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法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316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RD法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CRD法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CRD法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CRD法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CRD法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RD法施工方案.docx

《CRD法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D法施工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RD法施工方案.docx

CRD法施工方案

隧道简易CRD工法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宝兰客专BLZQ-1标隧道施工图。

1.2《隧道CRD工法施工工序图》(2015年9月)。

1.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1.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8建设、设计、监理单位有关文件要求。

2.适用范围

配合洞内掌子面超前注浆或帷幕注浆后开挖时采用的简易CRD工法施工。

3.简易CRD工法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必须对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及工法培训。

②开挖前完成超前地质预报,施做超前探孔,根据预报结果指导开挖施工,同时,开挖前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进行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掌子面情况。

③施工前组织人员、材料、机械就位,施工用风、水、电等辅助作业准备就绪。

3.2施工工艺流程图

简易CRD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简易CRD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3.3主要施工步骤、作业方法及要求

1)施工拱部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后开挖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为一榀,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横撑。

临时横撑采用I25a钢架,间距1.0m,与初支钢架采用联接板螺栓联接。

2)上台阶开挖10m左右后,施做中台阶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开挖中台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及中隔壁、临时仰拱,中隔壁底部必须垫实。

中隔壁、临时仰拱采用I25a钢架,间距1.0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

临时仰拱与初支钢架、中隔壁采用联接板螺栓联接。

上台阶临时横撑随中台阶开挖逐榀拆除。

3)中台阶长度5m左右后开挖下台阶,及时施做初期支护、中隔壁接长、临时横撑。

临时横撑采用I25a钢架,间距1.0m,与初支钢架、中隔壁采用联接板螺栓联接。

中隔壁接长采用联接板螺栓联接。

4)仰拱一次性开挖进尺不大于1.5m,及时封闭初支并中隔壁落底。

中隔壁接长采用联接板螺栓联接。

下台阶临时横撑随仰拱开挖逐榀拆除。

5)分次施工仰拱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混凝土。

6)依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分段拆除中隔墙及中部临时仰拱,分段长度为1环二衬长度,且不得大于15m,施做防水板、拱墙二衬。

简易CRD法工序平面示意图

简易CRD法工序纵断面示意图

简易CRD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3.4掌子面超前注浆或帷幕注浆前步序调整

掌子面超前注浆或帷幕注浆前,CRD工法步序需进行调整,上台阶长度调整至10m左右,以满足注浆作业空间要求,现场施工中可按注浆设备的作业空间要求适当调整。

3.5工法转换

3.5.1简易CRD工法与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转换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向简易CRD工法转换时,依据简易CRD工法的要求调整各台阶长度、高度,在上台阶临时横撑、中台阶临时仰拱的基础上增设中隔壁与下台阶临时横撑,完成工法转换。

简易CRD工法向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转换时,依据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要求调整各台阶长度、高度,保留上台阶临时横撑、中台阶临时仰拱,不再施作中隔壁与下台阶临时横撑,完成工法转换。

3.5.2简易CRD工法与双侧壁导坑法的转换

1)简易CRD工法转双侧壁导坑

①保持三台阶不变,封闭上台阶掌子面,对上台阶每榀钢架每侧增设一根φ89锁脚并注浆,长度4.5m。

②逐榀拆除上台阶临时横撑,于中台阶左侧对应部位进行左上导坑开挖,立即施工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临时钢架顶部与已施工初支钢架对应部位采用焊接联接;每循环进尺一榀。

③左上导坑开挖3m后开始左下导坑开挖、支护。

④左上导坑进尺6m、左下导坑进尺3m后,开始采用相同的方法开挖右上、下导坑;

⑤右下导坑超前原上台阶掌子面10m时,中壁按三台阶开始开挖、支护。

⑥施工转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超前支护并注意施工质量。

⑦转化过程中过程中保证仰拱及二衬与掌子面步距。

2)双侧壁导坑法转简易CRD工法

①首先停止双侧壁左右侧导坑开挖,采用网喷封闭。

②掘进中壁上台阶,超前左上导坑3~5m形成简易CRD工法上台阶后,暂停并网喷封闭掌子面。

③分侧掘进右上导坑及中壁中台阶,与左上导坑平齐时形成简易CRD工法中台阶。

开挖时注意调整台阶高度。

④分侧开挖右下导坑与中壁下台阶,与左下导坑平齐时形成简易CRD工法下台阶。

⑤施工过程中加强支护。

⑥双侧壁导坑的临时支护钢架必须在仰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方可拆除。

3.6施工注意事项

3.6.1应按“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

3.6.2开挖方式采用机械为主、人工辅助,每循环进尺不大于1榀。

3.6.3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3.6.4中隔壁的拆除应待洞身主体结构稳定、仰拱施工后方可拆除。

3.6.5考虑注浆作业周期较长,为有效控制围岩和支护变形,保证注浆阶段施工安全,开始注浆前下台阶上部、中台阶后方区域应加设临时横撑,仰拱紧跟至下台阶,距离掌子面宜控制在20~25m,同时二衬紧跟,二衬距掌子面距离不宜大于40m。

