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下第docx.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下第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下第docx.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下第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C
2.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NaB.CO2C.SiO2D.KCl
3.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氧气和臭氧B.正丁烷和异丁烷
C.甲烷和乙烯D.1H和2H
4.全部由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HFB.NOC.Na2SD.MgF2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H2O中分子的数目为0.1NA
B.0.1mol•L﹣1NH4Cl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0.1NA
C.常温下,1.7gNH3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0.3NA
D.5.6g铁粉在足量的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2NA
6.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相同的是( )
A.NH3和NH4ClB.HCl和SiO2C.KCl和KD.CO2和H2O
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0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ⅠA族的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1、2、3周期
8.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第4周期ⅢA族B.第4周期ⅦA族C.第3周期ⅣB族D.第3周期ⅣA族
9.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IA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能完成相关实验的是( )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的气体
d中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稀硝酸
Cu
NO
H2O
C
硫酸
Na2CO3
CO2
NaOH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A.AB.BC.CD.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Z>X
B.非金属性:
Z>Y
C.最高化合价:
Z>X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2Fe+6H+═2Fe3++3H2↑
B.NO2溶于水:
3NO2+H2O═2H++2NO3﹣+NO
C.氢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
H++OH﹣═H2O
D.向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
Al3++4OH﹣═AlO2﹣+2H2O
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装置分离乙醇和乙酸
B.用图2装置制取氨气
C.用图3装置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
D.用图4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Cl﹣、SO42﹣B.K+、NH4+、OH﹣、CO32﹣
C.Mg2+、Al3+、SO42﹣、Cl﹣D.Fe2+、H+、Cl﹣、NO3﹣
15.现有一定量的Cu和CuO混合物,向其中加入0.6L2.0mol/L稀硝酸,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生成4.48LNO(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1.0mol/LNaOH溶液,恰好使Cu2+沉淀完全,沉淀经洗涤、充分灼烧后得32.0g固体.(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19.2g
B.与该混合物反应消耗的HNO3的量为1.2mol
C.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800mL
D.Cu2+沉淀完全后,溶液中c(NO3﹣)为0.7mol/L
三、非选择题(共40分)
16.X、Y、Z、Q、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
气体YX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和X在同一主族,Q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1)Z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YX3的电子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Z、Q、R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Q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类型分别为 、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能证明R的非金属性比Q强的实验事实是 (填字母序号).
a.HR的水溶液酸性比H2Q的水溶液酸性强
b.R2与H2化合比Q与H2化合容易,且HR的稳定性比H2Q强
c.H2Q的水溶液中通少量的R2气体可置换出单质Q.
17.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1)③、④、⑧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回答).
(2)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回答)
(3)②、⑨两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 .
(4)④和⑧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晶体(填“离子”、“分子”、“原子”),该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 .
(5)②形成的单质与③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以锌铜合金的废料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酸溶时,铜转化为Cu2+的离子方程式为 ,锌铜合金要剪成碎片且反应过程要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2)为使酸溶后的溶液中不含NO3﹣,配制混酸稀溶液时,应控制硫酸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小于 .
(3)“系列操作”为 、 、过滤、洗涤、干燥.
(4)测定除锌后的溶液中Cu2+离子浓度的方法为:
准确量取V1mL除锌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调节pH=3~4,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滴加2滴淀粉溶液,再慢慢滴加cmol/LNa2S2O3标准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2mL.
已知:
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
①“恰好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②Cu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用V1、V2、c表示).
③若除锌后的溶液中仍含有NO3﹣离子,则测定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C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不是18;
C.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键,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相对体积大于氢原子;
D.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解答】解:
A.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存在一个氢氯键,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Cl﹣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B错误;
C.甲烷中含有4个碳氢键,碳原子半径大于氢离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故C正确;
D.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该核素含有表示为:
614C,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NaB.CO2C.SiO2D.KCl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碱金属族元素、碱土金属族元素和氧族、卤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部分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和铵盐中都含有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Na是金属晶体,只存在金属键,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中C﹣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二氧化硅中Si﹣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KCl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氧气和臭氧B.正丁烷和异丁烷
C.甲烷和乙烯D.1H和2H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中具有同一通式、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在结构与性质上相似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
A.氧气和臭氧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正丁烷和异丁烷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结构,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甲烷为烷烃,乙烯为单烯烃,二者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1H和2H为氢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B.
4.全部由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HFB.NOC.Na2SD.MgF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第二周期元素包括: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来回答.
【解答】解:
A、H是第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氟是第二周期元素,故A错误;
B、N和O是都第二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故B错误;
C、Na和S均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故C正确;
D、Mg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而F是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LH2O中分子的数目为0.1NA
B.0.1mol•L﹣1NH4Cl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为0.1NA
C.常温下,1.7gNH3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0.3NA
D.5.6g铁粉在足量的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常温常压下水为液态;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求出氨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氨气中含3个氢原子来分析;
D、求出铁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铁在氯气中燃烧变为+3价来分析.
【解答】解:
A、常温常压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水分子个数,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氨气中含3个氢原子,故0.1mol氨气中含0.3NA个氢原子,故C正确;
D、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铁在氯气中燃烧变为+3价,故0.1mol铁燃烧后转移0.3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相同的是( )
A.NH3和NH4ClB.HCl和SiO2C.KCl和KD.CO2和H2O
【考点】化学键;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析】根据晶体的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析,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含有共价键,以此解答.
