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656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docx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

工程测量习题及答案

1、工程测量的任务是A、测绘(测定)B、测设(施工放样)C、监测(变形观测)

2、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A、高程测量B、角度测量D、距离测量

3、按设计位置把点位标定到实地的工作称为()C、测设

4、测量上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是什么,基准线是什么()A、大地水准面、铅垂线D、参考椭球体面、椭球体面法线

5、测量工作要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和原则进行()B、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6、在各种工程的施工中,把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位置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的工作称为()B、施工放样

7、对地面上已有的地物和地貌进行测量,计算其坐标或在图纸上描绘出来,称为()A、测定

8、测量的基本原则是()A、在布局上:

“先整体,后局部”B、在工作方法上:

“先控制,后碎部”C、在精度上:

“从高精度到低精度”

9、测绘学的分类()D、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

10、要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的目的是()A、防止测量误差的累计过大B、当测区范围大时,便于分幅测图C、分幅测图时,保证每一幅图具有同等的测量精度

11、大地水准面的主要特性有哪些()A、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B、大地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C、大地水准面与静止海水面重合D、大地水准面最接近地球真实形态和大小

12、水准面的特性()A、水准面是重力等位面B、水准面有无穷多个D、水准面面与面之间不会相交

1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及对应的基准线()B、椭球体面、铅垂线

14、地面点位常用三个量表示,表示地面点位的正确方式是()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X、Y、ZC、大地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D、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量为坐标、第三个量为高程

15、测量上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几种()C、4

16、某地大地经度105°17′,试计算它所在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D、18、105°,35、105°

1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和数学中的笛卡尔坐标有什么区别()A、坐标轴B、象限划分C、角度起算

18、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A、大地高B、绝对高程C、海拔高D、相对高程

19、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A、X轴,向北为正

20、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A、绝对高程D、海拔高

21、确定地面点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几种()A、2

2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时,测区的半径不大于()B、10km

2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测区的面积不大于()C、100km2

2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高程测量时,测点距离不大于()A、0

25、在以()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B、10

26、在常规测量中,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是()A、距离测量B、角度测量C、高程测量

27、相对高程是由()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任意水准面

28、微倾式水准仪的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

(1)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

(2)望远镜十字丝横丝应垂直于();(3)视准轴应平行于()。

C、仪器竖轴、仪器竖轴、水准管轴

29、利用水准仪提供的()对竖立在地面上的两根水准尺进行读数求得两点的(),通过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方法称为水准测量。

B、水平视线、高差、高程、一种精密测量

30、水准管上2mm弧长所对圆心角称为(),其值越小,则精度()。

B、水准管的分划值、越高

31、望远镜的作用是(),并能截取水准尺上的读数。

望远镜主要由()和十字丝分划板等组成。

A、照准和看清目标,物镜、目镜、调焦透镜

32、由A、B点的高程HA=100米、HB=200米,求高差hAB=()米。

B、+100

33、设地面上有A、B两点,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测得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若使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AB大于零,则为()正确。

B、a>b

34、设地面上有A、B两点,两点的高程分别为HA=19.186m,HB=24.754m,则A、B两点的高差hAB=()m。

B、5.568

35、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m。

B、13.688

36、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A点比B点低

37、在自动安平水准仪上()。

C、没有管水准器

38、在水准测量中,注意前、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对高差的影响。

B、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39、微倾式水准仪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

A、LˊLˊ∥VVB、十字丝横丝⊥VVC、LL∥CC

40、点的高程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和()。

A、水准测量C、GPSD、三角高程

41、水准测量误差包括()。

A、仪器误差B、观测误差C、外界条件的影响

42、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90.127m,当后视读数为1.367m,前视读数为1.653m时,问高差hAB是多少?

B点比A点高还是低?

B点高程是多少?

()B、-0.286m、低、89.841m

43、设仪器安置在A、B两尺等距离处,测得A尺读数;1.482m,B尺读数:

1.873m。

把仪器搬至B点附近,测得A尺读数:

1.143m,B尺读数:

1.520m。

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

如要校正,A尺上的正确读数应为多少?

()D、不平行、1.129

44、水准测量时,采用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哪些误差?

()A、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C、地球曲率的影响D、大气折光影响

45、水准测量时,在什么立尺点上放尺垫?

