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756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备考网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反映文物都

A.具有佐证史实的作用

B.呈现雕塑艺术的辉煌

C.再现统一王朝的气势

D.见证社会经济的发展

2.小说以四大家族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氏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抨击了传统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揭露了贵族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展示了传统等级社会日趋没落的历史命运。

这部小说

A.创作于宋元时期

B.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C.是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

D.代表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这一言论的出现针对的是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英国取得协定关税权

C.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4.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也提倡“剪辫易服”。

由此判断两者均希望通过剪发辫

A.向西方学习

B.推翻清王朝

C.抵抗侵略者

D.传播新思想

5.他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因领导五四运动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6.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最准确的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国共两党的协作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民族危机的加剧

8.《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

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

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通信技术的进步

D.交通工具的革新

9.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地区,中农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由过去的20%上升为80%左右,贫雇农则由70%左右减少到10%左右,而且在逐年减少中。

这一情形的出现得益于

A.《土地改革法》的推行

B.土地私有制的废除

C.互助合作社的建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0.对外开放的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1.中英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写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也可以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

据此可知回归后的香港

A.可以开展独立的外交活动

B.可以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可以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

D.必须断绝与英国一切关系

12.1964年10月19日,国际社东京电:

“…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

B.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C.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技术

D.适应了技术革命的挑战

13.如图为中世纪欧洲庄园平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封建领主拥有各自庄园的所有土地

B.庄园通常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生产

C.其生活用品基本全部需要市场购买

D.人们常说“庄园的空气使人自由”

14.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

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

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

这段话中的“这些人”应是

A.古希腊的哲学家

B.人文主义学者

C.启蒙思想家

D.宗教神职人员

15.法国1791年制宪会议之后,国王路易十六的称呼发生了变化,从“路易,承上帝之命,法兰西之王”,改称为“路易,承上帝及国家宪法之命法兰西人之王”。

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民主法制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

16.这次改革是为了“提高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的地位,“建立并巩固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是“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俄国历史上的这次改革

A.促进了社会发展

B.摆脱了民族危机

C.结束了沙皇专制

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7.下列图片反映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

A.这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B.战争的持久性和残酷性

C.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格局D.战争以英法的投降结束

18.“由于货币紧缺,有些大商店只得以物物交换的方式来推销商品,如底特律市某商店,用三套童装和三双鞋子换农民的一头母猪,体育场也鼓励民众用衣服、电器等日用品来购买入场券。

”为改变这一状况,罗斯福首先

A.整顿银行业

B.实施以工代赈

C.规定最低工资

D.抑制贫富分化

19.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欧共体东盟等少数区域集团组织。

今天,各种区域组织纷纷涌现,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集团有30多个,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

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反映

A.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消除

B.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政治多极化的局面已经形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日益凸显

20.“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这一理论诞生的重要意义在于

A.创立了完整力学理论体系

B.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法治”,认为法令应该明文规定,大家遵守;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提出“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这些理论,后被秦始皇采用。

材料二:

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其核心在于强调君权神授,突出帝王的权力,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安分守命,显示出浓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它总结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为调节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有何相似之处。

(3)综上所述,谈谈上述法治思想和法律文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定意义上,“文学革命”并不是胡适的专利发明,从清末的梁启超、黄遵宪代人开始,已经有不少人受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留意语体变更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

然而,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却是第一个自觉、系统地考虑文学如何同时进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改造,以实现普及化的问题的人。

随着运动的推进,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

“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

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文学革命”兴起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对“文学革命”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综上所述,谈谈新文化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很多城市出现花园式住宅,绿地面积达50%.在农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幅度增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富裕地区,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家用电脑,卫生设施也不断改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居民兴起“装修热”,表明“遮风避雨”的住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

材料三:

2007年,城镇居民人居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未来居住的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的集中地,1860年,美国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

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南北双方在争夺原料、市场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二:

林肯出生于1809年,青年时代的他就痛恨奴隶制,曾愤然表示:

“我一定要把它彻底打垮!

