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805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五综合模拟测试三

高中语文必修五随堂测试(三)

一、基础知识 (24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铁砧(zhēn)栏楯(shǔn)愠色(yùn)缧绁(1éixiè)缂丝(ɡé)

B.胚胎(pēi)绯红(fēi)桀骜(jié)创伤(chuāng)蓬蒿(hāo)

C.作坊(zuò)曩者(nǎng)谂知(niàn)贮藏(zhù)鼓枻(yì)

D.蜜渍(zé)强颜(qiáng)修葺(qì)粗糙(cāo)编辑(jí)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优渥  希冀 营头微利  浑浑噩噩   B.盘桓 修葺茕茕独立 举案齐眉

C.拙劣 螫针桂影班驳  姗姗可爱   D.震撼 胸臆日薄夕山  皇天后土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       。

⑵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       。

⑶马寅初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往往跑多家图书馆图书馆,      大量的文献资料。

A.淹没 传颂 批阅   B.湮没 传诵 披阅C.淹没 传诵 披阅  D.湮没 传颂 批阅 

4.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志哀,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B.整个赛季同时失去姚明和麦蒂这两位巨星的休斯顿火箭队,居然取得了42胜40负的战绩,主教练阿德尔曼的执教能力让人侧目。

C.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历时五年,经过八次审议,从分歧严重的争论到达成共识,3月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D.5月18日上午,2007中国盐城经贸洽谈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顺利开幕,这对广大盐阜人民来说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长寿长乐补酒有增强免疫力、抗老防癌之奇功,能调控血压、改善血凝状况,对治疗腰腿痛、神经衰弱及不育症均有显著疗效。

B.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C.在震动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写作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将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D.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

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B.霍乱是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不必恐慌,霍乱可防可治,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C.我国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是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乳二世(喂养)若望仆不相师(互相)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新沐者必弹冠(洗头)

B.志怪者也(记载)俯察品类之盛(繁多)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请,央求)

C.后刺史荣举臣秀才(考取)以手阖门(关闭)

知效一官(效力,尽力)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衰颓).

D.恨私心有所不尽(怨恨)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侮辱)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责备) 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8.选出与“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

A、则刘病日笃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则告诉不许C.九岁不行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及其所之既倦之二虫又何知B.渔父莞尔而笑呱呱而泣

C.急于星火至激于义理者不然D.吾其还也以通其狂惑

1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奚以知其然也”相同的一句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12. 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题目取名为《记念刘和珍君》,但作者不止纪念了刘和珍,还纪念了其他的死伤群众,其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对“三·一八”惨案发表评述。

B.《陈情表》一文无论是述说自己的孤苦无依,还是述说和祖母相依为命,主要是通过叙述来完成,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可以说,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长亭送别》节选部分,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着。

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与儿女情长没有关系。

D.《报任安书》是发自一颗伟大心灵的沉痛自白。

它所以能强烈地震动后世读者的心弦,主要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司马迁那不畏强暴的俊洁人格和砥砺志节、发愤著书的伟大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每小题3分)

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

“何人?

”停骑漫应曰:

“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

”又漫应曰:

“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苦飞隼。

崔云:

“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

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着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

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

“但宿西廨,无妨。

”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②。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

“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

曰:

“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曰:

“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③。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

“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

”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

“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

”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

“视此贼不错杀却否?

”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去。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市人云:

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六)

【注释】①急装:

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

②朱封:

用红笔书写的封条。

鐍(jué):

锁钥。

此处作动词用。

山门:

寺庙门。

③蒲团:

草垫子。

趺(fū)坐:

僧人盘腿而坐的姿式。

④行缠:

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束为急装结束:

停止,停留

B.又漫应曰:

“去处去。

”漫:

随意

C.逆旅主人跪白前事逆旅:

客舍,旅店

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好:

美丽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导之往鹏之徙于南冥也

B.手弓刀以待曙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因人力而敝之,不仁

D.市人集观者数百人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剑侠武功高强的一组是(3分)

①妪云:

“但宿西廨,无妨。

”②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③其行如飞,倏忽不见④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

