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733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docx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

好习惯——终生的财富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只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了,自学水平和自我管理的水平得到高度发展了,才能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什么?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建立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一种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但与学生的智力相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关。

所以俗话说: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

”因为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二、好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建立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一种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

如:

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

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

那就是习惯。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不需意志努力,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水准。

培根指出: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

所以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乌申斯基曾说:

“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能够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这些都说明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他们智力超群,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周峰,理解汉字、记忆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走亲访友也不间断,就这样在一年内他便分别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英语单词;周峰学习时一心一意,自觉性强,从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更不需要他人的强制,他学习时全神贯注,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自我调整。

这些都得益于他自动养成一心向学、专心专心致志的良好习惯。

  伟大领袖毛泽东青少年求学时常常把书籍拿到闹市上去读,培养锻炼自己专心学习的意志力;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连坐在理发店排队等候理发时都要阅读一会报纸;雷锋在汽车启动前都要读一会名人著作,并且坚持每天写日记;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讲话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就是因为他在大学读书时把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涉猎群书、广泛阅读上。

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有趣的是记下来。

九岁的时候,他专门记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收集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发展到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终日与书为伴,专心读后,最终开始自己创作。

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各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

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如: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

“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小学生应具备那些好习惯

——养成自信乐观的习惯

——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养

——养成坚韧执著的习惯

——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养成孝顺父母的习惯

——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养成合群友善的习惯

……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

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

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

”所以,教师要从这四种水平着手,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使学生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养成的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有:

1、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语文课之始,我们就开始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重视书写的准确、端正、整洁。

到高年级时逐步在学习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准确不动笔”的习惯。

同时,树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从而自己主动放弃了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就能越写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2、认真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前,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情况并且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书来学习;阅读时,理应讲究阅读的质量,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一些语文课文要边读边想像,借助形象地感知其中的重点词句来更好的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其次,养成阅读时动笔圈点、笔记摘抄的习惯。

阅读时,动手动笔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其中的优美词句和重点段落。

另外,阅读到打动心灵或给以重要启发的句子时,能够反复阅读,做到有感情朗读。

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的含义和作用,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自学水平所必须的。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自己查的习惯非常重要,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较快地掌握所查的字词。

所以,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己去查文中的生字、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字词在表达特定环境中或者特殊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也许面对多种意思,学生会产生疑惑,“疑是学之始”,学生会在疑惑中加快学习的步伐。

所以说,让学生经常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既能解除学习中的疑难,又能为他们自主学习、无师自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已牢固树立了养成这种好习惯的意识,只要教师再适时加以指导,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必会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熟练自如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式。

4、动手练笔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

写作是使用语言文字实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理解世界、理解自我、实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实行语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所以,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

5、专心倾听的习惯

无论是课堂听讲,还是课外听报告、听讲座、听广播、收音机、听人谈话,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克服心不在焉、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不良行为,应该集中注意力专心倾听,力求准确无误地听取内容,并且在听的过程中能把握说话者的要义,听后做到能复述大概意思。

同时,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能够用笔记,更要学会用脑子记。

记住之后,能做恰当的评判和推理,力求听话科学、规范。

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控水平,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约束自己,特别是面对比较枯燥的说教和乏味的谈话时,他们更容易丧失耐心,变得不耐烦,从而很少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更不用说边听边想,边听边记了。

所以,教师应长话短说,用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在持续的引导、示范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6、规范表达的习惯

良好的表达习惯包括讲普通话的习惯、先想后说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等。

教师要注意在小学生说的时间保证后,注意说的质量,能够与写的要求相结合,达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在语文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多展开有效的小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因为言语表达是一个人语文综合实力的体现,良好的表达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

听说仅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课外实行训练。

所以教师理应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倾听、提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交流的习惯,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够了解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就是以上方面,另外还包括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应具备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以及反复练习、巩固的习惯等。

2、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特点,能够从以下方面入手增强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自觉抓起,严格要求;从训练抓起,因材施教;从模仿抓起,榜样示范;从激励抓起,和谐统一。

(一)提升理解,启发自觉

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协助学生提升思想理解,要坚持正面教育,用浅显的道理,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形成一种内驱力,自觉主动地将习惯体现在学习中。

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根除,都要把教师的要求转换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

因为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抗诱惑性差,并不都能很好地去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理解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走好每一步。

针对小学生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往往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事的现状,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如字迹潦草的作业会使学生、教师不愿看它,在自己以后的复习中也会造成自己辨认不出的困扰。

所以,应该让学生理解到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其次,鼓励学生“敢问、敢想、敢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家长在生活中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