“。

1858年6月,林肯发表了题为《家庭纠纷》的著名演说。

他说: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不期望联邦解体,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三:

宣言规定:

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美国南北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一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能感受到林肯怎样的政治智慧。

25.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对比)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文物都是史料,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题干图片反映的文物都具有佐证史实的作用。

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说以四大家族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氏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抨击了传统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揭露了贵族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展示了传统等级社会日趋没落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是《红楼梦》。

《红楼梦》代表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D符合题意。

《红楼梦》创作于清朝,A不符合题意。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国演义》,B不符合题意。

《西游记》是具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可知,这一言论的出现针对的是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主张剪辫蓄发是因为“当时人”破坏了传统,指的是清政府建立后对服饰的改变,破坏了汉族的传统;辛亥革命剪辫易服是为了革除清政府的藩篱,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为了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B。

5.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领导五四运动,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三幅图片分别与平型关大捷、地道战、百团大战有关。

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最准确的是敌后战场的抗战。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杭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分析题干的“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

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可知,这体现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到通信技术方面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到交通工具方面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农”比例“上升为80%左右”“贫雇农”“减少到10%左右”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仍属土地私有制,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综上所述,故选A。

10.C

【解析】

【详解】

由题干中的“对外开放十年实践”可知,十年后应该是1990年。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C。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可以看出,香港回归后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故C项符合题意。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在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依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但不得保留自己的军队,仅保留警察队伍。

香港回归后,在国防、外交等领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

必须断绝与英国一切关系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C。

12.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64年”,即可判断“军事技术”指的是原子弹研制成功。

据“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说明当时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解析】

【详解】

依据“中世纪欧洲庄园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庄园是封建主的田产经营组织。

是西欧中世纪前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跟小农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封建主榨取农民的基本单位。

庄园内,包括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在内的封建领主拥有各自庄园的全部土地,通常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

故正确答案为A。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

B不符合题意;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C不符合题意。

人们常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A。

14.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

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

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

材料中“这些人”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故C项符合题意。

古希腊的哲学家强调“认识你自己”,故A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宗教神职人员的核心思想是神权,故D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C。

15.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路易,承上帝及国家宪法之命法兰西人之王”可知,国王路易十六的权力来自宪法,且受到法律的制约,所以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政治原则是民主法制。

B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故选B。

16.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

故A符合题意。

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没有民族危机,故B不符合题意。

改革没有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

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A。

【点评】

本题理解并识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彼得一世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

17.B

【详解】

题干中上方的图片反映了一战爆发后人们走上街头支持战争,而下方的“我要回家!

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则反映了战争中士兵的厌战情绪,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持久性和残酷性使得士兵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厌战情绪,B正确;A反映了一战的性质,C反映了一战的影响,但与题干意思不符,AC排除;一战以德国的投降结束,英法是战胜国,D排除。

故选B。

18.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并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首先大力整顿银行,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现款又存入银行,重新流通。

故A符合题意。

BCD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A。

【点评】

此题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19.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欧共体东盟等少数区域集团组织。

今天,各种区域组织纷纷涌现,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集团有30多个,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

区域集团的大量涌现反映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二战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类可以普遍感知的现实,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经济全球化的障碍依然存在,A不符合题意。

政治多极化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C不符合题意。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日益凸显,与材料无关。

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B。

20.D

【解析】

【详解】

依据“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论是指运动三大定律,其诞生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地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选项D符合题意。

ABC与题意不符,故选D。

21.

(1)韩非子,《查士丁尼法典》。

(2)都强调君主的权威;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3)有利于构建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他是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法治’,认为法令应该明文规定,大家遵守;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这些理论,后被秦始皇采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韩非子,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查士丁尼法典》这部法律文献。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所反映的内容都强调君主的权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综上所述,法治思想和法律文件有利于构建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22.

(1)因素:

戊戌变法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贡献: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

(3)新文化运动有利于向青少年普及文化知识;启迪青少年的智慧;促进青少年的思想解放,推动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从清末的梁启超、黄遵宪代人开始,已经有不少人受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留意语体变更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

然而,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却是第一个自觉、系统地考虑文学如何同时进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改造,以实现普及化的问题的人。

随着运动的推进,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并结合所学可知,促使“文学革命”兴起的因素是戊戌变法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

胡适对“文学革命”的贡献是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由材料二“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

‘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

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

(3)新文化运动有利于向青少年普及文化知识;启迪青少年的智慧;促进青少年的思想解放,推动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

23.

(1)从简陋到个性化装修;花园式住宅出现;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房屋质量大大提高;居住舒适化程度提升。

(2)居民收入的提高;科技的进步。

(3)智能化家居;青山绿水原生态居住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一“建国初期人们简陋的房屋”、图二“个性化装修的房间”和材料二“很多城市出现花园式住宅,绿地面积达50%.在农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幅度增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富裕地区,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家用电脑,卫生设施也不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