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924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docx

施工组织设计前街一

邮电前街

(一)施工组织设计

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第一章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承诺

三、项目组织机构

四、施工总体安排

五、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六、雨季施工措施

七、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一、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二、生活、办公区布置

三、施工及生活用水

四、施工用电

五、料场、仓库、车间平面布置

六、文明施工围蔽、绿化、场地硬化

七、施工平面图

第三章劳动力计划安排

一、劳动力计划

二、劳动力保证措施

第四章材料供应安排

三、材料投入计划

四、材料投入保证措施

第五章关键部位施工方法

一、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二、组织协调、文明环保工作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六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二、质量管理制度

三、安全保证措施

四、安全保证体系

第七章机械设备配置

第八章工期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施工进度计划

二、工期保证措施

第九章施工现场采用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章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设备

第十一章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

第一章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排水工程

1)现有排水管网概况

邮电前街

(一)为改建道路,现状道路中心线南3.5~2.5处有一条BxH=1.2*1.4m雨水管道,收集道路沿线雨水及转输北至并州东街,南至南沙河北侧,东至建设路,西至并州路雨水68.6ha,由东向西接入南沙河。

在雨水管道出口处有一座三层砖房。

2)设计方案

邮电前街

(一)现状雨水管道起点位于邮电前街并州路交叉口,终点位于南沙河北岸3层居民楼下,雨水由东向西排入南沙河。

方涵断面B*H=1200*1450mm,坡度i=0.00246,过水流量3.16m3/s。

经现场诵调查和计算复核,并州路改造工程实施后,邮电前街汇水范围增加了北至迎泽南街,南至并州东街,西至并州路,东至建设路的汇水范围,总汇水面积达161.49ha,并转输6号缓洪池2.5m3/s下泄流量,共需转输8.6m3/s流量。

因转輸的流量增大,过流量不足,本次方案将新铺设雨水管道。

设计起点为并州路Y2、Y3段雨水管线,设计终点Y2-33,雨水管道由东向西沿原管道走向接入南沙河,设计断面为B*H=2700*1400mm,由于管道出口处为一栋三层住宅楼,本工程实施时需同步拆除。

3)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1)平面设计

设计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

(2)纵断设计。

雨水工程设计高程主要受道路设计高程、现状雨水管线高程及接管点高程等控制。

各段管线坡度、埋深见纵断图。

污水工程设计高程主要受道路设计高程、现状污水管线高程及接管点高程等控制。

(3)管材及管道接口

雨水工程

雨水管管径D≤5c00mm,采用热塑性塑料管,承插式弹性密封圈接口;覆土H≤3.5米,选用管材环刚发≥8KN/m2,覆土H>3.5米,选用管材环刚度≥12.5KN/m2。

600mm≤D≤1200mm,采用钢塑复合管,塑复合管包括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钢塑复合缠绕管、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及聚乙烯(PE)塑钢缠绕管等,环刚度≥12.5KN/m2。

采用柔性接口(根据具体采用的管道类型,参照《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表4.7.1选用》)。

雨水管管径D>12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柔性接口。

雨水连接管D=300mm,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橡胶圈接口。

2)污水工程

管径D≤500mm采用热塑性塑料管,承插式弹性密封圈接口,覆土H≤3.5米,选用管材环刚度≥8KN/m2,覆土H>3.5米,选用管材环刚度≥12.5KN/m2。

(4)沟槽地基处理及管基选择

A、地基处理

当管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降水措施,若降水后地基承载力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30CM厚干插片石或碎石处理,再用1OCM厚碎石找平,采用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用15厘米厚中粗砂找平。

B、管基

雨水连接管,采用180度C15混凝土管基满包混凝土加固。

满包混凝土加固管段,每隔IOM设置伸缩缝一道。

其余钢筋混凝土管,当管顶覆土0.7M3.0M时,采用180度C20混凝土管基。

混凝土管道基础每隔20米设置变形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内填柔性材料。

热塑性塑料管材及钢塑复合管管基采用150MM厚中、粗砂垫层,基槽开挖及回填法详见施工图。

(5)附属设施

A、雨水检查并管径D≤600mm采用由lO00mm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P120,管径D≥800mm采用矩形直线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P32。

B、污水检查井

管径D≤600mm采用分ΦlOOOmm圆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做法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3-P21。

C、雨水口

采用立箅式双箅雨水口,见结构图。

D、井室与管道的连接塑料管与检查井连接做法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P56。

E、井盖及井箅

检查井盖座采用重型防盗球墨铸铁并盖座。

(6)沟槽及井室周围回填

A、沟槽回填管道从管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采用中、粗砂回填。

其余回填采用素土、砂砾、灰土及级配良好的粗粒料:

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B、检查井回填

C、位于沥青路面的雨水检查井(包括利用现状检查并在内),从检查井底至路面结构层底采用砂砾回填,道路面层底以下1米范围则采则C15混凝土,回填宽度井周围80cm。

D、检查井地基承载力需达到lOOKN/m^2

4)现状排水设施

(1)现状管渠

对于现状管渠根据设计要求该废除的要彻底废除,废除后根据道路密实度要求进行回填。

对本工程保留利用管线全面清淤,保证管线通畅。

(2)雨水口

由于道路路面结构与道路地基的处理及道路断面的调整,现状所有雨水口均需废除。

5)施工注意事项

(1)本次设计高程采用大沽2000高程系:

设计坐标系采用太原独立坐标系;

(2)施工前必须先实测排水接管点实际井位及管底高程,如与设计不符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求妥善解决;

(3)管道敷设后回填之前需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按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

回填时应分层进行,管道质量检验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要求执行:

(4)施工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现状管道:

(5)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未经设计部门同意不得更改;

(6)工程开工前,业主及施工单位应对沿线现状设施进行调查;

(7)该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将已经接入现状雨污水管线的现状接入管,施工时确保接入对应新设的雨污水管线中,杜绝出现原接入现状雨污水管线变成盲管的问题,严禁雨、污水管渠混接:

(8)纵断图“自然地面高”和“设计地(或路)面高”为道路中线高程。

检查井井口高度及雨水口高度按实际管位所在道路位置的设计高程做相应调整:

(9)排水管沟槽开挖后如遇特殊地质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10)雨水口配合道路竖向可做适当调整,雨水口在道路交叉口处、道路变坡低洼处要设在道路的最低点;

(11)管道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尽量从下游向上游推移铺设,避免接管点衔接错误;

(12)沟槽开挖尽量避免扰动原状土,如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措施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未尽事宜严格按国家及行业有夫现行标准执行。

2、道路工程

1)设计依据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办理请示报告卡片《关于并州路坞城路沿线道路交叉口微循环道路规划梳理情况的报告》。

太原市城乡规划局文件《关于并州路、坞城路他泽大街—南中环街)道排工径工程设.计方案的规划意见》并规字[20131114号

《并州路、坞城路(迎泽大街—南中环街)微循环道排工程》院任务通知2013-z27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l/IOOO地形图

道路中心线纵、横断测量资料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参考《坞城路一并州路道路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2013年

2)设计标准及验收标准

(1)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05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2)技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支路

设计速度:

20km/h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0年

抗震设防烈度:

8度

标准轴载:

BZZ_100

(3)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14/T160-2007

其它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

3)工程概况

根据太原市规划局《关于并州路、坞城路(迎泽大街—南中环街)道排工程设计方案的规划意见》与并州路、坞城路主线相交的并州东街、双塔西街、南内环街、二营盘街、亲贤北街、长风街共六处交叉口的微循环道路。

本方案为双塔西街交叉口微循环邮电前街

(一)。

(1)工程地质资料

拟建道排场地从大的地貌上看属于平坦的洪积平原,工程地质分区属于太原盆地次稳定工程地质地区。

勘察时场地地势整体呈北高南低势,各勘探点高程介于783.43~798.92m之间,最大高差为15.49m。

(2)根据勘探揭露地层情况,场地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由第四系全新泄洪积的粉土、中砂与粗砂构成。

(3)本次勘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只有K06、K07两个钻孔揭露地下水。

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分别为7.40m、7.OOm,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分别为779.72m、781.53m,

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勘察期属于平水期,丰水期的水位可按提高0.50m考虑,枯水期水位可按降低0.5m考虑。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雨水与管道渗水的浅层补给。

(4)拟建道排场地沿线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影响该工程稳定与安全的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

(5)拟建道排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的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

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

处于抗震一般地段。

拟建道排场地各段的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6)在Ⅲ类环境条件(各气候区稍湿的弱透水土层)下,该道排场地管道埋深附近的土体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稍湿的粉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7)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详见附表;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详见前表02;基槽工程设计参数详见前表03。

(8)路基作用深度范围内(路槽地面下0.80m)土质的干燥状态可按干燥考虑,其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等于20MPa。

(9)太原市区标准冻土深度为74cm。

4)平面线形设计

(1)邮电前街

(一)设计起点坐标X=61293.106,X=61293.106,设计终点坐标X=61289.850,Y=19499.895,道路长176.277m,为一条直线。

(2)道路交叉口设计

本次微循环道路均米用平变形式,本次设计机非混行车道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为5-10m。