【解答】解:
A.NH3是分子晶体,NH3中只含共价键;NH4Cl是离子晶体,NH4Cl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错误;
B.HCl是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故B错误;
C.KCl为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K为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键,故C错误;
D.H2O和CO2都是分子晶体,CO2和H2O都只含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0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ⅠA族的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D.短周期是指第1、2、3周期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A、目元素周期表含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
B、稀有气体氦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C、I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
D、短周期为第一、二、三周期.
【解答】解:
A、元素周期表含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共有16个族,所以只有7个主族,故A错误;
B、稀有气体氦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故B错误;
C、I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短周期为第一、二、三周期,故D正确;
故选D.
8.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第4周期ⅢA族B.第4周期ⅦA族C.第3周期ⅣB族D.第3周期ⅣA族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第三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是第ⅣA族,即第3周期ⅣA族,故选D.
9.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IA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表的周期、族有关;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第IA元素H为非金属;
D.半导体材料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寻找.
【解答】解:
A.电子层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自左而右按核电荷数递增顺序排列,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增多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故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正确;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第IA元素H为非金属,其它为金属,故C错误;
D.半导体材料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寻找,故D错误.
故选A.
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能完成相关实验的是( )
选项
a中物质
b中物质
c中的气体
d中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稀硝酸
Cu
NO
H2O
C
硫酸
Na2CO3
CO2
NaOH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A.AB.BC.CD.D
【考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分析】根据装置图可知所制备的气体应为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根据各选项中反应物的状态判断发生装置、气体的性质以及是否除杂等角度解答本题.
【解答】解: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装置中应该短管进,长管出,故A错误;
B、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水不能完全吸收,故B错误;
C、硫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装置中应该长管进,短管出,剩余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装置符合制备、收集和吸收的要求,故C正确;
D、浓盐酸与MnO2制氯气需要加热,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c中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应该在bc之间应添加除去氯化氢的装置,剩余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Z>X
B.非金属性:
Z>Y
C.最高化合价:
Z>X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Y为氧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结合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Y为氧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
Z>W>X,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B错误;
C.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D正确,
故选CD.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2Fe+6H+═2Fe3++3H2↑
B.NO2溶于水:
3NO2+H2O═2H++2NO3﹣+NO
C.氢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
H++OH﹣═H2O
D.向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
Al3++4OH﹣═AlO2﹣+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
B.反应生成硝酸和NO;
C.氢氧化铜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且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
A.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的离子反应为Fe+4H++NO3﹣═Fe3++NO↑+2H2O,故A错误;
B.NO2溶于水的离子反应为3NO2+H2O═2H++2NO3﹣+NO,故B正确;
C.氢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OH)2+2H+═2H2O+Cu2+,故C错误;
D.向AlCl3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至过量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
故选B.
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装置分离乙醇和乙酸
B.用图2装置制取氨气
C.用图3装置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
D.用图4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实验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乙醇和乙酸互溶,为溶液;
B.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C.氨气极易溶于水;
D.温度计位置错误,温度计应该测量蒸气温度而不是液体温度,且冷凝管中下口为进水口、上口为出水口.
【解答】解:
A.乙醇和乙酸互溶,为溶液,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分离,故A错误;
B.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故C正确;
D.对石油进行蒸馏时,温度计测量蒸气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且冷凝管中的水应该是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否则易炸裂冷凝管,故D错误;
故选BC.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Cl﹣、SO42﹣B.K+、NH4+、OH﹣、CO32﹣
C.Mg2+、Al3+、SO42﹣、Cl﹣D.Fe2+、H+、Cl﹣、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Ba2+与SO4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H4+与OH﹣反应生成氨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15.现有一定量的Cu和CuO混合物,向其中加入0.6L2.0mol/L稀硝酸,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生成4.48LNO(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1.0mol/LNaOH溶液,恰好使Cu2+沉淀完全,沉淀经洗涤、充分灼烧后得32.0g固体.(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19.2g
B.与该混合物反应消耗的HNO3的量为1.2mol
C.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800mL
D.Cu2+沉淀完全后,溶液中c(NO3﹣)为0.7mol/L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计算出标况下4.48LNO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出铜的质量;最终得到的固体为氧化铜,根据n=
计算出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反应消耗的硝酸为生成硝酸铜和生成NO所消耗的,根据N原子守恒计算出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铜离子完全沉淀时,溶质为硝酸钠,根据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
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硝酸根离子浓度,据此进行计算.
【解答】解:
标况下4.48LNO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根据电子守恒,原混合物中含有铜的物质的量为:
n(Cu)=
=0.3mol,其质量为:
64g/mol×0.3mol=19.2g,
最终得到的32.0g为氧化铜,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0.4mol,
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CuO的物质的量为:
0.4mol﹣0.3mol=0.1mol,
0.6L2.0mol/L稀硝酸中含有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2.0mol/L×0.6L=1.2mol,
A.根据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19.2g,故A正确;
B.与该混合物反应的硝酸反应后生成硝酸铜和NO,根据氮原子守恒,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4mol×2+0.2mol=1mol,故B错误;
C.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1.0mol/LNaOH溶液,恰好使Cu2+沉淀完全,此时溶质为硝酸钠,反应后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1.2mol﹣0.2mol=1.0mol,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mo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L=1000mL,故C错误;
D.铁离子完全沉淀时,根据C可知,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浓度为:
=0.625mol/L,故D错误;
故选A.
三、非选择题(共40分)
16.X、Y、Z、Q、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
气体YX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和X在同一主族,Q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序数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1)Z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YX3的电子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Z、Q、R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Na>S>Cl (用元素符号表示).
(3)Q分别与X、Z形成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