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善于接受同学的观点,使用好朋友的力量进一步内化他们的自觉行为。

所以,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树立学生准确的意识。

只有小学生理解提升了,并形成内驱力,才具有按一定方式行动的坚强决心。

(二)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发展良好习惯和消除不良习惯这两个同时实行的过程。

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根除,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一定的自制力,经过严格的训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严而有格。

对学习习惯的要求,应根据年级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的需要,区别对待;即使对同一种学习习惯的要求,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也要有所区别。

叶圣陶说:

“教亦多术矣,使用在乎人。

”对学生的要求,应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不同年级的要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课文,而对高年级的学生,也无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笔一划地学写生字词。

第二,坚持不懈。

向学生提出要求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一丝不苟,引导他们自觉有成效地实行锻炼。

如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笔圈划的习惯,开始时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到高年级时,针对个别同学的情况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自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同时,应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教育学生严格按照要求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从而在自我的学习成长中学会阅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学会写感悟。

第三,适时指导。

一方面,要教给方法,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必要时还要给予示范。

另一方面,要深入调查了解,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根除与之对立的不良习惯。

教给方法之后,还理应使学生在多次的自觉使用中强化,最终形成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如在学生自学课文时,特别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严格按照要求实行学习,而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应切实引导他们在交流中获得提升。

正如叶圣陶所说的: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三)创造条件,反复训练

在课堂内外,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教育学生善于抓住机会,实行自觉训练。

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不能脱离听说读写的过程孤立地实行,离开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就无所谓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首先,注意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果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得法,有可能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如六年级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释疑,那么学生的重点不是阅读,而是通过阅读认真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不阅读,而一味讨论不停,或者只自己阅读而不实行交流的同学都应加以引导,使他们按照目标达到锻炼。

所以,对每一项训练,有明确的目的性,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时,要拓展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者、组织者。

要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实行有效的指导。

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教师要一抓到底,反复抓,抓反复。

如教师在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机会反复练习,小组交流是大量的实践机会;次数不多的课堂发言是一种提升的机会;积极参加朗读、演讲比赛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因为课内训练的次数有限,还应引导学生在活动课程与课外时间里相互指导,以便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大的提升。

阅读、写作、倾听的良好习惯,也要在长期的、反复的、严格的训练中养成,学生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无穷。

(四)榜样激发,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综合性学习内容,形式的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强有力的动机的支持下,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由原来的“要学”变成“会学”,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质量。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的是在模仿中养成,所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做到:

第一,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学生中的好典型是最贴近的榜样,如让学生当“小老师”,面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时,教师可大胆放手,让个别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更多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重。

同时,因为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为这种带动作用,更多的学生会在榜样的影响下,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二,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即时发现一些学生能够效仿的事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完美整洁的作业,优美动人的作文等。

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

如:

“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等等。

从课内到课外,都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要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仿效机会。

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提升训练的针对性。

例如,对不喜欢发言的学生能够抓住时机实行激励。

因为适时的激励往往比刻意的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关心习惯较差的学生,要特别注意捕捉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然后抓住时机给予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发其主动性。

我在实习时,有这样一位新老师,刚接手五年级,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并不熟悉。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他叫起了一个平时很沉默,成绩总不好的女孩回答问题。

结果在同学的哄笑中,在教师的持续引导下,女孩回答对了,虽然很慢,很小声。

老师立刻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她也显得很兴奋。

此后,老师了解了哄笑的原因,经常叫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两周后,她也会抢答了。

所以,对待发言特困难的学生能够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让他们在小成功中逐渐养成敢于说话的良好习惯。

当学生把良好行为作为一种爱好来追求时,这种习惯就接近于养成了。

(五)教师示范,引导激励

在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起着特殊的作用。

学生的很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学生对教师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却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特征。

因为在以后持续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回忆起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的体现。

所以,某种水准上说,学生的习惯就是教师的习惯。

马克思说: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实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所以说,教师的教,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课堂教学里,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要做到,也就是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教师在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用心的倾听者。

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即使不对或者偏离原来的主题,教师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说完,再引导学生理解不足,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如果教师一发现学生说的不准确,便立即打断,这不但挫伤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同时没有起到认真倾听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协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分组实行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形式,尽量提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故事和生活话题,设计接近学生生活体验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情景表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求知氛围。

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时,教师应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创设语言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培养因素,重视教材中的“想”和“怎样想”,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同时,为了增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想说、爱说、会说,能够选用多种方式,如自己复述、同桌互讲、小组讨论等,以形成同学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与师生之间纵向信息交流的纵横交错的语言信息网。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脑、动口、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来说之,小学生年龄小,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