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251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docx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维护周边安全

教案

授课时间

2015年月日星期第节课

章节名称

第6讲捍卫海洋国土 维护周边安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周边的安全问题,能够分析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美国因素,清楚钓鱼岛争端和南海问题,并展望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教学重点

1.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扫描

2.钓鱼岛争端与南海问题

教学难点

1.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美国因素

2.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主探究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教学内容

2014年,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海洋方面的挑战仍然严峻,东海、南海形势依然复杂,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局部安全压力有所增大。

一、我国周边安全问题扫描

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

中国周边地区成为高风险地区,周边地区消极因素增多。

朝鲜半岛形势潜伏着较大不稳定性。

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景暗淡。

日本政治右倾化,对华政策强硬,牵制中国发展和统一的意图增强。

日本将领土争端与安全问题联系起来,渲染“中国威胁论”,借机调整安全政策,加强日美同盟。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期间,明确表示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

南海问题仍然暗流涌动,美日澳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声称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煽动所谓中国“强硬论”。

美国公开提出支持在南海搞“多边行为准则”,与有关国家围绕南海的军事演习频繁。

亚太地区一些国家不断加强军备。

随着战略重心东移,美国投巨资加强在亚太应对“反介入威胁”的能力;澳大利亚计划在今后20年花费2750亿澳元(约合2730亿美元)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日本不断提高对周边海空域的情报侦察和作战能力;2010年至今,印度军队不断加强北部边境地区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前沿兵力部署,其数量、规模及覆盖范围为近年来之最;东盟国家开始加强防卫产业合作。

台海形势总体稳定,但美国坚持对台军售。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奥巴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碰触,给中美关系带来损害。

南亚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不确定。

2014年美国、北约从阿撤军后,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安全真空”。

巴基斯坦政局仍不稳定,美巴在反恐和对阿富汗政策上的分歧有增无减。

二、钓鱼岛争端与南海问题

2014年,我国海上安全面临不确定因素。

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部分岛屿主权争议持续发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得复杂而严峻。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

2014年,中日关系依然处于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持续面临困难局面的一个突出问题。

1.2014年钓鱼岛大事记

2014年4月,日本文部省公布了2015年春全国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审定结果。

其中涉及钓鱼岛时,使用了“是日本固有领土”的表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我们一贯要求日方以诚实的态度面对历史,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下一代。

日方应在有关教科书中告诉下一代关于钓鱼岛的真相,那就是钓鱼岛属于中国,日本非法窃取了钓鱼岛。

我们要求日方在有关问题上停止挑衅。

2014年4月奥巴马访日,首次明确表态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让日本备受鼓舞,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更趋强硬。

日方对中国舰船进行抵近侦察、跟踪监视,屡屡干扰中国正常执法或训练船只,发生偶发性摩擦的风险始终存在。

6月11日,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例行巡逻,10时17分至28分,中方图-154飞机在我近海有关空域正常飞行时,遭到日方两架F-15飞机抵近跟踪,最近距离约30米,严重影响中方飞行安全。

同日上午,日方自卫队YS-11EB和OP-3侦察机各1架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进行侦察活动。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空军出动两架歼-11飞机对日机进行了识别查证,与日机距离保持在150米以上。

中方飞行员的操作是专业的、规范的,并保持了克制。

日方飞行员的做法是危险的,具有明显的挑衅性质。

随后,日本炒作中国战机“异常接近”日本自卫队侦察机,渲染中国军事威胁,其目的旨在进一步欺骗国际社会,抹黑中国军队形象,制造地区紧张气氛。

8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158个无名离岛新名称,其中包括我钓鱼岛附属岛屿。

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公布官方命名,变相宣示对钓鱼岛主权。

事实上,日方通过命名、公布我钓鱼岛附属岛屿名称而宣示对其主权的企图,已经不是第一次。

2012年3月,日本政府就曾公布了39个无人离岛的名称,其中包括7座我钓鱼岛附属岛屿。

随后,我国家海洋局公布了钓鱼岛、黄尾屿等71个岛屿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的名称、名称含义、位置以及现场照片等,对日方行为进行了有力反制。

