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93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界现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界现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界现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界现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docx

《世界现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docx

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

B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

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

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D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具体内容是:

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D大清洗运动 三十年代后期,苏联开展的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

1934年12月1日,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 1886—1934)被刺杀。

此后又发生了数起重要领导人被刺杀事件。

在此情况下,斯大林于1937年3月发表了《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的报告。

1933年开始的清党运动发展成全国范围的肃反运动。

由于肃反运动违背了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采取了严刑逼供的方法,又严重地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混淆党内思想、路线斗争同反革命的界限,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D大棒政策   美国第26届总统T.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

“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

D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具体内容是:

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E.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发生在1917年2月(俄历),故名。

(俄历)2月18彼得格勒普悌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迅速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

26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转为起义。

首都驻军也相继加入,推翻沙皇政权。

革命胜利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F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随后又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掠夺性的和约;在华盛顿会议上,又签订了一些条约作为其补充,这样就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及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通过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以及列强关系的调整而建立的这种战后世界性‘‘和平”体系,历史上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F非战公约1927年由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F.B.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公约。

全称《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条。

在第一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

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规定: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是规定程序问题。

《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

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F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

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

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G供应学派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税收理论与政策主张。

该学派因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得名,又称供应学派。

它认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增长率主要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有效使用;企业和个人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利润和报酬,取得实际收入。

主张充分发挥自由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的调节作用;政府的税收应该成为刺激供应、增加生产和实际收入的工具。

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供应学派”认为,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即忽略了运用刺激生产力的方法来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G甘地: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运动领袖,被称为圣雄,生于土邦大臣家庭,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

曾经旅居南非,参加了南非的反种族歧视斗争。

1915年返回印度,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国大党主席,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高潮。

主张苦行和禁欲,主张民族和解。

1948年1月30日被宗教狂热分子刺杀。

著有《印度自传》、《自传—体验真理的故事》

H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

亦称货币学派。

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

其领袖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用经济政策的滞后性质反对根据情况而制定的货币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货币增长率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J 金元外交20世纪初,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的美国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的外交政策。

/他宣称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就是用美元代替枪弹,利用经济渗透和施加压力,这就是“金元外交”的要义。

/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及中国等地,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

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J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与1929年相比,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这次危机的特点是:

范围特别广: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破坏性特别大: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K凯末尔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

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故名。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

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

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1920年苏丹政府于同年4月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继而于8月10日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

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

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

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2月伊兹密尔经济大会通过《经济公约》,制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

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

K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K柯立芝繁荣:

一战后,美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基本处于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 年) ,因而, 史称为“柯立芝繁荣”。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 基础;技术革命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柯立芝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隐患:

传统工 业部门一直处于停滞或衰退状态;美国资本的垄断程度进一步提高;20 年代的美国农业始终处于慢性危机 中等。

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

L拉巴洛条约 1922年4月16日,协约国代表们在热那亚唾沫飞溅,十分恼火。

他们聚会讨论欧洲的财政改组。

他们希望强迫苏维埃俄国偿还沙皇的债务。

在热那亚的会议几乎尚未开始时,协约国惊悉德国和苏联代表正在附近的拉已洛会谈,甚至已签订一项新条约。

德外长沃尔特-拉特玲和接替托洛茨基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达成协议。

德国同意成为第一个承认苏联的国家。

两国都赞成取消战前的所有债务,并放弃战时所谜出的要求。

德国还接受了非常有利的贸易特许权。

拉巴洛会议已破坏了热那业会议,协约国不知新条约是否也将破坏凡尔赛条约。

L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的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苏俄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评价:

是在国家经济处于崩溃,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人民渴望争取早日结束自卫战争的情况下,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而签订的屈辱性条约。

合约使苏联失去了大量的领土,蒙受了一次空前的民族浩劫,它使内部矛盾尖锐化。

但在当时,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使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时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消极影响:

加剧了社会矛盾,损失了大量的土地和财产人口,内部矛盾尖锐化。

L《洛加诺公约》 即《洛迦诺保证条约》。

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

公约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它规定:

德、法、比、保证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莱茵区实行非军事化的协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切争端等公约。

宣称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欧洲的和平”,实际上是英法企图固定战后德国西部边界,把德帝国主义的侵略矛头引向东方。

但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7日首先进军莱茵后,并于1939年4月26日宣布废除该条约。

 L罗斯福新政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入主白宫后,为了缓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大萧条,立即开始推行“新政”。

1933~1935年称第一新政,为复兴和救济阶段;1935~1939年称第二新政,为改革阶段。

“百日新政”是指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罗斯福政府和国会先后迅速颁布的70多项应急性立法和命令。

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重大的资本主义改革,有的学者称之为“一种有控制的资本主义”。

M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且其军事力量也远不及其他列强,所以它决定用经济竞争方式在中国扩张利益。

/1899年美向英、德、俄、意等国发出照会,主要内容为列强之间互相承认在华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不得干涉;同时也应当承认其他列强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的特权。

/1900年美向各国发出第二个照会,声明此政策是“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1922年载入《九国公约》,成为各国侵略中国的保障/它为迟到者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扩张大开方便之门,同时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由追随英国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帝国主义大国政策,美成为列强在亚太地区竞争的主角之一 。

M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

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

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

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

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O欧洲经济共同体二次大战后,由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被战争削弱的欧洲国家为了抗衡美苏两霸,开始走联合自保与自强的道路。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提出:

“通过本条约,缔约各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经济共同体。

”经六国议会批准,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诞生。

欧洲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该组织是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个政治和经济集团,与许多国家缔结了贸易协定、合作协定等,并向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派驻代表团。

S十月革命 (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S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俄国和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S施里芬计划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

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

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

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

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

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

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

S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6月28日上午,斐迪南夫妇检阅军事演习后,对萨拉热窝市区进行巡视。

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大公夫妇。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S十四点计划 :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

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

 “十四点”表面上标榜“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是美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竞争对手英、法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也反映其敌视苏联、反对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立场。

S斯大林 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对二十世纪的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任期间,他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饥荒。

他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S绥靖政策 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二战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而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

/“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S《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公布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

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T铁幕演说: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的演说。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

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

X新经济政策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

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

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

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Y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

会议内容为:

(1)处置德国问题。

决定对德国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

(2)波兰问题。

确定波兰疆界;以卢布林临时政府为基础改组,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

(3)联合国问题。

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

(4)远东问题。

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还讨论了有关南斯拉夫、三国外长会议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

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Z战时共产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

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

主要措施包括:

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

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

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

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简答论述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内在矛盾以及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实质:

 1、凡尔赛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2、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

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