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720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朝阳学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房屋倒塌C.森林失火D.山体滑坡

2.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

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

SO2B.2HgO

2Hg+O2

C.H2O2

H2↑+O2↑D.2P+5O2

P2O5

5.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5B.+3C.+1D.+2

6.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

A.FeSB.Fe2O3C.Fe3O4D.FeO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诗人远远就能闻到梅花散发的香味,说明

A.分子很大B.分子变成了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9.N2O3是有毒,环境污染物之一。

仅根据其化学式,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此物质属于氧化物B.此物质通常呈气态

C.此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D.此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5个原子

10.在SO3+H2O=H2SO4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总数B.元素种类C.各元素化合价D.原子种类

11.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2.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厨房中炒菜时房间内会闻到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某同学用肥皂水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少浮渣多,是因为所用的水为硬水

C.蜡烛燃烧产生黑烟,说明石蜡中含有单质碳

D.膨化食品开封一段时间后不再松脆,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13.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4.如图是实验室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的对应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防止读数误差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D.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A.AB.BC.CD.D

16.海水淡化可采用分离技术。

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溶剂质量不变

17.要除去氯化锌溶液里混有的少量盐酸和氯化铜,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

A.NaOH溶液B.AgNO3溶液C.FeD.Zn

18.已知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O→Cu→CuOB.O2→Fe3O4→O2

C.NaOH→H2O→NaOHD.Fe→FeCl2→Fe

19.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各物质变化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6

16

16

0

反应后质量/g

12

0

27

未知

已知A、B、C、D四种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2、44、18,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A.A+2B=C+2DB.2A+B=C+2DC.2A+B=3C+DD.A+B=C+D

2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CO2(CO)

氧气

点燃

A.AB.BC.CD.D

二、填空题

21.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烷、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是_____;

(2)酒中含有乙醇(CH3CH2OH)。

乙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3)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的蒸气和红热B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和D,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微观示意图

 

22.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___B。

(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23.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

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价。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______。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预测反应现象:

______。

(3)用氯化亚钯(PdCl2)可测定空气中微量的一氧化碳。

常温下,氯化亚钯溶液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灰黑色的金属钯(Pd)沉淀,还生成二氧化碳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某同学看见有人向养鱼的水中撒一种黄色固体能产生气泡,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是为了解决水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查阅资料知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相似。

据此请写出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

24.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固体可能发生变质,某实验小组其成分进行对假设,并完成实验探究.

(1)对该生石灰成分的假设可能有_____种。

(2)该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实验探究如下:

步骤

现象

1、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20mL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烧杯底部发热并有大量不溶物.

2、向澄清的滤液中鼓入CO2气体.

澄清液变浑浊

3、在过滤后的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上述实验不可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

(3)为了确认生石灰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定量实验.取该生石灰固体样品,称量16.5g,然后放于烧杯中,加入146g10%的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反应后秤得此溶液质量为158.1g.实验小组通过下列计算后,判断生石灰固体的成分.

解:

①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16.5g+146g-158.1g=4.4g

参加反应的盐酸中HCl质量为146g×10%=14.6g

②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固体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7.3g

4.4g

100:

x=44:

4.4gx=10g

③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7.4g

7.3g

CaO+2HCl═CaCl2+H2O

56

73

5.6g

7.3g

根据计算你确定该生石灰固体的成分是_____。

25.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⑥的名称是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填名称)。

(2)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收集较纯氧气的方法用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仪器_____(填序号),

(4)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待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_____;应待气泡_____冒出时,再收集。

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然后_____,原因是_____;

(5)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6.某同学为了验证氧化铜(难溶于水)是否能做过氧化氢(H2O2)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实验如下:

(1)(实验一)实验目的:

探究氧化铜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1.在试管中加入2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1.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

2._____

2._____

实验一结论:

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实验二)实验目的:

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待实验一第2步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_____

实验二结论:

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3)(实验三)实验目的:

探究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没有改变,在实验后,该同学将反应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

得到黑色固体质量为1g。

实验三结论:

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4)(实验结论)综上所述,说明了氧化铜_____(是或不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27.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

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

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1)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B碱C盐

(2)Ⅰ.实验员说,这瓶试剂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并提示:

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Ⅱ.查阅资料:

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

小欣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有同学再次认真观察排除,该同学认为不可能是_____。

(设计并实验)

请你设计实验确定这瓶试剂的名称,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室仅提供了酚酞、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_____

_____

 

五、简答题

28.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六、流程题

29.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

以下是除去氯化钾样品中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的流程:

请回答:

(1)氯化钾样品的提纯

①KOH溶液与欲除去的杂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加入过量“试剂A”可除去氯化钾样品中的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加入适量“试剂B”的目的是_____。

④“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2)用提纯的KCl固体配制200g10%的KCl溶液,需要KCl的质量为_____g;配制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冰雪融化、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都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森林失火有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故选C。

