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692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建筑防水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建筑防水材料施工后形成防水层,保护建筑物免受水的渗透和湿气的侵蚀。

建筑防水材料包括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等,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地产和基建,上游原材料主要是沥青等石化产品。

中国防水材料产业从8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产业内形成了以东方雨虹为龙头的一强多优的产业格局。

中国防水材料产业规模在1600多亿,集中度水平仍低,CR10不到23%。

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和环保标准提升,以及下游地产集中度提升,防水材料产业集中度提升成为趋势,2017年是加速的拐点,在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优秀公司快速发展,东方雨虹为占绝对优势的龙头。

欧美发达国家的防水材料产业已经进入到集中度较高的成熟阶段,由于欧美建筑业已经进入了发展后期,防水材料需求以存量建筑防水为主,对防水材料的需求更多来自于房屋修缮。

同时,国外的优秀公司,全球布局发展,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水平都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比中国的防水材料产业集中度高出很多。

但国外防水材料厂商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较为严重,目前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总和不超1%。

展望未来,从需求侧来看,新房建设和基建将支撑初次建设对防水材料的需求,所以阶段性看2B模式将主导企业的阶段性发展壮大。

而随着存量房时代到来和新建建筑进入发展后期,修缮和二次装修需求将成为主要需求方向,2C模式将成为产业中企业稳健和长期发展的方向。

从供给侧来看,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三重因素仍在,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和国内防水标准的提升,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且与国外发达国家防水材料公司相比国内产业龙头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天花板仍高。

中国的防水材料产业集中度正在进入加速提升阶段。

一、中国防水材料产业在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

建筑防水材料属于建筑功能材料的一种,其在经过施工后可以在建筑物表面形成防水层,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雪水、地下水渗透及空气中的湿气、蒸汽的侵蚀,并阻止它们进一步向下渗漏。

最初的建筑防水材料为起源于欧洲的沥青油毡,这种材料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我国应用,1947年第一家防水材料厂上海万利油毛毡厂成立,产品是防水浆。

解放后主要使用“石油沥青纸胎油毡”作为主要的防水材料,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新型建筑防水材料被引进国内,中国的防水材料产业才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产品结构以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以及自黏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为主。

2019年普通改性沥青卷材占比34.16%,高分子卷材占比12.10%,防水涂料占比28.09%,自黏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占比17.50%,合计占比达到91.85%。

其中,防水卷材仍是防水材料主要类型,占比在63.76%。

而从所用原材料的种类来看,沥青类防水材料是使用的主流,占比51.66%。

建筑防水材料下游应用在地产和基建。

住宅等地产需求约占75%,水利、桥梁等基建需求约25%。

使用区域上,屋面和地下室占68%,厨卫阳台占10%,此外还用于路面桥面等。

二、千亿大产业集中度仍低,产业链话语权在提升

1、产业规模大集中度低,一强多优格局

(1)防水材料产业国内市场规模巨大

2019年规模以上防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为990.43亿元,假设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占到全行业总收入的60%-65%左右,建筑防水材料的市场规模为1524-1651亿元。

(2)中国防水材料产业已形成“一强多优”的产业格局

“一强”为行业龙头:

东方雨虹,“多优”为行业领跑企业:

科顺股份、凯伦股份、北新建材(收购3家区域龙头防水企业)、宏源防水、潍坊宇虹、深圳卓宝等。

(3)防水材料行业的集中度仍较低,CR10不到23%

行业内目前有3000余家生产企业,非标产品占到行业总产量的80%左右。

其中,2019年规模以上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仅有653家。

在2019年9月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没有取消前,有证的占比不到一半,而更小的工厂和作坊数量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2、中国防水材料产业链话语权逐步提升

防水材料产业上游是石油化工,下游是建筑工程。

从发展历程看,防水材料产业面对下游地产和建筑商规模和体量大,而行业以民营小企业为主,在产业链上地位相对较弱,但是随着行业中优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逐步地改善。

防水材料的原材料为沥青等石油化工产品,上游的化工原材料在防水材料成本中占比超80%,其价格波动基本与石油价格同步,其中沥青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相关度很高防水材料下游客户比较容易追踪到其成本端的变化,因而其毛利水平较容易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优秀防水材料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在进一步提升,体现在面对下游地产商和基建项目商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将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进行向下传导。

三、产业集中度提升成为趋势,进入加速阶段

2014年以来,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凯伦股份这三家公司营收总额占行业规模以上防水企业营收总额的比例逐步的提升,并且在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呈现继续加快之势。

2019年三家营业收入总额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总额达24.06%。

利润总额占比达48.64%。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后是三大驱动力:

行业监管趋严、环保标准提升和下游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快速提升。

1、行业监管和环保趋严,淘汰非标产品和落后产能

质量监督加强打击非标产品,政策推动淘汰行业落后产能,环保成本上升中小企业承压。

国家层面不断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打击非标产品;持续出台文件明确淘汰低端落后产能。

防水材料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近年来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整理力度非常大,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力度不减,对行业小企业形成了持续的淘汰压力。

2、下游集中度提升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

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2017-2019的3年间,前100大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占比分别大幅提高了11.49和7.96个百分点。

下游地产集中度提升对防水材料的品牌、产品品质以及综合生产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压缩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地产500强企业对于产品品牌的选择也越来越集中。