⑤徒步手人头驱卫返⑥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⑤⑥D.②③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两段,通过对女主人公外貌和语言的描绘,使一个武艺非凡、来去无踪影的剑侠形象跃然纸上。

B.县役带着官银投宿时遭到拒绝,被旅店主人赶往尼庵投宿。

夜里又被贼人打倒,掳去了所有官银。

C.剑侠“尼”得知县役的官银被抢的消息,便料到抢者是谁。

这激发了“尼”的侠举义行,出门不多时,便杀死了戴红头绡的贼人并原封不动地带来了被掳去的官银。

D.为造成悬念,增强吸引力,文章倒叙起笔;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叙述剑侠故事,又尽显其侠义;结尾回应开头,解除悬疑。

第II卷(共114分)

三、(22分)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3分)

(2)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4分)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分)

18、阅读下面这宋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19、默写名句。

(任选3题)(6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总是离人泪.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4)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四、语言表述题

20、(6分)同学们,当你打开《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时,你就迈入了古典诗歌的殿堂,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

在古典诗歌的陪伴下,我们将一起走过春夏秋冬:

春天,贺知章陪你看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杨万里陪你看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内容,不超过30个字。

(4分)

2月19日,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一亮相,立即有许多人驻足欣赏。

最大的一幅宣传画宽40米、高10米,围观的人禁不住伸手摸:

“嘿,布的,跟真的一样。

负责喷绘宣传画的季先生告诉记者,宣传画的确是布的,之所以看起来跟照片一样,是因为用了电脑喷绘技术。

这种“宣传布”织得很密,经过特殊处理,自洁性很好,布沾上灰尘后,下雨一冲刷就可以跟新的一样,基本不褪色。

季先生11年前曾经为亚运会画过宣传画。

那时是几个人拎着油漆桶,爬上脚手架,在铁皮上按照画好的格子刷颜色。

那种广告牌特别怕风吹雨打,很容易失真,而且不能复制。

 

22、下面是一份请示报告,在行文上存在五处毛病,请找出并修改。

(4分)

××区教育局:

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2006—2007学年度我校的高一年级将扩大招生,原来的六个教学班增加到十个教学班。

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因此急需新建教室四间。

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进行筹措,但仍无法自行解决全部的基建经费,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我校,以解燃眉之急。

特此请示,希复。

×××中学

×年×月×日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3-26题。

(18分)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

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种惊诧!

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

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

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

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

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

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

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

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

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

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⑥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

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

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

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

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

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

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

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⑧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

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

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

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

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

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

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⑾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

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⑿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

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

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⒀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

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

“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⒁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

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⒂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23、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含义?

(6分)

答:

                                                                   

24、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作者是如何写景状物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5、文章从第6自然段起用较长的篇幅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分)

答:

        

                                                          

26、第7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4分)

答:

                       

 

                                             

六、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

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必修五随堂测试(三)答案

1、B【A、缂丝(kè)C、作坊(zuō)谂知(shěn)D、蜜渍(zì)强颜(qiǎng)】

2、B(A、蝇头微利C、珊珊可爱D、日薄西山)

3、C

4、C(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

侧目:

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5.D

6.D[A.两面对一面,“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前后不照应。

B.句式杂糅,可删去“传播途径是”。

C.主语“我国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和宾语“技术手段,搭配不当。

]

7.B.【A、若望仆不相师(代指一方解释为“您”)C、后刺史荣举臣秀才(举荐)D、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

8.C【例句为名词作状语,C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9.D

10.B【A、动词,到//代词,这,此B、连词,表修饰C、介词,比//被D、语气词,还是//代词,自己】

11、A

12、C

13.A(装束,打扮)

14.D(A代词,代县役;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拿。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

D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15.B(①是侧面烘托;②是“红帩头人”的表现;④表现态度坚决,但不足以见其武功高强。

16.B(“被赶往尼庵投宿”与“因导之往”不符,是旅店主人领着县役前往尼庵,“被贼人打倒”与“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不符,贼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掷于地下,众县役便立即倒了下去。

17.

