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795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动手动脑学物理+补充练习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即6×109,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

倍。

2.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

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室的每个地方。

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

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

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

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

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补充练习

1.B2.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C4.B

第2节内能

1.

(1)、冰粒的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2)、火箭的内能增加,机械能增大。

(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3.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的实例:

煤气灶烧饭,太阳能热水器等;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的实例:

暖水瓶、保温杯等。

4.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是摩擦生热。

钉帽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补充练习

1.动;分子势;做功;热传递2.D3.机械内做功热传递4.A

第3节比热容

1.C2.B

3.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相同质量的沙子温度上升得更高。

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比海水热得多

4.该物质的比热容

5.

补充练习

1.比热容大不变2.快<3.D4.1:

2

5.Q=cm(t-t0)=4.2×103J/(kg•℃)×5kg×40℃=8.4×105J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1.轮船、拖拉机、小型农业机械、火车等都用到了热机,这些热机也都是内燃机。

2.压缩冲程进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

做功冲程进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排气冲程进气门闭合,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3.

(1)做功冲程

(2)做功冲程(3)压缩冲程

4.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相同点:

都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都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构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和飞轮转两周对外做功一次;排气冲程排出废气;启动时都要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

不同点:

燃料不同(汽油、柴油),构造不同(火花塞、喷油嘴);吸气冲程吸入物质不同(汽油和空气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缸内气压、与温度高低不同(汽油机低,柴油机高)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效率不同(汽油机效率低,柴油机效率高)。

另外汽油机机体轻便,主要用于小汽车、摩托车,柴油机机体笨重,主要用于载重汽车,拖拉机、火车、轮船

补充练习

1.内内燃机喷气发动机2.压缩增加机械内3.吸气压缩做功排气104.C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人克服重力做功约为

需要汽油的质量

大约相当于1~2粒药片的质量

补充练习

1.C

2.

3.D4.A

第3节能量的传化和守恒

1.扣动扳机后,火药燃烧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子弹从枪膛中射出的过程,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子弹在飞行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子弹在空中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后,子弹下落陷在土地中的过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太阳能电池把其接收到的太阳能的16%转化成电能

电动机把其消耗掉的电能的83%转化成机械能输出

锂电池把其消耗掉的电能的99%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柴油机把柴油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的35%转化为机械能

电热水器把其消耗的电能的87%转化成了水的内能

3.由

=m/V得m=

V水=1.0×103kg/m3×0.04m3=40kg

Q吸=cm(t—t0)=4.2×103J/(kg·℃)×17kg×(40℃—15℃)=4.2×106J

消耗天然气的体积V天然气=2366.05m3—2365.89m3=0.16m3

Q放=V天然气q=0.16m3×3.2×107J/m3=5.12×106J

=Q吸/Q放=4.2×106J/5.12×106J=82%

补充练习

1.减小不变2.A3.动弹性势重力势动4.减小增大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1.甲带负电

2.

(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

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

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

(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补充练习

1.带了电吸引2.B3.C

4.这是因为塑料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5.245136

第2节电流和电路

1.2.

3.4.

5.

补充练习

1.B2.定向移动正相反正负3.D4.A5.灯泡L1断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1.2.

3.

4.5.

补充练习

1.串并和2.开关并3.S3S1和S2短路4.冷热5.如图6.C7.A

第4节电流的测量

1.250mA0.12A2.如图所示

3.甲:

0.30A乙:

0.58A丙:

1.40A4.丙、丁

补充练习

1.0.120.6

2.电流表指针摆动偏小。

3.电流表反接测量电流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4.5.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0.3A0.3A

2.通过L1的电流为0.3A,通过L2的电流为0.2A。

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

3.4.

补充练习

1.

(1)不相同

(2)断开;试触(3)1.5;把0~0.6A的量程误认为0~3A的量程

(4)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5)实验次数太少,难以验证结论的普遍性。

2.

(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小了

(3)没写电流的单位(4)0.46;1;I=I1+I2

(5)改变小灯泡的型号(合理即可)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1.如图所示

2.这个电池的电压约为0.5V,铜片是正极。

3.甲:

2V乙:

12.5V丙:

1V

4.

补充练习

1.0~15;0~3

2.0~15V;3V;0~3V;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B4.D

5.

(1)电路中无电流或电压表接在导线的两端了

(2)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或选大了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4节干电池串联,3个铅蓄电池串联

2.2.52.56.3

3.如图所示

 

4.

仪表

比较项

电压表

电流表

用途

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符号

连接方法

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与电源相接

能直接测电源电压

绝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相同点

使用前要调指针指在零刻度,弄清分度值、量程。

使用时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都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补充练习

1.串L10.52.5

2.4.52.52.5

3.该同学实验中可能误将小灯泡L1短接,UAB=0,表明其间无电压,UBC=12V,UAC=12V,说明电源电压完全加在小灯泡L2上了。

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一是只进行了一次实验;二是所选小灯泡的规格相同。

应该选择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测量几组数据,这样才能通过分析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第3节电阻

1.B导线电阻大

2.240.024

3.

(1)绝缘子可起到绝缘和防漏电的作用,而陶瓷的绝缘能力强于玻璃,所以绝缘子用陶瓷材料制作。

(2)铜导线的导电性比铁导线好。

(3)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湿手操作电器会使人触电

4.B电阻大,A电阻大

(1)BDE

(2)ABC(3)CFG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材料

补充练习

1.C2.C3.A和DA和C

4.

(1)开关

(2)灯泡的亮度(3)乙灯泡在电路中可分担部分电压,保护电流表。

第4节变阻器

1.如图所示

要使灯泡越来越亮,应将滑片向左移动。

2.不能满足要求,因为导线都接到了下面的接线柱上,此时变阻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移动滑片时,阻值不变,小灯泡的亮度不变。

3.D

4.电流表示数越大,表示油箱中的油量越多,原因是当油箱内油量增加时,浮子上浮,在滑杆的作用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电路中电流变大

补充练习

1.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5A;最大阻值

2.断开;C、B(或D、B)

3.D

4.如图: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

(1)如图所示

(2)“1.2V0.40A”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

补充练习

1.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将干电池、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在一起,组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

当换用不同的电阻测量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2.

(1)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2)B;电压表的示数为4V,表格数据:

4;0.2

(3)实验次数太少(没有进行多次实验),结论缺少“电压一定”的前提

第2节欧姆定律

1.2.75A2.2V3.8.3Ω

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补充练习

1.2.84V2.A3.D

第3节电阻的测量

1.

(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正进负出”;

(2)电流表量程选择不合适,应选“0~0.6A”;

(3)滑动变阻器均接在金属杆上,应“一上一下”地连接。

2.根据欧姆定律

得,U=IR=0.91A×242Ω=220V,并联一个电烙铁后,这个电烙铁两端的电压为220V,则通过此电烙铁的电流为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

3.

(1)如图所示

(2)0.4A2.4V(3)6Ω

4.

(1)自左至右依次填入:

8.087.086.194.743.132

(2)小灯泡越亮,灯丝电阻越大,小灯泡的电阻值随着小灯泡的亮度增大而增大,说明灯丝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补充练习

1.C

2.

(1)如图所示;

(2)12.5Ω

3.

(1)如图所示

(2)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断开滑动变阻器没调到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