2.C

【详解】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

矿泉水中由于含有我们人体必需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锂、溴、碘及硒等元素,而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故选C。

3.A

【解析】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其中氮气的含量最高,且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几乎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A

【详解】

A、正确,符合题意;

B、反应后生成了气体,氧气没有打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C、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没有氢气,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氧原子不守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溴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3=0,则x=+5价。

故选:

A。

6.D

【详解】

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计算,

另外,可以先把化学式都换算成只含有一个铁原子来计算,即FeO、Fe2O3-FeO3/2、Fe3O4-FeO4/3、FeS可写作FeO2,因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氧的2倍,所以与铁原子结合的氧原子数越少,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选D。

【点睛】

选择题在考试中只要是能得到答案的的方法都可用,没必要非要每个选项都算出来。

7.C

【详解】

A、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很小,错误.

B、分子分成原子可用来解释化学变化,气体的扩散是物理变化,错误.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性质可以解释气味、挥发、蒸发、扩散等,正确.

D、分子之间有间隙能解释物态变化、热胀冷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体积和等现象,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根据化学式可知,此物质只含有两种元素,分别为氮元素和氧元素,故属于氧化物,并且每一个分子由两个氮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但此物质通常呈什么状态,不能得知。

故选B。

10.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SO3+H2O=H2SO4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故选A。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是错误的叙述,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是正确的叙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是错误的叙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是错误的叙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答案选择B

考点:

实验现象的描述

12.C

【详解】

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在厨房中炒菜时房间内会闻到菜的香味,正确;

B.硬水中含有钙镁离子的化合物,与肥皂水作用造成泡沫少浮渣多,正确;

C.蜡烛燃烧产生黑烟是因为含有碳元素,而不是含有碳单质,不正确;

D.水蒸气会使膨化食品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D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

A、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符合题意;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导气管应伸到底部,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解析】

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防止读数误差;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因为目的为防止熔化的溅落物炸裂瓶底.

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快氧气生成速度;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水分子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则右侧的水减少。

A.其溶质质量未发生变化,此项不正确。

B.溶液质量会减少,此项不正确。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此项正确。

D.溶剂质量减少,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项。

考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7.D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把盐酸和氯化铜除去,但也会把氯化锌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错误;

B.硝酸银溶液能把盐酸和氯化铜除去,但也会把氯化锌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错误;

C.铁能把盐酸和氯化铜除去,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错误;

D.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除去了杂质也没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原则:

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18.B

【详解】

A、CuO可与C等还原性物质在高温时反应转化为Cu;Cu可在空气中灼烧转化为CuO,故A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Fe3O4;Fe3O4无法一步转化为O2,故B不正确;

C、NaOH可与酸、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反应生成H2O;H2O可与氧化钠、过氧化钠或钠单质反应生成NaOH,故C不正确;

D、Fe可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Cl2可与比铁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金属Fe,故D不正确。

故选B。

19.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反应后的质量=16g+16g+16g+0g-(12g+0g+27g)=9g,有表中数据可知AB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CD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设A、B、C、D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z、m,则有16x:

32y:

44z:

18m=(16-12)g:

(16-0)g:

(27-16)g:

(9-0)g,解得x:

y:

z:

m=1:

2:

1:

2,故选A。

【点睛】

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量比不变列式计算。

20.B

【分析】

除杂要求:

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A不正确,

B、铜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加入盐酸后溶解过滤,即可得到铜,再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铜,故B正确;

C、硫酸铜也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故CO点不着,故D不正确。

故选B。

.

21.CH44:

1

置换反应

【详解】

(1)大多数气体(除稀有气体)都由分子构成,金属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是CH4;

(2)乙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3)由题可知,A为H2O,B为C,C为CO,D为H2,故反应方程式为: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应。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固体的目的。

(1)由图象可知,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B物质较多,故B的质量分数较大;

(2)由图象可知,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同温度下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在相同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剂水的质量也相等。

(3)由于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降温过程中,两饱和溶液均有溶质析出;又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较大。

(4)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t2℃时200g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而由图象可知,在t3℃时,A的溶解度大于B,即在每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A物质较多,故升温至t3℃时,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在不改变溶剂质量的情况下,需加入固体A溶质的质量要多于B。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

23.Ni(OH)2

有绿色固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为无色

【详解】

(1)已知镍元素显+2价,氢氧根为-1价,故氢氧化镍化学式为Ni(OH)2;

(2)①因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故硫酸镍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②有绿色固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为无色;

(3)结合生成物有盐酸可知有水参加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为:

(4)题目已知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相似,故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睛】

对于没有学过甚至没见过的化学反应,不要怯场。

这类题的答案往往都在题干中,认真审题寻找有用的信息。

24.七种氢氧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混合物

【详解】

(1)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可能情况为:

①没有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