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422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docx

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

2022年江苏副高(中医内科学)考试真题卷五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单位:

姓名:

考号:

题号

单选题

多项选择

判断题

综合题

总分

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之品为

A.橘皮

B.桔梗

C.柴胡

D.牛膝

E.吴茱萸

2.开窍药内服宜

A.另煎

B.冲服

C.烊化

D.包煎

E.丸、散剂

3.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____

A.补中健脾,渗湿止泻

B.健脾养胃,渗湿和中

C.补中健脾,升阳举陷

D.益气补血,健脾温阳

E.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4.补中益气汤和参苓白术散均含有的药物是____

A.茯苓、桔梗

B.当归、陈皮

C.黄芪、甘草

D.白术、人参

E.山药、升麻

5.不是完带汤中的药物是____

A.白术

B.山药

C.人参

D.苍术

E.茯苓

6.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首选的方剂是____

A.四物汤

B.当归补血汤

C.归脾汤

D.八珍汤

E.炙甘草汤

7.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比例为____

A.1:

1

B.1:

2

C.1:

5

D.2:

1

E.5:

1

8.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宜选用的方剂是____

A.逍遥散

B.加味逍遥散

C.一贯煎

D.吴茱萸汤

E.归脾汤

9.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宜选用的方剂是____

A.六味地黄丸

B.肾气丸

C.地黄饮子

D.大补阴丸

E.一贯煎

10.地黄饮子主治的病症是____

A.肝肾阴虚证

B.阴虚火旺证

C.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D.肾阳不足证

E.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11.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宜选用的方剂是____

A.六味地黄丸

B.大补阴丸

C.一贯煎

D.知柏地黄丸

E.杞菊地黄丸

12.泰山磐石散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A.当归

B.杜仲

C.续断

D.黄芩

E.川芎

13.炙甘草汤与生脉散的共同药物为

A.人参、麦冬

B.炙甘草、人参

C.桂枝、人参

D.五味子、麦冬

E.阿胶、干地黄

14.完带汤中的药物不包括

A.白术

B.山药

C.苍术

D.人参

E.茯苓

15.下列方中,无知母的是

A.大补阴丸

B.百合固金汤

C.清暑益气汤

D.青蒿鳖甲汤

E.白虎汤

16.金水相生法的代表方为

A.一贯煎

B.左归丸

C.生脉散

D.地黄饮子

E.百合固金汤

17.四物汤与归脾汤的共同药物为

A.人参

B.熟地黄

C.当归

D.白术

E.黄芪

18.下列方剂中,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痰血证的为

A.大补阴丸

B.百合固金汤

C.六味地黄丸

D.炙甘草汤

E.以上均非

19.对玉屏风散的论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A.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B.本方为益气固表法的代表方