注浆过程中禁止再进行台阶施工、隧底开挖作业。

3.6.6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开挖后及时埋设监控量测预埋件并测读初始读数,进行监控量测,认真仔细的收集整理量测数据,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3.6.7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并及时反馈结果和进行交底。

3.6.8按设计要求做好隧底检测工作,按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换填处理。

3.6.9下穿张家沟浅埋段时圆砾土层段落系统锚杆调整为φ42小导管并进行径向注浆。

4.施工资源配置

4.1作业人员配置

单作业面作业人员配置表

序号

人员

数量(人)

备注

1

施工负责人

1

2

主管技术员

1

3

专职安全员

2

4

专职质量员

1

5

试验员

1

6

测量员

2

7

开挖班

16

8

支护班

24

9

二衬班

12

10

普工

5

合计

65

4.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单作业面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套)

备注

1

制浆机

MIX-400

2

2

注浆机

BW150

2~3

3

管棚钻机

YGL-100A

1

4

凿岩机

YT-28

6~8

5

小型挖掘机

0.8m3

1

6

挖掘机

3.0m3

1

7

装载机

ZL50

1

8

自卸汽车

CWB520HDL

3~4

9

湿喷机

30m3/h

1~2

10

交流电焊机

ZX7-500

1~2

11

止水带热硫化焊机

230/2900W

1

12

砼输送泵

HBT60C

1

13

抽水机

PQZX100-100-65

3~4

14

简易栈桥

18m

1

15

多功能作业台车

6m

1

16

二衬台车

12m

1

17

养护台架

1

5.质量控制

5.1质量控制标准

隧道开挖断面净空必须符合要求。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超挖,严禁欠挖。

5.2质量检测

5.2.1中线及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检测,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5.2.2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

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5.2.3洞身开挖中,地质工程师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要求现场技术人员每开挖一环,应立即对对工程地质进行素描。

5.3质量保证措施

5.3.1隧道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黄土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派专人负责超欠挖控制,每次开挖由专业工程师值班检查监督开挖全过程,以保证开挖作业按设计进行。

制订超欠挖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保证开挖成型质量。

每循环用断面仪对开挖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成型质量。

5.3.2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1)喷射砼

(1)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拌合站严格按配合比自动计量配料、拌料,拌料时间不少于1.5min,砼搅拌运输车运输,喷射砼要求连续进行,喷射厚度符合要求。

(3)喷射砼表面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

2)锚杆及钢筋网片

(1)原材料进场前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

(2)钢筋网格间距严格按设计制作,网片与岩面紧贴。

(3)锚杆垫板与围岩密贴。

3)钢架、中隔壁

(1)原材料进场前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

(2)钢架加工必须经培训合证,持证上岗的技工进行加工,避免出现钢架加工存在假焊、焊缝表面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3)钢架安装前应清除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

并测出每榀钢架位置,使其安装后,钢架垂直度误差±2°,横向与高程偏差小于±5cm。

(4)沿钢架外缘每隔2m用钢楔或砼预制块楔紧。

(5)钢架底脚置于牢固的基础上。

钢架尽量密贴围岩并与锚杆焊接牢固,钢架之间按设计纵向用钢筋连接。

(6)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钢架锁脚并注浆,下台阶开挖后钢架及时落底接长,封闭成环。

(7)钢架与围岩间隙用喷射砼充填密实,先喷射钢架与围岩间的空隙,再喷射钢架与钢架间砼,钢架与喷砼形成一体,各种形式的钢架全部被喷射砼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

6.安全、环保措施

6.1安全保证措施

6.1.1按要求做好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成果指导施工。

6.1.2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6.1.3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6.1.4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日常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6.1.5开挖前必须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的方法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6.1.6各电器设备及隧道掌子面均应设置防火消防设施,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器材使用方法。

6.1.7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对施工中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所有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绳,防滑鞋等,特殊工种应佩戴特殊防护用品,如:

防尘面罩,绝缘鞋等。

6.1.8洞口设置值班室,24小时监控,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6.1.9定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

6.1.10开挖人员到达工作面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支护、拱顶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应清除并加以支护。

6.1.11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

6.1.12用风镐开挖时,检查气压及风镐的连接。

工作中,要防止空打,卡钎时不可猛摇风镐,要及时更换磨钝的镐钎,发现滤风网被污物堵塞,需及时排除。

6.1.13施工中发现变形异常等不安全因素时,须暂停开挖,加强支护,调整施工方案。

6.1.14分部开挖各工序步距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

6.2环水保措施

6.2.1工程施工中,对取弃土、临时用地应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考虑。

取弃土,弃渣要少占用耕地和破坏植被,保护沿线的原有地形地貌。

土方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撒漏。

6.2.2施工机械,设备的废水,费油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于溪水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泄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止污染水质和土地。

6.2.3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6.2.4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