(10)三个数的和是1540,甲数是丙数的7倍,乙数比甲数多40。

三个数各是多少?

 

第十一讲:

差倍问题

知识要点: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和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如果知道了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要求两个数各是多少,这一类题,我们则把它称为“差倍问题”。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到用解答和倍问题的类似方法解答差倍问题呢?

解答差倍问题与解答和倍问题相类似,要先找出差所对应的倍数,先求1倍数,再求出几倍数。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用关系式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差÷(倍数-1)=较小的数(1倍数)

较小的数×倍数=较大的数(几倍数)

1.例题1:

小明到市场去买水果,他买的苹果个数是梨的3倍,苹果比梨多18个。

小明买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