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238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主备老师:

讲课老师:

教学内容:

第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

同学们会折五角星吗?

你们看,小猴和小猫正在折五角星比赛呢。

1.情境出示:

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

“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

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3.提问:

还可以怎样说?

(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

瞧,小兔折了74个呢!

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

(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

小熊说:

“苹果有50个。

”小兔说: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

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并说说为什么。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

“我拍得比你多得多。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

这个篮球可能是多少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

他们会怎样说?

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

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74比34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34比74少得多

教学反思:

 

我们认识的数

主备老师:

讲课老师: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看!

(课件出示一只由“1~10”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

小猴身上有哪些数?

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

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二、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

如:

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

为什么?

2.猜一猜。

(1)糖和花生。

①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

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然后放回口袋。

②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

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

先猜一猜。

(提示:

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

为什么猜花生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

③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

④小结:

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

(2)黄豆。

①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

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

为什么?

并实践验证。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

“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

一把花生呢?

一把黄豆呢?

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④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在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

为什么?

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

为什么?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

(个儿较大)

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

为什么?

(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

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

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

“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

(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

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小猴说的这些数中有些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但也有些数我们还不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小猴要对大家说:

(课件:

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十分健康,走进知识百花园,认识成千上万的数,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3)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

看,(出示教材第23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

你准备数什么?

(4)建议:

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

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

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主备老师:

讲课老师: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5-9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多媒体演示:

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

小轿车:

“我有3个座位。

”中客车:

“我有30个座位。

”大客车:

“我有45个座位。

提问:

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45+30、45+3、30+3。

问:

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

30+3=3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

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

注:

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

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

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

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

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

70+5=75)。

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

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

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

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

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

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

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提问:

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列式解答。

共同交流。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

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45+30=7545+3=4830+3=33

先算:

40+30=70

再算:

70+5=75

教学后记: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主备老师:

讲课老师:

教学内容:

第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

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

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

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

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

你是怎样想的?

二、展开

1.猜一猜。

谈话:

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

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

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提问:

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你们知道吗?

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

树上原来的桃子树是总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

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不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

23+5=28或5+23=28)。

追问:

23、5、28分别表示什么?

23+5=28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指导口答。

三、游戏活动

1.师范游戏:

借给某某同学12朵花,还剩3朵。

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

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

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

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

四、实际应用

谈话:

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花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

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发,并说一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指出:

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延伸。

谈话:

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

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五、总结

板书设计: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23+5=28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主备老师:

讲课老师: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40+5=36+20=21+50=

60-30=30+8=36+2=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

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1。

(1)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述:

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

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作为?

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作为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

同学们,45-30=?

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

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

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

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

着重让学生说说:

减30“怎样减。

第二种:

想30+(15)=45

第三种:

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师:

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

师:

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

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指导看懂图意:

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3)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板书:

45-3=()

(5)你想怎样算?

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6)指名交流算发。

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86-50=()

54-2=()86-5=()

2.学做小司机(游戏)。

方法:

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三组题分别写在三辆汽车上,指名口算(当小司机)算对了把车开走。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

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

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5–30=1545–3=42

∧∧

540405

102

教学后记: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主备人:

主讲人: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6-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

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

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说出:

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

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

(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

还剩几个?

(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

(写“?

”,完成示意图)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

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

28-6=22(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

谈话:

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

(板书:

总个数)6表示什么?

(板书:

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

(板书:

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

(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

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

问我们什么?

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

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

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板书设计: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28-6=22(个)

总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主讲人:

主备人:

教学内容:

第9-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

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

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

43+31=

提问:

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

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

40+30=703+1=470+4=74

谈话: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

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

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

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

+31

提问:

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

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

43-31=

谈话:

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

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

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

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

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回答?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