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776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 中国的气候.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中国的气候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五)3.15中国的气候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统计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回答1~3题。

时间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天气

多云

中雨

小雨

小雨

多云

中雨

多云

晴到

多云

阴有

小雨

气温

(℃)

12~18

13~15

8~17

5~11

8~13

6~15

3~11

7~13

1~13

9~14

A.长江三角洲B.松嫩平原

C.黄河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

2.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

A.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3.27日到29日,该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大的原因是(  )

A.风力大小的变化B.大气的保温效应

C.日照时间的长短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

【解析】1选A,2选B,3选B。

第1题,11月下旬为北半球冬半年,再依据表中最低气温大于0℃,可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四个选项中只有长江三角洲符合。

第2题,江淮准静止锋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初;根据上题该地为三角洲,山地少,不会形成地形雨;热带气旋(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而此时是冬季;只有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造成该地降水日数偏多。

第3题,多云和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较强,导致夜晚气温较高;而28日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弱,夜晚最低气温较低。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分表示雨带)。

读图回答4、5题。

4.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

A.③①④②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

5.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4选B,5选A。

第4题,正常年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我国雨带从南向北逐步推移,4月份在华南登陆,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份南撤,10月撤出大陆,故可以判断顺序为②③①④。

第5题,江淮地区出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说明为高温干旱的天气,即出现伏旱,一般在7、8月份,雨带为①图所示。

  (xx·成都高二检测)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

A.全年干旱多晴区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D.夏雨区

7.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高压脊的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多对流雨

8.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

A.水源B.土壤C.地形D.人类活动

【解析】6选C,7选A,8选C。

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①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根据7、8月份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得出结论。

第7题,M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夏秋季节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第8题,由图示可看出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地区主要在祁连山地区。

  (xx·深圳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某地降水的年际变化曲线,据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10.该地降水的年际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雨热同期,利于农业耕作

B.旱涝灾害频繁

C.水土流失严重

D.土地盐碱化

【解析】9选B,10选B。

第9题,从该地的降水年际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我国是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而且降水量大部分年份都在800毫米以下,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是温带季风气候。

第10题,由上题可知,我国的降水年际变化大,是由于受海陆位置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因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

  (xx·安徽文综)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1、12题。

1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位置

1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解析】11选B,12选D。

第11题,依据积温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六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在34°N(秦岭)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横断山区。

第12题,亚热带在我国分布偏南,说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造成温度较低的因素是:

西北方向的冬季风势力较强,向南影响的范围较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读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图中气温变化有明显特点,请你归纳出三点。

(3)图中四城市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显示,我国______。

(填字母)

A.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4)据图归纳广州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5)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

【解析】第

(1)题,结合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和年降水量的多少,即可判断哈尔滨冬季气温最低,为①;广州年降水量最大,冬季气温最高,为④;1月份武汉比北京气温高,故②为北京,③为武汉。

(2)题,气温的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分析,时间主要表现在不同季节的特点,空间主要表现为地区差异,即南北差异。

第(3)题,注意夏季降水量的比重,是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最高;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广州降水量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

第(4)题,降水特征主要从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原因主要考虑水汽的来源,注意台风对降水的影响。

第(5)题,哈尔滨冬半年气温较低,可以判断冬季受寒潮影响几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答案:

(1)哈尔滨 北京 武汉 广州

(2)夏季(7月)普遍高温(都在20℃以上,温差小于10℃);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最大在30℃左右);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3)C

(4)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较多(900毫米左右)。

形成原因:

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雨季长;台风活动较频繁。

(5)寒潮,冬半年;洪涝灾害,夏季。

14.(高考预测题)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

结合下图中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比较上海、哈尔滨秋季(9~11月)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试分析其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

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秋季时上海的降水量多于哈尔滨的降水量,根据各月降水量可分别计算出两地秋季降水总量。

上海纬度较低,秋季锋面雨带南移,使该地再次形成雨季,降水多。

而北方的哈尔滨,一般7、8月份为雨季,秋季时锋面雨带南移,该地雨季结束。

(2)题,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是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

成都和上海纬度大致相同,造成其冬季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差异。

第(3)题,必备防晒用品说明该地光照强,影响光照(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有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

必备较厚衣物说明该地寒冷(或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等。

答案:

(1)秋季(9~11月)降水差异:

上海为260mm左右,哈尔滨为70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

原因分析:

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或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需准备较厚衣物。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八)3.18中国的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xx·济南高二检测)图中显示了我国1月0℃等温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内外流域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等四条重要地理界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条地理分界线分别是(  )

A.1月0℃等温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人口地理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

