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780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docx

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广州市产业功能区建设

培植经济增长点

加快我市产业功能区建设

经济增长点一般是指具有良好生长性和较强带动辐射能力的产业功能区域或产业行业。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历程,就不难发现,从结构动因上看,主要是由不断形成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带动的。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国家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市编制实施功能区规划的背景下,培植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对于我市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点培植情况和成效

我市经济总量1985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1995年跨过千亿元的门槛,最近几年又接连四上千亿元的台阶,2006年GDP跃上新的高度,达到6073.83亿元。

经济发展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经济增长点的不断培育功不可没。

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市中心组团和外围组团经济总量相当,服务业集中在中心组团,工业主要布局在外围。

在地域空间上,我市已基本形成“一个服务中心、两条(东部、南部)产业发展带、三个(东部、南部和北部)工业集聚区、一批产业功能园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个服务中心”是指中心城区服务业高度集聚,其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市的65%。

东部产业发展带是我市“九五”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天河区“十五”期间GDP累计增量和年均增量均为全市各区县之首,2006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均增速超过30%,是全市增长最快的地区。

南部产业发展带特别是南沙开发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南沙区2006年GDP增长超过47%,由起步向高速成长转变;番禺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东部工业集聚区是我市最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5%;南部工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汽车、钢铁、造船、重型机械装备、石化、高新技术以及港口等七大产业基地;北部工业集聚区汽车、高新技术、皮革皮具、珠宝等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新兴的工业基地。

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科学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南沙临港工业区、大学城科教文化区、花都汽车城、增城工业园等一批产业功能园区集聚效应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市产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第二、第三产业,近三年两大产业对经济增长总的贡献在98.9%以上,其中单个年份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在42.7%以上,第三产业的贡献在47.7%以上。

除极个别年份外,第一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均在4%以下,对经济的拉动在1个百分点以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

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近三年每年新增工业总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其中汽车制造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物流、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餐饮、商贸、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水平提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200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7%。

事实表明,培育经济增长点既是过去我市发展经济的一个成功经验,同时也是我市在今后不可避免的城市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的重要法宝。

我们在谋划经济发展全局时,一定要增强培植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意识,把握各种有利机遇,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做好培植经济增长点工作,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统筹谋划产业功能区

产业功能区是功能区的重要类型。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即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按照国家的部署,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组成,市县不进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但要编制市域范围内的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本地的主体功能定位,结合市县的地域特点,对市县地域空间做进一步的功能分区和定位,在具体地域上明确划定各类功能区的“红线”,如城镇区、耕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旅游休闲区、产业园区等,作为各种开发建设行为的准则。

这对我市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我市产业区域现有条件、发展势头看,如加大培植力度,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将有可能形成东部产业发展带、南沙临港产业发展区、北部空港经济区、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发展区、东南部沿江产学研创新发展区、南部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区和东北部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等“一带六区”的经济增长格局。

(一)东部产业发展带

包括天河东部、黄埔、萝岗及增城南部新塘-石滩,从西往东延伸,与东莞市接壤,面积约850平方公里。

通过进一步整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及萝岗周边地区、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增城南部制造业基地东部各组团产业发展,实现组团式的带状空间结构,将东部产业发展带打造成为广州最重要的制造业集聚带和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成为广州联通珠三角、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重要经济平台。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计算机及软件、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以及商贸、会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

(二)南沙临港产业发展区

总面积5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38平方公里。

围绕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目标,把南沙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强、基础设施配套、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重点发展汽车、钢铁、造船、石化、重型机械装备等临港工业群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港口物流业为龙头、服务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的高端现代服务业。

(三)北部空港经济区

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核心区半径约为10公里左右,外围辐射区半径可达到50-100公里,核心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包括白云北部、花都东部及从化西南部部分地区。

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促进航空运输业及相关产业和其他临空指向性产业集聚,打造空港物流基地、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主要发展产业:

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会展、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加工型制造业及临空型农业等。

(四)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发展区

主要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全部及白云区南部地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推进区域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总部经济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主要发展金融、会展、信息、中介、商务会议、科教文化等产业。

(五)东南部沿江产学研创新发展区

包括广州大学城、国际生物岛、新造镇、化龙镇及莲花山镇、东涌部分地区,南村镇中部快速干道以东部分,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以广州大学城、国际生物岛、广州新城为核心,加快建立和完善广州新的科教文化区、研发与产业基地和商务服务区,充分发挥其辐射和互动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建成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的高新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生产性服务中心。

主要发展教育文化,科技研发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汽车研发,商务旅游等产业。

(六)南部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区

广州铁路新客站—汉溪—长隆—万博一带,面积约80平方公里。

结合新客运站、地铁、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整合发展沿带旅游、商贸、会展等多个功能组团。

功能定位为广州南部重要的服务副中心,建成贸易活跃、商务集聚、信息快捷、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的商贸中心区、动感旅游区、时尚精品区和现代摩尔(mall)区。

主要发展总部经济相关服务业、大型批发及零售业、物流会展业、时尚特色旅游业等。

(七)东北部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

包括从化市东北部及增城市北部地区,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

充分利用好东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整合现有旅游景点,加快生态旅游开发,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温泉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大力开发中小型会议度假等商务旅游,努力将东北部山区建成珠三角知名的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主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会议经济、都市型现代农业等。

初步测算,“一带六区”到2010年将产生7000亿元左右的增加值,2006-2010年将产生28000亿元左右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超过70%,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全局和深远的影响。

“一带六区”产出预测表单位:

亿元

产值指标

2010年预计产值

2006-2010年累计产出

广州东部产业发展带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

6000

1600

500

20000

6000

2000

广州南沙临港产业发展区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

1000

300

500

3000

200

600

广州北部空港经济区

总产值

增加值

1500

500

4000

1200

广州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发展区

服务业增加值

3600

15000

广州东南部沿江产学研创新发展区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1000

300

4000

1000

广州南部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区

服务业增加值

300

1300

广州东北部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

旅游业增加值

都市农业增加值

38

20

三、精心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全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一带六区”为主要空间载体,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布局好现代化大都市功能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其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以广石化扩能项目、南沙石化基地等为重点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业,以计算机及零部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软件(嵌入式软件)、新型光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业,重点培育以中药现代化、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生物医药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工程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继续发展壮大机械装备工业、钢铁工业、轻纺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初步测算,到2010年,汽车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达到3000亿元以上;石化产业产值预计年均增长18%,达到2200亿元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预计年均增长18.5%,超过1800亿元;软件产业实现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25%左右,达到250亿元以上;机械装备工业除汽车、电子外产值达到830亿元以上。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按照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增强服务业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服务能力和有利于全面提升服务业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原则,以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和决策控制中心为目标,我市发展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是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文化、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巩固提升商贸、旅游、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

预计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500亿元左右;交通运输邮电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达到1100亿元;信息及软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达到480亿元。

重点产业产值预测表

年均增速(%)

2010年预测值(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总产值)

15

13000

汽车

30

3000

石化

18

2200

电子信息制造

18.5

1800

软件

1000

医药

25

250

机械装备工业

(汽车、电子除外)

830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13

5600

金融业

20

500

交通运输邮电业

14

1100

信息及软件业

15

480

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产业功能区所必需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衔接配套的基础设施,不仅会使产业功能区产生“放大效应”,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与周边城市、地区的“同城效应”。

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它与前面两个效应叠加起来又会形成“乘数效应”。

按照近年来每年城建投入不低于200亿元估算,到2010年还需投入800亿元以上。

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空港、海港、铁路新客站、亚运村等重大项目,是我市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空间载体与成长内核,对培育、发展我市经济增长点将发挥关键的支撑与带动作用。

围绕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枢纽型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下一步,我市要以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航空、铁路和港口等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加强空港建设。

通过加快建设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力争201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提高到4000万人次,实现建设亚太地区综合性航空中枢的阶段性目标。

国际经验表明,机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效益,产出比为1:

80,技术转移比为1:

16,就业带动比为1:

12。

机场规模越大,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也越大。

到2010年,仅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就将为广州带来110亿美元的直接产出。

进一步加快广州港的发展。

积极扩建广州港深水泊位和南沙港区,形成以南沙港区为龙头,以新沙、黄埔港为辅助的广州港新格局。

重点建设南沙港区三期工程、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等项目,“十一五”期间,加大投资力度,预计将超过250亿元,新增泊位56个,到2010年,广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超过4亿吨,集装箱将超过1000万标箱,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强港和华南地区现代物流最大的中心节点。

完善高快速道路和轨道交通体系。

建设完善以“四环十八射”环型放射状网络的城市高快速路系统,继续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主干网络,其中高等级路网将建成1670公里、占规划路网88%;进一步协调完善机动车、公交、自行车、和行人四大网络系统;逐步打通断头路,改造错位交叉口,增建过江桥梁,完善路网结构。

全面加快轨道线网建设工作,到2010年,将建成9条线路、255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线网。

同时,大力推进广佛、广珠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积极参与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改善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城市联系,增强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以巨大的人流和信息流为依托,铁路新客站及周边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物流业,重点建设兼具批发、零售、休闲娱乐、信息发布等功能的现代服务功能区,建成广州乃至全省对外的展示窗口和商业交流大平台;地铁沿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分类梯度推进开发建设

遵照产业发展、产业转移和消费升级的客观规律,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制高点,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高成长性的产业和行业,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各经济增长点的开发可行性。

坚持“高起点、新思维”的原则,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华南地区的高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新经济增长点总体定位,加快制定相关开发规划,落实相关责任,分类梯度推进各增长点的开发建设。

对于条件成熟的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空港经济区、新火车站及周边地区等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带动区,要举全市之力,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形成近期新的亮点。

对于发展前景较好,需要进一步培育的增城南部等地区,要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培育新的国家级产业园区,目前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快速扩大产业规模,为我市新一轮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发展瓶颈制约

将重点开发的产业功能区纳入全国或全省的发展战略,在更高的层面上推动决策实施。

争取有发展潜力或容量不足的产业功能区扩区或增加布点,保障资源供给和土地供应。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做好项目策划工作,争取更多用地指标,缓解用地总量供应不足问题。

加快园区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发挥土地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优化用地结构,优先支持“占用土地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建设,限制“高投入、高地耗、高电耗、高水耗、难循环、低效率”的用地项目,走协调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道路。

加强清理闲置土地,强化项目建设进度的监控,坚决打击囤积土地、倒卖土地的行为。

进一步完善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的用地政策,支持发展符合规划要求的都市型工业及总部经济。

此外,要加快推进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油、煤、汽等资源供给,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三)契合项目建设,发挥龙头带动辐射效应

引进、扶持、建设重大项目,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是培育发展经济增长点的关键环节。

要加快推进、完善新机场、新客站及南沙海港、会展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平台与集聚核心。

加强汽车、电子、石化、物流等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引进及服务工作,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在产业链条中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要根据各产业功能区定位,主动选择、引进相关配套项目,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四)完善开发机制,形成社会参与建设合力

加快整合行政资源,完善市区(县级市)联合开发机制,原则上市负责整体统筹、规划,落实开发政策、开发进度考核、评估等;成立项目开发筹建机构,或由区县负责项目组团的具体开发、管理等。

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制度,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分工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建设单位结案责任制、审批协调会议制、督办工作制、信息通报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促进重点项目健康发展。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强化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综合实力强、具备良好资质的项目管理公司承接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