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622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docx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

《溶液的形成》复习学案

  活动一:

观察食盐的溶解

  思考:

1、食盐颗粒为什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活动二:

阅读:

课本P58-59页相关内内容

  小组讨论:

氯化钠溶液的形成、组成和特征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溶液:

1、定义:

  或

  物质

  到另

  物质中,形成的

  、

  的

  。

  2、组成:

溶质:

  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

  其他物质的物质。

(起到溶解作用)

  注意:

(1)溶质和溶剂均可以是固体、液体或固体。

  

(2)固体、气体分别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

  (3)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但当其它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水为溶剂。

  (4)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即溶剂是水。

  (5)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等,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各组分之间的质量关系:

m溶液=m溶质+m溶剂

  3、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活动三:

阅读课本P59右侧蓝框内的内容

  小组讨论:

悬浊液、乳浊液的形成、及特征,并与溶液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异同点。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定义:

  悬浊液: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

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

  多识一点:

乳浊液和悬浊液统称为浊液<</span>根据被分散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即浊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异同点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不同点

  均一性、稳定性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不均一、不稳定

  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不均一、不稳定

  共同点

  混合物

  实

  例

  食盐水、蔗糖水、葡萄糖溶液、空气、碘酒等

  泥水、稀饭

  油水混合物、奶

  活动四:

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思考:

小芳认为:

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活动五:

阅读课本P60页第1段内容

  小组讨论: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体会感知,得出结论

  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

氯化钠、蔗糖溶解于水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

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钾固体、浓硫酸等溶解于水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

  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溶液的温度

  如:

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

  活动六:

阅读课本P60页第2----3段内容

  体会感知: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谈一谈:

自然界中和生产生活中对溶液的应用。

  活动七:

交流共享

  说出你知道的:

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混合。

  分离: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等。

  提纯:

提取海带中的碘、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从海水中提取溴、淡化海水、还有各种化学物质的精制:

粗盐制精盐、无水酒精的生产等

  混合:

配制农药,制饮料,炒菜,调味道等

  活动八:

(1)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的更加均匀,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

  

(2)观察乳化现象,并阅读课本P61内容

  体会感知,形成概念

  

(1)乳化现象:

能使乳浊液中不易溶于水的小液滴更好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2)乳化剂:

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

如:

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液、肥皂等

  (3)乳化作用: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石油、树脂、化妆品、药物、乳制品、食品、涂料等的生产过程都与它有关。

  活动九:

阅读“多识一点”

  了解“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我来试一试: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形成悬浊液的是(

  )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食盐

  D.酒精

  E.泥土

  F.牛奶

  G.汽油

  H.植物油

  I.味精

  j.白醋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液体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做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4.区分下列溶液体系中的溶质和溶剂

  序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序号

  溶液

  溶质

  溶剂

  食盐水

  5

  白酒

  2

  糖盐水

  6

  碘酒

  3

  石灰水

  7

  5ml汽油与10ml食用油相互溶解

  4

  硫酸铜溶液

  8

  5ml食用油与10ml汽油相互溶解

  5.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

  )

  A.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大量分子集合体

  B.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固体小颗粒

  c.液体里分散着的是液体小颗粒

  D.分子集合体的直径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

  6.(XX•枣庄)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第三章<wbr>溶液<wbr><wbr>第一节<wbr><wbr><wbr>溶液的形成(第1学时)《学案》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7.市场上有一种“冷敷袋”,其主要成分由水和物质A组成,使用时只要将水和物质A混合,轻轻摇晃,就可作冰袋使用。

其中物质A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8.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应速率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加热

  

  D.设备简单

  9.(XX大连)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氢氧化钠溶液

  c.加洗涤剂的水

  D.热水

  0.要使乳浊液由容易分层变得不易分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多加一些溶剂

  B.再加入另外的溶剂

  c.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D.升高温度,必要时加热至沸腾

  1.(XX•常州)风和日丽的假日,同学们相约去湖边烧烤。

小谭清洗餐具时使用了洗洁精,利用其__________作用将餐具洗得更洁净。

  2.(XX山东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