(3)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设计依据并州路设计-高程、现状道路高程、排水管线敷设高程及道路两侧建筑物高程为控制点进行设计。

邮电前街

(一)设计最小纵坡为0.805%,最大纵坡2.50/6。

(4)横断面设计

邮电前街

(一)15m-3m人行道+9m机非混行车道+3m人行道。

(5)道路路面横坡设计

机非混行车道米用1.5%拋物线接直线型路拱横坡;人行道采用2.0%的内向坡。

树穴布置在人行道上,具体位置详见人行道铺装安装大样图。

树穴纵向布置时,以道路路缘转弯视距三角外整桩号处开始布设,并依次按6米的纵向间距布置。

5)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设计

路基边坡的要求,填方路基边坡坡度为1:

1.5,挖方路堑边坡坡度为1:

1。

2)路基压实度、填料的要求

填方路基施工前应进行路基清表,清表厚度40cm,清表后碾压达900/3后进行路基填筑,路基填筑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应按压实机械吨位进行确定,松铺厚度应不大于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下30crn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路基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其CBR值及路基压实标准应符合规范标准。

3)路基处理

路基施工,应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l-20()8)的规定进行。

为减少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反射裂缝,在新旧路面相接处,采取路基开蹬搭茬,并且在开蹬处铺设路面用玻纤土工格栅或路面用耐高温土工布(面层之间以及下面层与基层之间),搭接宽度1.Om,以防纵、横向裂缝。

玻纤土工格栅铺设应以新旧路基开蹬接茬处为对称中线顺接缝布置,玻纤格栅宽l米。

玻纤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土工格栅,耐温性-100---280℃,每延米纵向(横向)拉伸屈服强度≥50KN/m;伸长率纵、横向屈服伸长率:

≤3%;网格尺寸:

25.4mm*25.4mm。

玻纤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格栅搭接距离为:

纵向接头搭接距离不小于20厘米,横向搭接距离不小于15厘米,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处于后一幅之上。

玻纤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玻纤土工格栅铺设时,路面必须清洁无尘、干燥、温度在5℃一60℃之间。

6)路面结构设计

机非混行动车道(由上至下):

4厘米厚SBS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级配采用AC—13,石料选用抗滑、耐磨石料)

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级配采用AC—20)。

l厘米厚沥青表处下封层

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

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3%)

总厚度51厘米

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为25Mpa,路表设计弯沉值为34.4(0.01毫米)。

人行道(由上至下):

6厘米厚彩色人行防滑道砖

3厘米厚水泥砂浆找平(M10)

10厘米厚C15水泥砼

15厘米厚级配碎石

结构总厚度34厘米

7)路缘石规格

路缘石采用花岗岩石材。

直线型路缘石标准长度采用1OO厘米;路侧带立缘石高出路面15厘米;立缘石顶面宽15厘米。

路缘石产品和安装应满足《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和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质量要求。

8)基层和底基层水稳的级配要求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暂定为5%(重量比),最大剂量不超过5.5%。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小于98%,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剂量暂定为3%(重量比),最大剂量不超过3.5%。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小于98%。

在铺筑路面面层前应在基层上洒布透层油,透层油要求在上基层铺筑、表面稍干后及时喷洒,喷洒透层沥青油后,做下封层。

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用量不宜超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9.1.4要求范围。

下封层用双层乳化沥青表面处理,厚度1厘米,具体要求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6.2.1相关内容。

为确保沥青面层的层间粘结,沥青面层的层间应洒布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9)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填前处理:

填前处理是保证路基稳定,减少路基沉降,保证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关键,包括排水、清表、清除树根、杂草、垃圾以及清淤,在填前应着重注意路基用地范围内各种管线工程及附属结构物,应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施工。

管沟基槽开挖、回填:

拟建场地管道基槽应进行有支护的直立开挖。

开挖后采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并严格控制其压实度,满足路基压实度。

路床下各种管线覆土较浅时,管项以上50cm范围内进行加固保护。

路基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

对旧路部分需清除现状路面结构层,其下用压路机振动密实处理。

对部分填方地段应清除地表草皮及杂物,清除厚度不小于40cm,然后整平碾压,碾压后土基回弹模量达25MPa才能进行填方作业,若清表后仍有生活垃圾等腐殖土,应全部清除换填好土压实。

在填筑过程中,路基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其分层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松铺厚度应不大于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土方路基碾压施工应在最佳含水量±2.0%范围内进行,超出上述范围时应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施。

为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度,路基两侧应加宽0.5米的碾压宽度。

道路基层和面层施工前对路基做全面检查,其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如达不到设计规定值,应查出其范围后做进一步处理。

