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2626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

谈话:

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图形?

(学生说一说)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

(指名说一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讲述:

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

统计。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

老师在你们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许多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

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然后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们要比一比、看一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活动。

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2)讲述:

记录完了的小组讨论一下并选择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谈话:

刚才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一

说是怎样记的吗?

(学生上来说一说)

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小组讨论)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法。

讲述: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谈话:

把书翻到第95页,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里吗?

(学生填表)看着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合理、新颖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各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2)请小组长介绍各组统计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表格里。

(3)提问:

看着这些表格想说些什么?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

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2、统计本地区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1)谈话:

老师记录了我们这个地区今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帮老师统计一下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多少天吗?

(2)教师用翻日历的形式,报出每天的天气,学生随机作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并填写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填表后在小组内互相校对,并讨论教材中提

出的问题。

[评:

由于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的第1、3两题时,用排一排、数-数的方法比较方便,很可能不使用打"∨"作记录的方法,所以补充了统计本地区四月份天气情况的练习,教师用随机出现的形式呈现每天的天气,以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方法作记录。

]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第65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

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

数学课有多少节?

谁多?

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

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

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集体交流。

提问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

怎样算?

应该是多少?

(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

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

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

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

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

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68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

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

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

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

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

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

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括号里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

想一想怎样统计比较合理、科学?

独立完成

5、出示第7题仔细观察并提问:

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第69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

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3)毽子有5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7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

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

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7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