(1)他们县的某个差吏,解送几千两官银奔赴济南,用木箱装好银子。

(2)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

【参考译文】

新城县令崔懋,在康熙戊辰年前往济南府。

到章丘西面的新店的时候,遇见一个妇人:

大约三十多岁,头上挽着高髻,如宫中的打扮,高髻上戴着毡笠,穿锦衣,着弓鞋,穿着打扮为紧身衣。

腰佩宝剑,骑一匹黑色驴子,形象不凡。

这个妇人神采四射,驰行急速。

崔懋试着搭话道:

“哪里人啊?

”妇人停下来,随意答道:

“不知道什么地方人!

”又问:

“将往何处去?

”妇人又随意应道:

“去该去的地方!

”随即向东驰去,很快不见了踪影,快若鹰隼。

崔懋说:

“可惜我匆匆忙忙要赶赴济南府,没有时间去追赶她,这个妇人应该是个剑侠啊。

我的堂侄鹓于是讲述了莱阳一个姓王的后生的话:

顺治初年,他们县的某个差吏解送几千两官银赴济南,用木箱装好银子。

到了晚上,县役要投宿一个旅店,旅店主人拒绝了县役,并告诉他们:

“在此镇西北一里多地的地方,有一个尼庵,凡是有行李包裹的,都往那投宿。

”于是领着县役前往。

在县役进入旅店时,门外有一个以红帩包头的男子,相貌极为凶恶可怕。

到了尼庵,进入山门,有三间房屋,坐西向东;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的旁边有一小门,上着锁。

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有一老妇人出来应答。

把原因告诉她,老妪说:

“只管住在西面的房屋内,不会有什么损害。

”县役们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蜡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

到了夜半三更,大风突然吼了起来,山门哗地一声开了。

众县役大惊,正面面相觑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大呼开门的声音,众人急忙哪起武器准备迎战。

这时,房门已经打开,一看,就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

(那个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掷于地下,众县役立即倒了下去。

等到天明,县役们才苏醒过来,官银已经都没了。

县役们急忙去市镇向旅店主人质问。

旅店主人说道:

“戴红头绡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

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去尼庵诉说了,但庵主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我得亲自前往向她求助。

到了尼庵,那个老妇人出来问原因,说“莫不是为了昨夜丢失的官银之事吧?

”旅店主人说:

“是的。

”老妇人进去禀报。

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

旅店主人跪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

尼姑笑着说到:

这个恶奴竟敢到我这儿施弄狡狯之技,罪该当死。

我必当为你们去惩处此恶奴。

“于是,回头示意老妪入内牵出一匹黑驴,尼姑取出一把宝剑,背在身上,飞跃而上向南方径直驰去。

疾弛如飞,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不多时,尼姑徒步驱驴而返,手持一个人头,驴背上驮着用木箱装的数千两银子,尼姑无丝毫疲惫之意。

入得山门,呼叫县役:

“过来!

看看你们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旧?

”县役们仔细查验,果然确实还是那样。

尼姑将人头掷于地上,说道:

“看看这贼奴,我是否错杀了?

”众人围上来一看,果然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

县役们围成一圈拜谢而去。

等到他们从东边回来,再去拜访那个尼姑,尼庵早已空无一人。

那个尼姑挽高髻,化浓妆,穿着华丽,打着绑腿,脚着丝袜,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美丽。

市井中的人说:

“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庵,不知是什么地方人。

曾经有一个恶少在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杀死,死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18、

(1)答: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答: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0、示例:

杜牧陪你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陪你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1、答:

4、2月19日,用电脑喷绘技术喷绘的三幅巨型奥运村鸟瞰图在中轴路上亮相。

22、①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搭配不当,将“按照”改为“根据”);②原来的四个教学班增加到八个教学班(成分残缺,改为“由……增加到……”);③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赘余,删去“十分”);④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进行筹措(赘余,删去“进行”);⑤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到我校(用语不得体,改为:

亟望能给予拨款)。

项拨到我校(用语不得体,改为:

亟望能给予拨款)

23、(6分)答:

(1)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

(2)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

(3)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

(4)作者孤独地守望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