()A、转点

46、已知后视点BM1的高程为100m,其后视尺的读数为2.590m,中桩DK0+100的中视尺的读数为1.400m,试计算该中桩的高程。

()A、101.190m

47、消除水准尺零点误差()。

A、采取设置偶数测站的方法C、前、后视中使用同一根水准尺

48、消除仪器下沉的影响()。

D、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

49、面上两相交直线的夹角在()上的投影,称为水平角。

而天顶距则是指在同一竖直面内()与()之间的夹角。

C、水平面、照准方向线、铅垂线天顶方向。

50、DJ6表示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不超过()。

A、±6″

51、利用(),可以使望远镜固定在任一位置。

A、水平制动和微动螺旋D、竖直制动和微动螺旋

52、J6级光学经纬仪的竖盘始终随着望远镜绕横轴的旋转而旋转;水平度盘始终随着照准部绕竖轴的旋转而旋转。

A、错

53、测设水平角的一般方法是()。

A、测回法B、方向观测法

54、经纬仪测角的基本操作分为四步,依次是()。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55、使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其对中的目的是(),整平的目的是(),照准应尽可能做到(),然后读数。

D、使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使经纬仪的竖轴竖直且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瞄准目标根部(底部)消除视差

56、使用经纬仪时,仪器对中的目的是使()D、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在同一铅垂线上

57、经纬仪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下述的几何条件,其中正确的是()。

A、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B、视准轴垂直于横轴C、横轴垂直于竖轴

58、经纬仪的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A、LL⊥VVB、CC⊥HHC、HH⊥VV

59、采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一测回角值限差为()。

C、±40"

60、检验视准轴垂直于横轴时,目标要选得比仪器()。

C、大致同高

61、检验横轴垂直于竖轴时,目标要选得比仪器高一些()。

D、高一些

62、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可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消除的仪器误差有哪些?

()A、横轴误差B、度盘偏心差C、视准轴误差

63、在进行角度测量时进行盘左、盘右两次观测的目的是()A、消除横轴误差B、消除竖盘指标差C、消除视准轴误差

64、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一测回,指标差越大,则计算得到的竖直角误差()。

D、都不对

65、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C、90o

66、测回法适用于几个方向的角度测量()B、2

67、方向观测法则适用于几个方向的角度观测()。

B、2个以上

68、测回法常用于测量()C、两个方向间的单角值

69、测回法测角盘左、盘右观测值之差不得超过()C、±40"

70、全圆方向法,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对于DJ6型经纬仪不应大于()B、±24"

71、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A、相对误差

72、在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时,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数计算是()A、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数、倾斜改正数

73、设用一根名义长度为30m的被检定钢尺,在钢尺检定场上进行多次丈量,其结果为29.986m,丈量时温度为12℃,该尺的线膨胀系数=1.25×10-51/度,又已知该检定场在标准拉力和常温下的标准长度为29.976m,则此检定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m。

B、lt=30-0.007+0.0000125×(t-20℃)×30

74、在地面上要测设一段D=84.200m的水平距离EF,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6+0.0000125×(t-20℃)×30m的钢尺施测,测设时的温度为28℃,施于钢尺的拉力与检定钢尺时的相同,EF两点的高差hEF=0.96m。

试计算出在地面上需要量出多少长度?

()C、84.180m

75、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在拉力为10Kg,温度为20℃时,检定出其长度为30.006m,现用此钢尺丈量,所施拉力为10kg,量得结果如下表所示,试求此尺段的实际长度。

钢尺的线膨胀系数为1.25×10-5L/度。

()尺段丈量结果(m)温度(℃)高差(m)1~253.768280.48B、72.441m

76、一比尺场定直线的长度为120.100m。

今用名义长度为20m的钢尺,丈量该直线两个测回,其结果为120.064m,测量时的温度t=23.4℃。

若该尺的膨胀系数=1.25×10-5,求该尺的尺长方程式。

()C、lt=20+0.0005+0.0000125×(t-20℃)×20

77、下列情况时的丈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增大()A、钢尺比标准尺长B、定线不准C、钢尺不平D、拉力偏大

78、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仪器观测的数据是()。

B、竖盘读数

79、一观测员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A点上(已知HA=26.432m)量得仪器高i=1.45m,盘左时望远镜对准立在B点上的地形尺三丝读数分别是1.680m,1.180m,0.680m,竖盘读数为84°06′,(若X=0)试求:

DAB,hAB和HB()C、DAB=98.94m,hAB=10.56m和HB=36.992m

80、影响钢尺量距误差的因素有哪些()A、定线误差B、尺长误差C、温度D、拉力不均

81、定线误差造成量距()。

A、增大

82、钢尺倾斜误差造成量距()。

A、增大

83、钢尺量距一般采用()量距,在精密量距时用()量距。

C、整尺法,串尺法

84、钢尺量距的基本要求是“直、平、准”。

直,就是量两点间的直线长度,要求定线直;平,就是要量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要求尺身水平;准,要求对点、投点、读数要准确,读数要准确是指()。

