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965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x

专题训练23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训练2-3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时间:

4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解析 A项烧碱是NaOH而不是Na2CO3,并且Na2CO3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因CO

发生水解反应而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并非Na2CO3直接与油脂发生反应。

B项酸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符合“较强酸制取较弱酸”的规律,HCl、H2CO3和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Cl>H2CO3>HClO,因此漂白粉发生变质时,Ca(ClO)2与空气中的CO2、H2O(g)反应生成CaCO3和HClO,HClO再分解为HCl和O2,而CaCl2与空气中的CO2不能发生反应。

C项K2CO3为强碱弱酸盐,NH4Cl为强酸弱碱盐,草木灰与NH4Cl混合使用时,CO

与NH

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NH3,降低肥效。

D项FeCl3溶液可用于制造铜质印刷线路板,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Fe3+将Cu氧化为Cu2+,并非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 C

2.(2014·福建卷)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Y

Z

NaOH溶液

Al(OH)3

稀硫酸

KOH溶液

SiO2

浓盐酸

O2

N2

H2

FeCl3溶液

Cu

浓硝酸

A.①③          B.①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 ①组:

Al(OH)3+NaOH===NaAlO2+2H2O,2Al(OH)3+3H2SO4===Al2(SO4)3+6H2O,故①组符合。

②组:

2KOH+SiO2===K2SiO3+H2O,但SiO2与浓盐酸不发生反应。

③组:

N2与O2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N2与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常温下均不反应。

④组:

2FeCl3+Cu===CuCl2+2FeCl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答案 B

3.(2014·潍坊市期末)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

+2H+===CO2↑+H2O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解析 在0~a范围内,先发生中和反应,后发生CO

与H+生成HCO

的反应,A项错误;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H+===H2O+CO2↑,B项错误;因a~0.4范围内发生的反应是H++HCO

===CO2↑+H2O,n(CO2)=0.01mol,n(H+)=n(CO2)=0.01mol,所以a=0.3,C项正确;由碳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O

)=n(CO2)=0.01mol,在0~a范围内,生成0.01molHCO

消耗0.1L稀盐酸,故NaOH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0.2L,n(OH-)=0.2L×0.1mol·L-1=0.02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D项错误。

答案 C

4.(2014·海淀区期末)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

A.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解析 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SO2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这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A项错误。

答案 A

5.(2014·武汉市高三调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FeCl3具有氧化性,用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

B.氢氟酸具有强酸性,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C.过氧化钠只有氧化性,用过氧化钠为潜水艇舱提供氧气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解析 2FeCl3+Cu===2FeCl2+CuCl2,用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A项正确;氢氟酸是弱酸,B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体现了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C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而铜与浓硝酸反应,不能用铜罐代替铝罐,D项错误。

答案 A

6.(2014·山西省联考)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

、NO

、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D.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Fe2+、Na+、SO

、NO

解析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H+、Fe2+、NO

之间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和NO气体,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

已知溶液中含有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Na+。

A项最终所得固体为氧化铁,其质量为0.5mol×160g/mol=80g,错误;B项生成的NO遇空气易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正确;C项,向溶液中加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正确。

由上述推断可知,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Fe2+、Na+、SO

、NO

,D项正确。

答案 A

7.(2014·沈阳市监测一)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2+

B.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混合酸中NO

物质的量为0.4mol

D.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5mol·L-1

解析 由图象可知,OA段发生反应Fe+4H++NO

===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Fe+2H+===Fe2++H2↑,反应中NO

全部参与反应,最终第二份溶液中的溶质是FeSO4,A、B选项正确;第一份溶液中NO

全部参与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

=0.3mol,根据反应3Cu+8H++2NO

===3Cu2++2NO↑+4H2O可知,参与反应的HNO3为0.2mol,所以混合酸中NO

物质的量为0.4mol,C选项正确;第二份溶液中n(SO

)=n(Fe2+)=n(Fe)=

=0.4mol,则混合酸中硫酸的浓度为

=4mol·L-1,D选项错误。

答案 D

8.(2014·广东卷)(双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且要保证操作、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项正确。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最终生成银氨络离子,而使溶液澄清,B项错误。

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错误。

将KI和FeCl3溶液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生成的碘被CCl4萃取且在下层,因此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氧化性关系:

Fe3+>I2,D项正确。

答案 A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9.(16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

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________(填“强”或“弱”)。

(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___,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

(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即

×100%)的残留固体。

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列式计算x值和mn值________。

解析 

(1)碳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故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六周期第ⅣA族;铅位于碳的下方,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弱。

(2)PbO2中的Pb为+4价,Pb为+2价时相对稳定,故PbO2中的Pb具有强氧化性,能发生类似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将Cl-氧化为Cl2,故反应方程式为PbO2+4HCl(浓)

PbCl2+Cl2↑+2H2O。

(3)由PbO和NaClO反应制PbO2,PbO→PbO2,Pb的化合价升高,则NaClO作氧化剂,本身被还原为NaCl,故离子方程式为PbO+ClO-===PbO2+Cl-;石墨为电极,电解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液制PbO2,则Pb2+应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得到PbO2,故阳极电极反应式为Pb2++2H2O-2e-===PbO2+4H+;阴极上阳离子反应,阳离子有Pb2+、Cu2+、H+,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应为Cu2++2e-===Cu,而生成的金属Cu会覆在石墨电极上,故阴极观察到的现象为石墨上包上铜镀层,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Pb2+放电,生成金属Pb,Pb2++2e-===Pb,这样Pb2+被消耗不能生成PbO2,降低了Pb2+的利用率。