B.1月0℃等温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内外流域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人口地理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

D.400mm年等降水线、1月0℃等温线、内外流域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

2.图中我国沿30°纬线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自西向东依次为(  )

A.乳畜业、果林业、灌溉农业

B.混合农业、游牧业、果林业

C.畜牧业、林业、种植业

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

【解析】1选A,2选C。

第1题,A线东部大致和秦岭-淮河一线一致,故应为1月0℃等温线,排除C、D选项;图中C线为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应为我国人口分布界线,排除B选项,故选项A正确。

第2题,图中我国沿30°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依次为畜牧业、林业和种植业。

  (xx·海淀模拟)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读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对比图,回答3~5题。

3.图中省级行政区(  )

①包含了省、自治区与直辖市

②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③多有陆上邻国

④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西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内蒙古森林面积广大,其主要分布在(  )

A.大兴安岭B.内蒙古高原

C.阴山山脉D.祁连山脉

5.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森林生长缓慢

B.降水少,以灌木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

D.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

【解析】3选B,4选A,5选D。

第3题,图中省级行政区中没有包括直辖市;内蒙古、云南、四川、广西、陕西、新疆都主要分布在第二级阶梯;除四川、陕西、福建外其他各省区在陆上都与其他国家相邻;西藏森林蓄积量最多,森林资源最丰富。

第4题,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降水减少,故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大兴安岭。

第5题,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质量下降,单位面积内森林蓄积量减少。

6.(xx·深圳模拟)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见图),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下列有关“三大荒”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大荒”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光照

B.“北大仓”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冬小麦

C.“南大荒”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D.“西大荒”棉花生产主要的气候优势是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解析】选D。

“北大荒”纬度高,气温低,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热量,不是光照。

“北大仓”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春小麦,冬季气温低,种植冬小麦不能安全过冬。

“南大荒”位于南部沿海地区,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西大荒”棉花生产主要的气候优势是降水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xx·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A.土壤肥沃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D.水热条件优越

8.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D.培育良种

【解析】7选D,8选A。

第7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冬季可以种植油菜和甘蔗,蔬菜正常生长期较长,说明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其农业发展的优势为水热条件优越,土壤状况、商品率等无法判断,南方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

第8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洪涝灾害多发,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故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培育良种、提高机械化水平不是针对农业稳定生产的主要措施,土壤状况不确定。

  (xx·阜阳模拟)读我国某地农村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9、10题。

9.最适宜发展该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南疆绿洲地区B.华北平原地区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D.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10.该农业生产模式(  )

A.养猪、养鸡、养蚯蚓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清洁

B.是混合农业

C.农田主要肥料是化肥、粪肥、塘泥

D.双季稻生产,商品率高

【解析】9选C,10选B。

第9题,图中利用沼气池发展生态农业生产,说明该地气温较高,不会是青藏地区,D项错。

该地有水稻种植业,不会在缺水地区生产,A、B项错。

只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C项对。

第10题,该生产模式养猪、养鸡粪渣、杂物生产沼气,不污染环境,养蚯蚓利于环境清洁,A项错。

有养殖业,也有种植业,所以是混合农业,B项对。

农田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没有化肥,C项错。

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D项错。

  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新例”,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

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

万头),据此完成11、12题。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1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和市场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D.劳动力和技术

12.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解析】11选C,12选B。

第11题,畜牧业发展需要饲料,良种奶牛分布主要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这些地方草场分布较广;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市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也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所以选C。

第12题,奶业标准低说明产品质量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是技术水平,所以选B。

奶业标准低使乳畜业发展慢;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输效率高;受技术影响奶业标准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下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1)试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

(2)你认为该地区是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首先要先确定好该区域的位置,从位置入手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再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该区域位于河套平原附近,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加之黄河流经此处,灌溉水源充足。

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

图中显示有高速公路、河流等,交通便利。

(2)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一定要先表明观点,再展开论述。

如果继续大力发展,则应从发展的优势来讲;如果不再大力发展,则应注意原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限制条件。

答案:

(1)该地区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2)观点1:

应继续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

理由:

确保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2:

不应该大力发展向日葵种植。

理由:

向日葵生长耗水量较大,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向日葵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张。

14.(高考预测题)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a)。

材料二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图b)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c)。

(1)分别归纳图a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位于青藏高原,种植业分布在河流附近,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势较低,热量比其他地区丰富。

乙地形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影响种植业的是水源,而山麓地区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能满足农业的需要,故多分布在山麓地区。

(2)题,该农场农业部门较多,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充分利用了各部门产生的废弃物,保护了环境,发展了经济,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特点:

甲地形区:

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

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

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2)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