D、要符合精度要求

85、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

C、往、返

86、钢尺量距时,用什么衡量测量精度()。

C、相对误差

87、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

B、1/3000

88、在困难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

B、1/1000

89、当量距精度要求在()以上时,要用精密量距法。

B、1/10000

90、高精度量距多采用()进行测量。

A、测距仪C、全站仪

91、某尺段实测距离为29.902m,钢尺检定长度30.005m,检定温度20℃,丈量时温度为12.3℃,所测高差为0.252m,求水平距离。

()A、29.903m

92、在高精度量距时应加尺长改正,并要求钢尺尺长检定误差小于()。

B、lmm

93、当L=30m时,定线误差(),所以用目视定线即可达到精度要求。

A、≤0.12m

94、根据钢尺温度改正公式,当温度引起的误差为1/30000时,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出()。

C、±3℃95、量距宜在()进行。

C、阴天

96、在量距时,由于钢尺对点误差、测钎安置误差及读数误差都会使量距产生误差。

这些误差是()。

A、偶然误差

97、视距测量精度一般为(),精密视距测量可达1/2000。

C、1/200~1/300

98、视线穿过大气时会产生折射,其光程从直线变为曲线,造成误差。

由于视线靠近地面,折光大,所以规定视线应高出地面()以上。

B、lm

99、空气的湍流使视距成像不稳定,造成视距误差。

当视线接近地面或水面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所以视线要高出地面()以上。

B、lm

100、一般脉冲法测距常用于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远距离测距上,其测距精度为()。

B、0.5~1m

101、微波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多用于远程测距,测程可达(),一般用于大地测量。

B、数十公里

102、红外测距仪用于()程测距,一般用于小面积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

A、中B、短

103、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测距仪测距原理分为两种:

()。

B、脉冲法测距C、相位法测距

104、双频测距仪用短测尺保证(),用长测尺保证()。

B、精度,测程

105、一般测距仪测定的是斜距,因而需对测试成果进行仪器()等,最后求得水平距离。

A、常数改正B、气象改正C、倾斜改正

106、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观测误差B、仪器工具误差D、外界环境条件

107、测量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分为()。

A、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08、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

B、根据需要,适当精确

109、对某一三角形的各内角进行观测,其内角和的观测值分别为179°59′56″、179°59′54″、180°00′06″、179°59′54″,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D、±5.6″

110、丈量一正方形的4个边长,其观测中误差均为±2cm,则该正方形的边长中误差为±()cm。

C、4

111、对四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进行观测,其观测值(内角和)分别为:

180°00′18″、180°00′12″、179°59′48″、179°59′42″,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B、±15.3″

112、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测量某水平角4个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分别为248°32′18″,248°31′54″,248°31′42″,248°32′06″,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A、±15.5″

113、用DJ6型光学经纬仪测量某水平角4个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分别为248°32′18″,248°31′54″,248°31′42″,248°32′06″,试求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A、±7.8″

114、丈量次数为4次,每次丈量结果为:

89.027m、89.034m、89.025m和89.030m,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B、±3.9mm115、丈量次数为4次,每次丈量结果为:

89.027m、89.034m、89.025m和89.030m,试求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A、±2.0mm116、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中误差为()。

D、1/15000

117、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

C、1/7500

118、对某一三角形的各内角进行观测,其内角和的观测值分别为179°59′48″、179°57′54″、179°59′54″、180°03′06″、180°00′06″、179°59′54″,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B、±7.9″

119、对某一三角形的各内角进行观测,其内角和的观测值分别为179°59′48″、179°59′54″、180°00′06″、179°59′54″,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

B、±7.9″

120、用经纬仪测角时,不能用()来衡量测角精度。

B、相对误差

121、含有()的观测值都不能使用。

B、粗差

122、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时,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B、系统误差

123、误差可以发现并被剔除的是()。

C、粗差

124、误差能够加以改正的是()。

C、系统误差

125、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消除不了的是()。

C、偶然误差

126、由作业人员疏忽大意、失职而引起的误差是()。

A、粗差

127、水准仪的视准轴与管水准器轴不平行对读数的影响会产生()。

C、系统误差

128、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和难以控制的。

C、偶然误差

129、在角度测量中采取盘左、盘右观测,可以消除和减小()。

B、系统误差

130、分别测量了长度为100m和200m的两段距离,中误差皆为±0.02m。

则认为两段距离测量精度()。

C、后者精度高131、在1:

50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离d=234.5mm,中误差md=±0.2m。

求A、B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

()C、1172.5m

132、在1:

5000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间的距离d=234.5mm,中误差md=±0.2m。

求A、B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的中误差。

()B、±1.0m

133、△y=Dsina,观测值D=225.85m±0.06m,a=157°00′30″±20″。

求△y的中误差()。

D、±3.1cm

134、水准测量中,视距为75m时在标尺上读数的中误差m读≈±2mm(包括照准误差,气泡居中误差及水准尺刻划误差)。

若以3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试求普通水准测量观测16站所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误差。