(4)根据PbO2

PbOx+

O2↑(注PbO2相对分子质量为239)

×32=239×4.0%

得x=2-

≈1.4

根据mPbO2·nPbO

=1.4 

答案 

(1)六 ⅣA 弱

(2)PbO2+4HCl(浓)

PbCl2+Cl2↑+2H2O

(3)PbO+ClO-===PbO2+Cl- Pb2++2H2O-2e-===PbO2+4H+ 石墨上包上铜镀层 Pb2++2e-===Pb 不能有效利用Pb2+

(4)根据PbO2

PbOx+(

)O2↑,有

×32=239×4.0%,x=2-(239×4.0%/16)=1.4,根据mPbO2·nPbO,

=1.4,m:

n=

10.(10分)(2014·新疆测验)根据Fe3++AgFe2++Ag+,可用Fe3+做刻蚀液将试管中的银镜洗去。

(1)FeCl3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关于FeCl3溶液洗银后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铁元素质量减小   b.c(Fe3+)减小

c.c(Cl-)不变

(3)用Fe(NO3)3溶液洗银后,某同学欲从洗银废液(含Fe3+、Fe2+、Ag+、NO

)中回收银,设计了如下路线:

①过程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Ⅱ中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FeCl3是强酸弱碱盐,Fe3+水解,溶液显酸性,水解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

(2)由Fe3++AgFe2++Ag+可知,铁元素质量不变,c(Fe3+)减小,由于发生反应Ag++Cl-===AgCl↓,所以c(Cl-)减小。

(3)①由框图可知过程Ⅰ加入了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

2Fe3++Fe===3Fe2+、Fe+2Ag+===Fe2++2Ag。

②过程Ⅱ是把固体中的铁粉和银分离,所以加入的试剂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③过程Ⅲ是把Fe2+转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答案 

(1)Fe3++3H2OFe(OH)3+3H+ 

(2)b (3)①2Fe3++Fe===3Fe2+、Fe+2Ag+===Fe2++2Ag ②稀盐酸或稀硫酸 ③2Fe2++H2O2+2H+===2Fe3++2H2O

11.(14分)(2014·北京卷)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溶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

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

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1)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

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___性。

(4)Ⅱ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

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a>x≥c

无明显变化

有Cl2

c>x≥b

无明显变化

无Cl2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mol/L。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SCN-与Fe3+发生反应生成Fe(SCN)3而使溶液变成红色,常根据这一颜色变化检验溶液中的Fe3+。

(2)实验Ⅰ中阳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则该气体应为Cl2,Cl2将Fe2+氧化成Fe3+,有关反应为2Cl--2e-===Cl2,Cl2+2Fe2+===2Fe3+。

(3)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Fe2+具有还原性,若其浓度较大,可能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

(4)①pH=1的0.1mol/L的FeCl2溶液中c(Cl-)=0.2mol/L,若保证电解时溶液中c(Cl-)相同,则pH=1的NaCl溶液中c(NaCl)应为0.2mol/L。

②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③对比实验Ⅱ和Ⅳ、Ⅴ可知,电极附近出现黄色可能是由于生成Fe3+、Cl2所致,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验证Fe2+先于Cl-放电。

答案 

(1)溶液变红

(2)2Cl--2e-===Cl2,Cl2+2Fe2+===2Cl-+2Fe3+

(3)还原 (4)①0.2

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12.(12分)(2014·江苏卷)碱式碳酸铝镁

[MgaAlb(OH)c(CO3)d·xH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____。

(2)MgaAlb(OH)c(CO3)d·xH2O中a、b、c、d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0.560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270℃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OH-)n(CO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因为碱式碳酸铝镁分解得到Al2O3、MgO,二者的熔点都较高,都具有阻燃作用。

(2)A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Mg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H-整体显示-1价,CO

整体显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出关系:

2a+3b=c+2d。

(3)n(CO2)=

=2.50×10-2mol

m(CO2)=2.50×10-2mol×44g·mol-1=1.10g

在270~600℃之间,失去结晶水后的样品进一步受热分解放出CO2和H2O

m(CO2)+m(H2O)=3.390g×(0.7345-0.3702)=1.235g

m(H2O)=1.235g-1.10g=0.135g

n(H2O)=

=7.50×10-3mol

n(OH-)=7.50×10-3mol×2=1.50×10-2mol

n(OH-):

n(CO

)=(1.50×10-2mol):

(2.50×10-2mol)=3:

5

答案 

(1)生成的产物具有阻燃作用

(2)2a+3b=c+2d

(3)n(CO2)=

=2.50×10-2mol

m(CO2)=2.50×10-2mol×44g·mol-1=1.10g

在270~600℃之间,失去结晶水后的样品进一步受热分解放出CO2和H2O

m(CO2)+m(H2O)=3.390g×(0.7345-0.3702)=1.235g

m(H2O)=1.235g-1.10g=0.135g

n(H2O)=

=7.50×10-3mol

n(OH-)=7.50×10-3mol×2=1.50×10-2mol

n(OH-):

n(CO

)=1.50×10-2mol:

2.50×10-2mol

=3: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