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92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docx

湖南省株洲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

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

(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

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

这则故事可以印证A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解析:

A正确。

“领受泥土”寓意着“封邦建国”中所含诸侯接受“土地”意思相近。

B错,井田制春秋时已经开始瓦解,且井田制重在土地国有,与题目授土给诸侯,意思相反;C错,晋文公并非敬畏土地和农民,而是敬畏这是“上天的恩赐”;D错,材料无体现。

2.西汉张汤为御史大夫,“锄豪强兼并之家”;郅都为济南守,灭豪猾之首恶,中尉宁成效法郅都,使“宗室豪杰皆人人惴恐”;此外,王温舒捕杀河内豪猾,赵广汉杀京兆、颍川豪杰大姓。

这反映了西汉C

A.郡国并行制度影响深远B.豪强地主势力日渐式微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封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解析:

C正确,两则材料都涉及西汉政府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反映出两者矛盾尖锐。

A错,郡国并行并非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强大的唯一因素,也无法解释材料中政府的一系列削弱措施;B错,材料并未涉及削弱地方豪强措施的影响;D错,削弱豪强会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授试以职”制度,无论是孝廉察举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

这种变化A

A.强化能力考察的因素B.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

C.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D.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

A正确,材料强调了通过试用期表现,确定官员的录取结果,表明更加看重实际的工作“能力”。

B错,材料重在对已经纳入官员候选对象的甄别,而非增加候选对象;C、D错,材料重在考核方式的变化,两个选项与题目主旨无关。

4.近人胡适认为禅宗是中国佛教内部的一种革命运动,使佛教中国化、简单化,这才有中国的理学。

史学家范文澜说,禅宗僧徒所作的语录,除去佛徒必须的门面语,思想与儒学少有区别。

两位学者的认知都B

A.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C.否定佛教思想的独立性D.肯定禅宗对儒家的改造

解析:

B正确,两则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表明,佛教与儒家文化的交融。

ACD错,未能完整涵盖材料中两则材料的信息,体现题目要求中的“都”;

5.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大索貌阅”,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和本人真实外貌进行核对,以防止诈老诈小,此种政策被唐代继承并完善。

据此可知,“大索貌阅”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了隋朝速亡B.削弱了豪强地主

C.提高了政府效率D.增加了政府税收

解析:

D项正确,通过“大索貌阅”,能够有有效防止隐匿人口,增加政府收入。

6.北宋初年,赵普为宰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

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

李崇矩与赵普一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

宋太祖的这些举动B

A.防止结党营私威胁中央集权B.造成了宰相权力趋于分散

C.强化宗族观念防止外戚干政D.维护封建礼制以巩固统治

解析:

B正确,从北宋加强皇权的措施可知,设置“枢密使”的目的是分割“宰相”权力;A错,两人皆为中央政府官员,不涉及“威胁中央集权”;C、D错,与材料主旨不一致。

7.据《文献丛编》记载,苏州织造李煦奏折中所记苏州米价为(0.55)

年份

米价

指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每石0.99两

100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每石4.46两

451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每石4.30两

434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

A.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引进B.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C.商品经济发展使物价水平提高D.手工业发展使农业人口大量流失

解析:

C正确,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加之大量白银的流入使白银价格下降,从而使得物价水平相较以往有所提高;A错,高产农作物引进会增加粮食供给量,粮食价格应该下降;B错,“比重”下降并不一定导致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化;D错,农业人口流失并不一定导致粮食供给下降,还要考虑这一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及生产效率提升。

8.鸦片战争前后,在广东任职的林则徐积极关注西洋动向,提倡“师夷长技”,获得了后人“开眼看世界”的赞誉。

回到福州后,他领导当地士绅激烈反对外国传教士入居神光寺行医。

这最能体现D

A.林则徐具备较强的国家主权意识B.基督教和西方科学冲击儒学地位

C.列强入侵激化了沿海地区的矛盾D.开明士大夫仍受华夷之别的影响

解析:

D正确,材料中林则徐对洋人态度的前后矛盾可以直接体现其复杂心态。

A错,与材料中“师夷长技”无关;B、C错,涵盖材料信息不全。

9.1859年,英国思想家穆勒发表了著作《论自由》。

1903年,严复将它翻译成中文本并命名为《群己权界论》。

经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其所译文稿与原文本意有较大出入。

这表明B

A.严复的翻译水准有待提高B.译者无法摆脱其时代局限

C.清末的进步思想受到压制D.晚清的翻译人才较为匮乏

解析:

B正确,材料提及“与原文本有较大出入”,穆勒身处自有资本主义时期,而严复身处中国近代转型时期。

A错,材料重在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知,而非翻译技术层面的问题;C、D材料并未涉及。

10.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命令各级官厅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逼供,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鸦片,允许“贱民”保有“公权”与“私权”等等。

这些措施体现了A

A.天赋人权      B.依法治国      C.民主共和      D.主权在民

解析:

A正确,材料体现了对于南京临时政府对于公民各项基本权力的尊重与维护。

B、C、D与题目主旨无关。

11.1917年至1918年,恽代英在武汉组织“互助社”,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李大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

这最能说明B

A.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       B.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

C.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        D.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

解析:

B正确,材料体现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立民主政治社团、传播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事实。

12.1920年,在查明创办人或主要投资人身份的46家银行中,由地主、军阀、官僚或买办投资的银行只有8家,军阀、官僚与工商业者合资经营的银行有5家,由工商业者和金融界人士投资创办的银行有33家。

这表明A

A.近代银行与民族经济紧密结合B.一战使近代金融业快速发展

C.近代银行发展有浓厚的封建性D.银行业发展有利于民族工业

解析:

A正确,B错,题目重在银行投资人的身份,而非银行数量;C与材料主旨不一致;D材料无体现。

1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道:

“在一九三二年的中日淞沪战争中,中国农民就在炮火交加中毫不在乎地继续种他们的田”。

这一描述从某个角度说明C

A.江浙地区民族意识低下B.小农经济遭受严重摧残

C.国民政府脱离人民群众D.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析:

C正确,由于国民政府脱离群众,致使中日淞沪战争,农民对政府参与的战争“毫不在乎”;A错,材料仅指向“农民”,“江浙地区”涉及范围过于广泛。

B错,与材料主旨不一致;D错,与基本史实不符。

14.据统计,1936年时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占比分别为49.21%和50.79%,1947—1948年分别为58.43%和41.57%。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A.官僚资本借战时体制迅速膨胀B.列强卷土重来使民间资本萎缩

C.国民政府在战后兴办国有企业D.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

解析:

D正确,两则材料所在时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影响。

A、B、C错,涵盖材料信息不全。

15.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C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

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被很多国家作为外交准则。

A错,“独立自主”主要指我国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与题目主旨不一致;B错,时间不对;D错,“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材料无关。

16.1978年至1994年间,在我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占比由84.93%下降到63.1%,而非农产业收入由7.92%提高到30.7%。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D

A.城市经济改革取得成效B.土地产权关系得到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乡镇企业激活农村经济

解析:

D正确,乡镇企业发展有助于改变农民收入结构,增加收入;A、B未体现“变化”,涵盖信息不全;C错,与基本史实不符。

17.学者俞可平曾指出:

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

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D

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

D正确,材料重在新中国建国以来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A错,“一国两制”是创制;B.不属于政治制度;C错,建国初期便建立属于“民主存量”。

18.古希腊人是最早把娱乐看成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人群。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

观赏戏剧是全体雅典人的事;进行体育运动,观看运动竞赛也是其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其首创。

这反映了雅典A

A.人文主义精神内涵B.城邦民主政治发达

C.社会宗教意识淡薄D.注重现世物质生活

解析:

A正确,B、C错,与题目主旨不一致,D错,娱乐、体育运动并非物质生活。

19.有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本意是希望对赎罪券的效能进行神学辩论,在基督教会的作用和个人虔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举起反对教皇的大旗。

然而,他的观点和做法显然道出了对罗马教廷和赎罪券不满的德国人的心声。

这表明B

A.反对教会腐败统治是其改革初衷B.路德的改革主张未脱离宗教范畴

C.德意志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步形成D.“因信称义”主张得到广泛认同

解析:

B正确,材料重在强调路德原本初衷,可直选;A错,与材料中“在基督教会的作用和个人虔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一致。

C、D错,与题目无关。

20.1803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杰弗逊利用法国内外交困的机会,从拿破仑手中花费巨资购得了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10月,参议院以24:

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

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的C

A.行政权力不断扩张B.总统僭越国会权力

C.分权制衡机制灵活D.宪法原则有所变更

解析:

C正确,A、B、D错,材料提及参议院此后“通过并确认”,表明仍在三权分立框架之中,只是特事特办,体现“灵活”。

21.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这表明工业革命D

A.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B.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D.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

