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187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高考模拟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9届湖南省醴陵市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时量: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

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

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不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

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

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

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

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

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

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的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

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鲜明。

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

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B.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C.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

D.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

B.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人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

C.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

D.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雏

林斤澜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在圆湖村里“蹲点”,树立一天等于20年,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典型,很招人参观。

春天,来了十来个大学生,一个老师带着。

这老师是刚毕业的留校学生,顶多是个助教吧。

但农民分不清大学里的职称。

反正助教也是老师,便戳着脊梁嘀咕道:

怎么有这么个老师?

还是大学老师?

他比他带的学生大个三两岁吧。

可是按农民说,要“木”十岁。

木就是不活泛。

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

又说要“雏”十岁。

雏是幼稚。

一天早上,我那房东在院子里浇水,巴掌大一块地上,正有新绿钻出来,不到两寸高,几个学生有的说是葱,有的说是蒜苗,有的要打赌。

房东觉着好玩,说:

“想必大学里也修行,忌吃五辣,不知道葱叶儿是圆的,蒜叶儿是扁的。

没想到那位老师正经摸出小本子,往上写字,嘴里咕咕着:

“葱,圆的。

蒜,扁的。

房东撑不住笑起来,那几个学生为老师不好意思,转头跑了。

老师只管写着,全不知觉。

我探过头去瞅瞅,不懂,看样子是英文。

我可怜这个知识分子,小声跟房东说。

人家会英语。

可是房东不清楚英语是什么,更加笑开了,说:

“还画洋码呀。

过了两天,房东家里发鸡瘟,十来只鸡死了一多半,房东心疼得吃不下饭,那位老师走来问病鸡和好鸡,怎么认?

房东蹲在那里没好气,说:

“认屎呗。

老师不懂眼色,追问好鸡的屎什么样。

房东没奈何,又说:

“溏屎。

“溏?

屎?

老师傻着眼,可又摸出小本子来了。

房东扭过脸去,六岁的小儿子咧着嘴,唱儿歌一般说道:

“一堆儿,一堆儿。

带尖儿,带尖儿。

下边黑黄黑黄,是红溏,尖儿白花白花,是白溏。

老师往本上写.房东站起来往屋里走,嘀咕道:

“一个鸡屎,也画洋码。

他觉着晦气。

老师却一边写,一边往地上张望,小儿子指着一堆叫道:

“这就是,尝尝不?

老师只管端详着,随口嘀咕道:

“不尝,不尝。

小儿子大笑。

屋里他娘叫了声“哎哟”,一会儿,打发小儿子到红医站给拿膏药,说是岔了气。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前几天我在晚报上看见圆湖村两个养鸡户,收入论千,从不死鸡,鸡瘟进不了他家的门儿。

我顺便去看看,就是那房东家,不过老房东两口子都去世了。

当年的小儿子现是当家人,当年种葱蒜的那块地,现在拉上篱笆,养着上百的来亨鸡,血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一个个神气活现。

正想说几句什么,听见脚步响,那青年当家人扔下我,奔向院门口,迎着一位中年胖子。

细一看,奇了,可不就是那位老师吗?

他见老了,眼泡鼓鼓的,腮帮耷拉耷拉的。

他不往院里走,定定地望着院外的杏树。

正是早春,杏花灰白灰白好像烟雾,青年当家人说:

“怕是大年哩。

杏花要‘旧’,桃花要‘喧’。

老师摸出小本子,我看见他写着字,可咧开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来了。

不光是“雏”了,还透着“傻”来。

我心里一动.走过来提起50年代,他望望我。

想不起来,我又说起他带的学生,好像想起来了。

为什么说是“好像”,因为没有这种时候常有的欢叫,只是嘴里咕咕地:

“哦,哦……”

不光是“木”了,还透着“僵”来。

我还要叙旧,但当家人打断我的话,直跟老师解释,什么“旧”呀“喧”呀,都是方言土语,不知道科学不科学。

琢磨着怕跟风啦雨啦有联系,杏花开得早,是起风的时候.桃花在清明前后,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只怕解释不细、不全、不当,不留点儿空子让我说话。

我只好探过头去,看看老师写什么,写的汉字不像汉字。

这回。

我断定是日文。

老师写看写着,挪步往杏树那边走了。

当家人回过头来,只管去轰他的鸡。

我只好跟过去,想想问道:

“这老师,现在,是个干什么的?

