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692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集备组:

高二政治组

执笔:

时间:

知识

技能

 

识记发展普遍性的原理,把握发展的实质,以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过程

方法

 

列举事例,主动探究,交流探讨,归纳提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学生具有辨证法的基本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

发展的普遍性(依据:

只有抓住这个重点,突出这个重点,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难点

发展的实质(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些时候很难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解发展的实质才能把握,故定此知识点为本框的难点内容。

教学

思路

要点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好本节课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多思考,由他们直接总结出结论。

课时

1课时

教法

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

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

学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

用具

常规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

教和学反馈

一、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

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

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

“这棵树叫什么名字?

”东方朔又顺口说是“瞿所”。

汉武帝沉下脸说:

“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

你竟敢欺骗我!

”东方朔沉着回答:

“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汉武帝听罢呵呵乐了。

问题探究:

这一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所以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就从三个层次加以说明: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氨、无机酸水蒸气、氢等)

•↓

•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单糖)

•↓

•有机高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

•↓

•多分子体系(高分子物质凝聚成小滴)

•↓

•原始生命

植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

原始生命原始生命

•↓↓

藻菌植物出现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

藻类植物繁盛低等鱼类出现

↓↓

原始陆地植物出现古代两栖类出现

↓↓

裸子植物出现爬行类动物出现

↓↓

被子植物繁盛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

•↓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

问题探究: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它说明了什么?

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会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教师总结:

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自然界是发展的

问:

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替说明了什么?

(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材料:

国庆60周年中国的成就

1.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2.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3.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4.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5.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6.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7.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8.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9.研发经费已占GDP1.52%,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1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总结:

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师:

引导学生看书本62页虚框的内容,思考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深化为什么被打破?

它说明了什么哲理?

生:

(看书思考并讨论)

师:

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材料一:

上九天揽月——中国人壮美的飞天路

明朝一名叫万户的官员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的“火箭”,点燃后腾空而起,不久摔下山崖.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生命成就了这个星球上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飞天”尝试。

上世纪七十年代,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万户山”。

材料二: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

预计到xx年,很多方面的知识将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发展;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材料三:

一位哲学大学生的总结:

“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总之,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问:

变化是发展吗?

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哲学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

运动

变化

发展

含义不同

物质的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

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向性

联系

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

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看出,运动、变化就其范围来说要比发展广泛,而发展就其程度来说要比运动、变化深刻。

因此,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问:

哪些属于“发展”?

哪些属于“运动变化”?

发展的是ABF运动变化的是:

ABCDEF

材料: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是女主人推了他一下,问:

“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

”赫尔岑摇了摇头,说:

“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

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

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

“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

”。

女主人反驳:

“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

“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说完,就走了。

问:

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

而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知识拓展: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素质教育等

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如:

应试教育、保守观念等

概括: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思维拓展:

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即:

时间标准(历史上的某些倒退现象: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现状标准,旗号标准。

(1)时间标准:

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

(2)旗号标准:

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3)现状标准:

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

(例如:

第一台火车1814年问世,丑陋笨重,行走吃力,没有马车快。

需要注意的是:

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

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

辨析题:

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

(1)“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这是正确的,揭示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承认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2)“变就是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化和发展是有区别的。

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和规定事物的总体性质;而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3)题中的观点看到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但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别

(ABCDG)

2019-2020年高中政治8.1国家财政课后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1.“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国家财政要加大医改力度,xx年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

这表明财政(  )

A.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解析:

D 国家财政加大医改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和改善民生有关。

说明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D正确;A说法错误;B、C与题意不符。

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两大夙愿,而随着“蛟龙”深潜凯旋和“嫦娥”“玉兔”成功着月,千百年来的梦想已变为现实,而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每年20%以上速度增长的政府科研经费的支持。

由此可见(  )

A.国家财政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合理的资源配置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C.国家财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

D.科研经费增长速度最终决定科研创新水平

解析:

B 根据材料中“千百年来的梦想已变为现实,而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国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的政府科研经费的支持”的信息,可以看出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因此合理的资源配置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

3.四川芦山地震后,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用于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等方面。

财政部的这一拨款(  )

①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②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③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④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B 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体现的是财政促进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作用。