解析:

D正确,材料表明工业革命使人们对贫困者的日渐冷漠,缺乏人文关怀。

A、B错与材料主旨不一致;C错,这种观念并非进步。

22.有学者指出:

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它没能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

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A

A.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B.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解析:

A正确,B。

C错,材料重在巴黎公社建立后的措施不当,而非此前的爆发原因探讨及启示;D错,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

2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

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

“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材料主要表明苏联C

A.工厂管理僵化未调动生产积极性B.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

C.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D.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解析:

C正确,苏联工业化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及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采用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积累工业化资金。

A、B、D错,与材料与材料主旨不一致。

24.萨缪尔·亨廷顿曾认为,1995年的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

这个立场或许反映了传统的中国观念,作为一个中央帝国,即中心国家,中国不需要正式盟友……另一方面,中国与西方的冲突意味着它将重视与其他反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

他的这一认识B

A.肯定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B.对中国的外交理念存在误读

C.强调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D.是针对世界局势的正确判断

解析:

B正确,中国的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源自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非“中心国家”的认知,与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不是因为“冲突”,而是中国秉承“求同存异”,积极开放、融入世界。

A、C错,与材料意思相反;D错,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两宋时运河发达,漕运繁荣,开封、临安等重要城市皆依河傍水。

沿河居民向河道“投瓦砾堆粪壤,日加益而人不知”,导致河道“瓦砾粪壤,日填月壅,几与岸平”。

官、私纺织印染、造纸印刷、冶炼等工坊也对城郭水系造成污染。

当时,“盗杀伤行人,弃尸河中”,每逢战争,“河岸倒尸无数,出城河中更无水可饮,以水皆浮尸”。

随着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官府规定“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派人严查污水排放,制止居民侵占河道,严厉打击偷伐河堤林木。

民间也出现了清理垃圾、粪便和人畜浮尸的专门人员。

为防止河堤衰塌,北宋政府把汴河两岸栽种树木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

熙宁年间,有人“献铁龙爪(浚川耙)以浚河”,这种疏浚河道的专用工具成为了河道治理的利器。

——摘编自王战扬《历史视阈下宋代河道水污染、日常维护与堤岸绿化管理》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强烈反应。

为解决水污染和城市用水问题,议会于1847年通过了《河道法令》,禁止污染作为公共水源的河流、水库以及供水管道。

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地方当局应负责供应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1855年《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和供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这个委员会建成了一条主管道120公里、支线长度1650公里的下水道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和泰晤士河的净化问题。

1875年,政府通过新的《公共卫生法》,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包括供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管理等。

该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1876年、1878年又分别颁布《河流污染防治条例》、《公共卫生条例》,基本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河道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概述宋代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有益经验。

(1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26.

采摘百花益筥筐,酿蒸成露气芬芳;临妆洒用二三滴,留得满身飘异香。

——中国化学工业社制(总公司上海河南路,各埠洋货铺均有出售)

千金难买这一笑,惟大号哈德门香烟可以换之。

清香和顺,美人所爱也。

气味芬芳为市上独一无二之品,最受闺阁欢迎。

——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印章“中国制造”)

 

(图一“三星”牌花露水)(图二“哈德门”牌香烟)

……大戏院座位宽畅,空气充足,电风扇又装得多,所以最风凉。

再加影片又新又好,电光又足又明,可称得独一无二。

请爱看电影戏诸君快到上海大戏院去看。

 

(图三上海大戏院的电影院)

上述三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广告。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两项历史信息,然后根据这两项信息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

准确提取信息,所拟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明朝中后期,“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

传教士们遵循“知识传教”的方针,以学术思想为媒介,力求扩大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上流社会的影响。

他们介绍到中国的科技成果几乎包括了当时西方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如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制造学,以及音乐绘画等。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近代西方主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大都传到了中国,这些知识基本上能代表当时欧洲的水平……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

“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别,他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体了。

1593年,耶稣会士利玛窦把中国儒家经典《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意大利。

1626年,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又将《五经》译成拉丁文。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中国将神和物质合而为一,是尊崇最高的理性,这种天道观和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是相一致的。

他确认中国文化可以弥补欧洲文化的不足:

“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东方的中国,竞使我们觉醒了。

”法国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将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无神论或者自然神论的有力武器,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达他们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乎道德、宽容而有节度的政治制度的理想目标。