()D、±32mm

135、初测导线欲与国家大地点联测时,要进行的两化改正是指()。

D、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136、地形图测量包括()。

A、碎部测量B、控制测量

137、控制测量包括()。

A、平面控制测量B、高程控制测量

138、城市控制测量是为()地形测量建立控制网A、大比例尺

139、导线控制测量的观测值包括()。

A水平角观测值C边长观测值

140、城市平面控制网二等三角网测角中误差为()。

B、±1.0″

141、城市平面控制网三等三角网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为()。

C、±7.0″

142、城市平面控制网三等三角网DJ2测回数为()。

C、9

143、城市导线一级导线方向角闭合差为()。

A、

144、城市导线三级导线测量平均边长()。

D、120m

145、城市导线一级导线测角中误差为()。

D、±5″

146、城市平面控制网四等三角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

C、1:

4.5万

147、城市导线二级导线测距中误差()。

C、±15mm

148、城市导线三级导线测量全长相对中误差()。

C、1:

0.6万

149、初测导线欲与国家大地点联测时,要进行的两化改正是指()。

B、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150、点的高程测量的方法主要有()。

A、水准测量B、边长交会D、三角高程

151、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标准方向有()。

B、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和坐标纵线方向

152、已知A点坐标XA=140m,YA=70m;B点坐标XB=90m,YB=120m。

试计算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DAB及其坐标方位角αAB。

()C、DAB=70.71m,αAB=135°

153、已知A点坐标XA=100m,YA=200m;B点坐标XB=200m,YB=100m。

试反算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DAB及其坐标方位角αAB。

()B、DAB=141.4m,αAB=315°

154、直线A、B的象限角RAB=南西1°30′,则其坐标方位角αAB=()。

C、181°30′

155、直线A、B的象限角RAB=南东1°30′,则其坐标方位角αAB=()。

B、178°30′

156、直线A、B的象限角RAB=北东1°30′,则其坐标方位角αAB=()。

A、1°30′

157、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150°,则直线AB的象限角RAB=()。

C、南东30°

158、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50°,则直线AB的象限角RAB=()。

D、北东50°

159、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190°,则直线AB的象限角RAB=()。

B、南西10°

160、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330°,则直线AB的象限角RAB=()。

A、北西30

161、已知直线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50.000,200.000)m、(325.100,375.100)m,试问直线AB的反坐方位角为()。

A、45°162、已知直线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0.000,400.000)m、(625.100,575.100)m,试问直线AB的方位角为()。

B、225°

163、一三角形三内角的观测值分别为72°48′52″、41°08′04″和66°03′00″,则该三角形的内角和闭合差为()。

B、-4″

164、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A、角度闭合差

165、导线布设的形式分为()。

A、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166、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B、反符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167、纬度愈低,子午线收敛角()。

D、愈小

168、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

A、踏勘选点B、角度测量C、边长测量

169、当测站数为16站时,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误差为()。

B、±240″

170、小三角测量外业工作包括()。

B、角度测量C、基线边测量

171、当原有控制点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时,可用交会法加密控制点,称为交会定点。

常用的交会法有()。

B、前方交会C、后方交会D、距离交会

172、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还常用作()的基本控制。

A、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制B、工程建设地区内的工程测量C、工程建设地区内的变形观测

173、某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2000,则其比例尺精度为()。

A、0.2m

174、一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0.5m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A、1/5000

175、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纸上能反映地面上10cm的精度,比例尺不得小于B、1/1000

176、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是指在图上()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B、0.1

177、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平距大,则地形的坡度();平距小,则坡度()。

A、平缓(小)

178、表示地物的符号有()。

A、比例符号B、非比例符号D、注记符号

179、为了充分显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在地形图上常采用()等高线。

C、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180、地形图分幅的方法分为()。

A、两类

181、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前者用于()的分幅,后者则用于()的分幅。

A、又称为国际分幅法、国家基本图、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

182、l:

10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采用国际1:

100万地图会议(1913年,巴黎)的规定进行。

标准分幅的()。

D、经差是6°,纬差是4°

183、直角坐标格网左起第二条纵线的纵坐标为22482km,表明()。

直角坐标格网南边的第一条横向格网线的横坐标为5189km,表示位于()。

D、22是该图所在投影带的带号,该格网线实际上位于中央子午线以西18km处。

赤道以北5189km

184、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

C、丘陵地

185、为了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及资源与行政管理的需要所测绘的1:

500、1:

1000、1:

2000和小区域1:

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

图幅一般为()。

B、50cm×50cm或40cm×50cm

186、在碎部点测绘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