从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防水材料5强榜单历年的变化情况来看,东方雨虹等优秀企业2012-2019年间始终稳定在榜首。

受益于公司2018年设立工程建材集团整合工程直销和工程经销渠道,2019年直销比例在公司销售中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受益地产集中度提升趋势较大。

优秀企业在渠道、全国布局、品牌和服务四个方面存在对接地产需求的较大优势。

地产集中度提升使得直销渠道成为获取订单的关键。

布局全国的公司对全国房地产企业项目可以享受规模和运费减少带来的成本优势。

大地产商的试错成本较高,会选择具备更强品牌力的公司。

施工和服务对防水工程质量影响大,施工和售后服务更好的企业易受青睐。

3、优秀公司快速崛起带动集中度提升

行业龙头公司东方雨虹的综合优势明显。

按照四大竞争要素框架进行分析,产业龙头公司东方雨虹的总体优势明显。

从渠道上来看,东方雨虹直销占比达到70%,为上市公司中最高,对地产直销渠道的重视助力公司把握下游地产B端集采放量的市场机会。

从产品上来看,公司拥有最为丰富的产品类别,并且长期坚持高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在营收占的占比长期保持在4%以上,为上市公司中最高。

从产能上看,目前公司是行业中唯一完成全国化布局的防水企业,有28个生产基地,产能布局合理,辐射全国各地,能够以更低的物流和仓储成本,更快的响应速度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

公司产能利用率历年来行业领先,产销率保持在高位,在产品生产上更具备规模成本优势。

从服务上看,公司拥有专业的建筑防水施工团队,并且设有建筑修缮子公司,工程施工收入占到了收入的13%,为行业最高,可以更好服务地产客户。

四、国外防水材料修缮为主,龙头公司市占率水平很高

1、欧美防水需求以修缮类为主,高分子卷材发展快

欧洲平屋面使用沥青类防水卷材的为2.5亿平方米,占比71.43%,使用高分子类防水卷材的有0.85亿平,占比24.29%。

高分子防水卷材在欧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

美国沥青瓦占据70%左右的坡屋面市场。

而平屋面以改性沥青卷材和单层高分子卷材为主,随着橡胶和塑料技术的发展,且高分子卷材相较沥青类卷材更为环保、安全和节能,单层高分子卷材迅速成为美国主要的单层屋面防水材料,2015年高分子卷材占防水材料总产量之比为15.83%。

欧美的防水材料的下游需求基本以修缮为主。

因为欧洲的建筑业发展已经达到了后期,防水材料需求更多的是存量建筑的修缮需求。

美国新建屋面防水需求约为25%,而改造比例高达75%,对防水材料的需求也主要以修缮类为主。

同时欧美防水材料发展历史长,产业发展进入成熟后期,集中度水平较高,同时优秀的防水材料公司也在全球布局发展。

全球主要防水材料企业市场占有率水平高。

奥地利碧谢霍夫曼在2002年占奥地利85%的市场份额。

索普瑞玛占北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市场达到40%。

美国GAF公司美国的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5%。

这些比中国防水材料产业的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水平要高出一大截。

2、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市场占有率总和不超1%

(1)国内防水材料厂商的先发优势和产品高性价比形成护城河

防水材料技术壁垒较低,容易模仿学习,并且国内企业对下游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提供的施工服务更有针对性,在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中获取了先发优势。

近年来国内建筑防水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但国内优秀防水企业也已经成长起来,国内防水材料的高性价比更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目前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总和不超1%,一些国外的大牌公司在中国一直难以做大,甚至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2)国内企业大幅向国外拓展仍需时间

中国的产品由于在国外的品牌度低,品质优势也不明显,加上产品运输的成本等各种制约因素,所以难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同时,国内市场空间巨大,向国外市场拓展必要性较小,中国巨大的需求空间还是国内企业主要拓展的方向。

五、需求结构改变带来模式新变化,供给端集中度提升加速

1、新建需求保证阶段2B模式发展,存量房时代2C模式是长远方向

(1)国内新房建设和基建仍有较大空间,阶段保证B模式优势

①新房建设需求仍有增长空间

中国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城市圈建设带来增量需求。

我国防水材料需求目前主要来自于新房市场,横向对比来看我国城镇化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新房市场将仍会保持增长势头,对防水材料的需求在5-10年内将会保持稳定。

②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仍很大

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0%。

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相差不多,但是我国的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机场数量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美国的58.22%、72.97%、4.58%以及27.50%,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建设空间仍然很大。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西部与东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补短板需求较大。

③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带来新需求

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2020年和2030年海绵城市面积在城市建成区要分别达到20%和80%以上。

地下管廊建设也是国家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

④中国建筑市场的增量需求保证阶段性2B模式的发展

随着地产和建筑等下游集中度提升,2B模式对于企业来讲是阶段性加快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模式,像东方雨虹依赖2B模式快速提升规模效应,从2015年不到2个亿的规模经过15年的发展到近200亿的规模,较第2名科顺股份40多亿的营业收入规模遥遥领先,龙头地位稳固,规模优势突出。

(2)存量房时代来临改变需求结构,2C新模式或是长期稳健发展趋势

①从1999年到2019年末,我国已累计销售商品房187.71万亿平方米

按照住房翻新周期为10-15年计算,2010年二次装修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