法国霍尔哈巴主张以德治国,写出《德治或以道德为基础的政府》一书,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此外,中国的瓷器、丝绸、刺绣、壁纸、折扇、绘画和园林艺术传入欧洲以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学西传”出现的历史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后期“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不同之处。

(8分)

 

 

株洲市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一)

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命题人:

唐建祥(市一中)江广文(市二中)张建军(市教科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A

B

D

B

C

D

B

A

B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C

D

D

A

B

C

D

A

C

B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52分)

阅卷老师注意:

评卷时请严格按照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计分,超出评分细则的答案一律不予计分。

25.(25分)

(1)原因:

城市人口增加;手工行业排污;人畜弃尸严重;民众偷伐河堤林木。

(每个要点2分,3点计6分,4点计7分)

特点: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重视社会治理;鼓励民众参与;运用新兴技术。

(每个要点2分,4点计8分)

(2)经验:

高度重视立法的作用;组建相应的政府部门专职负责;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建立水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水污染防治与公共卫生体系相结合。

(每个要点2分,计10分)

【评分细则】

(1)原因:

(注:

本小题考生任意答到其中3点的计6分,满4点计7分,考生答案不分先后)(7分)

①城市人口增加,或答“商品经济发展”,计2分;

②手工行业排污,或答“手工业发展”,计2分;

③人畜弃尸严重,或答“战争、社会治安导致尸体污染”,计2分;

④民众偷伐河堤林木,或答“河堤水土流失导致衰塌”,计1分。

特点:

(8分)

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或答“强化政绩考核”,计2分;

②重视社会治理,或答“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计2分;

③鼓励民众参与,或答“民间产生了清理河道的组织”,计2分;

④运用新兴技术,或答“发明了疏浚河道的专用工具”,计2分。

(2)经验:

(10分)

①高度重视立法的作用,或答到“立法”字样的,计2分;

②组建相应的政府部门专职负责;或答到“首都工务委员会”字样的,计2分;

③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同一个答案中须同时出现“治理”“建设”“结合”,计2分;

④建立水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或答“水污染治理”与“长期性”“持久性”字样搭配的,计2分;

⑤水污染防治与公共卫生体系相结合。

或答“环境问题”与“卫生体系”字样搭配的,计2分。

26.(12分)

【评分细则】

1.信息提取:

(0-2-4分)每个信息2分,两个信息且相关度高者计4分;相关度低或无相关者计2分。

2.观点提炼:

(0-2分)拟合观点与信息形成完整逻辑的计2分,第三步“说明”部分可以评分;拟合观点与信息之间逻辑不畅者计0分,第三步“说明”部分最高不超过4分;拟合观点与信息完全不构成逻辑者计0分,第三步“说明”部分计0分。

3.观点说明:

(0-2-4-6分)史实运用得当,说明条理清晰,对观点论证有力者计6分;论述、逻辑与史实运用一般者计2-4分;无观点、无史实,观点与信息无逻辑、论述逻辑混乱,无法完成基本论证者计0分。

[示例1]

信息一:

图一中的企业是中国化学工业社;

信息二:

图三中电影院强调“电光”、“电风扇”等观影条件。

观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深刻影响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

说明:

从化学、电光等信息可以得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已经在此时的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近代企业利用工业革命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服务,并通过媒介广而告之,从而实现占领市场的目的。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中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

[示例2]

信息一:

图二中的英美烟草公司;

信息二:

图二中的印章“中国制造”。

观点:

广告凸显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

说明:

从图二《申报》上的“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可知,外资企业在中国利润率很高的烟草业中至少具有一席之地。

“中国制造”的印章,体现了英美烟草公司对在华制造烟草的强调。

这也能反映当时中国经历实业救国、抵制洋货、五四运动之后,外资企业对华宣传的小心谨慎。

这恰好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最好写照。

[示例3]

信息一:

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均为女性;

信息二:

上海大戏院宣扬电影院的“风凉”舒适。

观点:

《申报》广告客观上体现了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

说明:

花露水、女式烟草、电影院的广而告之,能够客观上反映近代企业为了迎合女性社会生活的需求,通过宣传产品功效的作用,达到提升产品销售的目的。

由此可见,近代以来的中国女性尤其是大城市中女性的社会角色与传统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示例4]

信息一:

图一中的广告诗清新易懂;

信息二:

图二、图三中的广告文案简洁直白。

观点:

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影响巨大

说明:

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新式报刊媒体成为了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