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57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8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

★1.(2019·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1.C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材料强调“民监”,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尚书》是儒家经典,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而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排除A、B、D。

★2.(2019·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

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2.A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3.(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C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儒学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希望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是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并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4.(2019·海南单科,1,2分)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4.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农抑商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

★5.(2019·山东文综,13,4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5.A本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并作出正确解释的能力。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故C项错误;兴办私学与诸侯争霸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6.(2019·天津文综,2,4分)《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6.A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儒家经典记述这些内容,关键在于安定人民,人民富足后再行教化,反映出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体现出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尧命四子,敬授民时”,反映出历法与农业的关系,但都不是主要强调内容,故B、C项错误;生产工具的改进、历法的传授都体现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但也不是主要强调内容,故D项错误。

7.(2019·上海单科,12,2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7.A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

8.(2019·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8.D本题考查考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与“礼乐仁政”不符合,故C项错误。

★9.(2019·浙江文综,12,4分)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C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朱熹也曾创办私学,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地招徒讲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教育,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由此排除②。

★10.(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

“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

“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

“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

”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

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分)

10.

(1)孟子:

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分)

苏格拉底:

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5分)

(2)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6分)

价值:

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分)

11.(2019·天津文综,12,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有何具体背景?

(6分)

11.

(1)态度:

孟子:

农商平等;商鞅:

重农抑商。

(2分)

认识: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分)

背景: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分)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3)思想: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4)阶级:

士阶层的兴起。

2.特点:

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及早期儒学

代表

时间

思想

地位

孔子

春秋晚期

“仁”为核心;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创立了儒家学派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战国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道家和法家

流派

代表

地位

思想

道家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认为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的,且能相互转化;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

儒家主要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1.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

(×)

孔子的“仁”是道德伦理观念,其基本精神是“爱人”,所谓“仁者爱人”。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孟子主张的“仁政”是一种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2.孔子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深受统治者重视。

(×)

孔子的“仁”、“以德治国”等主张,满足不了当时统治者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

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实际上违背了当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

所以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可能被统治者重视。

一、儒、法、道三家的治国思想

流派

主张

适用时代

影响

融合

儒家

儒家提出德治、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治国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此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选择的治国模式基本上是外儒内法且济之以道,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法家

法家提倡实行法治,实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