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docx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三)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表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五大基本核算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基本原理概
括起来有两点:
1.运用复式记帐原理,一个部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可视同该部门投入产出帐户
借贷双方的记录,按此可建立各部门投入产出帐户,形成帐户体系,投入产出表就是这
一帐户体系以矩阵形式的集中表现。
2.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矩阵运算,根据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利用线性代数原
理建立起经济数学模型。
(1)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
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横行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
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
行模型为:
中间使用十最终
使用一进口=总产出
(2)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
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纵列而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其经济含义是揭
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投入,反映了国民经济各
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
列模型为:
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功能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其它核算所不及的功能。
第一,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表格,主宾栏指标—一对应,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
之间及其部门内部的有机联系,直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量的对应关系;
第二,投入产出表由两个长方形的表垂直交叉而成,坚的方向分析价值形成,横的方向
分析使用价值运动,两者结合分析,不仅说明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而且说明生产消耗
量与分配使用量的相互平衡,同时使社会产品实现的复杂问题得以揭示;
第三,把具体特点和功能不同的三个象限综合在一起,投入产出模型完整地体现了社会
再生产以生产为起点,以消费为终点,分配和交换为中间环节而形成的不断循环、周而
复始的运动过程,同时也体现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四,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各项经济参数均以矩阵的形式给出,这对于应用现代数学方法
和计算机,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意义尤为重要。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一种现代的数量经济方法,除了对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
其他方面的核算具有重要作用外,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管理以及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用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规划的制定、验
证、调整;用于经济预测;用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Z 用于分析研究经济效益;
用于研究环境与污染的治理以及用于强化企业核算和制定企业市场计划等等。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是怎样的?
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品
(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
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
门、各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进行生产时投入的各种原材料、
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所投入的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
投人产出表中的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如下:
产出
投入
中间产出
最终产出
总产出
中间投入
I
II
最初投入
III
IV
总投入
从上表可以看出,投入产出表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分别称为第 I 象限、第 II 象限、第
III 象限、第 IV 象限。
第 I 象限核算中间产品,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内
容。
其主栏和宾栏都按产业部门进行分组,两者所包含的部门数目相等,排列的次序相
同,组成一个方阵,且每一小格的数字有双重含义。
从横行看,反映各部门生产的产品
(或服务)分配给各生产部门使用的数量,即“中间使用”部分;从竖列看,反映各部
门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即“中间投入”部分。
第 1 象限从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两个角度,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互为条件的经济技术联系。
第 II 象限核算最终产品,是第 1 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
这一部分反映各部门产品
的最终使用情况,即反映不再参加本期生产过程而为满足最终需求所提供的、包括国内
生产和国外进口在内的各类物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
最终使用包括总消费、总投资、
净出口等。
总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总投资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
第 1 象限和第 II 象限连结在一起,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
向。
第 III 象限核算最初投入即增加值,是第 1 象限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反 0 映各部门在
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增加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
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第 I 象限和第 III 象限连接在一起,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在生产经营
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何理解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技术联系,而这种
联系首先表现为各部门间相互耗用产品的数量关系。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就是
反映这种数量关系的两类重要指标。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一个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产出直接消耗的其它各部门的产品
(或服务)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
用某一部门的总产出(即总投入)去除该部门生产
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某部门对其他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
= 某部门生产中直接消耗其他各部门的产品和劳务/某部门的总产出
用价值量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其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在此范围内,直接消耗系
数越大,则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相互依赖性越强,直接技术经济联系越密切值接消
耗系数越小,则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相互依赖性越差、直接技术经济联系越松散;
直接消耗系数等于零则说明两个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相互依赖关系,也没有直接技术经济
联系。
以上计算得到的是国民经济某一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全部直接消
耗系数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2.完全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除了直接联系外,还有间接联系,两者合在一起,
就是全部联系。
例如,汽车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电力,同时还要消耗钢材、轮胎及设备
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也要消耗电力,这样汽车生产通过钢材、轮胎、设备等环节间接
消耗了电力,就形成了汽车生产对电力的一次间接消耗。
进一步看,钢材生产还要消耗
钢等,轮胎生产还要消耗橡胶等,设备生产还要消耗钢材等,而钢、橡胶、钢材等的生
产也要耗电,这就形成了汽车生产对电力的二次间接消耗。
如此继续下去,就得到了汽
车生产对电力的无数次的间接消耗。
将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消耗加上对电力的无数次
间接消耗,就是汽车生产对电力的完全消耗。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其它各部门的
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叠加。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其计
算方法是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运用矩阵求逆的方法,由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的。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对于社会经济宏观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规划固定资产项目投资
前,通过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可以测算出该投资项目投入生产后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
度,如建造一个大型的炼钢企业需要五年的建设周期,根据其投产后的生产能力,利用
完全消耗系数可以计算出该炼钢企业投产后需要全社会在原材料、电力、运输、金融服
务等诸方面的配套数量,即在五年后全社会需增加的原材料供应量、电力供应量、运输
量、金融服务量(如贷款额等)、若缺少某一个条件,就会影响该工程的正常生产。
纯部门工业总产出与常规统计中工业总产值有什么区别?