时隔两年,日本政府故伎重演,再次公布158个岛屿名称,其中包括5座钓鱼岛附属岛屿。

在窃取钓鱼岛的路上,日本政府手法多变、花样翻新,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3月23日,由美国蒙纳瑞克斯好莱坞电影公司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在北京首映。

影片通过史料详细阐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敦促日本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

这部长约40分钟的纪录片通过大量史实回顾了1895年以来日本历次侵华战争,讲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占中国钓鱼岛的事实,记录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等罪行。

影片还批评美国政府在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署时罔顾中国对收回钓鱼岛的正义要求。

5月2日,在杭州2014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预展上,1752年法国出版的含有中文发音标注钓鱼岛的古地图被展出。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美国家绘制了多个版本的中国乃至东亚地图,而在这些地图中,台湾岛的东北角都有一座小岛,被称作“Haoyusu”“Tiaoyousou”或“Tyaoyusu”等。

这些拼法虽异、读音相同的名称正是当年中文官话或方言中“钓鱼岛”的读音。

日本于1879年吞并琉球后又欲窃占钓鱼岛。

为推动中国学界深入研究琉球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与日本学者合作,2013年编纂完成36册大型文献丛书《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韩结根是这一丛书的编委和责任编辑。

在两年多编辑和整理琉球王国汉文文献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有关钓鱼岛问题的线索。

根据《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最新研究成果,复旦大学教授韩结根撰写的《钓鱼岛历史真相》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联合推出,书中大量琉球汉文文献充分证明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2.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共识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夕,中日双方在北京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即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

这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是日本安倍政府在改善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关系方面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的结果。

一段时间以来,中日关系每次出现问题都是因为日本在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这两个问题上的错误做法。

因此,这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日双方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2013年,中日在投资和贸易领域却出现了“双降”现象,政治关系恶化给经贸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日中经济协会大型代表团访华时就表示,尽管国家间有时会产生摩擦,发展成外交问题,但是希望朋友之间的交流不要中断。

这四点原则共识概括了中日关系的基础、历史、现实和未来,对于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政治基础。

四点原则共识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三点都做好了,才能实现下一步对话的重启。

如果中日双方能严格遵守这四点原则共识,双边关系就有望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日关系无论是共同利益还是结构性矛盾都在同步增加,但是中日之间的相互需求度没有下降。

中日两国处于同一个生态环境系统中,这样的先天环境决定了彼此很难相互切割。

双方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也需要协调合作。

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将有利于亚太地区矛盾的管控,符合域内外国家的利益。

安倍政府如果继续独行其是,不能完全排除中日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同样身处亚太的美国不希望看到中日两国爆发冲突。

当前,中国经济对美国的重要性在增加,美国无法在中日之间断然支持其中一方。

如果中日关系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将会减轻美国对中日之间爆发冲突的忧虑。

可以说,现在中日关系的困境,完全是日方造成的,要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日方展示诚意,采取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

四点原则共识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将中日双方在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上的争议明确地见诸文字,强调了双方存在不同主张。

这是对客观现实的承认。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在历史问题、领土维权方面的斗争还会继续,常态化主权巡航应该继续进行。

3.中日关系改善不会一蹴而就

当前,中日关系虽然仍处于可控状态,但是两国关系受制于各种矛盾和障碍,尤其是安倍政府的对华战略也一时难以进行根本性调整。

鉴于此,中日对峙的钓鱼岛也依旧会是中国周边地区安全的焦点,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两国关系转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近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善。

首先,安倍继续强势执政,安倍政权在右翼势力否认二战侵略历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通过打破集体自卫权的“禁区”,试图推动向海外派兵,有可能加紧推进政治右倾和防卫解套,这一动向引起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的担忧。

其次,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将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从而使日本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协同美军进行武力干预,给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增加不确定因素。

同时,日本可以凭借日美同盟增加其对台湾海峡地区的影响力,成为“台独”分子的幕后帮凶,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以此牵制中国。

再次,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这也增加了中日处理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和压力,中日关系不排除波澜再起。

最后,日本学界对“一带一路”极为关注,尤其是国际关系学界已经着手研究中国国内形势以及中国与主要周边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中日之间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四点原则共识也只是双方改善关系的第一步,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体来说,中日关系既合作又斗争将成为常态。

