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939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docx

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内第01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

2015年中考模拟试题汇编第1期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内)

1.(2015届安徽省铜陵市四校九年级2月开学联考)(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5分)

(1)才通人

(2)屋舍俨然

(3)延至其家(4)庶竭驽钝

(5)夙夜忧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5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甲】【乙】两文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请根据两文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4分)

作者

政治理想

人生态度

陶渊明

社会安定,百姓和乐

诸葛亮

积极入世

2.(2015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选自《出师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宜开张圣听

B.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

C.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由此观之恢弘志士之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翻译:

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邹忌和诸葛亮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他们想要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分)

3.(15届福建省龙岩市江山中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

(18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缘溪行()渔人甚异之()

便要还家()处处志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是(2分)()

A忘路之远近辍耕之垄上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后遂无问津者风烟望五津

D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请简要概括桃花源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桃花源内的生活特点。

(4分)

《桃花源记》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其中一些词句在今天成了具有固定意义的成语,请说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

①我渴望那种简单的男耕女织的古老生活,渴望那种不问世事的悠闲安逸,渴望那么一个地方,会是我的世外桃源。

②一个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解;任何一件事都有其两面性,发生后,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你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4.(15届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一项是:

(    ) (3分) 

A:

度已失期(估计)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B:

楚人怜之(可怜) 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C:

遂用猖獗(失败) 置人所罾鱼腹中(鱼网)

D: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长跪而谢之(感谢)

5.(15届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8~12题。

(16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人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夙夜忧叹    ②斟酌损益 

 ③以伤先帝之明 ④以彰其咎 

翻译下面句子:

(4分)

A.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      D.进尽/忠言

用选段的原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2分)

 ①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②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不才,君可自取。

”但诸葛亮却从没有称帝的念头,忠心耿耿的辅佐那个黯弱昏庸的“阿斗”。

你是怎样看待诸葛亮这一行为的?

(4分)

6.(15届广东省广州高山文化培训学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共18分)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6分)

①渔人甚异之()②未果,寻病终()

③蝉则千转不穷()④争高直指 () 

⑤阡陌交通()⑥横柯上蔽()

翻译。

(6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请结合《关雎》,谈谈《诗经》的艺术特色。

(2分)

《桃花源记》中前文极力渲染桃花源中的人和事是真实的,最后又说不可寻,为什么?

(2分)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概?

(2分)

7.(15届广西贵港市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选自李白《行路难》)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为佣耕

B.日光下澈下视其辙乱

C.安知鱼之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

10.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A.全石以为底B.山峦为晴雪所洗C.是鱼之乐也D.行者休于树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13小题,共9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2.【甲】【乙】两文中划线句子都提到了“乐”,联系文章内容,分别谈谈你对两文中“乐”的理解?

(3分)

13.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

14.【丙】文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分)

8.(15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共10分)

(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

《左传》。

②九族:

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③天:

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

④诱:

教导。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深

C.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和”的重要性。

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

,”;乙文则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

(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3分)

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9.(15届湖南省耒阳市冠湘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出师表》,解答后面问题。

(11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深入不毛(  )(4)北定中原  (    )

翻译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分)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分)

第二段有一个成语,请找出:

_______________(1分)

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10.(15届江苏省大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  B、委而去之 去国还乡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道者多助  D、渔人甚异之   急湍甚箭

11.(15届江苏省大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

(17分)

【甲文】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1)或异二者之为为

(2)然则何时而乐耶然

(3)既长既(4)日再食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或昏怠,辄以水沃面

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分)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4分)

12.(15届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九年级1月月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共14分)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吾谁与归

③或请重法以禁之④自是数年之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6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13.(15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15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0.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

请说说理由。

(5分)

14.(15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17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曹沫(即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

“子将何欲?

”曹沫曰:

“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③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遂邑:

今山东宁阳县。

②柯:

地名。

③图:

反复考虑。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

(1)肉食者鄙鄙

(2)小大之狱狱

(3)以勇力事鲁庄公以(4) 既盟于坛上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每句停顿一处)(2分)

(1)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2)以勇力事鲁庄公。

①【甲】文曹刿认为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1分)

②结合【乙】文具体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曹刿形象的。

(4分)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

(2分)

15.(15届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分析)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故老①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②、和相(凝)③同在中书④。

一日,和问冯曰:

“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冯举左足示和曰:

“九百。

”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

“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

”因诟责久之。

冯徐举其右足,曰:

“此亦九百。

”于是哄堂大笑。

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故老:

年长而深通世故的人。

②冯道:

后唐、后晋时任宰相。

③和凝:

后晋天福五年任宰相。

④中书:

宰相办公的官署。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伛偻提携()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其直几何()④遽回顾小吏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②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甲】文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它们可分别命名为:

滁人游图、、太守醉图。

(2分)

【甲】文这四幅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联系?

请简要回答。

(2分)

试对【乙】文中和相(凝)这个人物作分析点评。

(2分)

16.(15届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共两处)。

(2分)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孙叔敖为楚令尹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③孙叔敖再拜曰④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

请说说理由。

(6分)

17.(15届浙江省东阳七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时人莫之许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C.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

“敬受命。

D.度已失期孤不度德量力

18.(15届浙江省东阳七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