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823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docx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

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活动方案

北部地区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009至2013年)

**市农业工作委员会

二00九年九月

**市北部地区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

实施方案

(2009至2013年)

北岸地区是我市森林面积最少、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

由于立地条件差和气候干旱,众多土地难以耕作,当地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和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的机遇,把我市北岸地区的低产耕地和荒山荒地种上林木,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为此,经调查研究,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北岸地区是指位于**市北部、以土壤含石量高为立地特征的地区。

范围包括三都、峨蔓、木棠等镇以及光村镇的大老、沙井、扁墩、巨雄、挺进、顿积村委会和中和镇的黄江、长村、关春、五里、七里等村委会,总面积50.1万亩(不含洋浦),占全市总面积的10.32%。

本区为滨海平原阶地,地势较平,土壤以铁质砖红壤为主,小部分沿海地段为沙土,土层薄,石砾极多,母岩为玄武岩,岩石裸露程度大,难以耕作。

该地区是全市最干旱的地区,森林植被少,加上受干热风的影响,年降雨量仅为900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在8-10月份。

本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1.4万亩,其中有林地及灌木林地4.2万亩,森林覆盖率9.53%,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分类经营为依据,以增强抵御热带风暴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营造安全、稳定、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紧密结合海南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北部地区防护林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效益兼顾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

5、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

6、坚持质量第一、科技支撑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根据北部地区建设的现状和实际情况,确定本规划期的建设目标为:

至2013年,用5年时间,在北部地区木棠、三都、峨蔓光村(部分)等四个完成10万亩的防护林建设,其中海防林1万亩。

其中:

荒山地造林5万亩,补植造林3万亩,残次林改造1.5万亩,退耕还林0.5万亩。

在建设中,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优先抓好海防林断带地块的造林,高质量完成残次林的改造和补植造林;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北部地区森林总量可达到

11万亩,形成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防护林体系。

三、工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内容与规模

北部四个镇,包括木棠、三都、峨蔓、光村镇(部分)全境。

其中从海岸高潮水线以上适宜植树的地点开始,向内陆延伸200米营造基干林带。

1、荒山地造林

荒山荒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岩岸地区。

由于立地条件恶劣,造林难度极大,历次规划都将这些地块划入不宜林的未利用地。

但是,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提高海防林建设水平,因此本次规划将这些地块划为宜林荒山荒地。

面积计5万亩。

2、补植造林

对岩岸地区造林难度大的岩石裸露地,难以实施全面造林的,进行补植造林。

同时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使林地向天然灌木林与人工阔叶树混交的森林类型演变。

经统计,补植造林面积为3万亩。

3、残次林更新造林

对林龄老化、防护功能下降,或者经过多次采伐而沦为疏林地的有林地块,进行改造。

面积计1.5万亩。

4、退耕还林

在北部镇范围内,存在着不少农作地。

这些农地大多数是沿海农民出于生计,多年以前就开垦并耕作至今;也有少部分农地是在林木砍伐后没有及时更新而被占用进行耕作。

在过去的规划中,由于考虑到农民的温饱和安居乐业,因此没有将这些农地规划为造林地。

但是,这种情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防护林建设的要求,必须采取妥当的措施退耕还林。

经规划,退耕还林面积计0.5万亩。

(二)造林模式及树种的选择

高效防护林一般应选择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优良树种。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取不同的树种分别进行配置:

1、木麻黄:

适宜沙岸地段的造林地。

2、木麻黄+相思类:

适宜泥岸地段的造林地。

3、相思类:

适宜泥岸或岩岸的造林地。

4、多树种包括乡土阔叶树种混交:

适宜村庄等居民点附近的造林地块。

(三)营造林工程量

本规划期内营造林工程项目有:

荒山地造林、残次林更新造林、补植造林、退耕还林共4个项目,造林面积达10万亩。

1、荒山地造林、残次林更新造林、退耕还林,一亩需苗220株(株行距1.5×2米),每株(穴)需肥1公斤(含基肥和抚育追肥),每亩为0.22吨,需投入工日8个(含机械折算)。

2、林分补植:

每亩补植80株,每株需肥1公斤(含基肥和追肥),每亩为0.08吨,需投入工日8个(含机械折算)。

按各项营林措施概算工程量如下表:

工程量概算表

项目名称

面积(万亩)

需苗(万株)

肥料(吨)

工日(万个)

荒地造林

5

1100

1100

40

残次林更新

3

660

660

24

补植造林

1.5

120

120

12

退耕还林

0.5

110

110

0.4

合计

10

1990

1990

76.4

(四)建设进度

规划期内建设总面积为10万亩,分五个年度实施:

2009年1万亩,2010年2亩,2011年2万亩,2012年2万亩,2013年3万亩。

四、投资概算

(一)概算有关指标

1、苗木:

按均价0.3元/株;肥料:

按1800元/吨;用工:

按30元/工日。

2、造林:

用苗220株/亩,用肥0.22吨/亩,用工8个,概算造林单价702元/亩。

补植造林,用苗80株/亩,用肥0.08吨/亩,用工8个,概算造林单价408元/亩。

(二)资金概算

五年总投资7020万元。

见附表:

投资概算表

单位:

万亩、万元

项目

合计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造林投资

7020

702

1404

1404

1404

2106

造林面积

10

1

2

2

2

3

(三)资金筹措

在五年总投资中,

争取中央投入3510万元,占50%;争取省财政投入3000万元,占42.7%;建议市县财政投入510万元(102万/年均),占7.3%。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市北部地区防林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市领导担任,市政府办、农委、财政局、发改局、海洋与渔业局、国土环资局、科技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工商联为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

(二)明确目标,签订责任状

市政府与有关镇政府签订《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状》。

每年进行检查,对建设成绩显著的镇进行表彰,对完成任务较差的镇进行批评。

五年进行总考核,由市政府办牵头,联合市农委等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北部镇5年防护林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奖惩的依据,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

(三)大力宣传,形成氛围

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中心等各媒体采用专栏、专版、专题和连续报道等多种形式,对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意义、任务和措施进行全方位宣传,形成防护林建设氛围。

(四)落实地段,明确任务

镇政府、国土部门和农委共同配合,负责用地落实工作,把防护林落实到山头地块。

市农委组成工作组深入实地,开展防护林调查规划工作,按照防护林的目标和要求,把任务进一步具体落实到地段、地块,逐段逐块进行造林作业设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五)精心组织,多方面发动

广泛发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营造防护林。

一是发动单位和个人捐款。

通过发布倡议书、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动社会各界自愿捐款营造海防林。

二是开展义务植树。

把防护林作为三至五年内的义务植树主阵地。

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大力营造防护林

(六)加强指导,提高质量

1、建设示范林。

每年建设200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林,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林技术模式,在种苗培育、树种配置、生态营林等方面都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2、加强培训。

一是加强学习省林业局即将出台的《海南省人工造林、更新造林检查验收办法》、《海南省防护林造林技术标准》、。

二是广泛印发《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手册》。

三是每年都举办防护林造林技术培训班。

四是开展防护林建设情况交流活动。

3、科学造林。

一是以种子苗为主造林,提高林木的抗病和抗风等生态功能。

二是推广大苗深栽,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三是推进混交林建设,营造健康森林。

四是实行生态整地,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和防止水土流失。

五是加强抚育管理。

造林后及时除草、松土、追肥,重视幼林抚育,及时补植补种,促进林木生长。

4、实行工程管理。

加强工程监理,严格把好种苗、整地、挖穴、施肥、定植、补植、管护等造林环节质量关。

加强检查验收,确保造林成效。

(七)依法治林,专项治理

进一步加大《森林法》和《海南省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打击破坏防护林的各种违法行为。

加大管护力度,落实专职护林员,加强组织巡查,定期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该篇十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全文共有3404.5个字。

 

十五中全程值班管理方案(第三稿)1

岳阳市第十五中学值班方案

目的:

保障学校安全稳定,落实教育教学措施,保证信息畅通,服务全校师生,提升管理质量,建设文明校园。

要求:

各级各类值班人员要按时到岗,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如实记录、反馈检查结果,科学有效处理值班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人员:

处室主任与校级领导,值日安排及记录表由办公室负责。

2、形式:

每天安排一人值班,周末及节假日另行安排。

3、时段:

早6:

30至晚11:

00。

4、职责:

①督查学校常规工作;

②督查年级值班工作;

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迅速组织指导相关部门或人员及时处理;

④果断处理校内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保障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⑤组织年级管委会成员共同督查校门口早、中、晚三时段情况并抽查劳动纪律;

⑥如实记录值班情况,重大事件及时向校长汇报。

5、结果应用:

由办公室每周小结,在校务会上讲评,重大情况纳入年级、班级及职工个人相关考核。

二、年级层面

1、人员:

年级管委会成员、全体班主任。

2、形式:

每天由一名年级管委会成员及一名班主任负责,前者为组长。

3、时段:

早7:

00至学生晚就寝熄灯后15分钟。

年级管委会成员组织本组人

员不定期适当提前到校抽查住校生早起床情况。

4、职责:

参加年级全程值班是年级管委会成员与年级全体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组长职责:

①负责组织并督促小组成员认真履职;

②负责年级教学巡查;

③参与早、中、晚三个时段;

④负责抽查年级教师劳动纪律及文明办公情况;

⑤负责处理年级突发情况;

⑥深入课堂、深入班级,了解年级教育教学情况;

⑦指导年级学生会值日干部工作;

⑧及时将值班情况在年级群中公布;

⑨重要情况及时向相关班主任通报,向年级主管领导反映。

共同职责:

①检查学生各时段的迟到与早退情况;

②抽查学生课间活动;

③按年级要求检查早读前教学楼情况;

④检查早读、听力、小题训练时间负责老师到位情况;

⑤按年级要求晚读时间及时到位巡查;

⑥晚就寝时间与组长共同协助生活老师工作;

⑦及时公布值班情况;

⑧重要情况向年级、相关部门或人员反映。

5、结果应用:

由年级支部书记以周为单位统计检查情况,纳入班级考核。

三、学生会层面

由德育处与年级管委会另行安排,检查结果一并纳入班级考核。

2018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