财政支出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故②正确,排除①。

同时财政支出是形成购买力,因此应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故③入选,排除④。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xx年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投入。

这笔支出属于(  )

A.债务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D.科教文卫支出

解析:

B 保障性住房建设属于社会保障,因此B项符合题意。

5.发行国债是(  )

A.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B.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

C.积极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D.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解析:

A 国债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以弥补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增加的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带来的财政赤字,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6.近年来,财政部进一步加大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的预拨力度,及时足额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油价调整而降低。

这说明(  )

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③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加大财政补贴是增加农民种粮收益的关键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A 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排除④;题意强调的是财政部加大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与改善人民生活没有直接联系,故③排除;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7.到xx年嘉兴市将建设50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编织“畅通网”、“安全网”、“保障网”三张农村公路网络。

嘉兴农村公路建设(  )

①需要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需要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是通过发挥财政作用以消除城乡发展差距的举措 ④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C 农村公路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行业需要国家财政支持,是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的表现,①入选;②与材料无关;城乡差距不可能消除,故排除③;④符合题意,入选。

8.xx年,我国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四项民生支出总额为5387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5.6%。

这表明我国通过财政(  )

A.防止经济发展过热B.合理配置资源

C.保持经济平稳运行D.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D 国家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体现了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9.下表是xx年某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国内生

产总值

消费品

零售

固定资

产投资

城镇居

民收入

居民消费

价格指数

财政

收入

增长

(%)

12.1

10.2

18.2

11.9

2.1

14.1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B 该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本题图表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2.1%,说明该市经济总体呈高增长低通胀运行态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这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故③④符合题意,从本题图表中可以看出该市经济增长是由消费与投资拉动的,故①项说法不妥,本题图表中未涉及收入差距的问题,故②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故答案应选B。

10.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下列体现财政这一作用的选项是(  )

A.xx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1万亿元

B.xx年财政部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378亿元

C.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投资2103.6亿元

D.中央财政下拨xx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193亿元

解析:

C 国家对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的投入,体现了国家财政促进资源配置的作用,C正确;A体现了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B、D体现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排除。

11.总投资202亿元,被誉为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的东环高速铁路正式开通后,海南东环高速铁路通过粤海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有机连接在一起,极大地便利了海南与内地人员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这说明(  )

①财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财政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财政能够促进社会公平 ④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A 高速铁路耗资巨大,资源回收周期太长,单靠个人的财力无法修建,需要国家投资兴建,发挥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①正确;高速铁路的兴建,极大地便利了海南与内地人员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说明财政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正确;③④与题意不符。

12.经济学中有一条描述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拉弗曲线”(如图所示:

横轴表示税率,纵轴表示税收额。

)拉弗曲线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财政收入

B.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分配政策影响社会公平

D.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解析:

D 由图可知,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收入会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收入不增反降,这说明分配政策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A排除;也没有涉及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以及分配政策对公平的影响,B、C排除。

13.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按机制临时发放价格补贴。

这个机制覆盖9000多万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已经发放了200亿元价格补贴。

材料体现了(  )

A.财政是国家对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B.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C.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解析:

C 价格补贴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直接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其他没有体现。

14.xx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万亿元。

以下关于财政赤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

解析:

C 本题考查我们对财政赤字的理解。

财政赤字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出现是正常的,没有赤字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好状态。

但财政赤字也需要考虑国家的偿还能力,不能无限制地出现财政赤字。

15.[xx·杭州质检]今天,互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民众的生活当中,而网站作为互联网上信息量最大的载体,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华网与《半月谈》杂志社联合推出的“你心中的‘全面小康’什么样”调查结果如下(数据样本为23847人次,依得票高低排序)。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阐明政府应该如何回应百姓的上述新期待。

答案:

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持人民收入稳步增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

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环保领域的投入比重,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6.材料 2015年4月25日,财政部相关官员在出席第二届长三角财税论坛时透露,目前地方自行上报到财政部的债务总额约为16万亿元。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亦随之减速。

xx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跌至数年来新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9%,增速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负债如何处理,成为一大严峻问题。

面对巨额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

“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举债形成债务人,并把债务资金收入投向教科文卫和保障性住房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债务资金投向市政和交通运输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