青年当家人头也不回,说:

“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

我噎了一下。

不过这些年也添了些涵养了,不动声色地还问道:

“什么专家呢?

“化学。

“化学……”

我知道化学里边还分好些专业呢,可又一时使不上嘴。

那当家人说:

“我这儿没死过鸡,仗着‘长效避瘟散’,就是他配的方。

“我当他……他……他老了呢,都张着嘴流水的……”青年当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着:

“有病。

叫造反学生扇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回忆往事入手,通过叙述一个大学老师在农村生活的片段,生动再现了特殊背景下的社会图景,富有时代性。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如老师认真记录葱和蒜的区别,细致求问如何分辨病鸡和好鸡。

突显了人物品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C.文中的老师从20年前被圆湖村那对房东父子取笑到20年后获得房东儿子的尊重与爱戴,是源于他研究出“长效避瘟散”,提高了农民收入。

D.“我”从青年当家人口中得知,老师“张着嘴流水”,是当年造反学生扇后留下的毛病,在这些叙述中,我们不难体会文章蕴含的淡淡的痛楚和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6.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小说标题“木雏”二字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

《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

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

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

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

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

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

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

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后就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

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路,诸所委捕,多畏沮。

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

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辟公为属。

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

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

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淳复恳切,深刺腧髓。

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

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

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

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

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德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

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

“乐哉,斯丘!

我死则葬焉。

”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

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

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B.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C.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D.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征辟:

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

文中“辟”指洪天骥受到皇帝选拔。

C.姻族指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在古代婚一般指女方父母,姻一般指男方父母。

D.垂髫:

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古代男子二十岁通常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加冠以示成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天骥天资聪颖,通晓经史。

洪天骥读书讲求微言大义,注重通读了解,所以对于诸子百家著作能从头到尾阅读明白,其子洪应午整理遗稿取名为《东岩集》。

B.洪天骥勇敢谨慎,重视教育。

担任建宁县尉时,率领军队击败盗贼王若曾;进入仕途后,不依附权贵;在担任香山知县时,拿出俸禄建设学校,用礼仪教育百姓,取得了较大成效。

C.洪天骥擅于理政,爱民如子。

在朝论之时,他建言罚没大户,以除籴患,得到朝廷一致认可;在潮州任上,修建学校,修建河堤,百姓称为洪公堤,离任之时老人小孩相送不忍他离开。

D.洪天骥真诚教育学生,同时人洒脱。

在担任华州云台观主管时,常常赋诗游览,喜爱南山风物。

十年正月安然离世;教授弟子时,常常教授他们名利之外和终身受益的学问。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

(5分)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题。

秋风(其二)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落,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城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乐中有悲,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古人议论喜用对比。

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将螃蟹的“”与蚯蚓的“”相比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诸葛亮《出师表》中,以对偶的句式,表明作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是“    ,   ”。

(3)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     ,     ”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

做工粗糙,_________,性价比不高。

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

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

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

(      )。

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_________,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_________。

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说是让人过目难忘。

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

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

_________,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根本特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篇一律    丰富多彩    云泥之别    追本溯源

B.如法炮制    琳琅满目    云泥之别    归根结底

C.千篇一律    琳琅满目   大同小异    归根结底

D.如法炮制    丰富多彩    大同小异    追本溯源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B.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比较糟糕的事。

C.比较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D.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最糟糕的。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B.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C.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D.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20.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文横线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5分)

美好而充实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回首高中三年,感慨良多。

甲:

这三年,或者说我成长的这十八年,父母最辛苦,虽然他们嘴上说着“不辛苦”,可是。

这样的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落泪。

乙:

这三年,特别是高三这一年,我们的老师最辛苦。

所以我想送他们一首小诗:

老师,如果我是小船,您就是大海,没有您我怎能远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

21.下面是某校“高三语文复习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

  《逍遥游》(庄子)、《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兰亭集序》(王羲之)、《滕王阁序》(王勃)、《赤壁赋》(苏轼)……这些作品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主题鲜明,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标题自拟。

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C(原文是“‘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

2.B(“揭示该制度的成因”“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错误)

3.D(“有效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巩固了专制统治”错,原文说“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专制制度恶性膨胀,小人窃柄,邪佞得进,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