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
洗衣服。
②自若:
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
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
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
离开。
⑥被:
施加,给……加上。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
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________
②从而谢焉 谢:
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
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
棒槌。
③卒业:
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
________
②方:
________
③欲:
________
④还:
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
叶公的字。
②钩:
衣带上的钩。
③写:
摹画。
④凿:
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
听说。
⑥下之:
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
窗户。
⑧施(yì):
延伸。
⑨还(xuán)走:
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
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 似________(sì 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报偿
D.时人畏服之如是:
同乡
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
(填四字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8.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这篇古文的题目是《________》,我还可以自己来写题目,从“牧童”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从“处士”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
(2)选择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好书画。
( )
A.认为……好。
B.喜欢。
C.优良。
②处士笑而然之。
( )
A.认为……说得对。
B.然而。
C.然后。
(3)解释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②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
③“笑而然之。
”这里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
(5)写出选文说明的道理。
9.阅读与欣赏。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1)下列依次对选文中的“其”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园;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B.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C.①树;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D.①园;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线的句子。
(3)用八字成语给这篇选文拟个题目:
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10.快乐读书吧。
郑人买履
《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①履:
鞋子。
②欲:
将要,想要。
③度(duo):
测量。
④操:
携带。
⑤反:
通假字,同“返”,
返回。
⑥市罢:
集市散了。
⑦宁(ning):
宁可。
(1)根据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2)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____________?
曰:
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
________使:
________援:
________然:
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①其中一个人:
________
②另一个人:
________
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
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用一句话阐述。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文中多次出现“度”。
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________
③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
他________,说:
“宁信度,无自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