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483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细胞.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第三单元细胞

限时训练

选题细目表

知识点

题号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 3 4 5 6 7

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

10 13 14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综合

2 9 11

综合

1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7·大连统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CO2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H]产生,第二阶段有H]的消耗

D.相同质量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少

解析: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A错误;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B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C正确;脂肪与糖类相比,C、H比例大,O比例小,相同质量脂肪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D错误。

答案:

C

2.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

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

小麦种子消毒后虽有生活力,但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由于无菌水中无氧气,小麦种子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答案:

D

3.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

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有(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

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解析:

线粒体利用的底物是丙酮酸,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线粒体内膜翻转的小膜泡不能产生CO2。

答案:

C

4.以提取的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氧气的消耗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解析:

此题考查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实验分析能力。

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说明丙酮酸是在线粒体中分解利用的。

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说明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

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说明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产生了丙酮酸。

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不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答案:

D

5.(2016·江苏四市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

B.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解析:

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A错误;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M是乳酸,N是水,C错误;N是水,其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气,D错误。

答案:

B

6.(2016·南宁、桂林一模)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H]少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基质

解析:

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说明快肌纤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少量ATP、H];短跑时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从而产生大量乳酸,使人体产生酸痛感觉;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这一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

D

7.下列关于“葡萄糖

丙酮酸

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

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解析:

①为呼吸作用的第一个阶段,可在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可以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有ATP和H]产生,也可以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无ATP和H]产生。

答案:

D

8.(2017·乌鲁木齐检测)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无氧呼吸只在环境中无氧时进行

D.二氧化碳只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解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A项错误。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均可产生还原氢,B项错误。

人体组织细胞在体内氧气供应不足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项错误。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项正确。

答案:

D

9.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与Ⅰ完全相同

D.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大于b点

解析:

此题考查对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识图读图的能力。

Ⅰ阶段由于氧气逐渐减少,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到a点时,有氧呼吸降低到最低,a点后,无氧呼吸逐渐增强,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到b点时,根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Ⅲ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细胞逐渐死亡,Ⅰ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氧气减少。

答案:

C

10.(2016·宁夏育才中学模拟)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组    乙组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

解析:

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乙组营造的是无氧环境,故A正确;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即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故B正确;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故C错误。

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D正确。

答案:

C

11.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条件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无氧条件下产生了CO2,这说明该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不会有乳酸,A错误,b条件下,氧气消耗的相对值为3,可计算出葡萄糖消耗的相对值为0.5,无氧呼吸产生CO2的相对值为5,可计算出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2.5,B正确;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无氧呼吸最弱,C错误;d条件下,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错误。

答案:

B

12.(2017·湖北联考)细胞呼吸是细胞能量的根本来源,细胞呼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温度与氧气浓度对植物叶片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

B.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C.温度对曲线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较大,对曲线Ⅰ影响较小

D.分析图甲、乙可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

解析:

由于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A正确;分析题图甲可知,B点呼吸作用相对速率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B正确;根据甲图曲线变化情况可判断,温度对曲线Ⅰ、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相同,C错误;分析图甲、乙可知,在低温和低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都较低,所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D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6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注:

“+”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

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酶无法合成ATP。

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

(1)在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有氧气时可在有线粒体的试管中将丙酮酸和H]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无氧气时可在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将葡萄糖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CO2,故C、E试管中均可产生CO2和H2O,B、F试管中均可产生酒精。

F试管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未分开,无法确定无氧呼吸的场所,而与B、D试管的结果进行对比,能确定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H]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关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水,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影响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能量未用于合成ATP,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试管E中可发生有氧呼吸全过程,加入DNP后,该过程不受影响,但影响ATP的合成。

答案:

(1)C、E B、F B、D、F

(2)线粒体内膜 能

14.(16分)(2016·潍坊检测)已知在黑暗条件下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这一结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去掉叶柄并用石蜡封口,石蜡也可以封闭气孔等通道),平均分成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

一段时间后,脱色,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忽略不计)。

请回答: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处理

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O2

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N2

叶片浸泡在蒸馏水溶液中,通入O2

处理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无淀粉

无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