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472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docx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

北美洲所跨的经度范围

  北美洲地理一、地理位置位于西半球北部。

  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

  范围:

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05′,北纬7°12′),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05′,北纬65°37′),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西经94°26′,北纬71°59′)。

  北美洲除包括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外,还包括加勒比海中的西印度群岛。

  二、地形特征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北美洲地势的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西部高大的山系属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及落基山脉等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山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中部广阔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地之间,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湾,是一片纵贯北美大陆中部的广阔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东部低缓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因久经侵蚀成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地。

  三、气候类型及成因,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原因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极地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在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下。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雨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高山气候:

海拔高,热量少。

  极地气候:

地处高纬度地区。

  北美洲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原因(与其他洲相比)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北美洲面积纬向延伸比较广,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同时,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特别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形成了海洋气团运行的重要障碍。

  而北美洲中部广阔的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气流可从北冰洋上空长驱直达南部墨西哥湾,短时间内气温会下降20℃,形成大风和寒潮天气。

  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可长驱北上,是本区和东部暖热。

  因此大陆性特征显著。

  

(2)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呈南北延伸分布的原因:

美洲西部南北纵向分布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候进入,使太平洋和西风带的影响难以深入内陆,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的迎风坡,形成多雨的湿润地区。

  (3)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美洲西部南北纵向分布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候进入,落基山地区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则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北美洲气候类型与亚洲气候类型的比较①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如同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沿岸一样,都是极地气候。

  ②北美洲大陆西岸,如同亚欧大陆西岸一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不同的是,北美洲有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逼近海岸,使这两种气候类型的范围小而狭长。

  ③北美洲大陆西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亚欧大陆缺少热带草原气候。

  ④北美洲从阿拉斯加直到大西洋岸边,广大的大陆西部、中部和东部,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而大陆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⑤北美洲东南部和南部的气候类型有:

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亚欧大陆东南部相似)。

  只是由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都远比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所以北美洲的季风现象不像亚欧大陆东部那样明显。

  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的热带草原气候在亚欧大陆相应地区是缺失的,而在亚欧大陆南部却是热带季风气候。

  中美洲东部有热带雨林气候(亚欧大陆与其相应地区也有)。

  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北美洲的气候类型较多,有自己的特点如极地冰原气候的分布比亚洲广;亚洲缺少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北美洲东岸又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而是由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代替;另外,本洲无赤道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而热带沙漠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不及亚洲广泛。

  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北美洲所拥有的各种气候类型在分布和排列上也有其特点。

  首先,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的分布,都是南北排列的,其中除极地冰原气候外,又作东西延伸,这与亚欧大陆北部的情况基本上相似,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点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它们虽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

  综上所述,可知北美洲的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

  亚欧大陆的气候类型,北美洲基本都有,只是典型性较差,分布范围较小。

  北美洲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四、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1.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水系。

  若以发源于落基山东坡的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算起,全长6262km,为世界第四长河。

  流域面积322.2×104km2,约占北美洲总面积1/8。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发源于落基山东坡、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和北部冰碛区南侧共约250多条支流,西岸的支流又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

  密西西比河西岸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流量较小,季节变化急剧,含沙量大,主要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

  东岸的支流以俄亥俄河最重要。

  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为平原,中、下游比降很小,河道迂曲,河漫滩宽广。

  密西西比河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约3×108m3,河口形成面积2.6×104km2的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为美国中南部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但水患也很严重,遇特大洪水容易泛滥成灾。

  密西西比河的航运价值很大,除干流外约有50条支流可以通航,水深2.7m以上的可航道总长近2.6×104km,流域内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为2630×104KW,主要分布在俄亥俄河及其支流,开发程度较高,如巨大的田纳西河水电工程。

  2.圣劳伦斯河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湖口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它是五大湖的出水道。

  流程约1200km,在河口形成宽50km、长400km的三角湾。

  水量相当丰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4×104m3/s,由于五大湖的调节,加以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均匀,圣劳伦斯河成为世界上水位最稳定河流之一,枯水期流量要占到洪水期流量的70%左右。

  从湖口至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上游河段,比降陡急,多急流浅滩,水力蕴藏丰富,但对航行不利。

  这个地区是美、加两国人口和工业云集地区,五十年代起,对该河段实施整治,开凿了一条深达8.1m的水道以及三条运河和七座船闸,水力资源也得到开发,兴建了一系列水电站,使之成为美、加两国重要的航运动脉和电力供应基地。

  3.马更些河马更些河是北美洲第二长河。

  上游源流阿萨巴斯卡河和皮斯河均源于加拿大落基山的东坡,前者向东北注入阿萨巴斯卡湖,从该湖流出后与皮斯河汇合成奴河,往北注入大奴湖;从大奴湖流出后始称马更些河,沿落基山麓向西北流,最后分支入北冰洋的波弗特海,河口形成约12000km2三角洲。

  从皮斯河的支流芬莱河源头起算,马更些河全长4241km,流域面积180.5×104km2。

  干流东西部在水系发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

  东部因受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水系尚未充分发育,但有水道与大熊湖、大奴湖、阿萨巴斯卡湖等通连;西部发源于落基山的支流相对较成熟,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因地处高纬,河流有较长的冰期。

  中、上游出现高水位时,下游尚未解冻,冰块拥塞,甚易引起泛滥。

  马更些河水系把偏远的加拿大北部与南部地区联系起来,特别是在运送大熊湖、大奴湖一带矿产品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该河的冰期,减低了它的经济价值。

  4.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190km。

  流域面积为59×104km2,大部分在美国境内,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mm,沿途为数不多的支流多系间歇性河流,主要由于落基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科罗拉多河才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常流河。

  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的中游河段,由于高原抬升和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的峡谷,其中以大峡谷最为壮观。

  这一河段比降极大,水力蕴藏丰富。

  科罗拉多河水量不大,由于蒸发旺盛和灌溉损耗,愈向下游水量愈减,在近河口的尤马处年平均流量仅700m3/S。

  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流量相差30倍左右。

  但是科罗拉多河水,对于中、下游干旱区来说,则是一项宝贵的水源。

  科罗拉多河还以含沙量高著称,河流挟带大量的碎屑物质使河水十分混浊。

  估计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超过1.6×108t,河口因此不断向前推移,目前三角洲面积为8600km2。

  五、工农业概况美国和加拿大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巨大、科学技术先进。

  农、林、牧、渔业也极为发达。

  北美洲其他国家除墨西哥有一些工业基础外,多为单一经济国家。

  北美洲采矿业规模较大,主要开采煤、原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硫磺等,而锡、锰、铬、钴、铝土矿、金刚石、硝石、锑、钽、铌以及天然橡胶等重要的战略原料几乎全部或大部靠进口。

  主要工业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为:

生铁、钢、铜、锌等均占20%左右,铝占40%以上,汽车约占37%。

  农业北美洲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

  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六、北美洲最大的特点及理由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

东部山地和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

  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

  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

  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

  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

  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

  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

  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

  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