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726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docx

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考试总复习

说明:

《马基本》考试从复习题库20道简答题和15道论述题中选题。

哲学部分论述题5题选1题,党史党建部分5题选1题,科社部分5题选1题,每次考试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简答题每次考试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可以组成5套试卷。

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70分。

提醒学员做论述题首先要明确理论依据和答题要点,答题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际部分尤其是联系本职工作实际在内容上不能雷同。

每题要求500字以上。

哲学部分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一章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主要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因为这些理论都凝聚着自十九世纪上半年为止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正如列宁指出的:

“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思潮---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吸取了先驱者们所取得科学成就,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由他们提出而没的解决的问题。

完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合乎逻辑的和必然发展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同时批判地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J.-N.-A.梯叶里、F.-A.-M.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一章二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指明了实现这一伟大学说的基本道路和策略思想,同时《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3.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二章一节)

第一,社会历史条件趋于成熟。

在历史上,唯心主义是以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增长速度缓慢、社会关系相对稳定为社会历史条件的。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扩大,生产的加速增长,人们之间社会联系的日益广泛和密切,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也就挖掉了唯心史观的社会历史根源,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思想理论条件逐渐具备。

马克思之前许多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给人类思想理论宝库增加了可贵的材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马克思正是以此为基础,批判的运用他们提供的丰富的思想理论材料,从而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正确解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展开和深入,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

随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唯物史观的产生提供了阶级的和实践的基础。

4.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基石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章二节)

科学实践观在这一变革中的基石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实践观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实践本质与实践之人的本质的统一。

马克思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设定的主体的抽象性和超现实性,赋予主体以“实践存在物”、“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并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实践本质与实践人之人的本质的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是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人所设定的精神、理性和作为唯一的“我”,也不是费尔巴哈所归结的“感性的存在”、“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活生生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社会历史中行动的人”,而这正是“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二)科学实践观说明,实践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就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实践是人与自然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并成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矛盾。

然而,劳动实践又在不断再创出对象的同时创造了人自身,从而促成了人与自然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实践就是人与社会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否认人与社会之间的抽象对立并不意味着不承认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矛盾,而这种现实矛盾与现实的发展动力,它推动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也是主体与客体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主体与客体作为实践结构和认识结构的两极,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在实践中生存和创造、建构和重构的,人与自然界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正是由于以生产劳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才使人从周围环境的原本统一中分化出来,提升成为现实的、自为的主体,与此相对应,自然物也就成了现实的客体,实践还是思维存在分裂和统一的现实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解决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科学实践观阐明,应当用人的内在价值尺度来总体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只有按照这种充分体现人对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实践性、革命性理解,才能真正分清人做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与一般的“自然存在物”的本质区别,深刻理解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从而正确而充分的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起来,即按照人的内在价值尺度创造有助于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与世界的和睦相处。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章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

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矛盾分析法、抽象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来实现的。

要精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含义和与时俱进的特色,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是前提。

二、论述题

1、试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1、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

这一伟大发现不仅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论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问题,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论述了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成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划时代的功绩之一。

这一理论与唯物史观一道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历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

(1)解开了人类的“历史之谜”。

克服了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不懂社会实践,以抽象的观点去观察人及其活动的根本缺陷,从社会实践出发,把生产活动看作是人和社会最基本的历史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从而使困扰人类已久的关于人类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的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2)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

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自然观和社会观都是唯物主义,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克服了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修补好了唯物主义整个大厦的上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3)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为日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彻底批判蒲鲁东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哲学基础,探索和创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使他得以奠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对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科学分析人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由此导致了阶级斗争的空前激化,社会革命不可避免。

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原则界限,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

2、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为实践服务的革命的能动的哲学。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建构原则,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功能。

1、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的内涵,阐明了实践的基本观点。

其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客观的,人可以感知的物质活动。

其二,实践是现实的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其三,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活动。

其四,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总之,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马克思将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明确指出: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科学论断。

并且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标准,因为如果离开实践去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就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样,只能是烦琐无聊的,毫无结果的争论。

3、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观。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从实践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

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它是人类活动的领域,离开了人的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劳动,社会就不能再存在下去。

实践的发展也改善着社会生活,不仅使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而且也使人自身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的理论?

答: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来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些重要标志。

1、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学说不断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人总是让自己的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一门科学,是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一列宁主义阶段,书写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发展和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这些理论表现在毛泽东的各种著作以及党的许多文献上。

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一系列理论问题上形成了新的突破,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与革命

马克思曾把“怀疑一切”作为座右铭,坚持不懈地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不以解释世界为满足,而以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

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正是它蓬勃生机的根源。

2、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宣称自己不是僵死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南,而不是具体的结论和现成的答案。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体系,一切时代的新问题、新情况都能纳入这个开放的体系,并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得到新的解决。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已一百多年了,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旗帜,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根本使命的。

4、联系实际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一)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作过经典式的表述。

列宁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的思想。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它对人们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历史,全面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的表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有赖于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一定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所以,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实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

社会主义实践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首先,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因为当具体制度和具体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就需要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改革不是要抛弃社会主义而是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改革总的目的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再次,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党史党建部分

一、简答题

1、简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六章一节)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这是讲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本源和特点。

一是说毛泽东思想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理论前提;二是说毛泽东思想又离不开中国具体实际这个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这是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界定来界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和科学内涵。

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进一步展开。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是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毛泽东个人创造和党的集体领导作用的关系方面来界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和内涵。

(1) 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著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一,这些著作,有的是吸取我党的一些领导人的思想成果、卓越见解和革命群众的实践经验而写的。

第二,有的是经过党中央反复讨论研究、由毛泽东起草并修改定稿的。

第三,有的是毛泽东和其他同志共同撰写的。

(2)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是千百万群众的伟大实践。

(3)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毛泽东思想还体现在党的许多历史文献和重要决议中。

2、简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六章一节)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评价一个理论的历史地位,首先看它对社会发展起何种作用,看它是推动社会发展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是由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决定的。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

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必进一步东移到了中国,并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为毛泽东叫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毛泽东思想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西方与中国、传统与现代两大矛盾。

如何处理这两大矛盾,是发展中国现代化文化的艰巨任务,在这方面,毛泽东不仅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还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从而解决了这两个矛盾。

第四,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

3、简答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六章二节)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做了科学概括,这就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4、简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些方面?

(六章二节)

毛泽东指出,中国现实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从一八四0年至一九四九年人民主主义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体来说,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革命的前途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5、简答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

(六章四节)

答:

主要内容包括:

一、关于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之间的矛盾,全省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点,已由改变生产关系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具有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本质上不同的特点,可以通过社会制度内部的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得到解决。

三、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毛泽东指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以重工业为中心,同时必须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时间更长。

五、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毛泽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及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用十五个五年计划至二十个五年计划,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

六、关于改进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二是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四是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创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

七、关于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指出,要扩大社会主义领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共产党要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二、论述题

1、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答:

内涵是:

1981、1982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大连续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其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的关系,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说明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思想,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

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共四个方面,十二条。

三大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大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保证,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三大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