出于对现职领导人身份的顾忌,这四点原则共识达成后,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等个人言行上,应该有所收敛,但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历史问题不仅仅是参拜问题,还有历史教科书、慰安妇、强征劳工等,这方面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干扰不会停止,双方的博弈是长期性的。

目前,中日之间彻底解决领土主权争端问题的条件并不具备,最现实、最具建设性的做法就是有效管控。

因此,我们要看到中日关系改善前景的艰巨性、复杂性,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肯定是曲折的。

中日重启海上磋商日

2015年1月12日,中日两国政府在东京日本防卫研究所商讨建立“海上紧急联络机制”。

尽管这只是一次“课长级”磋商,却吸引了外界的强烈关注,因为这是自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两国在时隔3年后首次恢复这一磋商。

在会前两天,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表示对“中国海军进出太平洋日趋活跃”的警惕,中国国防部12日则在官网上以醒目方式批评这位日本新防卫大臣。

据有关人士透露,对此次磋商“不用抱很大希望”,鉴于历史问题和岛屿争端,当前中日战略和军事互信都很低,而造成该局面的责任都在日方。

“但谈比不谈好”,至少目前中日双方都有谈的氛围,这也是一种努力。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这次会议由日中防卫部门的课长级(相当于中国处级)干部参加。

不对媒体开放,双方也没有公布参加人员名单。

据有关人士透露,参与磋商的中方代表不仅有海军,还有外交部、海洋局等部门人士。

因为此事不仅涉及军方,在东海海域中国海警船也是主要力量。

谈判内容不但包括中国国防部与日本防卫省之间设立热线电话,还涉及中国海警和日本海保厅之间建立热线。

据共同社12日晚间消息,12日双方可能就通信方式、使用频率以及在何种军阶的干部间设置热线等进行了具体讨论。

文章称,为防止围绕钓鱼岛等发生不测事态,双方争取在2015年内启动上述机制。

日本新闻网12日称,涉及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两国空军的“规避空域”,也是这次会议的商讨内容。

当前在钓鱼岛海域中日海空力量非常集中,中国海军和空军实施了常态化战备巡逻,与此同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机对中方进行近距离警戒监视,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增加。

2014年6月,国防部曾公开日本F-15战斗机近距离跟踪中国图-154飞机,最近距离约30米,严重影响中方飞行安全。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表示,目前中美建立了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

中韩两军也有军事热线。

中日建立类似机制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不单针对东海的复杂情况,还包括近年来中国海军常态化的远海训练,在公海航行时日本舰机对我舰艇的抵近侦察、跟踪监视,这都是造成海空事故的根源。

如果未来谈得比较成功,根据互信程度的层级,可以进行海上活动的事先通报。

摘自人民网,2015年1月13日

(二)南海问题

2014年的南海问题较之2013年有所升温,致使中越、中菲关系一度出现波折。

2014年5月至7月,中国“981”钻井平台在西沙海域进行的正常勘探活动,遭到越南方面的频繁骚扰,越国内还因此爆发大规模反华游行,致使两国关系陷入紧张。

菲律宾政府多次无故抓扣中国南海作业渔民,并拒绝与中国就南海争端举行双边磋商,执意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进行所谓“国际仲裁”,使南海问题的双边谈判陷入僵局。

1.2014年南海问题的特点

2014年南海局势继续保持升温态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第一,美国南海政策出现新调整,“选边站队”趋向明显,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

其介入方式由最初的“不持立场”转向公开指责中国南海政策、提出解决南海问题方案以及发表官方研究报告支持菲律宾南海仲裁请求。

2014年2月5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公开指责中国的南海政策,8月在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前夕美国又抛出冻结南海行动倡议,到12月5日美国国务院更是公开发表官方研究报告《海洋界限:

中国的南海主张》,支持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中的仲裁请求。

第二,针对南海岛礁建设与管控、油气资源开发、诉诸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渔业纠纷成为驱动南海问题持续升温的重要因素。

