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537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docx

弟子规教案全打印版

课题:

1“谨”之“缓揭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谨”之“缓揭帘”。

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情感与目标:

养成拾金不昧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养成拾金不昧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8-9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二、学习“谨”之“缓揭帘”

1、听泛读“谨”之“缓揭帘”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

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进门时脚不

腿更不可以抖

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动。

五、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六、作业

1、背诵“步从容”。

2、回家练习走路的姿态、端坐。

板书设计: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教学反思:

课题:

2“谨”之“事勿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谨”之“事勿忙”。

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情感与目标:

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养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9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二、学习“谨”之“事勿忙”

1、听泛读“谨”之“事勿忙”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齐读。

分行读。

5、同桌练习背诵。

6、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许多事情都不能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就不容易出错。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白旗,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2、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

邪是不正的意思,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问。

四、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3、检查。

板书设计:

2、谨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教学反思:

课题:

3“谨”之“将入门”

教学目标:

3、知识与技能:

学习“谨”之“将入门”。

4、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5、情感与目标:

养成敲门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养成敲门的习惯,用人东西要有借有还。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9-10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缓揭帘”。

2、说说自己是怎样端菜、盛饭的?

二、学习“谨”之“将入门”

1、听泛读“谨”之“将入门”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I—'/■亠

后有急

借不难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屋内是否有人,不要冒失闯入。

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

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屋里的人问你是谁,应说出名字,让人无法知道到底是谁。

2、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行为。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别人借用你的东西,

四、教师小结。

不要只说“吾”或是“我”,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

如果有,一定不要吝啬。

板书设计:

3、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I—'/■亠

后有急

借不难

教学反思:

课题:

4“信”之“凡出言”

教学目标:

6、知识与技能:

学习“信”之“凡出言”。

7、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8、情感与目标:

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0-11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二、学习“信”之“凡出言”

1、听泛读“信”之“凡出言”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三、了解意思。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时候以诚信为主,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

至于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使用。

古人云:

人无信而不立。

就说明了信的重要。

因此,对任何的人事物都要秉持着诚信的原则。

2、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话才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古人说:

言多必失。

更重要的是不要讲一些花言巧语的话,故意要讨某些人的欢心。

3、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一些投机取巧的话或是脏话不要讲,小朋友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要耍酷、耍帅,言语或行为都会学一些很像江湖兄弟才会有的话或举动,像这些言行都不要去学,以免让别人对你有坏的印象,自己也会沾染到不好的习惯。

四、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板书设计:

4、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教学反思:

课题:

5“信”之“见未真”

教学目标:

9、知识与技能:

学习“信”之“见未真”。

10、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11、情感与目标:

养成认真处事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养成认真处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1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二、学习“信”之“见未真”

1、听泛读“信”之“见未真”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三、了解意思。

1、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4、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

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

四、练习背诵

1、自由背。

2、同桌背。

板书设计:

5、信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教学反思:

课题:

6“信”之“见人善”

教学目标:

12、知识与技能:

学习“信”之“见人善”。

13、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14、情感与目标:

养成学习他人优点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养成学习他人优点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2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二、学习“信”之“见人善”

1、听泛读“信”之“见人善”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三、了解意思。

(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美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二)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思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犯了同样的过错,就要立即改掉,如果没有,就要提高警觉,避免犯同样的过错。

(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发奋图强。

(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

四、背诵

板书设计:

6、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教学反思:

课题:

7“信”之“闻过怒”

教学目标:

15、知识与技能:

学习“信”之“闻过怒”。

16、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17、情感与目标:

养成学习他人优点的习惯。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养成学习他人优点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2-13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二、学习“信”之“闻过怒”

1、听泛读“信”之“闻过怒”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三、了解意思。

(一)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

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二)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反之如果听到别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徒有虛名;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多问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三)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无心的过失称为错(不是故意去犯的过错),如果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四、背诵

板书设计:

7、信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教学反思:

课题:

8“泛爱众”之“凡是人”

教学目标:

18、知识与技能:

学习“泛爱众”之“凡是人”。

19、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0、情感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万物的仁慈之心。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万物的仁慈之心。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3-14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二、学习“泛爱众”之“凡是人”

1、听泛读“泛爱众”之“凡是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男女生分行读。

三、了解意思。

(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时天地所滋长的万物,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天是平等覆盖切众生,不分智愚,大地是平等承载一切众生,不分净染。

天地好比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学天地的博爱无私,平等爱护一切动物、植物。

(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品德修养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四、背诵

1、自己背

2、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8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教学反思:

课题:

9“泛爱众”之“已有能”

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学习“泛爱众”之“已有能”。

22、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3、情感与目标:

教育学生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教育学生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4-15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二、学习“泛爱众”之“已有能”

1、听泛读“泛爱众”之“已有能”

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男女生分行读。

三、了解意思。

(一)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訾是批评、说别人坏话的意思。

当我们有能力可以为大家服服时,应该要乐于帮忙,不要自私自利。

当别人比我们有才华有能力时,我们要真心地称赞他,并且向他学习,不要在背后批评他人。

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像看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或是扶起不小心跌倒的人、公车让座都是一件好事。

(二)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和有钱的人相处时,不要表现出巴结讨好的态度,对待贫穷的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瞧不起他人。

对于用旧的东西、衣物要多加珍惜,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因为结交了新朋友就疏远老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除非是坏了,不然只要好好的爱护有时候用起来比新的还顺手,甚至很多旧东西可以发挥创意做成另一样新的东西。

(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别人正在忙碌没有空闲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造成別人的困扰。

当别人心情不好时,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以免让人更心烦。

当父母、老师正忙着处理事情,或在和别人说话时,我们也不可以打扰他们,或是一直

插嘴,要在一旁静静等候,等他们忙完了或说完话后,再请他们帮忙。

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时,除了问候之外,如果要长谈、要聊久一点,要先问一下对方现在有没有空,不要对方一拿起电话,我们就霹雳啪啦一直讲。

在三餐和睡觉时间也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

(四)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

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

当然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別人如此,自己也不

应该这么做。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需要的,例如当别人生重病时,为了让他好过一些,

家人可能会隐瞒他的病情不让他知道,我们也要替他保密。

(五)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赞美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是行善,因为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

行善,他人听到也能够见贤思齐。

例如把上弟子规学到的、听到的故事记起來,可以告诉别人,让大家都可以效法、学习。

(六)扬人恶即恶,疾之甚祸且作

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的太过份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因此我们平时要谨言慎行,不说别人的过失,因为说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会折损自己的福份,也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或竖立敌人,若对方恼羞成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养成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之隐恶扬善的习惯,要顾及他人的面子,不但可以避开灾祸,更可以改善社会风气。

四、背诵

1、自己背2、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9、泛爱众

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课题:

10“泛爱众”之“善相劝”

教学目标:

24、知识与技能:

学习“泛爱众”之“善相劝”。

25、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6、情感与目标:

让学生学会以理服人,以理待人。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让学生学会以理服人,以理待人。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5-16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二、学习“泛爱众”之“善相劝”

1、听泛读“泛爱众”之“善相劝”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男女生分行读。

三、了解意思。

(一)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互相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二)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

缘与人和睦相处。

(三)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要将事物加到别人身上之前(或要托别人做事),先要反问自己:

「如果换成是我,我

愿意吗?

」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有不愿别人加诸我们自己身上的事,就应赶快停止而不去做。

(四)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记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

怨恨不平的

事不要记在心中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

别人对我们

的恩德则要铭记在心,感恩不忘常思报答。

(五)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对待帮我们工作的人像是仆人或是部属,要注意自己的品行端正,不可以很轻浮随便,

虽然不随便但是也不要过于严肃而让人害怕,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仁慈宽大

的心,感谢他们的协助、付出。

(六)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用权势逼迫别人服从,他虽然遵从了,但是表面上不说心里却不服气,只有用道理感化对方,他才会心服口服,没有怨言。

在历史上,周朝因为施行仁政,周公制礼作乐,所以朝代维持了八百多年,反观秦朝,虽然用武力统一天下,但却焚书坑儒,所以几十年就灭亡了。

板书设计:

10、泛爱众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教学反思:

课题:

11“亲仁”之“同是人”

教学目标:

27、知识与技能:

学习“亲仁”之“同是人”。

28、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9、情感与目标:

让学生明白多亲近有德行的人,远离小人的道理。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让学生明白多亲近有德行的人,远离小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7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二、学习“亲仁”之“同是人”

1、听泛读“亲仁”之“同是人”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男女生分行读。

三、了解意思。

(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人多,仁慈宽厚的人少。

(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如果一位有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自然会起敬畏之心。

(三)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

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四)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人会趁虚来接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思想举止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人生走入错误的方向。

四、背诵

1、自己背

2、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11、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30、知识与技能:

学习“馀力学文”之“不力行”

31、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32、情感与目标:

培养学生心到、眼到、口到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

会读、会背

学习难点:

理解意义,培养学生心到、眼到、口到的读书方法。

教、学具准备:

《弟子规》一本,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或导学提纲):

预习《弟子规》P18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复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二、学习“馀力学文”之“不力行”

1、听泛读“馀力学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