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划分与现行统计所规定的部门划分不同。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为产品
部门,也称“纯部门”;而现行统计所采用的部门分类是“企业部门”。
纯部门工业总
产出是按产品部门的口径计算的,而工业统计中的工业总产值的行业分类是以现行统计
中的企业部门分类计算的。
所谓企业部门,就是以企业为核算单位,根据企业生产的主产品的性质而决定企业所应
归属的部门。
例如: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的主产品是钢材,另外还生产机械产
品等,按照企业部门的分类原则,该企业生产钢材的总产值连同所生产的机械产品产值
全部计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部门的产值。
企业根据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规定,对
照企业生产的性质,把企业划归到相应的行业中去。
综合统计部门将全部企业的总产值
按所属行业性质分类汇总,就得到了按行业分类口径计算的总产值。
所谓产品部门,是指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产品的集合。
此集合可以是单一产品,也可以
是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若干种产品。
这里所说的相同属性,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消耗结构
基本相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使用用途基本相同。
这三个
基本相同就是投入产出部门分类的基本原则。
但是同一部门内的产品或服务要同时满足
上述三个基本相同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根据产品或服务符合某一个基本相同而划归为
同一个产品部门。
通常一个企业部门可以分为若干个产品部门。
也就是说,一个工业企
业部门的总产出是若干个纯部门工业总产出的总和。
企业部门所包含的产品比较混杂,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的技术经济
联系和比例关系,而产品部门的分类方法恰好弥补了企业部门的不足,但同时也带来了
统计上的困难。
为什么说投入产出分析与投入产出效益是不同的概念?
投入产出分析是从数量上反映和分析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依存关系和综合平衡
核算的一种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投入量与产出量必须是恒等的,
即:
X 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 产业部门的总产出
而在论述经济效益时,人们习惯用“投入产出效益”的说法,这与投入产出分析是完全
不同的概念。
所谓投入产出效益是对某一地区(或企业)通过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投入
而对其效益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评价方法。
如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投入率,就是计算中间
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比重越低,则说明地区经济效益越好;再如资金利用效
益,就是计算每百元资金投入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越多,则说
明投入产出效益越好。
因此,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将整个经济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的研究和分析,着眼于
综合平衡和“完全”效应,而投入产出效益则是单一的复合指标。
资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资金流量核算研究的对象是社会资金,也就是社会最终产品(即国内生产总值)从产出
到使用过程中在机构部门间的资金运动。
一个国家或地区或机构部门当年生产的总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是资金的初
始流量,但它并不是当年的全部收入,也不是可以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全部收入。
这不仅
是因为一个机构部门或地区在经济上是不独立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也越来越
多,根本不可能完全封闭起来。
以一个国家为例,它的生产成果可能因利用国外资金,
而须支付利息或分出红利(这属于要素支出),同时也有可能因向国外投资而取得投资
回报(这属于要素收入);另外还有诸如劳动者报酬收支以及转移收支等往来关系。
所
以~个机构部门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须经过多次分配与再分配才形成部门可支配收
入,即当年可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全部自有资金。
可支配收入扣除最终消费后,形成储蓄。
储蓄是一个部门、地区或国家可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来说,所需的资金既可能大于国民可支配收入,也可能小于国民
可支配收入,不足的和多余的资金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来调节,这就形成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