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989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docx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

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流水作用的类型、特点。

2.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和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

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多样。

问题:

你知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类型吗?

让我们作一次从上游到下游的考察吧!

一、澜沧江—湄公河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

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

过渡:

请同学们先阅览课本72页-75页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景观图,思考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受流水作用形成的。

知识拓展:

流水作用

1.概念:

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类型(通过课件进行演示)

①侵蚀作用

(1)概念:

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2)形式:

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

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②搬运作用

(1)概念:

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2)特点:

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3)方式:

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等。

③堆积作用

(1)概念: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

(2)特点:

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

搬运能力的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次序的,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

温馨提示: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三种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水力条件下,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同而已。

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

二、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3,说出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

(教师归纳)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上面上,地形比较平坦。

2.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对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侧蚀较强,形成宽浅的河谷。

三、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4,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

(教师归纳)澜沧江流经横断山、云贵高原及中南半岛高地时,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多形成“V”形峡谷。

合作探究:

“V”形峡谷一般位于河流的什么位置?

四、冲积扇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5,分析冲积扇形成于什么位置?

(教师归纳)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的出山口),会形成冲积扇。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分析冲积扇的土壤特点。

(教师归纳)由于泥沙堆积,冲积扇土层较厚,且肥沃,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合作探究1:

冲积扇

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5,用笔画出冲积扇的大致范围,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探究结果:

范围(如图)

坡度差异:

冲积扇不同方向的坡度都很平缓,大致方向A坡度较陡,方向B坡度较缓。

知识拓展:

冲积扇

1.定义: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2.形成过程:

当河流水流出山谷转入平地时,流速骤减,同时流水摆脱侧向束缚在此分散,使单位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因而大减,结果在出山口处形成大量堆积。

一般说,冲积扇的大小与河流长度大体呈正比。

3.沉积区划分:

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

4.堆积物分布规律:

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

【当堂检测】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

(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D)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B)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下图为赣江中某地的江心洲沉积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江心洲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C)

A.河流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河流遇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河流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5)图中四地中水流速度最慢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五、曲流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6,思考为什么湄公河在此变得弯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澜沧江流出山区,流经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区域,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知识拓展:

曲流

1.概念:

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2.形成过程:

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课件展示图片与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4.凹岸、凸岸的应用

六、牛轭湖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分析图3-3-6中的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截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知识拓展:

牛轭湖

概念: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出示图片:

形成过程:

如下图

七、湄公河平原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7,分析湄公河平原的形成原因。

(教师归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湄公河平原。

合作探究2:

“U”型谷

湄公河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呈什么型,为什么?

探究结果:

呈“U”型谷,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时,落差小,水流缓,河水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U”型。

八、三角洲

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

读图3-3-8,分析湄公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归纳)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

这里是东南亚的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区。

合作探究3:

三角洲

1.读图3-3-8,描述湄公河三角洲的特点。

探究结果:

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地表平坦,水网密布,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2.思考、讨论湄公河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给湄公河三角洲带来的影响。

探究结果:

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会减少。

3.查阅资料,分析三角洲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

探究结果:

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4.分析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结果:

(1)丰富的泥沙来源。

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河流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给三角洲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是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不易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

(3)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泥沙淤积,促进三角洲的形成。

合作探究4:

河流地貌及对聚落的影响

1.图3-3-9是一组长江干流地貌图片。

请辨识图片中的典型地貌类型,并在图3-3-10上指出其位置(A、B、C、D)

探究结果:

如图

2.读《庐山桑落洲》-胡玢完成下列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

【探究结果】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

(2)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

探究结果:

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中下游。

知识拓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平原地区

河流地貌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对聚落的影响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原因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知识归纳:

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

【当堂检测】

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B)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读图,回答3~4题。

3.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4.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B)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读“某河流弯曲状况示意图”,完成5~6题。

5.综合图中信息判断,正确反映了河流中A-B之间流速变化的曲线图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6.此图反映出的河流弯曲情况(D)

A.只出现在北半球

B.只出现在南半球

C.最有可能位于赤道附近

D.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地区

7.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1)根据侵蚀作用发生河段及作用结果的差异完成下图

答案:

从上往下依次为下蚀、侧蚀、侧蚀

(2)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不同,完成下表。

答案:

从上往下依次为洪积—冲积、降低、河漫滩、稠密、放射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