菲律宾在仁爱礁及其附近海域轮换守军,“闯滩闹事”,周边国家南沙填礁造岛,越南干扰“981”石油钻井平台,菲律宾诉中国案仲裁程序的继续,以及半月礁菲律宾扣押中国渔船及渔民事件,都成为推动南海形势升温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第三,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采取“软”、“硬”两手抓,“义”、“利”两相重的策略。

2014年12月7日,中国发布《立场文件》,在坚持自身立场的同时,用国际法澄清自己的权利主张。

在维护南海权益的同时,首倡解决争议的“双轨”思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妥善处理南海争议和管控南海争议开创了新局面。

第四,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进一步强化合作。

2014年6月8日,越南和菲律宾海军部队在中国南子岛举行一场包括足球、排球和拔河混合赛在内的“联谊比赛”。

双方并就利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仲裁机制起诉中国交流经验。

2.中国在南海面临的新挑战

第一,围绕以岛礁建设、资源开发为主的南海维权斗争挑战。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争端国不断推进南沙争议海域的油气开发,积极采购先进海空武器装备以提升海上力量,加大对中国海上生产作业活动的阻扰和侵权力度。

中国在南海面临以渔业、油气资源开发、岛礁建设为主的现实维权挑战。

第二,围绕“一案、一线、四方”为主的南海法律斗争挑战。

“一案”即中菲“仲裁案”,“一线”即南海断续线,其法律地位已经成为域内外各方质疑、攻击中国南海政策主张的切入点。

“四方”即除了中菲这两个直接争端方,还包括美国、越南。

美国国务院公开发表《海洋界限:

中国的南海主张》官方报告,要求中国澄清断续线法律内涵,越南也明确表示可能诉诸国际机制解决争议,并向仲裁庭提交立场。

虽然中国发布的《立场文件》获得了部分国际社会的好评,但所面临的南海法律斗争挑战依旧严峻。

第三,围绕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的南海外交斗争挑战。

妥善处理南海争议直接关系到中国经略周边及与有关争端国的双边关系。

2015年,马来西亚将成为新一届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将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越南也将进入越共十二大领导人换届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因此,如何在维护南海权益的同时维护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四,围绕域外势力介入南海争议成“新常态”的挑战。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深入推进,日本安倍政府积极呼应,印度也乘机在南海攫取地缘政治利益,域外大国通过外交声援、军事存在、武器出口、经济援助等方式不断加强在南海实际存在,成为南海问题演变的“新常态”。

第五,围绕如何落实“双轨思路”的现实挑战。

“双轨思路”是破解当前南海争议困局的务实创新之举,得到了有关各方的一致认可。

落实“双轨思路”,需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探索具体实施路径,赋予实质性内容,使其由“设想”最终成为“现实”。

3.2015年南海问题的走势

第一,中美博弈将成为南海争议的主线,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会进一步加深。

由于美国等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争议已经演变为争端方和利益攸关方围绕地缘政治竞争、自然资源及航道控制等的复杂博弈,成为中美两国战略竞争和海权争夺的重要领域。

第二,东盟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对南海政策更加自信、自主,更趋于统一、“抱团”。

为增强自身“向心力”和“凝聚力”,避免因南海问题产生分歧,进而影响东盟共同体建成,东盟很有可能在“南海行为准则”、岛礁建设等重要敏感问题上集体对中国施加影响。

第三,“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可能有所加快。

中国与东盟各国均明确表示希望早日达成共识,“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也已经进行多轮。

同时,受美国等区域外势力介入的影响,未来“准则”磋商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各方围绕“准则”的性质、定位、内容等核心问题将会不断讨价还价和进行利益博弈。

第四,南海问题的法理斗争趋于“白热化”。

中菲“仲裁案”将进入关键时期。

2014年12月17日仲裁庭指定2015年3月15日为菲律宾提交补充书面陈述的截止日期,2015年6月16日为中国对此提交评论的截止日期。

仲裁案可能于2015年7月之后进入庭审口头辩论阶段。

美国频频发表各种声明声援菲律宾仲裁请求,越南也正“跃跃欲试”,南海法律战的参与方进一步多元化、复杂化,各方的论战和交锋也将更加激烈。

展望南海局势:

冲突不会断

岁末年初,耗资2.9亿元建造的万吨巨轮“三沙1号”交通船首航南海,掀开了我国南海建设与开发的新篇章。

回望2014年,南海风云变幻,中国经略南海的步伐坚定有力。

展望2015年,南海局势冲突和争端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南海“新作为”:

维权与开发并重

2014年,南海,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以一架飞机的失联拉开序幕。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MH370航班在南海上空失联,机上有154名中国人,中国等多国在南海展开联合大搜救。

3月30日,菲律宾正式向联合国有关方面递交南海主权仲裁请求。

5月6日,中国两艘琼籍渔船在半月礁附近作业,其中11名渔民被菲律宾抓扣。

5月,“海洋石油981”南海首钻,我国迈出海洋石油深水战略实质性步伐。

5月9日,我国首座自主设计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开钻。

3个月后,我国宣布发现首个自营深水高产大气田。

5月中旬,越南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冲击中国、新加坡、韩国等千余企业,造成至少4位中企员工死亡,百余人受伤。

5月17日,中企员工在我驻河内大使馆的帮助下紧急撤回。

7月,三沙市迎来“两岁”生日。

七连屿工委等挂牌成立,三沙基层组织进一步完善。

两年来,三沙成立了3个工委、9个社区居委会,基层政权组织从西沙延伸至南沙,三沙军警民海上维权步入常态化。

9月3日,“三沙1号”交通船在辽宁葫芦岛正式下水并命名。

岁尾年初,“三沙1号”交付三沙市并首航南海,将原来的航程缩短5个多小时,交通保障能力提高4倍。

南海“新坐标”:

海上丝路引领南海合作

2014年,我国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海的务实合作,努力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这一年,“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会议密集召开,推动有关国家与中国相向而行。

10月举行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八次高官会上,各方确认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并批准落实宣言2014—2015年工作计划。

过去一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迈出新步伐。

在上海亚信峰会、东亚峰会等场合,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频繁交流,推出包括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等一揽子合作举措。

借助多边与双边合作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想越来越为世界所接受。

11月APEC北京会议上,中国宣布向亚太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的培训名额。

2014年,位于南海要冲的海南省,积极推动建设区域性枢纽港口机场和中国—东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中国海上丝路“桥头堡”;三沙市加快基础设施和政权建设,力争做海上丝路的中继站和海上服务基地。

“21世纪的海上丝路强调区域合作、双向互动、互利共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一带一路”海陆并举,南北呼应,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新理念。

南海“新展望”:

协作是主流,冲突不会断

2015年,南海要实现维权与维稳的动态平衡,机遇与挑战并存。

南海政权建设全面推开,海上维权力度加大。

三沙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系列新公务船投入使用,三沙市辖区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将进一步得到遏制。

2015年,南海渔业发展将迎来新模式。

西沙渔业发展规划和三沙海洋功能区划有望出台。

南海深海油气开发再迈新征程。

2015年,南海区域的海上油气勘探与开采将继续拓展,带来新的经济和税收增量。

南海问题将在冲突和磋商中继续推进。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表示,2015年,马来西亚将成为新一届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将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有望加快,各方围绕核心问题的讨论将不断深入。

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有望完成,中国提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投入运作。

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国与东盟将携手迈进5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

2015年,海上丝路建设将从战略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为实现区域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

摘自新华网,2015年1月12日

三、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美国因素

2014年,中国依然面临着非常复杂和严峻的周边环境,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重返亚太”的构想。

希拉里宣布:

“东南亚地区和东盟国家对于美国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正在重返东南亚”。

此后,“重返东南亚”、“重返亚太”成为美国政界和学界最关注的问题。

随后,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明奥巴马政府对于东南亚地区的高度重视。

2009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了首届美国—东盟峰会。

奥巴马出席峰会,成为历史上首位与东盟十国领导人会晤的美国总统。

2010年9月,在纽约召集了第二次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将美国—东盟峰会机制化。

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10月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对美战略重心东移和未来10年亚太战略从理论上做了全面阐述。

2012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新加坡出席第11届“亚洲安全大会”即“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时明确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

其要旨是,美国海军将从2012年至2020年把10%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转移到太平洋,即到2020年,将有60%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