新修路基中包含旧路基的部分,应将旧路面挖除,再分层填筑、压实,原路基的边坡应挖台阶,台阶高度宜为一层填土的压实厚度,宽度1m,台阶底面应向内倾斜3%。

为了保证路基稳定,抑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减少沉降裂缝,在新旧路基搭茬处采用玻纤格栅处理,做法详见前段路基处理。

路基施工时注意保护地下光缆、煤气管线及其他管线,如发现现状地下管线走向与埋深与图纸不符,应及时通知工程甲方、监理及设计人员,以便妥善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使用安全。

10)路面施工注意事项

道路施工时,应充分考虑与沿线各结构物的工序衔接,保证道路整体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当最低气温低于该温度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寒冷季节、大风降温应严禁施工。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用量、拌和成型温度、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流值、密度及空隙率,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级配组成、配合比、用水量等均应在开工前通过试验进一步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以保证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基层、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其养生期一般不得少于7天。

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应从施工便道进出工地。

本次设计道路均采用与现状道路衔接方式进行设计。

在施工时,应依据设计所提供高程与现状道路高程顺接为原则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凹点。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等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其他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执行。

二、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承诺

(一)工期目标

为确保该工程按期完工,我们已组织了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等做好了开工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力争早开工、早完工。

同时按照施工顺序,做好了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以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计划开工日期:

2013年8月5日;

计划竣工日期:

2013年9月30日;

总工期天数:

55日历天。

(二)质量目标

我公司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把强化质量管理的活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我们的质量目标是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达到合格工程标准。

(三)安全目标

本工程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制定如下具体目标:

实现“四无”,即:

无因工死亡事故,无因工重伤事故,无主要责任交通事故,无火灾发生。

(四)文明施工承诺

我公司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文明施工工地标准执行,争取获得省市安全文明工地。

三、项目组织机构

我公司成立该工程项目指挥部,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项目部下设四科二室六个职能部室,由我公司抽调足够数量的生产、业务、技术骨干充实到生产第一线。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拟设三个施工队即:

道路工程施工队、排水工程施工队、附属工程施工队。

组织机构详见下图。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项目副经理

综合办公室

现场实验室

财务劳资部

质量安全部

物资供应部

工程技术部

 

附属工程施工队

排水工程施工队

道路工程施工队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各部室管理职责见下:

(一)项目经理

1、对本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质量负责,负责落实工程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保证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所有活动均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2、对项目部各部门质量责任进行监督和考核。

3、负责组织本合同段施工准备、施工计划、生产计划、需求计划的制订、协调、检查和考核;

4、负责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均衡组织生产,保证工程按期竣工;

5、负责接受监理机构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监督检查。

(二)项目副经理

1、协助项目经理开展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中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2、对施工过程控制实施有效监控。

3、负责工程进度与技术质量工作的协调管理。

4、负责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交验工作,并组织交工和竣工验收文件资料的交付。

5、对工程施工质量负责,并负责对监理、业主的指令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三)项目总工

1、领导各专业工程师开展工作;组织协调技术质量工作,批准各类技术与质量控制文件;

2、负责组织对技术文件、工艺方案的编制审查,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

3、负责施工方案文件及施工图册的审定,对重大施工工艺及工艺修改进行审定;

4、组织织实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

5、主持各项质量会议,对重大质量问题组织处理,批准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

6、对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正常有效运行负责,负责组织质量例会和质量分析会,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7、组织质量检验、对质量管理等工作的质量负责

8、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质量负责;

(四)工程技术部

技术方面:

1、负责组织对外来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的审查,对审查结果负责;

2、对施工技术管理的正常运行进行组织和协调;

3、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实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并负责组织竣工图的正确绘编、工程技术总结撰写和相关竣工技术文件资料的整理和提交;

5、负责对不合格品技术处理方案的编制,并参与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6、组织工序的验收和验证工作。

工程方面:

1)负责组织制定阶段施工进度计划,并对施工计划的实施质量负责;

2)负责工程全过程施工管理,组织编排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合理配置作业人员和施工设备,并负责组织文明施工和均衡有序生产;

3)负责组织施工日志、工程施工总结和工程竣工交接表的编写、审查和提交;

4)负责工程所需设备配置计划的编制,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建档;

5)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组织,确保处于良好使用状态。

(五)质量安全部

1、对工程质量检验工作的质量负直接责任;

2、负责组织编制检验方案、各工序分项检验指导书等质量文件;

3、参与组织对质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考核;

4、参与对工序的验收和验证工作;

5、组织设计检验过程控制的评定记录和检验记录表样,并向监理、业主报批;

6、严格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质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