C.方中黄芪配白术相须为用,增强益气健脾,实卫固表之力

D.用防风以辛散风寒,发汗固表

E.本方寓散于补,补散兼施

20.下列方中,功善温补肾阳的是

A.地黄饮子

B.左归丸

C.肾气丸

D.阳和汤

E.以上均非

21.补中益气汤与玉屏风散的共同药物为

A.防风、白术

B.党参、黄芪

C.白术、黄芪

D.升麻、当归

E.陈皮、炙甘草

22.地黄饮子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

A.石斛

B.附子

C.远志

D.泽泻

E.巴戟天

23.不同时具有干地黄、当归的方为

A.百合固金汤

B.一贯煎

C.龙胆泻肝汤

D.归脾汤

E.清胃散

24.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的共同药物为

A.泽泻、山萸肉

B.熟地黄、淮山药

C.丹皮、干地黄

D.桂枝、附子

E.知母、茯苓

25.补中益气汤与黄龙汤的共同药物为

A.人参、当归

B.白术、陈皮

C.枳实、厚朴

D.黄芪、炙甘草

E.柴胡、升麻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肺痨四大证指的是

A.消瘦

B.咳嗽

C.咯血

D.潮热

E.盗汗

2.饮食停滞型腹痛的代表方哪些不正确

A.参苓白术散

B.藿香正气丸

C.四君子汤

D.枳实导滞丸

E.小建中汤

3.肺痈的主要表现有

A.咳嗽

B.胸痛

C.多在一周内身热下降

D.咯吐脓血痰

E.盗汗

4.肝胃郁热的胃痛症状是

A.胃脘胀痛

B.痛势急迫

C.心烦易怒

D.吐酸嘈杂

E.口干,口苦

5.治疗肾元不固遗精的代表方那些不正确

A.左归饮

B.金锁固精丸

C.水陆二仙丹

D.三才封髓丹

E.四逆散

6.老年,久病体虚的肺胀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复感外邪

A.近期内咳喘突然加重

B.发热恶寒

C.痰色变黄

D.舌质变红

E.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7.中风病的辨证要点包括有

A.辨中经络,中脏腑

B.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C.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D.辨病期

E.辨阴阳气血

8.患者诉心烦难以入睡,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尖红薄黄,脉细数。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心肾不交

B.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C.方选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D.方选天王补心丹

E.可选加黄芩、山栀

9.病人诉眩晕伴头痛,心悸失眠,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癍,脉弦涩。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证属瘀血阻窍

B.治以祛瘀生新,通窍活血

C.方选天麻钩藤饮

D.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E.方选通窍活血汤

10.患者心胸部隐痛阵作,胸闷气短,动则气喘加重,倦怠乏力,自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较胖边有齿痕,脉细。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证属心气阴两不足

B.治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C.方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D.方选血府逐瘀汤

E.可酌情加入活血之药

11.黄疸病的主要病因有

A.脾胃虚弱

B.情志不畅

C.感受时邪疫毒

D.饮食所伤

E.肺卫不固

12.胁痛一般分为哪些证型论治

A.肝阴不足有

B.肝气郁结

C.瘀血阻络

D.湿热蕴结

E.寒滞肝脉

13.鼓胀病应哪些疾病相鉴别

A.水肿

B.积证

C.肝癌

D.痞病

E.腹痛

14.治疗脾肾阳虚型鼓胀的代表方有哪些

A.附子理中汤

B.五苓散

C.济生肾气丸

D.金匮肾气丸

E.胃苓汤

15.阴水一般分为哪些证型论治

A.肺气不宣

B.脾阳虚衰

C.肾阳衰微

D.水湿浸渍

E.风寒犯肺

16.肝郁泄泻的代表方不正确的是

A.逍遥散

B.丹栀逍遥散

C.痛泻要方

D.四逆散

E.柴胡疏肝汤

17.脾胃虚寒型的胃痛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

B.黄芪建中汤

C.香砂六君子汤

D.归脾汤

E.桂附理中汤

18.脾虚不运型肥胖的代表方有

A.参苓白术散

B.防己黄芪汤

C.二陈汤

D.四君子汤

E.归脾汤

19.着痹的临床特点

A.肢体关节沉着酸胀,疼痛

B.重则关节肿胀

C.重着不移

D.游走不定

E.痛处灼热

20.噎膈辨证论治证型有

A.痰气交阻

B.津亏热结

C.瘀血内结

D.气虚阳微

E.肝气郁结

21.患者诉头晕耳鸣,头痛而胀,烦劳情绪不畅时加重,腰膝酸软,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证属风阳上扰

B.治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C.方选天麻钩藤饮

D.方选龙胆泻肝汤

E.方选当归龙荟丸

22.心胸灼热而痛时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痰火犯心

B.寒凝心脉

C.气滞心胸

D.阴虚内热

E.心脉瘀涩

23.肺胀应与下列病证相鉴别

A.气短

B.哮病

C.胸痹

D.喘征

E.肥胖

24.喘脱可选

A.参附汤

B.蛤蚧粉

C.生脉散

D.黑锡丹

E.苏子降气汤

25.咳嗽辩证要点

A.辨病程长短

B.辨虚实

C.辨外感内伤

D.辨表里

E.辨病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